低欲望社會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低欲望社會(Low desire Society)
目錄 |
低欲望社會是著名日本管理學家、“策略先生”大前研一提出的,他針對日本的社會經濟現狀和特點,將其他發展成熟的國家尚未遇到的社會問題,概要性地歸結為一個詞——“低欲望社會”。
大前研一認為,在經歷了通貨緊縮,市場不景氣的失落的二十年之後,許多日本年輕人都不願意結婚生子,不願貸款買房買車,不想出人頭地,對物質更是沒有強烈的欲望。這樣的情況不但是消費市場的硬傷,也給現有的各種商業模式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1]
低欲望社會的特點[2]
低欲望社會就是人口減少、超高齡化、失去上進心和欲望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國民持有大量的金融資產,企業也有高額的內部準備金,卻未能有效運用資金,無論是貨幣寬鬆政策或公共投資,無法提升消費者信心,撒錢政策亦無力振興經濟的社會狀態。
第一,年輕人和老年人消費欲望低。“如今的日本年輕人既不想買房買車,也不想結婚生子,從30歲開始就為老年生活做打算,不停地存錢。”同時,日本的老年人也不積極消費,大多數擔憂“僅憑年金和存款就能安享晚年了嗎?”“每當聽到年金危機,或是步入老年後如果資產不到1億日元就不夠養老等這樣的報道,老年人的不安感就會加重。”
第二,生活方式單一。大前研一認為低欲望化最明顯的人群是年輕人,他們本應該是最有消費欲望的消費核心人群。這些年輕人的低欲望主要體現為三點:
- (1)社交匱乏人。這類人的社交半徑局限在5公裡以內,這些日本成年人的朋友依然是自己初中和高中時期的朋友。
- (2)永旺商城人。這是指那些幾乎生活在永旺商城裡的年輕人,因為永旺商城可以讓這些年輕人花一半的收入就能買齊所有生活必需品。即使和老友敘舊也選擇在永旺商城裡的咖啡廳或居酒屋。
- (3)三井購物廣場人。這一類人和“永旺人”的生活方式較為接近,但因為消費水平高,所以相比“永旺人”有一種優越感。
老年人的低欲望則主要體現為不懂得享受人生。由於日本國民家族旅行的年平均天數在兩天左右,對於習慣了這種狀態的日本老年人來說,退休後即使想去世界上其他療養地悠閑地享受也不知道從何處入手。
日本低欲望社會的啟示[3]
日本並非一直都是低欲望社會。在泡沫經濟時期,日本也是個欲望國度,但隨著泡沫經濟的驟然破滅,日本經濟跌落至“失落年代”。這種急轉直下的潰敗氛圍迅速消滅了所有多餘的欲望,而等到經濟複蘇,低欲望已經固化為氛圍的一部分了:在今天日本的每個角落,幾乎都能感受到這種隱忍又略帶悲觀的氛圍,就連日餐吃起來都索然無味,甚至在東野圭吾之類作家的暢銷小說里,也能咀嚼出失落的味道。
從這個角度看,低欲望社會也算是系統性風險的一部分。一旦高增長經濟體出現廣場協議後那種急速的經濟崩壞,不僅增長動能會受到瞬時打擊,而且增長氛圍的破壞還會帶來長期損傷。如此想來,防範系統性風險,對於每一個經濟體,特別是中國這樣的高增長經濟體,真是意味深遠又至關重要。
欲望是價值無偏的。低欲望也並非會帶來經濟災難。從GDP層面看,雖然低欲望抑制了消費,成為日本經濟增長長期停滯的重要原因;但換個角度,低欲望也並非“一無是處”正因為欲望寡淡,日本企業很少熱衷於市場炒作和多元投資,而是淡定地專註於自身產業領城。而這恰是日本製造業大國、工藝性大國地位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