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37个条目

似動現象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似動現象(phi phenomenon/Illusionary Movement)

目錄

什麼是似動現象

  似動現象是人們把客觀上靜止的物體看成是運動的,或者把客觀上不連續的位移看成是連續運動的現象。當視網膜受到兩個鏡頭光線刺激後,會引起皮層相應區域的興奮。在適當的時空條件下,這兩個興奮迴路之間發生融合,形成短路,因而得到運動的印象。[1]

  人們對似動現象的通常解釋是: 一個特定位置上的每個畫面都在眼中留下了一個餘像,直至看到跳躍的動物或行進的人下一個位置略有改變的畫面, 而這個畫面的餘像又持續到第三個餘像的到來。餘像的存在使人們註意不到間斷, 與此同時, 運動本身便成了從一個位置進入另一個位置……這看起來非常簡單, 可人們逐漸發現, 這種解釋太過簡單了, 而且絲毫沒能正確地解釋真實的體驗。[2]

似動現象的相關研究

  20世紀初,德國心理學家M.韋特海默用實驗方法研究了似動現象。他相繼呈現一條垂直(a)和一條水平(b)的發亮線段(見圖似動現象實驗示意),改變兩條線段呈現的時距,並測量對它們的知覺經驗。結果發現,當兩條線段的呈現的時距短於30毫秒時,人們看到a、b同時出現;當時距長於200毫秒時,看到a、b先後出現;當時距約為60毫秒時,看到線段從a向b運動。韋特海默說,當視網膜受到兩條線段的刺激後,會引起皮層相應區域的興奮。在適當的時空條件下,這兩個興奮迴路之間發生融合,形成短路,因而得到運動的印象。

  有人認為,對似動具有重大意義的不是刺激的時距,而是刺激的持續時間。如a、b兩個刺激,a呈現100毫秒或更長一些,那麼在a、b之間根本沒有時距時,也能知覺到最好的運動。

似動現象與電影設計

  人們在電影銀幕上看到的物體運動,是由影片上一系列略有區別的靜止畫面產生的,這種運動叫動景運動。

  1833年J.A.F.普拉托設計和製造了第一個動景器。在一個圓盤分成的各個扇形平面上,依次畫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聯繫著的舞姿,當圓盤旋轉時,人們即可看到連續運動是根據動景運動發生的原理提出和製作的。在黑暗中,如果註視一個細小的光點,人們會看到它來回飄動,這叫自主運動;在皓月當空的夜晚,人們只覺得月亮在“靜止”的雲朵後徐徐移動。這種運動是由實際飄動的雲朵誘發產生的,因而叫誘發運動;在註視傾瀉而下的瀑布以後,如果將目光轉向周圍的田野,人們會覺得田野上的景物都在向上飛升,這叫運動後效。在所有這些場合,看到的運動都不是物體的真正位移,所以也是似動現象

似動現象與心理學[3]

  近20年來,心理學家們對似動與真正運動的關係、似動的機制、似動中圖形因素與運動因素的相互關係、似動的深度效應等等,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這些研究對揭示人們怎樣從周圍環境中拾取運動的信息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似動現象”是一種心理現象。電影、動畫片就是利用“似動現象”拍攝和放映的。從心理學觀點來看,當物體在空間位移的時候,人們的感官功能能感覺出這種位移,這叫做運動知覺。人們感知了這種運動就會在自己的頭腦里留下相應的表象.表象是人腦對以前感知過的事物形象的反映,當人們看見過火箭在長空呼嘯而過,就會頭腦里留下,“火龍升天”式的軌跡。這便是人的心理似動現象的作用。

  一般地說,一個人的知識、閱歷、經驗愈豐富,他的心理似動現象一即通過外在運動捕捉內在運動的能力就愈強。法國語言藝術大師巴爾扎克說過--句深知讀者內蘊的話:“真正懂詩的人把作者詩中只透露一星半點的東西拿到自己的心中去發展。”套用這句話,我們可以這樣說:“有一定知識、閱歷、經驗的讀者會把新聞作品中只反映外在運動的事物拿到心中去發展。”

  眾所周知,高等學校是知識分子集中的地方,具有知識層次高.知識面廣的特點,那麼高校校報新聞寫作面對“有一定知識、閱歷經驗”的受眾,不應只是通俗明瞭,平鋪直敘的簡單格式,而應是基於新聞事實的基礎上,採用新穎的格式和筆調,激發讀者內心的似動現象,在思維空間產生接近聯想,相似聯想,對比聯想,關係聯想,從中獲得知識、信息的滿足、愉悅和啟發。

參考文獻

  1. 宋克, 李偉, 宮歡歡. 電影本體論——"似動現象"的理論研究[J]. 電影評介, 2010(03):74-75.
  2. 李銘. 應當正確解釋電影的似動現象Illusionary Movement Must Be Correctly Interpreted[J].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2005, 000(005):1-6.
  3. 古緒華. 從受眾心理的"似動現象"談新聞寫作[J]. 新聞採編, 1995(06):44-46.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陈cc,Lly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似動現象"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