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59个条目

價格水平規制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價格水平規制(Price level regulation)

目錄

價格水平規制概述

  價格規制是在自然壟斷和存在信息偏在的領域,政府為了保證資源的有效配置和服務的公平供給,對價格水平和價格結構進行規制,以限制壟斷企業制定壟斷價格。價格規制包括價格水平規制和價格結構規制

價格水平規制的目標

  對於自然壟斷行業而言,價格水平的高低,不僅影響著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和生產經營效果,也直接關係到資源配置效率和社會分配效率。因此,價格水平規制的目標主要有四個方面:

  1、優化資源配置;

  2、是促進社會分配效率;

  3、是激勵企業生產;

  4、是保障企業利益

在價格水平規制目標下定價方式的選擇

  自然壟斷行業的價格水平規制目標與定價方式有著密切的聯繫。如前文所述,在選擇定價方式和價格水平時,不僅要兼顧社會目標和企業目標,還要充分考慮到社會目標內部各分目標的實現情況。

  1、企業自行定價

  在沒有政府干預的條件下,企業根據利潤最大化原則,會按照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來確定價格水平.

  2、邊際成本定價方式

  根據經濟學原理,為實現促進社會分配效率目標,應當是邊際成本曲線MC與需求曲線DD(平均收益曲線)的交點決定的規制價格水平,這從理論上講能保證分配效率。

  3、平均成本定價方式

  沒有政府干預的條件下,企業自行定價會導致過高的壟斷價格;邊際成本與平均收益決定的價格又過低,能否在二者中間找出最優的定價方式呢?用平均成本曲線AC與平均收益曲線AR(DD)來決定價格水平,能緩解這一矛盾。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對自然壟斷行業價格水平進行規制,並不存在理論上的最優定價方式和價格水平。其主要原因是規制目標多元化,且涉及到價值判斷問題而無法量化,不同的人、不同的群體會給不同的目標賦予不同的權重。筆者認為按平均成本定價更優一些,是基於綜合考慮這些目標的實現情況,當然也有個人的價值判斷,從而得出的結論。

價格水平規制模型

  由於理論上並不存在最優的定價方式,在實踐中就表現出世界各國對價格水平進行規制都存在操作上的困難。當前,有兩種比較有典型意義的價格水平規制模型,即美國的投資回報率價格規制模型和英國的最高限價規制模型。

美國的投資回報率價格規制模型

  美國對自然壟斷產業實行投資回報率價格規制具有悠久的歷史。具體做法通常是被規制企業首先向規制者提出要求提高價格(或投資回報率)的申請,規制機構經過一段考察期,根據影響價格的因素變化情況,對企業提出的價格(或投資回報率)水平作必要調整,最後確定企業的投資回報率,作為企業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定價的依據。如果企業只生產一種產品(或服務),則投資回報率價格規制模型為:

  \mathbf{R(p*q)=C+S(RB)}

英國的最高限價規制模型

  英國的最高限價規制採取RPI-X模型,RPI表示價格指數,即通貨膨脹率,X是由規制者確定的,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效率增長的百分比。例如,如果某年通貨膨脹率是5%(即RPI=5%),X固定為3%(即X=3%),那麼,企業提價的最高幅度是2%。這個簡單的價格規制模型意味著,企業在任何一年中制定的名義價格取決於RPI和X的相對值。如果RPI-X是一個負數,則企業必須降價,其幅度是RPI-X的絕對值。這樣,如某企業本期的價格為Pt,則下期的規制價格(Pt+1)為:

  \mathbf{P_t+1=P_t(1+RPI-X)}

中國價格水平規制模型的構建

  針對中國的實際情況,並借鑒經濟發達國家的價格規制模型,一些學者構建了中國自然壟斷行業價格水平規制模型。其中,較為有代表意義的有兩種類似的價格模型,一個是“成本——效率”模型;另一個是“成本——效率——質量”模型。

  1、“成本——效率”模型

  “成本——效率”模型的計算公式為:

  \mathbf{P=C(1+v)(1+RPI-X)}

  將該式展開則為:

  \mathbf{P=C(1+RPI-X)+vC(1+RPI-X)}

  式中,P為“成本—效率”模型的價格,C為正常年度的平均單位成本,v為成本利潤率,RPI為零售物價指數,X為政府規定的生產效率增長率。

  在該價格模型中,C(1+RPI-X)為成本上限控制項,在制定規制價格時,首先要考慮成本情況和成本變動情況。在影響成本的眾多因素中, RPI是一個綜合性因素,隨著RPI的變化,企業的原材料、工資成本等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C×RPI正是為了適應這種變化而在價格上作出的相應調整。正常情況下,RPI是一個正數,因此,C×RPI表現為成本增量。同時,為了促使企業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政府為企業規定了一個生產效率增長率(成本下降率)X,CX為成本減量。如果RPI-X>0,則規制價格中,成本可以增加,增量為C(RPI-X);反之,RPI-X<0,成本則必須減少,減量為C(RPI-X)的絕對值。vC(1+RPI-X)是在當前的成本約束下的利潤水平,v為政府核准的成本利潤率,可以理解為資本投資回報率,以此保障企業利益,維持擴大再生產和追加投資的能力。

  這一價格模型的實質是,將美國投資回報率價格規制模型和英國最高限價模型綜合起來,取其各自的優點,使價格水平規制更具合理性。一方面,X是由政府規定的,企業要取得較多的利潤,必須使其實際的生產效率增長率大於X,這就會刺激企業自覺提高生產效率、努力降低成本。另一方面,vC決定了企業的投資利潤水平,雖然這裡的C有不斷下降的硬性約束,但也能一定程度上保證企業增加投資、擴大供給,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的積極性。

  2、“成本——效率——質量”模型

式中,Pt+1為下一期的規制價格,Ct為本期式中,Pt+1為下一期的規制價格,Ct為本期單位成本,RPI為零售價格指數;X為生產效率增長率,r為銷售利潤率,Q為產品與服務質量繫數。

  與“成本—效率”模型相比,該模型有以下三個方面的改進或調整:

  第一,強調了時間因素。強調時間因素的意義在於,突出了成本降低的時序性,要求成本逐年遞減,從而進一步強化了成本約束。這樣,在使用該模型時,如果C0被確定,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以後各個年份的成本上限C1、C2……Ct便相應確定,實際成本逐年降低,降幅為X。

  第二,採用銷售利潤率決定企業利潤水平。在該模型中,Pt+1×r為單位產品的銷售利潤,r為銷售利潤率;而在前一個模型中,Cv為單位產品的成本利潤,v為成本利潤率。

  第三,引入質量因素。質量因素的引入,是該模型最大的改進,它將價格水平規制和產品或服務質量規制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目的是促使企業在成本上限控制的情況下,必須符合政府規定的產品質量標準,並提供優質的服務。

  很顯然,在上述兩個價格模型中,對於Ct(C)、RPI、X、r(v)、Q等因素在實踐中的合理確定和科學取值,是價格規製成功與否的關鍵。 Ct 的確定是基礎,特別是初始C0的取值尤為重要。因此,在事業模型時,一定要根據各個自然壟斷行業的不同技術特征和企業當前的生產經營狀況科學核定成本水平。零售價格指數RPI可能不能完全反映企業成本因受價格影響而發生的變化,因此,需要針對具體情況對RPI進行相應的微調,以較好地反映成本變化情況。參數X值的確定是一個難點,需考慮以下幾個主要因素:

  • 企業現有生產效率與該產業先進生產效率的差距,如果現有生產效率較低,則提高生產效率的潛力就大,X值也應較大;
  • 該產業的技術進步率,技術進步愈快,X值應較大;
  • 當前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狀況,提高管理效率的潛力越大,X也應較大

  生產效率增長率X值,應該是企業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甚至超越的,以刺激企業努力降低成本。r值的確定,可以綜合考慮全社會平均利潤率、其他行業平均利潤率、長期國債(10年期)利率等指標合理取值。質量參數Q的最大值一般為1,如果企業提供的產品達到政府規定標準,且服務質量較高,則Q值為1;否則,Q值應當小於1。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各因素的取值並非一成不變,應根據技術經濟條件的變化及時調整。特別是當前我國自然壟斷行業產品的規制價格水平還不夠合理,各因素取值的調整可能更為頻繁。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價格水平規制"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