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平均利潤率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社會平均利潤率是指某行業在社會的平均獲利水平。
對社會平均利潤率的解釋,不難看出,社會平均利潤率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標桿指標]],可以這麼說,一個公司的利潤率(或是個人的投資收益)是高於社會平均利潤率的,那麼這個公司(或個人)獲取的利潤(或收益)是較高的。如果哪一個行業或者部門的利潤率遠遠地高於社會平均利潤率的話,那麼必定會吸引其它資本的進入,而且會很快地讓這個行業或者部門的利潤率低於社會平均利潤率,最終會在社會平均利潤率上下擺動。
社會所生產的剩餘價值,首先要扣除不變資本費用(K)和商業勞動力價值(b),然後才能在產業資本家和商業資本家之間進行分配。
社會平均利潤率的計算公式為:
社會平均利潤率= | 剩餘價值總額-(k+b) | |
產業資本總額+商業資本總額 |
- K,是用於蓋商品營業場所、購買紙張以及簿記等等的不變資本的費用。它只能由生產領域中創造的剩餘價值來補償;其要獲得的利潤也是來自產業工人所創造的剩餘價值的一部分。
- b,它是用於購買商業勞動力的價值。它同樣要從剩餘價值中得到補償,並獲得相應的利潤。
社會平均利潤率的形成對中國市場經濟走向成熟和規範化的運作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其深遠影響隨隨便便就可以列出幾項:
首先,隨著暴利時代的結束和社會平均利潤率的形成,單純靠大膽或控制著某種壟斷資源就可以輕鬆創業的時代終結了,社會和市場對新創業者架設了資金、經營才能等方面的較高進入門檻。
其次,社會平均利潤率的逐漸形成,使過去那種一個階段掀起一個投資熱潮————彩電熱、房地產熱、股票熱等等,在造就一批富翁後迅速退潮的“板塊輪炒”式的投資“冷熱病”發作的概率大大減少,國民經濟的發展更為健康和有序。在這一點廣東表現得相當明顯。“七五”和“八五”計劃期間,廣東經濟增速最高的年份與增速最低的年份相比,最大的落差可以超過10個百分點,而近5年來,廣東國內生產總值增幅一直在10%左右微幅震蕩,最大震幅不超過1個百分點。
第三,社會平均利潤率的形成,使得各行業間因為人為因素造成的收入的巨大差別大大縮小,人們可以更多地靠比拼個人的能力而不是主要靠進入哪個行業來實現自己的價值。過去,由於不同行業間利潤率差距很大,而這種利潤率的差距往往是由國家政策等外在因素而非員工的集體努力等內在因素造成的,因此,首次就業時有沒有進對行業對個人的收入分配影響很大。許多壟斷行業的勤雜工往往要比政策性虧損行業的中級管理者收入還要高。近幾年,社會平均利潤率逐漸形成後,這種因為資源的初次分配導致的極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現象已經大大減少了。
第四,社會平均利潤率的形成,使中長期投資者對投資回報有了相對穩定的預期,最終促使其加大戰略投資的力度。在這一點上跨國企業和跨國財團表現得最為明顯。五六年前,中國不少行業的年投資回報率高達百分之幾十乃至一兩倍,但許多跨國企業卻不為所動,他們堅信“暴利不可能長期存在”和“暴利背後有不可預測的風險”的市場經濟信條;而近些年來,隨著社會平均利潤率的形成,許多行業的利潤率雖然下降了許多,但卻是穩定而可預期的,許多跨國公司就以此為契機加大了對華特別是對廣東的戰略投資力度。一個明顯的力證是:今年廣東省外經貿廳對1700家外商投資企業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88%的企業表示在經營期滿後,會繼續延期和增加在粵投資,81%的企業外方母公司把廣東作為其發展戰略的佈局點之一。在5年前,很難設想跨國企業會把廣東當作如此重要的投資目標區域。
個別行業和個別人的暴富機會的減少,換來的是整個國民經濟更健康有序的發展,換來的是整個市場經濟的成熟與規範,換來的是整體經濟效率的提升,這正是社會平均利潤率形成後給廣東經濟帶來的驚喜。
社會平均利潤率的GDP的增長率是相同的概念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