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導廠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主導廠商(dominant firm)
目錄 |
主導廠商是指在寡頭壟斷的行業中,主導廠商是一個制定價格的大型廠商,它允許該行業中的小廠商在此價格下銷售它們想出售的全部數量的商品。
主導廠商假設前提:在位的主導廠商不是單純為了阻止從屬廠商的擴展或進入而設定價格,相反,在擁有主導廠商的市場結構中,主導廠商將根據自己利潤最大化條件來確定價格,而從屬廠商則像完全競爭者那樣,被動地接受主導廠商制定的價格,並由此決定它們各自的利潤最大化產量。
團結進入模型:前提:結團進入模型假定全部潛在跟隨廠商在經過一定的時滯後,同時進入市場。主導廠商此時的對策通常是將價格定在短期壟斷價格水平之下、能完全阻止進入的價格之上。
連續進入模型: 前提:連續進入模型假定潛在跟隨廠商是隨著時間逐次進入市場的。主導廠商此時的對策通常是先制訂一個高價,然後隨著跟隨廠商的進入逐漸降低價格。
主導廠商在跨國公司中的模型[1]
主導廠商在跨國公司中的模型模型分析:要運用有競爭性從屬部分的主導廠商結構模型,需要作出一些假定:①分行業看。跨國公司是在該行業接近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下進入中國的。這樣在中國市場上,一方是具有壟斷優勢的跨國公司,另一方則是接近完全競爭的本國部門;②我們把某行業中的跨國公司視為"同質"的.將其作為一個主導廠商來處理,相應地把本國企業視為競爭窪從屬部分;③主導廠商是價格制定者.競爭性從屬部分是價格接受者。其通過把邊際成本定在等於行業價格的水平上來決定其產量水平;④假定跨國公司的邊際成本大大低於本國企業的邊際成本;⑤所有廠商部追求利潤最大化;⑥主導廠商瞭解行業需求曲線。為簡單起見,假定行業中只存在一種同質的產品,且價格單一;⑦主導廠商能夠預測在任一給定的價格下競爭性從屬部分生產多少。即它瞭解競爭性屬部分的供給曲線。給出這些
假定條件之後,模型假定市場上先存在競爭性bI屬部分。而後主導廠商才進入市場。東道國原有市場結構特征所決定的跨國公司進入後競爭性從屬部分的供給曲線,D(P)為市場需求曲線。S(P)為整個競爭性從屬部分的供給曲線。從屬部分的供給曲線基本上呈水平狀,表明只要價格不低於P,競爭性從屬部分就能夠並且願意滿足市場需求的任何數量。主導廠商的剩餘需求曲線Dr(P)和相應的邊際收入線MR(r),主導廠商的剩餘需求曲線等於市場需求曲線和競爭性從屬部分的供給曲線的水平差額,即D(P)=D(P)-S(P),這樣,主導廠商的剩餘需求曲線由兩部分組成,當價格為時,主導廠商的剩餘需求曲線D(P)為水平部分;當價格低於P時,主導廠商的剩餘需求曲線與市場需求曲線D(P)重合。與之相對應,主導廠商的邊際收益曲線MR(r)也由兩部分組成,當價格為P時。主導廠商面對的剩餘需求曲線是水平的,所以對應的邊際收益曲線也是水平的,其邊際收益曲線與剩餘需求曲線重合;當價格低於P時, 剩餘需求曲線就是市場需求曲線,並且向下傾斜,所以對應的j邊際收入線也向下傾斜.在剩餘需求曲線與市場需求曲線相遇的一點,邊際收益曲線的兩部分之間有一個不連續的跳躍。Q(b)由於主導廠商面對剩餘需求可以像壟斷廠商一樣行動。因此它將按照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的原則確定其產出和相應的價格以使其利潤最大化,由於邊際收益曲線有兩個部分,因而存在有兩個可能的均衡點。主導廠商的成本曲線分析這兩種可能的均衡。第一種情況:主導廠商的邊際成本相對較高。與MR曲線的水平部分相交,價格為P, 相應的產出水平為Q。而市場總產出為Q,(Q1)為競爭性從屬部分的產出Qt,這時,每家從屬廠商部獲得零經濟利潤。並且停留在該行業還是離開該行業對其來說是無所謂的,競爭性從屬部分的生產水平則取決於主導廠商的成本結構,也即MD曲線與水平的邊際收益曲線MR在何處相交.主導廠商的邊際成本曲線越低。競爭性I屬部分的生產水平Ⅱ越小。雖然從屬廠商的存在把價格限製為I=0也是可能的。第二種情況:主導廠商的邊際成本相對較低,即 MCa曲線,它與MR曲線的下傾部分相交,由此決定的產出為Qa。相應的價格為Po。由於這時主導廠商的成本低於從屬廠商的成本,價格是如此之低,導致市場上沒有一家從屬廠商能夠留在該行業中,從而主導廠商成為該行業的壟斷者,並且與從屬廠商的潛在供給無關。
模型的含義即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井且成為主導廠商,其有可能占有大部分,甚至是幾乎全部的市場份額。在第一種均衡情況下,跨國公司的邊際成本情況決定了其和中國企業在市場上的產出份額。當中國市場上跨國公司作為整體的生產能力鞍小,即MC曲線相對靠左上方時,其占有的市場份額Q/Q還較小;當更多的跨國公司進入中國或原有的跨國公司擴大投資時,MC 曲線就會向右下方移動,從而其市場份 額逐步增大;一旦MCa曲線到達主導廠商剩餘需求曲線的扭折處。跨國公司將占據整個市場, 這時中國企業的產出水平為零,即中國企業全部退出市場。從而自主的生產能力沒有了。另外在價格水平上,從屬廠商不滿足全部需求而是與主導廠商分割需求是因在於主導廠商具有更低的成本,它可以迫使某些從屬廠商退出行業。假設產業經躋趙寶華等跨國公司進入的產業組織分析:一個主導廠商的模型主導廠商按其意願生產,從屬廠商生產Q,如果從屬廠商擴大產出,則在價格Po的情況下產出會超出市場需求,為出清市場,價格必然下降,由於主導廠商的利潤現在仍是正值,它仍然可以留在該行業里 但從屬廠商開始發生虧損,因此,只能縮減產出水平或者某些從屬廠商退出該行業,直到價格再回到Pn的水平.在第二種均衡情況下,跨國公司直接成為了市場上的壟斷者,中國企業完全退出了市場,在這些行業中國將沒有自主的生產能力,雖然這時候市場均衡價格要低些。
- ↑ 趙寶華,綦建紅.跨國公司進入的產業組織分析:一個關於主導廠商的模型.《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第4期第22捲.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