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63个条目

個人偏見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個人偏見理論概述

  個人偏見理論是由經濟學家貝克爾提出來的,旨在論證勞動力市場上的歧視現象。

  這種理論把歧視看作歧視者的一種偏好或者“愛好”,社會上的歧視偏好傾向似的歧視者寧願放棄生產效率,即最大產出和利潤也要滿足這種偏好。這部分人願意為歧視支付代價或機會成本。該理論認為,這種歧視的偏見來源於三個方面:

  1、雇主的個人偏見。雇主是有歧視偏見的,他為了達到與一部分人保持距離的目的而寧願支付費用或者放棄某種收入。儘管經濟學的研究表明,從長期考慮,那些歧視偏好弱、利潤大的企業將向外擴張,而那些歧視偏好強以致利潤少的企業所占的市場份額將越來越小,由於成本較高,這些企業可能從這個行業排擠出去。然而,人們對於經濟學的這個理論還存在著質疑。事實上,通過市場機制自動消除歧視的過程是極其緩慢的,市場機制並不能消除雇主的偏見。

  2、雇員的偏見。來自雇員的偏見是產生歧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這除了有工作職位上的競爭因素外,也有可能具有要與被歧視群體在工作中發生接觸而感到恐懼和厭惡。經濟學家認為,為了留住這些有歧視傾向的雇員,無歧視行為的雇主可能被迫採取隔離的政策,滿足這部分雇員的傾向。所以,雇員的歧視態度與行為會使無歧視行為的雇主為雇佣被歧視群體支付更高的成本代價。如果這種壓力足夠大,就會使得雇主被迫減少對被歧視者的勞動力需求量並降低其工資水平

  3、消費者的歧視。勞動力市場上的歧視現象也有可能由於消費者的緣故而產生。比如有的消費者只喜歡男性提供的服務,而在另外一些場合卻只喜歡女性或者其他特征群體提供的服務。在這些社會服務的職業範圍內,就會發生對被歧視群體的職業隔離。儘管消費者歧視意味著顧客要支付比不存在消費者歧視的條件下更多的成本,但是他們卻可以自由地享受歧視的效用,只要他們願意這樣做,他們盡可以享受這種歧視給他們帶來的滿足。

個人偏見理論對企業年金歧視的分析

  在分析企業年金歧視現象時同樣可以借鑒。企業年金歧視的個人偏好理論有兩個假定條件:

  1、假定在不存在歧視的前提下,員工獲得的工資收入(通常意義上所說的狹義工資)是雇主對其勞動貢獻評價的貨幣表現,企業年金的受益大小也應該客觀公正地反映出雇主對員工勞動貢獻的評價。因此,同一雇主雇佣的每位員工的企業年金/工資收入的值是固定的,我們稱之為企業年金—工資繫數

  2、雇主存在著“偏好性 ”,也就是說,他們更樂意為他們心目中主觀評價較高的一類特定特征的人群(比如說男性雇員或者公司高層管理雇員)建立企業年金計劃,而勉強或者根本不願意為另一類特定特征的人群(比如說女性雇員或者公司藍領雇員)建立企業年金計劃。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fj3000,Cabbage,连晓雾,Tracy,寒曦,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個人偏見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