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基本心理規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三大基本心理規律是指凱恩斯提出的邊際消費傾向規律、資本邊際效率規律和流動性偏好規律,這是凱恩斯整個就業理論的支柱。凱恩斯認為,對於消費品的需求,取決於“邊際消費傾向”,而對投資品的需求,取決於“資本邊際效率”和“貨幣利息率”,因此提出了“三大基本心理規律”。
凱恩斯認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總需求受三大心理規律和貨幣數量調節。對消費品的需求隨消費品生產的增加相對減少;對投資品的需求隨投資品生產的增加相對降低。投資取決於資本邊際效率和利息率,由於資本邊際效率的遞減和利息率的提高引起的投資阻礙,生產就不能擴大到充分就業的程度,失業必然出現。所以凱恩斯的結論是,增加消費,擴大投資,提高資本邊際效率,降低利息率,才能從根本上剋服經濟衰退,實現充分就業。
第一,邊際消費傾向規律。凱恩斯把消費傾向看作是收入和消費之間的函數關係。那麼,邊際消費傾向就是增加的收入量和增加的消費量之間的函數關係。邊際消費傾向規律就是,隨著就業和收入的增加,在每一收入的增量中,個人用來增加消費的部分越來越少,用來儲蓄的部分卻越來越大。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於人性的一些基本動機,如“謹慎、遠慮、籌劃、改善、獨立、進取、驕傲和貪婪”。這一結果勢必帶來儲蓄絕對額的增加,實際需求量與實際消費量之間出現了裂痕。如果儲蓄不能及時轉化為投資,就會出現“有效需求不足”,從而減少國民收入,造成失業。而儲蓄能否有效地、全部地轉化為投資,這又受另外一個規律的影響。
第二,資本邊際效率規律。凱恩斯這樣來定義資本邊際效率:“我給資本邊際效率的定義就等於一個貼現率,用這個貼現率將該資本資產的未來收益折為現值,則該現值正好等於該資本資產的供給價格。”實際上,這就是資本家預期的利潤率,即預期收益和供給價格的比率。資本邊際效率規律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隨著資本品的增加,資本邊際效率呈現遞減趨勢,這必然導致投資的下降,因為資本邊際效率是刺激資本家增加投資的動力,加之不確定性、風險、期望、投資者的態度和信心等因素的影響,更擴大了預期需求量和現實消費量之間的裂痕。按照古典學派的主張,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辦法便是降低利息率,但是,凱恩斯指出,這又會遇到流動性偏好規律的阻礙。
第三,流動性偏好規律。凱恩斯認為,利息率取決於個人和企業持有貨幣的願望和數量。也就是說,貨幣供應數量影響利息率。那麼流動性偏好則是不同利息率水平上人們對持有貨幣的不同需求,原因在於人們有貨幣在手比較靈活。人之所以偏好持有貨幣,是由於存在以下三個動機:
①出於交易的動機,滿足日常生活需要;
②出於預防的動機,以備應付意外的開支;③出於投機的動機,“即相信自己對未來的判斷比市場上一般人高明,想由此從中獲利”。
正因為這樣,利息率就不可能太低,如果太低,人們就不會放棄這種流動性偏好,而寧願把貨幣放在手頭隨時支用。流動性偏好規律的影響,又使投資不足更為嚴重了。
-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著.《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2(01).第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