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借款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一般借款是指除專門借款之外的借款。相對於專門借款而言,一般借款在借入時,其用途通常沒有特指用於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的購建或者生產。
新準則規定。為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業應當根據累計資產支出超過專門借款部分的資產支出的加權平均數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計算確定一般借款應予資本化的利息金額。資本化率應當根據一般借款加權平均利率計算確定。
因此,新準則以原準則專門借款利息資本化的計算方法計算一般借款利息費用的資本化問題,符合交易的實質。更能公允地反映企業對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購建或者生產才能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的固定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和存貨等資產的取得成本。
1.除允許資本化的一般借款利息之外,其餘的一般借款利息一律費用化。
2.允許資本化的一般借款利息=L的加權平均數×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其中:
(1)L=累計資產支出-專門借款;
(2)
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 | 所占用一般借款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之和 | |
所占用一般借款本金加權平均數 |
其中:所占用一般借款本金加權平均數=∑(所占用每筆一般借款本金×每筆一般借款在當期所占用的天數÷當期天數)。
需要註意的是計算L的加權平均數與計算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的時間段應當一致。比如:L的加權平均數是按年計算的,那麼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就應當是年資本化率;L的加權平均數是按季計算的,那麼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就應當是季資本化率。
用實際利率法計算一般借款折價(溢價)攤銷→用計算出的一般借款折價(溢價)攤銷對一般借款利息進行調整→對於調整後的一般借款利息按照一般借款利息的會計處理的原則進行處理。
要點在於累計資產支出超過專門借款部分的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與一般借款資本化率(即加權平均資本化率)的計算。
對於一般借款,分錄的一般處理步驟是:
借:在建工程等②
財務費用③
貸:應付利息①
①計算出總的利息;
②計算出應予資本化的金額;
③倒擠出費用化金額(計入財務費用)。
一般借款與專門借款的處理思路有區別,對於專門借款,在資本化期間內,一般沒有計入財務費用的內容,只需用應付利息總額扣除閑置資金收入,就能得到專門借款利息資本化金額;而對於一般借款,應該先算出一般借款利息資本化金額,用應付利息總額扣除一般借款利息資本化金額,倒擠得到費用化金額。重點在於一般借款利息資本化金額的計算。
一般借款利息資本化金額的計算應註意:
1.計算累計資產支出超過專門借款部分的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
主要是看超過專門借款部分的各筆資產支出的具體金額與發生時間,用各筆支出金額乘以相應的時間權數即可得到該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加權使用的是時間的權數。
舉例:假定企業借款均為一般借款,按季度計算資本化金額,某年1月1日支出600萬元,2月1日支出100萬元,3月1日支出100萬元,則計算第一季度累計資產支出超過專門借款部分的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600×90/90+100×60/90+100×30/90。
【註】計算時間權數時,分母取決於企業多長時間計算一次資本化金額。如果是分季度計算資本化金額,則分母是90天(或3個月),如果是按年計算資本化金額,則分母是360天(或12個月)。
2.計算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加權平均的資本化率)
①如果所占用的一般借款只有一筆,則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就是該筆借款的利率。
接上例,假定該企業只占用了一筆一般借款,年利率為6%,則:
該一般借款在第一季度總的應付利息=一般借款總額×6%×(3/12);
該一般借款在第一季度應予資本化的金額
=第一季度累計資產支出超過專門借款部分的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6%×(3/12);
然後,再倒擠除財務費用。
②如果所占用的一般借款不止一筆,此時需要計算加權平均資本化率。
加權平均資本化率=所占用的一般借款在某一期間實際發生的利息費用總額/所占用的一般借款本金加權平均數
3.一般借款利息資本化金額=累計資產支出超過專門借款部分的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
4.借款存在折價或者溢價時,借款利息的處理與溢折價的攤銷實際上是分不開的,因為按照實際利率法計算確定的利息費用(計入財務費用/在建工程)=應付利息+/-利息調整攤銷額。
請問:在“所占用一般借款本金加權平均數=∑(所占用每筆一般借款本金×每筆一般借款在當期所占用的天數÷當期天數”中,當期天數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