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伦堡家族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瓦伦堡家族(Wallenberg family,又译沃伦伯格)——隐身的财富帝国
“在瑞典,这个名字(瓦伦堡家族)是资本主义、权力和社会福祉的同义词。从19世纪中叶起,这个家族便作为最为成功的资本帝国典范,在历史上着意镌刻他们无与伦比的形象了。”
——传记作家凯迪·马尔顿(Kati Marton)《消失的英雄》
目录 |
瓦伦堡家族是一个媲美美国洛克菲勒、摩根和欧洲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财团,一个延续了两个多世纪的企业帝国。这也是一个世界顶级的社交家族。然而,即便显赫堪比瑞典王室,它终究是一个恪守“存在,但不可见”信条的隐形家族。
爱立信、ABB、沃尔沃、斯堪尼亚重型汽车公司、SAS航空公司……知道这些著名跨国公司的人不少,但恐怕没有人想到,这些公司的最大股东竟是同一个家族,这个家族就是瑞典瓦伦堡家族。
瑞典瓦伦堡家族的力量太强大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瓦伦堡家族控股的公司在斯德哥尔摩股市所占份额超过了40%。到1999年2月,该家族仅在上述几家企业拥有的股票市值就达1.382万亿瑞典克朗以上,合1730多亿美元。
- 家族起源:存在,但不可见
财富的分布在不同的地域总是以奇特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在寒冷北欧的瑞典,传奇的瓦伦堡家族就是以另一种方式在理解“财富”这个词。瓦伦堡家族代表了高度综合性的特殊利益集团对所谓“瑞典模式”的推进,其家族集团的成长史也被奉为民主和兼容性积累形式的例证。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Stockholm)是北欧第二大城市,位于梅拉伦湖与波罗的海的交汇处。全市由14个大小岛屿组成,它们象一把晶莹璀璨的珍珠,散落在清澈明净的湖海之间,斯德哥尔摩因而有“北方的威尼斯”之称。如今这个城市以两个人的名字而出名,诺贝尔和瓦伦堡。他们一个在科学上一个在商业上达到了同样让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有趣的是,瓦伦堡家族的先人是与诺贝尔同时起步于自己的事业的。话说公元1856年,俄国与欧洲诸强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宣告结束,瑞典人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回到祖国,投入到他所钟爱的科学创造中去。也在这一年,海员出身的企业家安德烈·奥斯卡·瓦伦堡(André Oscar Wallenberg)在斯德哥尔摩创办了斯德哥尔摩私人银行(Stockholms Enskilda Bank,简称SEB)。到上个世纪90年代,控制斯德哥尔摩股市40%份额的SEB作为瑞典第三大银行,已被当成瓦伦堡家族在瑞典商业史上的精确象征。甚至从某种意义来说,正是因为有了SEB的金融实力和工业实体的支持,瑞典才得以晋身到欧洲富庶国家之列。
不过,这也只是冰山一角。卓越如SEB也不过是整个瓦伦堡家族集团中的普通一员,因为除此之外,这个拥有上千亿美元资产的企业帝国尚在为数众多的公司中持有股份。
这种“匿名”式控股的关键之处在于,通过一种区别A类与B类股权额度的制度,使得A类股权享有数倍于B股的投票权。这样的制度安排中,渗透着瓦伦堡家族恪守了一个半世纪的拉丁箴言:存在,但不可见(Esse non vidare)。在寒冷的北欧,这条箴言暗示了一种简约、恪己却极端自信的处事传统。A·O·瓦伦堡以来的五代传人从未偏离这一传统,尽管它看起来与要求迫切表达自我的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但也许正是这一点,造就了一个商业家族的庞大规模以及审慎而富责任感的贵族气质。
这的确是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帝国,它已经庞大得近乎笨重了。它几乎囊括了19世纪以来工业发展的每种样态。事实上,A·O·瓦伦堡曾在1857年和1878年两度重组SEB,并在1916年成立了Investor,来重新奠定其产业帝国的根基。这一系列举措令瓦伦堡家族在资本主义以全新速度刷新社会形态的20世纪仍能处于不败之地。目前瓦伦堡家族掌控的10家规模最大的公司有9家成立于1956年——也就是SEB成立整一个世纪之后。进入九十年代之后,曾是瑞典传统工业典范的瓦伦堡家族开始涉足一些高速增长的新兴产业——IT、传媒、制药和生物科技。现代商业社会错综复杂的体制不会再像以往那样为瓦伦堡家族提供开拓性的发展空间,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继续以斯堪的纳维亚式的战略风格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独树一帜。
事实上,如果不把全球化狭隘地理解为今天的社会才具有的特征,或许可以说,一个世纪以来,瓦伦堡家族都在为此处心积虑。SEB最初三十年的创业阶段, A·O·瓦伦堡便通过和德国、英国与法国银行界的合作使家族生意的范围突破了民族国家的界限,之后的岁月中,这个趋势被逐渐强化。
20世纪20年代欧美经济大萧条时期,大约三分之一的瑞典公司倒闭,瓦伦堡家族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而是精挑细选,以极其低廉的成本收购了一些暂时亏损但颇具发展潜力的公司。例如,1924年,当时有一家破产的生产乙醇的国有制药企业,收购价只要1瑞典克朗(100瑞典克朗约合13美元),但得背负100万克朗的债务。瓦伦堡家族接管了这家企业。62年之后,这家公司已经成为北欧最大的制药公司,为家族带来32亿美元的年收入,这就是瑞典著名的跨国制药企业阿斯特拉公司(Astra);1998年,阿斯特拉宣布与英国著名的制药公司捷利康(Zeneca)合并。合并后的阿斯利康成为世界第三大制药集团。事实证明,狭长并多少有点偏居一隅的瑞典版图似乎刺激着商人天生的征服欲。
“他们有点像一个王朝”,Peter Thelin说,他是瑞典对冲基金公司Brummer & Partners的经理。他用王朝这个词来描述瓦伦堡财团(Wallenbergs), Wallenberg家族历史悠久,甚至比Bernadottes家族(瑞典皇室家族)还要久远,这个皇室家族在19世纪早期来到瑞典,当时拿破仑的一位元帅被年老的瑞典国王选为继承人。正是在Bernadotte时期家族企业才开始声名卓著,Wallenbergs是目前世界上最成功的家族企业之一。
到了19世纪90年代末期,瓦伦堡家族企业控制了瑞典股票交易所40%的上市公司股份。他们的投资方向和兴趣很广泛,有业界领先的电信公司爱立信,有现在伦敦交易所上市的制药公司Astra Zeneca,有白色家电制造企业伊莱克斯,还有全球机械设备巨擎ABB公司。这个家族企业是瑞典Scania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德国大众公司是第一大股东。这家公司曾被竞争对手德国的卡车制造商MAN公司以96亿欧元(约120亿美元)的价格进行敌意收购。在瑞典商业界,没有哪件事情的发生没有Wallenbergs家族企业的参与。
他们成功的秘密在哪里?这个家族聘用职业经理人,从不害怕变革。有些人认为他们的下一次再生有可能是转变成一家私人公司。尽管公司拒绝讨论这个战略,但是Wallenbergs的确拥有足够的资源从投资者手中回购母公司股份。此外,他们正在进行更多的私人股权投资。
- 下一代
紧跟时代潮流,之前这种策略曾经帮助Wallenbergs家族取得非凡成就,现在这种胸怀和习惯将再次帮助他们取得成功。所谓富不过三代,很少有家族企业能连续繁荣三代人以上。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家族公司的后继者往往无法继续拓展创始人留下的业务,伴随这种固步不前的做法反而是对先辈财富的瓜分。在Wallenbergs家族,却没有这种情况,在这个家族企业里,第五代的家族经营者希望能把家族产业完整地传递到第六代人手中。
这个家族指出,有一个帮助他们把企业团结在一起的重要因素,即:“家族里没有某个人拥有整个企业,这意味着虽然我们可以毁掉企业,但却无法享用它”, Jacob Wallenberg说,他是家族控股公司投资人集团(Investor AB)的主席。家族财富的大部分都和很多的“瓦伦堡基金”捆绑在一起,这些基金由大约450亿瑞典克朗(约62亿美元)的资产组成。这些非营利组织每年向科学研究机构提供大约10亿瑞典克朗的巨额资助。这个基金控制了投资人集团的45%有投票权股份,持有22%的总资产,同时在斯堪迪纳维亚半岛主要的航空公司SAS(Scandinavian Airlines System,)、大型纸业公司Stora Enso以及瑞典轴承制造公司 SKF拥有大量股份。
这些基金当中最早和最大的一个于1917年成立,当时的创建人为没有儿女的Knut Wallenberg,最初组建这个企业是把它做为一种税收节减的方法保证家族财富的聚集。“我们这个基金的首要责任是把资金返还给这个国家的科研人士”,Jacob Wallenberg说。“这个家族并没有把自己局限于商业领域。这笔资金曾经给瑞典带来了一位外交部长,一位戴维斯杯网球选手,以及二战期间的英雄Raoul Wallenberg——他当时拯救了很多遭纳粹迫害的匈牙利犹太人”。
今年是斯安银行(SEB,Scandinaviska Enskilda Banken)的150周年纪念,这是北欧日耳曼地区最大的一家银行,由Andre Wallenderg创立,当时这家银行也标志着这个家族商业王朝的开始。90年前投资人集团被要求遵循当时瑞典的一部限制银行股权所有权的法律,从而持有了SEB的股权。Marcus Wallenger是SEB的主席,他和自己的表兄Jacob今年都50岁了。
瓦伦堡家族的每一代人都对再造家族商业做出创新。Andre Wallenger是瑞典工业化过程的重要人物,家族企业给整个国家的工业化提供了巨额资金。Knut和他的兄弟领航家族企业,顺利走过19世纪20年代,当时瑞典也遭受全球经济衰退的沉重打击。Marcus Wallenger是一位网球运动冠军选手,是现任总裁Marcus的祖父,当时他像一位旧时实业家一样经营企业——当时在战后正处于复兴时期的欧洲,这是一种灵活的策略。Peter Wallenberg是Jacob的父亲,19世纪80年代,他变成了投资人集团的主席,并且把企业变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投资公司。
现任总裁Marcus Wallenberg(小马库斯.瓦伦堡)正在领导家族企业经历最新的现代化过程。他相信,现在的互联网于他的重要性就好像当年祖父押宝航空业一样。老Marcus在1937年公司创立后投资于Saab航空公司。到1946年为止,他出手了所有铁路业务,全力进军航空运输业。
Marcus二世则投资于Spray Networks,这是一家瑞典互联网门户网站,但是这笔投资后来在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浩劫”中变成了一场投资灾难。他也和别人共同投资于Bredbandbloget(B2),这是一家瑞典宽带和电话服务供应商。这笔交易看上去好像曾经遭遇失败的命运,但是投资人集团继续支持公司的决策,去年把B2出手给了一家挪威传媒集团Telenor,并且取得了丰厚的利润。
然而Marcus Wallenberg那些最大胆的科技类投资的产出依然还不确定。2000年,他同意组建3 Scandinavia,这是一个3G移动电话服务供应商,和香港的和记黄埔(Hutchison Whampoa)组建合资公司。目前这笔投资依然在烧钱,因为现有用户并没有如他期盼的那样迅速地转向自己提供的3G服务。Marcus领导的Wallenbergs 同意为3Scandinaviia提供资金直到2008年,他希望那个时候公司能取得收支的持平。到那时,他们将为自己40%的份额总共之处约80到100亿瑞典克朗。现在的疑问是,如果公司依然处于赤字状况,他们会放手这笔交易吗?
- 对过错保持忠诚
这个家族以坚持不畏艰险的品质为荣,但是他们也说,当业务前景看上去会长时间低迷的时候,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出售。当Marcus一世从火车转向航空的时候,他在给弟弟的一封信里写到,这意味着“从过去向未来的转变,在之前的家族代际相传过程里,这曾经是家族格言,而且是唯一值得保持的传统”。小Marcus则说,这些价值观一直没有变。19世纪30年代,投资人集团卖掉了自己的煤和焦炭业务,因为其他形式的能源正在被更广泛的运用。而在19世纪80年代,Wallenbergs对基础化学工业失去了信心,并且退出了Kema Nobel公司。
虽然如此,长期的忠诚和信仰依然引领着Wallenberg家族的经商之道。从家族的角度来看,公司从一个精心打造的关联商业网络里收益颇多。这些公司的老板可以交换经验并且互相帮助其他人寻找有才能的执行官人才。做为回报,这些公司给Wallenbergs给予家族带多重投票权的股份和董事会席位。任何重要的任命都要在这个家族的干预下才能确定。但是这也招致恶意批评者和一些怀疑,外界置疑Wallenbergs家族更关心维护对自己的有利的关系网络,而不关心投资人集团其他13万股东的利益。
“人们说Wallenbergs家族只是拥王者(kingmaker, 意指仅热衷控制权力和安排高层人员)”,Jacob Wallengers愤怒回应说。他坚持认为自己的家族不是这样的,并且说自己的家族参与了公司战略的所有重大决策。而且,家族还意在寻求其他股东更加积极的参与,即便由于全球经营者并购操作,家族在某些公司的股份有可能已经减少。
今天的投资人集团在瑞典十大蓝筹股公司当中是最大的股东公司或最大之一。但是如果投资人集团继续扩张,它就需要对投资进行折价处理以回收资金。公司以平均低于股份复合市值25%的价格上市交易,再减去他们的债务数额。公司现在的市值是1190亿瑞典克朗。尽管贴现低于历史水平,但是这家公司依然是“Wallenberg王国最大的弱项”,Mr Thelin说,他是对冲基金的管理人。折价限制了发行新股权的能力,这些新股发行筹集的资金往往可以用于大型并购。
折价的原因是由于对双重投票权股票(dual-class shares)的使用。Raffi Amit在沃顿商学院专门从事家族企业研究,他说尽管双重投票权股票给了家族更多的控制权,但是却有可能使企业的价值缩水,因为其他股东会怀疑控制家族将为自己获取特殊利益,或者采取有助于实现自身商业利益但却损害其他投资者利益的战略行动。
也许Wallenbergs应该处理掉自己的多重投票权股票(multiple-voting shares),特别是他们有规律地受到昂格鲁萨克逊投资者(英国投资者)的攻击的时候。但是瑞典人长期以来一直拒绝这么做,因为自己三分之二的上市公司都发行这类股票,而且这种持股方式也有助于开放经济环境中瑞典人拥有多数公司。投资人集团的核心投资中有八家公司都包含有带多重投票权的股份。只有英国-瑞典合资的Astrazeneca公司和瑞士-瑞典合资的ABB公司变成一股一票的公司。在爱立信公司,Wallenbergs的A级股份有1000倍的投票权,在2004年这个比例被降低到10倍,成为B级股。
Jacob Wallenberg是一位斗志旺盛的多重投票权股票的捍卫者。在他的观点看来,Wallenbergs应该获得这些特殊权利,因为他们曾经在投资组建公司和推动公司发展过程中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咨询顾问Rolf Carlsson说,双重投票权股份发扬了企业的那种瑞典传统,即强势和复杂的所有权关系。他认为这个体系可能在瑞典人掌握所有权的核心公司继续存在下去。
Wallenbergs的管理者们采取的行动有助于降低股份折价。到目前为止,SEB在新的首席执行官Annika Falkengren的领导下正在走向繁荣。Borje Ekholm在05年9月份做为首席执行官接替了这个位置,之前他已经执掌集团在纽约的分公司,投资人成长资本公司(Investor Growth Capital)。和带有贵族气息的Wallenbergs家族相比,Ekhom先生的风格更加粗犷和富有实践。他自然一直在忙于推进企业的变革。
06年5月份他和EQT合力收购了Gambro,前者是一家瑞典私人股权公司,后者是一家瑞典医疗技术公司。7月份,他奋力推动伊莱克斯对Husqvarna进行股权剥离转让,后者是一家电锯和户外装备制造商。8月份他出手了投资人集团在WM-data Nordic公司的股份,后者是一家信息技术咨询公司。这些交易依然在继续进行过程当中。除了未决的Scania投标收购之外,Atlas Copco最近同意出售自己的建筑设备租赁业务的大部分资产,也是卖给了私人股权投资者,价格是38亿美元。
Ekholm倾向于寻求风险较高但是利润率更高的非上市投资对象,这类投资目前占到了投资人集团净资产价值16%的比例。通过拥有EQT的部分所有权和香港公司Investor Captal Partners,投资人集团已经变成了一个私人股权的大型投资机构。通过投资人资产成长公司(Investor Growth Capital),它为美国医疗保健和科技行业的起步公司提供资金。而且它还是其他非上市公司的所有人,比如猎头公司Novare,还有斯德哥尔摩市德的Grand酒店。Ekholm说,持有这些资产的优势在于,“我们和这些公司的合作努力就是为了给我们的投资者带来收益”。
- 瓦伦堡家族会买什么?
投资人集团坐拥大笔现金,而且几乎没有负债。斯德哥尔摩的金融圈都在纷纷议论,猜测Ekhom有可能会怎么花自己的钱。他能够进行大额收购或回购股票。Ekhom说他会在金融服务、技术、医疗保健和机械工程产业寻找收购目标。但是他也不会排斥回购出售的股份的可能。
他会把投资人集团完全私有化,并且把它们转变成一个巨型的私人股权企业吗?Simon Blecher是投资基金HQ的创始人,他计算出公司能立刻动员250亿瑞典克朗,并且短期内调动另外400亿,当然完成这么一个买断性收购还有很长路要走。投资人集团到时候就能够把一些私人股权基金重新包装上市。这种策略就在Ratos身上得到了成功运用,这是一家中等规模的瑞典投资公司,曾经以高折扣率在市场上交易。尽管如此,Ekhom还是否认瓦伦堡家族在考虑把投资人集团变成私人股权企业。
然而家族的下一代已经快要长成。Wallenberg表兄弟共有11个孩子。“当然如果他们对家族商业事业感兴趣,那就太棒了”,Jacob Wallenberg说。这是这个家族期盼子孙后代应做的事情。但是如果第六代人能掌控家族事业,那么他们对家族企业的未来将会有自己的想法吧。
中国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而在瑞典有一家企业,不仅已经传到了第五代,而且该家族的事业蒸蒸日上,集团所属的控股公司在斯德哥尔摩股市中所占份额已超过了40%!它就是瑞典无人不知的瓦伦堡家族(Wallenbergs)。一百多年来,该家族已经控制了北欧地区很多很有影响力的工业集团,如爱立信(Ericsson)、伊莱克斯电器(Electrolux)、瑞典滚珠轴承公司(SKF)、阿斯利康制药集团(AstraZeneca)等世界知名企业都名列其中,其对瑞典经济的影响可见一斑。
那么,这个五代相传,富可敌国的家族企业,有什么致富秘诀呢?8月的一天,本报记者来到位于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投资者”集团总部,采访了时任该集团主席的瓦伦堡家族的第五代掌门人马库斯·瓦伦堡(Marcus Wallenberg)。
马库斯介绍说,投资者集团(Investor AB)成立于1916年,专门负责管理瓦伦堡家族在瑞典各大公司的股份和投资。今天,它已发展成瑞典最大的控股集团,净资产达120亿欧元,在爱立信、斯安银行和阿斯利康公司中分别拥有超过50%的股份,在其他8家瑞典工业集团中也占有重要股份。马库斯骄傲地对记者说,自家族1856年建立斯安银行以来,创建并培育世界一流的企业就是瓦伦堡家族的传统。
创始人是水手,靠航运发家
1846年,水手出身的安德·瓦伦堡独具慧眼,看中造船、航运业的发展前景,于是投资蒸汽船,专门在横贯瑞典东西海岸的约塔运河从事航运,挣了一大笔钱,为瓦伦堡集团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世纪50年代,瑞典的金融业不许私人经营,但工业化浪潮的兴起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安德说服议会成立了斯德哥尔摩私人银行,即现在瓦伦堡家族的旗舰——斯安银行(SEB,Skandinaviska Enskilda Banken),的前身。在瑞典工业化发展的初始阶段,这家银行为那些急需资金的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财务支持。安德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控制一家公司,不必拥有其大部分股票,只要是其主要股东就行。这一行之有效的经验至今仍是瓦伦堡财团的一条金科玉律。
20世纪20年代欧美经济大萧条时期,1/3的瑞典公司倒闭,瓦伦堡家族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而是精挑细选,以极其低廉的成本收购了一些暂时亏损但颇具发展潜力的公司。例如,当时有一家国有制药企业,收购价只要1瑞典克朗(100瑞典克朗约合13美元),但得背负100万克朗的债务。经过资产重组之后,这家公司后来成为瑞典著名的跨国制药企业阿斯特拉公司(Astra)。
- 成功秘诀:选定核心业务进行长期投资
马库斯说,多年来家族一直坚持这样一种经营理念:在研究开发方面特别舍得投入,以此确保企业的竞争力和行业领先优势。对瑞典这样一个国内市场狭小的国家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二次大战爆发后,居安思危的瑞典政府大力发展军工业,瓦伦堡家族的军工企业萨伯公司(Saab)以其高精尖的武器制造技术获得大量政府订单,其研发的亚斯—39战斗机性能可与美国的F—16相媲美。20世纪60年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刚露苗头,瓦伦堡家族就收购了爱立信公司,将其发展成著名的通讯设备供应商之一。
除了遵循专业化、国际化原则外,瓦伦堡家族投资的主要特点是选定核心业务后进行长期投资。哪怕这项投资短期内无法赢利也决不放弃。马库斯的叔父彼得·瓦伦堡(Peter Wallenberg)总结家族的生意经时说:“不到万不得已,我们不会轻易放弃暂时出现问题的企业。”这种高瞻远瞩、着眼未来的投资方式被瓦伦堡家族一直保持至今。前几年,瓦伦堡的两项核心投资——通信巨头爱立信和电力工程公司ABB出现了巨额亏损,一时山雨欲来风满楼,“破产”、“脱手”等建议不断。但经过几年的扭亏重组,两大公司都已走出了阴霾开始赚钱。
- 看好庞大的中国市场
马库斯说,投资者集团拥有股份的瑞典公司中,如爱立信、ABB等,大多数都已经活跃在中国市场。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叔父就看准了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开始在香港和中国内地投资。
谈到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看法,他说,中国搞改革开放的时间还不长,对中国公司来说,要走向国际市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中国有庞大的国内市场。跟瑞典企业相比,很多中国企业的产品在技术含量上还很低,这一点在短期内还难以突破。因为科技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积累。他认为,对中国吸引外资不利的地方,是竞争环境不够好,人才市场不够完善。马库斯说,虽然中国有很多人才,但要找到合适的人才做某件事并不容易。
自安德·瓦伦堡(Andre Oscar Wallenberg)奠定家族基业以来,航海、冒险、丰富的国际阅历成了瓦伦堡家族接班人的必修课。现年49岁的马库斯1980年毕业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乔治敦大学,获科学学士学位,曾于1977年加入瑞典皇家空军学院。1984年,马库斯曾任职于花旗银行香港分行(花旗银行)。1993年他正式进入投资者集团,1999年起担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作为金融世家的第五代掌门人,马库斯谨慎务实又野心勃勃,对家族的未来充满信心。他曾说:“我们公司的最大特点是家族企业。只要我们家族还有适合经商的继承人,瓦伦堡家族的特点就要保持下去。”马库斯结过两次婚,共有7个子女。除瑞典语外,他还会讲一口流利的法语和德语。业余时间,他喜爱打网球、航海、滑雪和打猎。不过,马库斯的业余时间并不多。“我这样努力工作的动力,主要来自兴趣和家族责任感。”
传统之一:航海与海外游历财富家族也是水手世家
或许是维京海盗的血液依旧在血管里流淌的缘故,瑞典人对航海有一份执著的热爱。祖先们通过航海攫取财产,后人们则通过航海积累经验和发现商机。纵观瓦伦堡家族两百余年的历史,水手出身或曾远航的人比比皆是:老老雅各布——帝国事业的开创者,就曾在大海上漂流数年;带领家族走向兴旺的安德烈17岁就辍学出海,跟随商船往返于瑞典和美国之间。发家之后的子孙们虽然不像祖辈们那样做过货真价实的水手,却各自都有一番海外经历,他们或在国外接受教育,或在国外积累工作经验,或者二者兼有之。现任掌门马库斯就毕业于美国华盛顿的乔治敦大学,还曾在花旗银行香港分行工作数年。就连家族核心之外的瓦伦堡们也同样如此,罗尔,这个被称为“瑞典辛德勒”的英雄,照样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拿了一个建筑学学士学位,后来又被祖父安排到了巴勒斯坦海法市(今属以色列)的一家荷兰银行工作。可以这么说,航海和海外经历,是这个家族中几乎每一个瓦伦堡的必修课程。
传统之二:像爱惜羽毛那样爱惜名誉
正如中国古人喜欢拿姓氏郡望说事一样,瓦伦堡家族也是一个非常爱惜名望的家族,这个家族中,出现了许多个叫做马库斯和雅各布的瓦伦堡人,说明他们很是以家族为荣,甚至到了自恋的程度。但是翻开瓦伦堡家族的家谱——如果有的话——你会发现三百年前他们的祖先其实都是贫寒之士,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根本不姓瓦伦堡,而是姓佩尔森。当时,来自乡下的雅各布·佩尔森有机会与一个牧师家庭的女儿结婚,趁机跟着妻子姓了比较上流的姓——瓦尔堡。他的两个儿子,雅各布和马库斯都成为了牧师,家族地位逐渐上升。于是他们再次把姓改成了更高贵的瓦伦堡,雅各布·瓦尔堡摇身一变成为雅各布·瓦伦堡,成为瓦伦堡家族的开山鼻祖。他的侄子,老老老马库斯·瓦伦堡为家族通往瑞典上流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成功获得了林雪平地区的主教职位,这标志着瓦伦堡家族已经接近了瑞典社交界的顶层。其后在安德烈的带领下,152年以来,这个家族在社会的上层坐得四平八稳,地位如日中天。身起寒门而成显赫,历经数代而不衰,瓦伦堡家族的传奇不禁让人想起了一句老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传统之三:经商从政两得其美
不得不说,瓦伦堡家族是一个紧跟时代潮流的家族。教会势力强大的时代,他们家族中盛产牧师;教会影响式微了,他们又改作了外交官。从纳特开始,这个家族体会到了外交的重要性,数得上名字的外交瓦伦堡就有差不多10个,也许还有更多因不在家族核心圈中而不为人所知。这当中官衔最高的是纳特,但最有名的则非罗尔莫属了。
罗尔在布达佩斯的公开身份只是一个小小的参赞,但他领导了一支特别小组,负责拯救滞留匈牙利的犹太人,他本人可以不必听命于大使,而有权直接与瑞典国王联系。他私自制造了数万本瑞典护照,签上他本人的名字,发给犹太人。据资料统计,他可能拯救了上10万犹太人。他为了援救犹太人所施展的外交手段也是相当不拘一格。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对纳粹的所作所为的话,这里有一个完美的词:威逼利诱。在匈牙利,他贿赂了许多见钱眼开的盖世太保,也威胁了一批法西斯分子警告他们别轻举妄动,甚至还写匿名恐怖信。这种无章可循的外交手法迷惑了德国和匈牙利的当权者,为罗尔营救犹太人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他在外交部的同僚对他的看法也从非议转为全力支持。
归根到底,积极参与政治是为把商业帝国经营好服务的。瓦伦堡家族不仅自己出力从政,还很乐于与政界高官交往。随着中国的发展,嗅觉灵敏的瓦伦堡家族看到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从1987年开始,老彼得、雅各布和马库斯每年都会在北京或斯德哥尔摩与中国的高层领导人会晤。
传统之四:遵从信条、创造名言
存在,但不可见。这是瓦伦堡家族恪守了一百余年的拉丁箴言。有人这样阐释这条箴言:在寒冷的北欧,它暗示着简约、恪己却极端自信的处事传统。这似乎也恰到好处地解释了家族的性格:低调,不事张扬,但无处不在。这个家族的掌门人不喜欢出镜,对应对媒体缺乏热情,但并不妨碍他们的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瑞典,任何商业活动和运作都离不开瓦伦堡的参与。哥德堡号重访中国,瓦伦堡家族为此出力不少。
好学、尊重、忠诚、勤奋——这是安德烈为家族定下的家规,后人也执行得非常到位。值得一提的是,瓦伦堡家族的忠诚度与勤奋度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他们不仅忠诚于家族传统,忠诚于他们的股东,甚至还忠诚于他们的过错,大有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架势。对于饱受外界和其他股东非议的多重投票权股票制度,瓦伦堡家族一直都是坚定的、斗志旺盛的捍卫者。勤奋也是瓦伦堡家族的另一个特质。五代掌门都是“活到老,工作到老”的典范,有的是直到去世才把担子交给接班人,有的即使辞职了也是退而不休,或“垂帘听政”,或在一旁出谋划策,现年81岁的老彼得至今仍不时出现在经济新闻中。
控制一家公司,不必拥有其大部分股票,只要是主要股东就行。在长期的商海鏖战中,精明的瓦伦堡人发现了这一规律,将其总结为另一条家规,贯彻到了其投资的各个领域。这样他们可以拥有更多的周转资金投资别的企业,也可以在投资的企业出现困难时从容地全身而退。当然,由于他们的忠诚特质,他们很少出售手中的股票。
瓦伦堡家族是瑞典经济的一根巨大支柱。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他拥有在斯德哥尔摩股市上市的所有企业市值的40%。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帝国,除了Investor投资控股公司,还是以下这些公司的大股东,如下表:
行业/公司 | 所占股份(%) | 投票权(%) | 占总资产分额 | 市值 |
通信技术 | ||||
Ericsson爱立信 | 5 | 9.4 | 18 | 28亿美元 |
Saab瑞典飞机制造公司 | 19.8 | 38 | 2 | 3.49亿美元 |
WM-data信息技术公司 | 16.3 | 29.3 | 1 | 1.81亿美元 |
工程 | ||||
ATLAS COPCO重型机械设备制造商 | 15 | 21.4 | 11 | 17亿美元 |
ABB阿西亚-布朗-勃法瑞公司 欧洲最大的电力工程公司 | 8 | 8 | 7 | 11.6亿美元 |
Scania斯堪尼亚公司 全球最大的重型汽车制造商 | 10.6 | 19.3 | 5 | 7.37亿美元 |
Electrolus伊莱克斯 | 7.7 | 26 | 3 | 5.30亿美元 |
健康产品 | ||||
AstraZeneca阿斯利康 全球第三大制药公司 | 3.2 | 3.2 | 15 | 22.9亿美元 |
Gambro瑞典金宝 | 19.9 | 26.3 | 6 | 9.92亿美元 |
金融服务 | ||||
SEB斯德哥尔摩私人银行 瑞典最大银行 | 17.5 | 18.2 | 14 | 21.5亿亿美元 |
OMX瑞典股票交易所 | 10.8 | 10.8 | 1 | 1.53亿美元 |
新的投资 | 0 | 0 | 3.4 | 17.6亿 |
其他 | 0 | 0 | 2.5 | 7.04亿美元 |
总资产 | 155.06亿美元 |
数据来源:Investor
- 祖传的成功商道
瓦伦堡的成功商道就是利用低迷的市场,增持持股公司的股票,以加强对该公司的控制。家族生意的创始人安德烈·奥斯卡·瓦伦堡在19世纪末留下的忠告“好生意总是在坏运气下做成的”。1920年,瑞典大萧条时期,超过三分之一的瑞典公司倒闭,瓦伦堡收购了一批亏损企业,以每股1瑞典克朗的价格收购阿斯特拉制药公司(Astra);1998年阿斯特拉与英国制药公司捷利康(Zeneca)合并,形成全球第三大制药公司阿斯利康(Astra Zeneca),如今瓦伦堡家族在阿斯利康拥有的股票价值已近30亿美元。而新一代掌门人仍奉行这条法则。2002年,Investor AB投资组合遭了重灾,问题主要出在两项核心投资。当时通讯巨头爱立信深陷于亏损泥潭,而电力工程公司ABB则已经面临破产。瓦伦堡家族的Investor股价更是暴跌了50%。瓦伦堡家族通过增持股票方式,花费17亿美元买进两家公司的股份后,市场立即反应积极,加之经营的改善,ABB和爱立信的股价一路回升。
目前,瓦伦堡公司内部人士表示,Investor可能正在考虑增加对斯堪尼亚公司和阿西亚·布朗·勃法瑞公司的持股,从而进一步加强瓦伦堡家族的控制地位。最近,瓦伦堡花费了近1.12亿美元来增加他们在伊莱克斯的股权。伊莱克斯CEO 汉斯·斯塔伯格表示,如果没有瓦伦堡这样实力雄厚的大股东,伊莱克斯的股价表现不会如现在这样良好,相反可能很容易受套保基金的左右。
Investor目前正在寻找其他值得买入的企业股票,尤其是瑞典国内的一些企业。瓦伦堡眼下的形势非常有利,公司债务已经减少到了零,所以他们可以随时拿出大量资金来购买股票,从而大大提升公司未来的收益。爱克侯姆表示,只要有机会,我们就会出手。
现在,瓦伦堡的风险投资业绩表现良好,惟独对3G移动手机的投资前景还未明朗。2000年9月,Investor与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合作开发3G业务。在订阅用户达到35万人以后,公司的增幅明显放慢。Investor预计在这个项目上还将注入500-600百万美元,而且收支平衡最早可能要到2007年以后出现。
瓦伦堡家族奉行的经营方略就是着眼于长远,致力于推进稳定的产品线、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交易和可持续性。而一般的市场投资者往往更喜欢追求短期利益,时代华纳股东卡尔•伊卡恩就是急切追逐市场短期利益围攻迪克•帕森斯,这往往不利于一个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 驾御家族帝国的新领袖
今年51岁的雅各布·瓦伦堡是在2004年春天替代堂兄——49岁的马库斯·瓦伦堡(Marcus Wallenberg Jr.)成为Investor AB投资控股公司主席的。雅各布·瓦伦堡和马库斯·瓦伦堡是瓦伦堡家族的第五代掌门人。雅各布·瓦伦堡相对更自信,更善于沟通,而且与家族前辈一样具有强悍的个人意志,拥有某种“独裁”的能力。他从不忌讳摆架子,善于将具体的工作分配其他人做,而且会直接告诉下属,他才是Investor的老板。他曾经在瑞典皇家服役,是美国沃顿商学院的MBA,热爱高山速降滑雪。他每天早上在健身房锻炼,接下来会一直工作到午夜。雅各布·瓦伦堡说:“总会有人说,你能有今天,只是因为你生在了瓦伦堡家族里。他们这么说我已经习惯了,反驳他们的唯一办法就是拼命工作,以证明我比他们更优秀。”他还时常会想起祖父留下的60多条生意经,并反复咀嚼着其中的微言大义。从他上任以来的表现看,瓦伦堡家族的新一代完全有能力保持这个家族帝国的继续繁荣。
(瓦伦堡家族族谱)
牛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