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技术垄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技术垄断(Technological monopoly)

目录

什么是技术垄断

  技术垄断是指某经营者在某件产品或某类产品上拥有关键技术,其通过关键技术拥有权从而将其竞争对手排挤出局,从而达到生产此类产品的垄断权。这种垄断权利受到国家法津的界定与保护。

  技术垄断在当今世纪比较盛行例如我国的电视机生产商,其生产的产品大多关键技术被国外厂商所垄断,因此,我国电视机行业每年都得向国外相关厂家支付大笔的专利费,同时,高价格新产品领域被国外厂商所垄断。这也就要求我国商家尽快走出技术垄断的阴影,掌握自己的关键技术,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生存下去。

技术垄断的作用

  美国战略管理专家波特Michael E.Porter,1947—)认为,技术垄断主要是以技术优势作为抑制同业竞争的武器和阻止潜在竞争者进入行业的障碍。当代资本主义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是技术垄断代替资本垄断。

  技术垄断的作用是双面的。

  一方面,技术垄断作为当代企业竞争的一个有力武器,可以保证企业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争取技术垄断、谋求高额利润,也是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追求技术领先地位的一个重要驱动力。

  另一方面,技术垄断带来的巨额利润会引发更加激烈的竞争,给企业造成很多隐患。而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如果固守已有的技术优势不思进取,企业必将陷入技术落后、竞争被动的地步。处理好技术垄断与技术扩散之间的关系,既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又推进先进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广泛采用,迅速提高整个国家的创新水平是体制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国际技术垄断与技术扩散[1]

  在经济和知识全球化中,国际先进技术的拥有者通过国际性的技术垄断,抑制了先进技术的扩散,增强了对技术和产品市场的控制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取高额利润。而对作为技术引进方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技术扩散作为其技术进步的重要外部途径,不仅在静态意义上提高了其技术存量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削弱国外的技术垄断优势,而且在动态意义上通过各种途径和机制促使其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机制的形成,为破除技术垄断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可能性。技术拥有方与技术引进方在政治和经济山的利益冲突导致了其实施的各种国际技术垄断和技术扩散机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对立和冲突,但不可否认的是,各种技术垄断与扩散机制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内在协调性。

  一、国际技术垄断与国际技术扩散的冲突

  国际技术扩散和国际技术垄断对技术拥有方和技术引进方各自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因此,国际技术扩散与国际技术垄断之间必然存在对立与冲突。

  1.国际技术垄断限制了国际技术的扩散

  发达国际为维持在技术上的垄断优势,最终实现其在军事和经济上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绝对优势,通过立法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出口进行严格的限制,并采取技术壁垒等严密的高新技术保密措施,强化对技术输出的控制、抑制技术的转移,致使后者无法获取某些核心技术。根据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发达国家在研制出新技术初期,是严格控制其专利技术的,总是先在国内生产,以便获取高额利润,随后才会一步步将已经落后的技术扩散到国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目的只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除了发达国家通过国内立法等垄断措施直接抑制技术扩散外,国际技术垄断的主要途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和跨国公司经营——在全球化中表现出新的趋势,这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国际技术的扩散。

   (1)国际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是增强国际技术不可缺少的因素。缺少完善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国际性的技术垄断就难以形成,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国际技术扩散,充分利用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缩短本国与发达国家以及当地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技术差距。因此,为抑制国际技术的扩散、增强其技术垄断力量,国际技术垄断者极力促进国际性知识产权保护协定的达成。《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议》作为乌拉圭回合谈判的重要成果,加快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进程。

   从东道国来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将因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而降低或丧失其仿制产品的能力,而在进行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时不得不付出昂贵的费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利用国际技术扩散的成本

  从技术垄断方来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降低了技术溢出的可能性,增强了特定技术的垄断优势,延长了其垄断利润的获得期限,从而降低了垄断方向东道国转移最新技术的积极性。为了维持其长期的技术垄断地位,技术垄断方并不是把最先进的技术立即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是将不同水平的技术进行梯次转移, 由此降低了国际先进技术向东道国的转移速度和质量

  (2)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在国际技术垄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国际技术垄断的重要载体。跨国公司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在市场竞争中体现出一种技术垄断优势进而形成对市场的垄断。为维持和加强其技术垄断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化经营中出现东道国子公司的独资化、研究与开发机构本土化和独资化等趋势,并且广泛地采取技术锁定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抑制其技术的扩散。

  2.国际技术扩散削弱了国际技术垄断

  国际先进技术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扩散不仅会削弱国际技术垄断力量,而且会通过东道国的技术吸收和创新过程成功破除发达国家和企业的技术垄断。技术垄断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和企业所具有的一种技术优势,当其先进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扩散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时,其技术优势也将逐步丧失。以电子产业为例,韩国三星公司和中国台湾宏基电脑公司的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当涉及国家战略性技术时,国际技术扩散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的消极影响则更为明显。

  技术垄断的程度取决于技术使用的扩散范围。对于给定的技术而言,使用的范围越广,采用该技术的企业越多,则技术垄断的程度越低;反之,技术垄断的程度越高。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技术扩散还包括对先进技术的吸收和创新过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利用技术的转移和溢出,迅速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并通过二次创新最终实现技术的赶超,从而成功破除国际性的技术垄断。这也正是技术垄断者尽其所能采取各种措施极力抑制技术扩散的原因所在。

  二、国际技术垄断与国际技术扩散之间的内在协调性

  技术拥有方与技术引进方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冲突导致了其实施的各种国际技术垄断和技术扩散机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对立和冲突,但不可否认的是各种技术垄断与扩散机制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内在协调性。

  1.国际技术垄断下的技术扩散

  国际技术垄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技术的扩散,增强技术垄断的各种途径本身包含着技术的扩散,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和跨国公司所采取的各种技术垄断措施。

  (1)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增强虽会降低跨国公司转移技术的速度,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增强也会吸引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专利许可。马思科斯对美国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发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其产生正向效应,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成本优势不太显著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大小将左右外国直接投资的多寡。作为国际技术扩散的重要途径,外商直接投资和专利许可的流入会使更多的国外技术转移到东道国。

  (2)跨国公司在增强其技术垄断的过程中,各种经营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技术扩散的可能性。跨国公司子公司与研发机构的独资化虽暂时抑制了技术的溢出,但从长期看有利于跨国公司最先进技术的引入,并最终通过各种渠道(如劳动力的流动、联系效应等)扩散到当地其他企业,提升当地的技术水平。而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本土化则会直接导致科技资源、研发技能以及国外科技人员的流入,有助于东道国整体科技发展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同时,由于其对当地研发人员的雇用和培养,则能促进当地相关人力资源的开发,由此扩大东道国的技术基础。东道国政府或企业若采用适宜的人才激励政策。则会刺激部分人才回流到当地企业或研发机构,技术溢出也随之发生。这种适用性技术的引入会有力地促进技术溢出和东道国对技术的吸收水平。此外,跨国公司尽管采取技术锁定策略来抑制技术扩散,但对其非核心技术控制较弱,甚至会促进某些技术的扩散以增强当地企业对自己的技术依赖性。

  2.国际技术扩散对技术垄断的积极意义

  对国际技术垄断的重要载体——跨国公司而言,技术垄断与技术扩散之间还存在一种辨证统一的关系。技术垄断在创造巨额利润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很多隐患,并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其消极作用是:国际技术垄断使跨国公司的经营风险大为增加,跨国公司既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使生产能力满足全球性市场的需求,又要承担几乎是全球性的市场风险;庞大的生产规模给跨国公司的技术改造技术更新带来困难,而且越来越难以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市场需求的迅速变化。因此,许多跨国公司为了避免其国际技术垄断的消极影响而主动打破严格的技术垄断格局,采取技术扩散策略,广泛地进行技术授权、转让,以争取竞争上的主动和市场上的主导地位。

  国际技术的扩散给跨国公司带来的利益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技术扩散能够有效地降低经营风险,增强企业实力。由于技术产品广泛向外扩散,成本和风险得以分散,企业能够及时地向国外转移本国已处于成熟期的技术,促进技术更新的发展,在国际上发展自己的企业联盟,进而巩固自己的竞争地位:技术扩散有利于企业回收资金,进行技术创新的再投资与开发。在技术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的今天,技术创新若不能马上形成生产力,就很可能在“闲置”过程中被淘汰,因而与其被闲置,还不如尽快转移出去,收回研制成本,获得一定报酬,再尽快投入下一轮的研究开发,从而在动态中保持自己的技术垄断优势;在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难以等到某项技术达到成熟期再行出口,往往在一项新技术问世之初就设法尽快向外传播。采取这种战略,技术拥有者往往不是为了赚取高额专利金,主要是为了抢占技术市场,掌握本行业的竞争主导权。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扩散确立行业标准,从而奠定自己在行业中的技术垄断地位。在这个意义上,技术扩散反而成了其维持技术垄断的一种手段。

  因此,尽管技术垄断和技术扩散在性质上是相互对立的,但由于竞争的作用使二者在当代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得到了统一:跨国公司为保持在竞争中的长期优势,实行技术垄断与技术扩散的双重竞争战略,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和自身能力状况来选择垄断的程度和扩散的时机。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兴起,高技术分工日益分散化、国际化,跨国公司在技术创新上既垄断又扩散的趋势将会越来越显著。

  三、对策

  通过上述国际技术垄断与国际技术扩散间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国际技术垄断与扩散过程中,技术拥有方与技术引进方之间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但技术垄断与扩散机制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内在协调性,从而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国际技术扩散提供了可能性。发展中国家既要反对技术拥有方对技术的国际垄断,又要拓宽技术扩散渠道,充分利用技术垄断机制中可能存在的技术扩散活动,转移和吸收先进技术。跨国公司采取既实施技术垄断又采取技术扩散的经营战略,也会给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利用国际技术扩散提供契机。

  1.在法律制度方面,东道国采取适宜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同时加强国内和国际反垄断法规的建设,抑制技术垄断

  随着《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议》的签署,国际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逐步得到完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应顺应这种国际趋势,增强本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和专利引入,促进国际先进技术的扩散。但发展中国家更应注意知识产权保护的合理和适度,在向国际规范靠拢时,注意防止因过分保护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而导致国际性技术垄断。总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应根据自身经济技术特点制定切合实际、有利于国际技术溢出和吸收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并在国际知识产权协议商讨的过程中积极维护和争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利益,在充分促进国际技术扩散的同时,防止发达国家和企业利用知识产权保护进行技术垄断。

  与加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相结合,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还应加强其反垄断法规的建设,并积极倡导国际反垄断协议的达成。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缺乏完善的反垄断机制来约束来自国外的技术垄断行为,但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却受到来自发达国家反垄断法的限制,而发达国家的反垄断法在限制进口产品技术垄断的同时,却对其国内企业的技术垄断行为实行豁免,甚至扶持和鼓励其进出口贸易卡特尔。因此,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仅需要健全其国内的反垄断机制,而且需要积极促进统一的国际反垄断法律机制来限制发达国家反垄断法的国际反竞争性。建立统一的国际反垄断法律机制的另一主要原因在于:在经济和知识全球化下,各种技术垄断行为是跨国进行的,仅依靠单一国家的法律机制已无法对其加以约束或规范。

  2.在体制建设方面,完善相关体制,增强本国的技术吸收能力,促进国际技术的扩散

  由于国际技术扩散会削弱技术垄断力量,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应加大其开放度,拓宽技术扩散渠道,通过三大扩散载体——国际贸易、外国直接投资和专利申请与专利引用,引进、转移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最终实现技术进步和创新,破除国际技术垄断。在实现包含技术吸收和创新的技术扩散过程中,人力资本和研发是两个决定性的因素,两者都与东道国技术吸收能力相关。因此,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应注重人力资本的开发,加大研发投入,以增强自身的技术吸收能力。

   (1)改革不完善的人力资本开发与管理体制,建立适当的人才激励机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原有人力资本开发与管理体制严重制约其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源大量流失,特别是随着跨国公司研发的当地化,人才流失更为严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应对其原有人才机制进行全面改革,从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到思想观念上进行全面解放,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并通过创造吸引科技人才的企业氛围、有利于实现高科技人员自身价值的研发环境以及适当的薪酬刺激等措施减少人才的流失,并激励人才回流,以提升本国的人力资本水平。

  (2)增强研发投入,建立有效的研发投入机制和分配体系。有的学者使用1974年~1990年期间来自12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工业数据调查发现:国内研发开支越大,与技术主导国的生产率差距缩小得越快。发挥“后发优势”,充分利用国际扩散技术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迅速提高技术水平固然重要,但最终实现技术的赶超必须依靠增加自身的研发投入,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增强自身的技术吸收和创新能力。政府应通过税收优惠、建立研发发展基金以及发展科技信贷业务,扩大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科技投入等方式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研发投入机制和有效的研发资金分配体系。

  (3)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发展以跟踪模仿为主,但产业的核心技术,特别是前沿和战略性高端技术是不可能通过技术的转移和扩散来获取的。这样只会拉大同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并将最终形成技术依赖。此外,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安全考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必须具备自主研发实力,建立自主研发体系,掌握关系国家安危、涉及经济命脉的战略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只有具备了自主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地防止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更好地消化和吸收各国的科学技术,实现成功的技术赶超。

  3.在思想观念上,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形成,增强企业的自主产权保护意识

  在知识产权盛行的时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真正崛起必须掌握知识产权,否则将难以脱离知识产权所有者的控制。首先,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要形成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应注意围绕基础专利技术和引进的先进技术,及时主动地形成更多的外围专利。其次,技术的知识产权也并非必须通过自主研发,在全球化格局下有多种获取途径,包括委托研发、购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收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企业等。

  4.在引资政策上,制定合理有效的引资政策,防止国际技术垄断的形成

  针对跨国公司采取的技术垄断与技术扩散的双重战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应该加强政策规划,在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引导和鼓励其通过非独资化方式进入本国,提高技术溢出的可能性,并在不同经济领域采取不同的外资引进和竞争策略:在国内企业中有实力能够同跨国公司进行竞争的行业,积极引进外资,并通过企业改造、企业联合等培育一批有实力的国内企业,增强其与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程度;在国内企业中尚未有能力与跨国公司进行竞争的行业,通过引入多个大型跨国公司的竞争型投资,通过改变竞争结构竞争环境促使国际竞争国内化,增强该产业的竞争程度。产业竞争程度的增强通过给跨国公司施加竞争压力,可有效地提高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速度和层次,防止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

参考文献

  1. 郑钢.浅析国际技术垄断与技术扩散的关系[J]

相关条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Dan,鲈鱼,Yixi,泡芙小姐,Lin.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技术垄断"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