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ESG体系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ESG评级体系)

目录

什么是ESG体系

  ESG,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Governance)包括信息披露、评估评级和投资指引三个方面,是社会责任投资的基础,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ESG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ESG信息披露标准,对企业ESG表现的评估评级方法,以及ESG评级结果对投资的指引和参考作用。国际经验表明,ESG信息披露是前提条件,ESG评估评级提供了具体方法论,两者共同从系统化、流程化以及定量和可比的角度,为关注社会责任投资(SRI)的投资者提供更为明确的投资信号,是一个互相衔接、不可分割的整体。

ESG体系评级的理论依据[1]

  环境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影响程度正在日益加深,企业的环境表现已经开始影响投资者预期和价值判断,进而影响企业的绩效。此外,许多研究也表明企业的社会表现、公司治理情况对企业绩效也有较大影响。目前,研究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等因素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一是可持续发展理论(西南财经大学课题组,2015;雷立钧和高红用,2009)。该理论认为,发展的根本要求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经济可持续是社会可持续的前提,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微观单位,只有在自身效益、环境利益和社会利益三者之间做出平衡,才能实现自身以及整个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弗里曼,2006)。该理论认为,影响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因素不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等,也包括了雇员、上下游客户、自然环境等。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社会责任的缺失、公司治理的不健全都将损害员工、所在社区、甚至整个社会的利益,从而影响企业自身绩效,降低企业估值。

  三是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波特,1997;于武等,2002)。该理论认为,由于企业短期行为现象的存在,一个企业的潜在竞争力并不完全取决于利润,还取决于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以及风险应对能力,这其中包括应对环境风险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

  理论研究表明,企业的绩效不仅与实现利润目标及股东价值有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其能否与社会、环境相协调,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不损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较多的考虑了财务因素,较少考虑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等因素,尤其是缺少对环境因素的考量,这导致传统评价方法不能够全面衡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此背景下,综合评估企业环境、社会、治理方面表现的ESG 企业评级方法应运而生。

ESG体系的主要特点和创新之处[1]

  一是ESG框架体系的构建充分借鉴了国际评级机构的经验、结合国内绿色信贷风险识别的实践,保证了评级体系的可靠性和针对性。整个框架体系涵盖三个层级,其中第一层级采用国际通用的概念框架,包括环境表现(E)、社会责任(S)和公司治理(G)三类大项;第二、第三层级,则充分借鉴了传统的绿色信贷和风险识别经验,并广泛征求国内外专家意见,筛选确定了17 个维度和32 个关键指标。

  二是数据来源多元、可靠,提升了评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充分挖掘内部客户数据信息,利用公司提供的环境数据及客户公开披露数据,弥补了目前企业ESG信息披露不足的问题。

  三是结合中国国情突出了环境因素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在兼顾环境、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三个维度的同时,结合中国所处发展阶段及环保问题突出的实际情况,课题组对企业的污染物排放、环保信息披露程度、环保违规处罚及重大安全事故等指标赋予了相对较高的权重,使得评级结果对企业环境表现的敏感性较强。

  四是同时开发了指数运行管理系统和数据来源系统。为了配合ESG 评级和指数项目的开发和应用,需要开发一套系统,以实现数据的自动提取和运算,评价结果的结构化展示和输出,以及对重点行业的项目立项、运营关键数据进行录入收集,包括环境、能效等关键指标数据,为ESG 评级在所有客户的应用准备相关数据,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环境数据的真实性和可得性。

  五是评价结果对银行识别客户和引导可持续投资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ESG 评级作为传统信用评级的有效补充,为银行识别、选择客户提供了重要工具,有助于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推动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绿色化。此外,课题组基于企业ESG 评级分别开发了绿色投资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前者为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投资者提供了资产配置的依据,能发挥引导绿色投资的作用;后者能为监管者判断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变化走势,以及制定相应的行业政策导向提供参考。

建设ESG体系的必要性[2]

  ESG理念与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高度契合,其生态体系包括政府部门、企业、消费者、金融机构等主题。其中,政府部门主要制度与ESG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碳交易等市场,推动社会践行ESG理念;企业将ESG融入生产经营,推动技术进步,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并披露ESG信息;消费者主动实践ESG理念,购买绿色产品和ESG金融产品服务;金融机构评价企业ESG表现,开展ESG投融资。

  伴随气候变化风险的凸显以及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大力建设ESG体系势在必行。各国普遍重视ESG实践,与ESG相关的政策日渐增多,企业更自觉将ESG融入经营管理活动中,金融机构主动将ESG纳入金融业务决策中。

  一是建设ESG体系是解决气候变化风险的必然要求。气候变化风险越来越突出,根据《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2015年至2022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八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在2022年再次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而且这一趋势还将持续数千年之久。气候变化导致暴雨、台风、干旱等极端灾害频繁出现,2022年,极端天气给美国造成了约1650亿美元损失。《巴黎协议》强化了全球在节能减碳行动方面的一致性,但是现有行动力度与实现控温目标的要求仍有一定距离。加强践行ESG理念,将减碳目标与国民经济发展、企业经营管理、金融业务决策以及居民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全社会增强绿色发展意识,强化绿色生产、绿色办公、绿色出行等行动自觉,推动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转型。

  二是建设ESG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过去我们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促进社会进步脱节,走的是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企业经营发展理念也重点强调为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服务,缺乏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切,忽视了自身的社会责任,产生了较多负外部性。这导致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劳工者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等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影响到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5年,联合国制定了2030世界可持续发展目标,设定了消除贫困、保护环境等17个目标。ESG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一致,都强调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因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平等和谐共处的良好局面,

  三是建设ESG体系能够提升国家竞争力ESG将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各方面,成为一国核心竞争力要素之一。一方面,ESG直接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实证研究表明,国家ESG表现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特别是环境保护因素和治理因素作用更突出;发达国家以及高排放国家受益于ESG表现提升的影响更大。除此之外,其他研究也发现一国ESG表现与国际贸易等宏观经济发展具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ESG推动企业加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技术创新,探索资源高效利用,强化创新驱动,有利于提升一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

  四是建设ESG体系为全社会创造可持续福祉。ESG强调长期发展,塑造真正创造价值的投资模式,有利于稳定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ESG这种发展普惠金融,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提升其财富管理水平;ESG重点关注贫困人口收入、教育、医疗等问题,通过发展影响力投资、社会金融等方式,扶持社会型企业,帮助提升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为全社会每个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国ESG体系建设现状[2]

  为支持高质量发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我国加快ESG体系建设,不过由于起步相对较晚,与欧美等国家地区仍有一定差距。

  (一)ESG法律法规建设

  为了有效推进ESG落地,我国加快完善相关制度,特别是在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明显增多,诸如我国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方案、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重点行业领域节能减碳,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在社会领域,我国出台了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重点拓宽就业渠道、促进供需匹配、完善就业服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比较来看,我国ESG法律法规体系日渐完善,但是气候等相关制度法律层级仍不高,有关社会平等、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仍需健全。

  (二)ESG信息披露体系建设

  信息披露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从企业信息披露看,加强非财务信息披露,有利于金融机构更充分的进行ESG投融资决策。2018年,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确立了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标准体系;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引导金融机构重视环境信息披露;部分研究智库也发布了企业ESG信息披露团体标准。相比较而言,我国监管部门未制定明确的信息披露标准,也未强制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企业强制披露ESG信息。部分企业自愿进行ESG信息披露,但是披露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定量指标不足,而且未经过审计,信息质量难以保证。从金融产品信息披露看,为了打击洗绿问题,全球监管部门开始要求加强金融产品服务ESG信息披露,欧盟、英国、美国等国家均已要求ESG基金开展信息披露,而且针对不同类型的ESG基金,所要求披露的信息也有所差异,诸如能够产生社会影响力的ESG基金需要披露实际社会影响以及计算方法。比较来看,我国ESG信息披露率呈现上升态势,但是由于缺乏披露标准,信息披露水平仍有待提升;金融产品服务ESG信息披露未有效开展,可能影响投资者科学决策。

  (三)ESG评价体系建设

  ESG评价是对企业ESG表现的综合评判,对于金融投资决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也有利于促进企业不断提升ESG实践。自上世纪末开始,ESG评级开始出现并发展壮大,全球已经有百余家机构开展ESG评级,不过由于评级方法还不够成熟,机构之间的评级方法有一定差异,导致评级差别仍较大。近年来,我国部分中介机构开始提供ESG评价服务,同时《企业ESG评价指南》《企业ESG评价通则》等团体标准陆续推出,ESG评价探索不断加快,但是相对海外而言,我国ESG评价体系成熟度和应用广度仍有很大不足。

  (四)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建设

  根据《可持续发展报告2021》预测,为了达成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目前资金缺口可能达到了4.2万亿美元。推进全球碳达峰碳中和,投入资金规模庞大,以我国为例子,所需资金投入规模在150万亿-300万亿元之间,相当于年均投资3.75万亿-7.5万亿元。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更好支持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ESG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我国相继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加快推进ESG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我国大力发展绿色债券、社会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ESG债券以及绿色贷款,2022年,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为8044.03亿元,发行规模位居全球前列;ESG公募基金、ESG理财规模持续上升,覆盖固定收益类、混合类产品。比较来看,我国ESG资管产品规模偏小,产品丰富度不足,投融资策略相对简单。

  (五)定价体系

  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践行ESG理念,需要进一步加强碳、生物多样性等关键要素的定价,发挥价格手段,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强化企业经营行为约束。全球探索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强化碳定价,《京都议定书》提出三种碳市场交易机制,分别为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行机制(JI)以及国际排放贸易(IET)。截至2022年末,全球已有30多个碳市场机制正在运行,遍及亚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覆盖全球超过23%的温室气体年排放量。2022年,全球碳市场交易额高达8650亿欧元,同比增长13.5%,主要受益于碳价的上涨。2021年,我国启动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跃成为全球规模第一大碳市场,2022年,碳配额累计成交量达2.29亿吨,累计成交额达104.74亿元,碳托管、碳基金等碳资产管理蓬勃发展,蕴藏巨大投资潜力。比较来看,我国碳交易市场活跃度不足,与碳金融工具仍有创新空间;此外,生物多样性信用机制建设尚未开展,需要学习国际经验,加强生物多样性定价。

我国发展ESG体系面临的挑战[3]

  虽然ESG理念植入我国已经由来已久,但我国ESG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ESG相关产品和服务布局缓慢,难以符合市场预期。主要原因是现阶段我国ESG发展面临缺乏统一的ESG信息披露、评级标准;ESG信息收集、核算难度大,ESG信息披露质量不高;ESG评级结果差异大;ESG投资策略有待推广等诸多挑战。

  (一)缺乏统一的ESG信息披露、评级标准

  我国香港交易所早在2012年就发布了《环境、社会、管治报告指引》,并于2019年发布了最新修订版,对港交所上市公司披露建议全面调整为“不披露就解释”。现阶段,我国内地ESG相关监管文件主要集中在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单维度的规则,尚未发布统一的ESG相关指引。在环境方面,主要面向重点排污单位、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单位和发生严重环境影响事件的上市公司、发债企业,以强制环境信息披露为主。在公司治理方面,为上市公司强制性披露。在社会责任方面,为部分样板上市公司的强制披露,如“深证 100 指数”、“上证公司治理板块”样本公司、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及金融类公司。

  当前,ESG相关研究和标准制定尚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部分社会组织发起制定ESG相关的团体标准,金融研究机构、评级公司紧锣密鼓的推出ESG信息披露和评级方法的研究报告,这些成果或许会成为未来制定ESG配套政策的依据。

  (二)ESG信息披露质量不高

  ESG信息披露作为ESG生态链的开端,是ESG行业发展的基础,ESG信息披露的质量对ESG发展和市场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据上市公司协会发布,2021年度我国A股共计4643家上市公司,其中仅1399家披露了ESG相关报告,披露率不足1/3,且披露质量差异较大。据相关研究显示,我国企业ESG信息披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ESG信息披露整体质量不高,且两极分化严重;定量信息披露少,且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缺乏有效验证,数据透明度、可比性、可靠性不足;企业选择性披露,信息失衡,披露内容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缺乏ESG实践对公司财务绩效影响的披露,不足以作为价值投资的参考。在非强监管环境下,我国企业对ESG理念认知不足,自主披露意识不强,且ESG信息披露尚无可遵循的统一的披露标准,导致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不高。

  (三)ESG信息收集、核算难度大

  由于ESG覆盖范围广,涵盖企业各业务条线、各部门的战略规划生产经营、治理结构、治理措施、员工责任、安全生产供应链管理等信息,上市公司、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等大型企业控股子公司众多、业务多元化,ESG信息收集工作量大,数据分散,涉及人员庞杂,各部门、子公司协调沟通成本高,ESG数据统计核算难度大,难以保持统一口径,容易出现统计错误。提升企业ESG数据治理能力,保证量化数据的准确性是ESG信息披露提质增效面临的关键问题。

  (四)ESG评级结果差异大

  我国ESG评级机构依赖于公开渠道获取的数据对企业开展评级,由于基础数据严重缺失,且数据真实性、可靠性难以保证,导致评级结果难以获得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信服。除此之外,各家评级机构制定了本土化的ESG评级方法,指标体系、评级方法、基础数据存在差异,导致同一家企业评级结果差异较大。未来,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ESG价值观的逐渐趋同,预测不同机构对同一家企业的评级结果可能会在一定区间浮动,不会偏离太大。

  (五)ESG投资策略应用范围有限、规模小

  由于我国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不高,评级机构、数据服务商难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难以做出有效的量化评估,投资机构难以依据评估结果对ESG风险和ESG价值做出全面的分析判断,导致ESG投资策略在我国尚未广泛应用。

  据 Morningstar Direct 数据显示,截止 2021 年底,全球 ESG 基金总资产管理规模达到 2.74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6%,ESG基金数量超过6000只。美国 ESG 基金管理资产规模达到了 3570 亿美元,规模显著增长。据wind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5.56万亿元,同比增长28.5%,公墓基金数量达9175只,其中以ESG为主题的公募基金规模合计达2612.22亿元,实现同比翻倍增长,基金总数200只。我国ESG投资主题的基金规模虽增长迅速,但与欧美成熟市场相比存在投资规模偏小、产品单一等问题。

我国ESG体系发展建议[3]

  针对上述我国ESG发展面临的挑战,未来,我国ESG建设应在提升ESG信息披露质量重点发力,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建立信息披露联动机制、搭建数字化平台等手段,激发企业信息披露驱动力,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未来随着企业ESG认知的提升,监管政策的加码,ESG信息披露将趋于规范化和统一化。

  在EGS评级和投资应用方面,可通过提升ESG评级有效性,培育专业的ESG投资机构、加强市场化服务机构能力建设等多途径促进我国ESG的发展。

  (一)完善ESG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建议加快推进ESG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统一的ESG信息披露标准,可提升企业ESG披露质量,使ESG披露更加规范化,从而满足外部广大利益相关方的需求,进而将ESG治理演化为企业内部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ESG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即要有自上而下对我国双碳政策、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理念具体内涵、政策的研究,也要考虑我国企业现阶段发展特点,有自下而上体现行业特点的披露要求,同时需对标国际市场主流的ESG信息披露框架。

  (二)数字化管理助力企业提高ESG信息披露质量

  培育市场化专业机构帮协助企业搭建ESG数字化系统,同时加强企业ESG管理相关人员培训,实现ESG信息收集、测算自动化,减轻人工压力,规避数据核算人工错误。同时,数字化管理可对企业ESG绩效进行实时监控和跟踪,实现ESG管理持续监测,提升企业ESG信息管理能力和ESG治理水平。

  (三)建立ESG信息披露联动机制

  充分的ESG信息披露能够引导资本流向,助力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同时促进ESG评级、ESG投资、ESG数据服务发展。目前我国企业ESG披露水平整体较低,可建立信息披露和信贷、评级的联动机制,如将ESG信息披露纳入信贷和评级的调查子项目或关注项目中,通过责任驱动、风险管理驱动、投资收益驱动等市场机制充分激发企业ESG信息披露的内在动力。

  (四)提升ESG评级方法学的科学性、有效性

  目前我国对ESG评级方法的研究仍处在不断探索阶段,评级方法的科学性、公平性、评级结果的有效性有待提升,需要不断优化、调整评估方法、模型,探索特定应用场景适用的ESG评级方法,如探索满足银行业金融机构ESG风险评估的ESG评级方法,满足投资机构长期收益的ESG评级方法。科学、有效的ESG评级方法有利于评级使用者更广泛应用ESG评级体系辅助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倒逼企业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未来,随着ESG评级实践的发展和ESG投资策略的应用,ESG评级结果的有效性有待广泛的市场验证,ESG评级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和透明度更需要监管机构的统一监督管理。

  (五)加强研究ESG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管控的不断完善、信息趋向透明、市场趋向有效,标的定价将更为合理,套利的机会也会逐渐减少。ESG表现优异的企业更能降低信息不对称,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提升ESG评级结果,进而降低融资成本。通过加强对ESG治理对企业长期价值影响的研究,包括短期股价和长期市值的影响,将ESG投资应用于长期稳健的投资产品中,可从根本上促进ESG投资的良性发展。

  (六)培育专业的ESG投资机构

  专业的ESG投资机构应将ESG理念纳入到投融资流程管理内控管理、监督管理各个环节。具体实践方面,应当将ESG投资策略制定、ESG投资策略执行、ESG信息披露和ESG投资策略复盘与调整等流程应用到投资实操中,实现ESG闭环管理。

  ESG投资策略方面包括ESG整合、股东参与、正面筛选、负面剔除、标准筛选、主题投资、影响力和社区投资投资七大方法,其中正面筛选、负面剔除应用较为广泛。ESG投资策略执行方面,通过组建ESG委员会或专业的ESG投资部门,开发ESG风险评估模型或气候风险模型,对特定投资组合开展风险压力测试,根据风险揭示情况采取必要的风险缓释行动。在ESG信息披露方面,资管机构可通过公开渠道发布ESG披露报告,汇报ESG管理和实践成果。ESG投资策略复盘与调整主要为ESG投资流程的回顾审视,以验证投资策略的有效性,如资管机构需要跟踪最新政策要求和市场动态,审视并动态调整ESG投资策略;在ESG策略执行方面,依据ESG策略调整情况组织开展投资组合的风险压力测试,并调整优化投资组合以实现符合当前政策趋势的市场回报。

ESG体系的应用案例

  国内[4]

  作为我国发电行业的领军企业,电力龙头中国华能集团董事长温枢刚介绍了华能近年来聚焦“双碳”目标,围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制定中长期能源发展框架的相关举措。该公司广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并积极构建电、热、冷、水、汽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智慧系统。

  水电龙头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雷鸣山同样提到“双碳”目标下的战略布局,该集团聚焦清洁能源主赛道,以水电为基础,构建风光并举、多能互补的发展格局,目前清洁能源总装机超1.21亿千瓦,年均发电量4000亿千瓦时,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3亿吨。

  三大光伏龙头通威、隆基、协鑫都到场参会。通威股份副董事长严虎介绍称,在环境方面,通威太阳能电池片全球累计出货量达160GW,相当于每年为全社会提供超过2200亿度清洁电力,避免了1.45亿吨二氧化碳向大气中排放。在今年4月公司发布的2022年度ESG报告中提出了“共建、共治、共享”可持续美好新生活的战略理念,并设定了包括“力争到2030年前实现运营层面碳中和”在内的14个可持续目标。

  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介绍了公司在全球减排、可持续发展中的贡献,称截至2022年底,隆基的光伏产品在全球累计可输出绿色电力超过1万1482亿度,相当于为全球避免了约5.36亿吨的碳排放,占到2022年全球能源相关碳排放量的1.46%。

  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朱钰峰认为,谈及能源转型、清洁替代,“电”是基础。协鑫将EGS与公司碳中和路线图相结合,从自身传导至各种应用端,形成绿色溢价。不仅在光伏主业上助力减碳进程,还积极参与国家“双碳”管理标准、行业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三家公司也均提到各自对ESG报告披露的重视,并表示未来将继续参与推动ESG的发展。

  在社会责任层面,能源央企保持着一贯的使命担当,华能集团、三峡集团等在电力保供、乡村振兴、产业扶贫、社会慈善方面均为行业翘楚。近年来,民企也加强了该领域的投入,老牌民企正泰集团是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董事长南存辉介绍,公司近年来积极践行ESG理念,在参与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同时,还坚持共创共享,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正泰开创光伏富民模式,建成超过100万户屋顶光伏电站,为每户家庭年增收1000~3000元,汇集了全国1300多个区县的合作伙伴,提供了16万多的农村就业机会。该公司还在上海、杭州、温州等地投资建设科创孵化园,打造科创园区与投资赋能双轮驱动的科创孵化机制,赋能近千家创意创新公司加速发展。

  在公司治理方面,美锦氢能董事长姚锦丽、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等都提及,时代在变化,能源在转型,公司治理体系也会不断创新优化,数智技术将重构客户、员工和生态伙伴等各方的关系,高效的组织体系能够支持员工多劳多得、共同致富、共创共享价值。

  国外[5]

  1.联合利华Unilever)。

  英国联合利华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公司之一,主要业务包括个人护理、家居护理、食品饮料等,也是ESG领域的领先企业。

  环境保护。联合利华公司制定了大胆的目标,如到2025年,联合利华公司的所有塑料包装都能够重复使用、回收或者堆肥。此外,联合利华还制定了包括水资源管理、气候变化适应等一系列目标,旨在减少其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公司环境的可持续性。

  社会责任。联合利华公司一直致力于保障供应链的透明度,提高劳工权益。公司通过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等行动,强调自己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责任。此外,联合利华还针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特殊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计划,例如在印度推行雇佣女性的计划、在非洲推动农民可持续生产的计划等。

  公司治理。联合利华公司设立了多个委员会,以确保公司决策的公正性和透明性。其中包括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可持续性委员会等,这些委员会负责监督公司在ESG领域的表现,提出改进建议。此外,联合利华公司还采用了全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指标,用以衡量公司的表现,并向股东和利益相关方公开报告。

  2.巴塔哥尼亚(Patagonia)。

  美国户外品牌Patagonia是一家ESG表现优秀的企业。Patagonia在环保方面,使用可持续材料生产产品,并积极倡导环保理念;在社会方面,Patagonia关注员工福利,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在治理方面,Patagonia建立了有效的内控制度,保证了企业的运营正常和公平。

  环保方面。Patagonia在环保方面的表现堪称业界典范,公司从设计到生产,尽可能地使用环保和可回收的材料。这样不仅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也降低了产品废弃后对环境的影响。此外,Patagonia还倡导修补旧衣物,而不是购买新衣物,进一步降低了其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同时,Patagonia每年都会将其1%的年销售额捐献给环保组织,支持他们保护我们共享的地球。

  社会责任。Patagonia非常关注员工福利。公司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全面的福利,包括健康保险、退休计划、育儿假期,甚至在公司总部设立了育儿中心,以便员工照顾他们的孩子。此外,Patagonia还鼓励员工参加环保活动,甚至提供带薪假期,让员工可以去为他们关心的环保项目做志愿者。

  公司治理。Patagonia建立了全面的企业治理制度和内控机制,以确保公司的决策公开透明,遵守法规,尊重股东利益。同时,Patagonia还设立了专门的ESG委员会,负责监督公司的ESG表现,定期向董事会和股东报告。

  3.坎伯斯食品公司(Campbell Soup Company)。

  美国坎伯斯食品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食品公司,拥有众多知名品牌,是比较有代表性的ESG领域实践企业。

  环境保护。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了可持续农业计划,致力于保护环境和提升农业可持续性。其核心项目是实现到2025年所有番茄来自可持续种植的农场。为实现这一目标,坎伯斯正与供应商紧密合作,推广最佳的农业实践,如更高效的水资源利用、更少的化学农药使用和更好的土壤管理。这种对环境友好的农业实践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也有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从而降低公司对天气变化和市场波动的风险。

  社会责任。坎伯斯食品公司设立了多样性和包容性办公室,以提升公司文化和员工满意度。这个办公室的工作包括提供员工培训、推广公平的招聘和晋升政策、组织多元文化活动等。坎伯斯食品公司认为,一个多元、包容的工作环境不仅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也有助于激发创新,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公司治理。公司设有专门的ESG委员会,负责监督公司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表现,确保公司的ESG战略的执行。同时,公司还会定期发布ESG报告,公开公司的ESG表现,接受外界的监督。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nonameh,陈cc,Dan.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ESG体系"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