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财务管理假设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财务管理假设

  财务管理假设是指财务管理人员对那些未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财务现象所作出的一种符合逻辑、情理的估计和推断。

  这一定义所揭示的财务管理假设的本质属性有如下两点:

  一是对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性的推断,是对客观环境抽象和主观判断相结合的结果;

  二是其推断虽然与财务管理逻辑发展相关,但不是对财务管理的实际指导和规范,而仅仅是对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些假定。

  从上述本质属性可以看出,财务管理假设与财务管理惯例、财务管理原则和财务管理理念是有区别的。财务管理惯例是人们在长期的财务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习惯做法;财务管理原则是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规范;财务管理理念是人们在财务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一些看法或思想,以上三者都是直接指导和规范财务管理实践的,不是推断。而财务管理假设对财务管理活动而言,则是一种假定,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不构成实际应用中的直接指导和规范。

财务管理假设的特点

  1、简单性。财务管理假设理论应具有逻辑上的简单性,即财务管理假设体系中所包含的相互独立的假设应尽量简洁通俗、便于理解,但这并不是指假设理论内容的浅显。

  2、贡献性。财务管理假设除了要能说明其对系统有所贡献,还应隐含更为丰富的命题,使假设体系具备演绎性。

  3、历史性与动态性。财务管理假设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总结出来的,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财务管理假设的认识水平。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财务管理假设认识的不断深入。

  4、系统性。财务管理假设之间不仅不能存在矛盾冲突,而且要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各项假设之间能相互协调,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5、独立性。财务管理假设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项假设不能推导出另一项假设,否则就应将这两项假设合并为一项假设。

财务管理假设的性质[1]

  针对财务管理假设的性质,相对于其他学者的研究,陈兴述在《试论财务理假设》这篇文章中描述的较为详尽,具体包括:1.客观性。财务管理假设来源于财务管理实践,是对财务管理工作规律性的反映。

  2.普遍性。财务管理实践丰富多彩、千差万别,反映出来的具体假设也不一样。作为一门学科的假设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代表性,只有普遍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假设才能推导出一系列的财务管理概念和结论。

  3.独立性。财务管理假设中的每一项内容彼此应各自独立,各项假设不能相互重复交叉,其间没有从属关系。

  4.包容性。每一项财务管理假设或几项财务管理假设结合之后,应该隐含着更多更为丰富的命题。

  5.系统性。财务管理假设中的每一项内容应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6.动态性。财务管理假设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若经济环境发生变化,致使某项假设不能适应实践的需要,就需要对其加以改进。

  财务管理假设的除了具备以上整体性质外,还应具备假设的基本性质:

  1.对学科的发展必不可少。客观世界无限,任何一门学科总是以某一局部客观世界为对象,因此,必须作一些合理的界定,为本学科的推理和逻辑展开提供一个出发点或基础。这些合理的界定就是假设。没有出发点,就无法推理和作出相应结论,假设在任何理论中都占据着基石的位置。

  2.不能直接自我脸证。假设是理论体系的基础,没有下一层东西可用来对它们加以验证。但这并不是说假设就全无依据,根据不适当的假设建立的理论必定与现实不符。因此,由假设支持的理论是否协调,就成为假设自身的最后验证。

  3.面临知识更新的挑战。任何一门学科都假设是在一定条件下设定的。客观世界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在此时认定的假设,在彼时可能会失去成立的条件,也就是在不断设定不断摒弃的过程中,理论才能得到一步步的提高和发展。

财务管理假设体系的构建原则

  1、解释性原则。

  解释性原则要求财务管理假设对诸如财务管理存在的客观依据、为什么需要对财务进行管理、为什么能够对财务进行管理等问题作出合理地解释。

  2、预见性原则。

  预见性原则要求财务管理假设能够对财务管理中的未来事项作出科学地推测。

  3、简明性原则。

  简明性原则要求财务管理假设在逻辑上要简单明了。除以上原则外,财务管理假设在数量应具有适量性,不能一谈到财务管理假设系统,就是包含有十多个假设的假设体系。而应像财务会计假设一样,区区四个假设就涵盖了财务会计的全部给每个假设赋予十分丰富的内涵,而不需要建立所谓的具体假设或衍生假设。

财务管理假设的具体内容

  1、资金时间价值假设

  资金的时间价值是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的价值量的差额。对资金存在时间价值的这种客观现象,经济学中有多种解释。“节欲论”认为时间价值是资本所有者不将资本用于生活消费而“节欲”的报酬;“时间利息论”则认为是因为人们对现有货币的评价高于对未来货币的评价;“流动偏好论”认为是放弃流动偏好的报酬;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运用资金具有时间价值这一假设,我们可以以一定的折现率把未来的现金流入或流出折成现值,从而进行股票债券价格估算、投资项目现金流入净现值的计算等,为财务管理的短期、长期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和标准。

  2、代理成本假设

  所谓代理成本是指在企业经营权所有权分离时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激励、监督等所付出的成本。根据理性人假设,经营者更关心个人的晋升收入增加、地位提高等问题,这使经理人员的目标和股东的目标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因而就出现了代理成本问题。

  • 该假设在财务管理中运用于以下几方面:

  3、所得税影响财务决策假设。

  4、增量现金流入流出假设。

  所谓增量现金流入或流出,是指当企业新增一个投资项目后从整个企业角度考察所带来的增加现金流入或流出。新增一个投资项目后,该投资项目的产品有时会与其他投资项目的产品相互竞争,造成其他项目的销售收入下降,从而造成从整个企业角度考察时新投资项目带来的增量现金流入低于孤立地单个考察投资项目所带来的现金流入。同样,从整个企业角度考察的投资项目的增量现金支出有可能小于孤立地单个考察投资项目时所带来的现金流出。这是因为,企业可发挥各投资项目间的协同作用,使新投资项目的增量现金支出低于孤立的单个项目的现金支出。

财务管理假设的类型

  财务管理假设是人们根据财务活动的内在规律和理财环境的要求所提出的具有一定事实依据的假定或设想,是研究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基本前提。财务管理假设包括理财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有效市场假设资金增值假设理性理财假设

  一、理财主体假设

   理财主体是指财务管理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通常是指具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物质利益的经济实体。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不是漫无边际的,而应限制在每一个经济上和经营上具有独立性的组织之内。理财主体假设明确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空间范围,将一个主体的理财活动同另外一个主体的理财活动相区分。在现代的公司制企业中, 客观上要求将公司的财务活动与股东的财务活动划分清楚。如果将成千上万的股东和企业混在一起,就无法判断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使用理财主体假设,将公司与股东、债权人、企业职工等主体分开,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财务主体具有独立性。财务主体能够在不受外界直接干扰的情况下,自主地从事财务活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财务主体有自己所能控制的资金,这种控制虽然不一定是法律上的所有权,但它可以保证主体活动对象的存在,并且主体对其财务活动的结果承担责任。第二,财务主体能够自主地进行融资、投资、分配等一系列财务活动,财务主体的决策始终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满足于自身的需要。独立性是财务主体最主要的特征,财务主体若缺乏独立性,不仅会使财务决策过程混乱,而且会使财务活动结果的责任无法明确, 从而导致财务主体管理秩序混乱、责权不明,最终使财务主体解体。

  财务主体具有目的性。财务主体从事财务活动都有自己的目标,根据目标来规划自己的行动。因为财务活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时刻面临着来自外界的无情竞争,如果财务主体理财目的不明确,必将分散财务主体的管理活动力量,最终导致财务主体在竞争中失败。财务主体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组织,不仅有其行动的总目标,而且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具体目标。在融资阶段,财务主体的具体目标是筹集足够的资金,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降低资金成本;在投资阶段,其目标是做好投资决策,实现净收益最大化;在分配阶段,其目标是通过分配决策,一方面使投资者满意,另一方面保证公司具有发展后劲。

  财务主体主要运用价值手段进行活动。现代经济生活中,一个经济组织的活动有两条流程:一个是物流,一个是资金流。财务活动主要是对资金流进行管理和规划,达到资金有效、合理、平衡流转。对资金这种特殊的对象进行管理,决定了财务主体只能运用价值手段。在财务管理活动中,价值的观念无处不在,其中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及风险价值是贯穿于整个财务活动的两个最主要的价值观念。运用价值手段进行财务管理活动,可以全面、完整、系统地对财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管理,有利于财务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理财主体假设为正确建立财务管理目标、科学划分权责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是指理财主体持续存在且能够执行预计的经济活动,即每一个理财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都会无限期地经营下去。持续经营假设明确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时间范围。

  在设定企业作为理财主体以后,就面临一个问题:这个企业能存在多久?企业可能是持续经营的,也可能会因为某种原因发生变更甚至终止营业。在不同条件下的财务管理原则和财务管理方法也是不一样的。由于绝大多数企业都能持续经营下去,破产清算的毕竟是少数,即使可能发生破产,也难以预计发生的时间。在财务管理上,除非有证据表明企业将破产、关闭,否则,都假定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持续经营下去。

  持续经营虽然是一种假设,但在正常情况下,却是财务管理人员唯一的选择。该假设为财务管理人员广泛接受,成为一项公认的假设。因为在任何一个时点上,企业的前景只有两种可能, 即持续经营和停业清算,非此即彼,没有第三种可能。在正常情况下,当企业进行筹资、投资和分配时,假定企业持续经营是完全合理的,推测企业破产反而有悖情理。因为只有在持续经营的情况下,企业的投资在未来产生效益才有意义,企业才会根据其财务状况和对未来现金流量预测、业务发展的要求安排其借款的期限, 如果没有持续经营假设,这一切都无从谈起。

  事实上,不论一家企业规模大小,它总是一个“有限生命”的经济组织。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一个企业往往不能永远经营下去。因此,持续经营假设并不是永远不变的。在持续经营这一前提下,一旦有迹象表明企业经营欠佳,财务状况恶化,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持续经营假设就失去了支持其存在的事实基础。进而,以这项假设为基础的财务管理原则和方法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效用。这时, 财务管理中必须放弃此项假设,而改为在清算假设下进行工作。例如,在企业破产清算中,—年期的债务和三年期的债务、未到期的债务和已到期的债务是没有区别的,而在持续经营的条件下,它们却有实质性的差异。

  持续经营假设可以派生出理财分期假设。按理财分期假设,可以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过程人为地划分为数个期间,以便分阶段考核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根据持续经营假设,企业自创立之日起到解散停业时止,其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一直持续不断。企业在其存续期内的财务状况是不断变化的,一直到停业之日才停止变动。为了分阶段地考核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必须将持续经营的企业活动过程人为地划分为若干期间,这就是理财分期假设的现实基础。

  持续经营假设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前提。在日常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在确定筹资方式时,要注意合理安排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的关系;在进行投资时,要合理确定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关系;在进行收益分配时,要正确处理各个利益集团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这些财务活动都是建立在此项假设基础之上的。

  三、有效市场假设

  有效市场假设是指财务管理所依据的资金市场是健全和有效的。只有在有效市场上,财务管理才能正常进行,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才能建立。最初提出有效市场假设的是美国财务管理学者法马(Fa ma)。法马在1965年和1970年各发表一篇文章,将有效市场划分为三类:一是弱式有效市场。即当前的证券价格完全地反映了已蕴含在证券历史价格中的全部信息。其含义是,任何投资者仅仅根据历史的信息进行交易,均不会获得额外盈利。二是次强式有效市场。即证券价格完全反映所有公开的可用信息。这样,根据一切公开的信息如公司的年度报告、投资咨询报告、董事会公告等,都不能获得额外的盈利。三是强式有效市场。即证券价格完全地反映一切公开的和非公开的信息。投资者即使掌握内幕信息也无法获得额外盈利。实证研究表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均已达到次强式有效市场。我国有些学者认为,中国股票市场已达到弱式有效,但尚未实现次强式有效。事实上,即使是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也不是在所有的时间和所有的情况下都是有效的,个别情况会出现例外,所以称为假设。

  法马的有效市场假设是建立在美国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和股份制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理财环境的基础之上的,并不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理财环境和中国企业的特点来看,有效市场应具备以下特点:当企业需要资金时,能以合理的价格在资金市场上筹集到所需资金;当企业有闲置的资金时,能在市场上找到有效的投资方式;企业理财上的任何成功和失误,都能在资金市场上得到反映。

  有效市场假设的派生假设是市场公平假设。它是指理财主体在资金市场筹资和投资时完全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交易状态。市场不会抹杀某一理财主体的优点,也不会无视某一理财主体的缺点。理财主体的成功和失败,都会公平地在资金市场上得到反映。因此,每一个理财主体都会自觉地规范其理财行为,以便在资金市场上受到好评,以利于今后的财务管理工作。市场公平假设还暗含着另外一个假设,即市场是由众多的理财主体在公平竞争中形成的,单一理财主体,无论其实力多强, 都无法控制市场。

  有效市场假设是确立财务管理原则,决定筹资方式、投资方式,安排资金结构,确定筹资组合的理论基础。如果市场无效,很多理财方法和财务管理理论都无法建立。

  四、资金增值假设

  资金增值假设是指通过财务管理人员的合理营运,企业资金的价值可以不断增加。这一假设实际上指明了财务管理存在的现实意义。因为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的资金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一项管理活动,如果在资金运筹过程中不能实现资金的增值,财务管理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运筹资金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取得了资金的增值(有了盈余);二是出现了资金的减值(有了亏损);三是资金价值不变 (不盈不亏)。财务管理存在的意义绝不是后两种情况,而应是第—种情况。当然,资金的增值是在不断运动中产生的,即只有通过资金的合理运筹才能产生价值的增值。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从整个社会来看,资金的增值是一种规律,而且这种增值只能来源于生产过程。但从个别企业来考察,资金的增值并不是一种规律,资金的增值也不一定来源于生产过程。例如,一家企业将其资金投资于股票,一年以后卖出,可能实现资金的增值,也可能会出现亏损。因此,对某一家企业来说,资金增值只能是一种假设,而不是一项规律。因为在财务管理中,在作出某种投资决策时,一定假定这笔投资是增值的;如果假定出现亏损,这笔投资就不会发生了。

  资金增值假设的派生假设是风险与报酬同增假设。此项假设是指风险越高,获得的报酬也越高。资金的运筹方式不同,获得的报酬就不一样。例如,国库券基本是无风险投资,而股票是风险很大的投资,为什么还有人将巨额资金投向股市呢?这是因为他们假设股票投资取得的报酬要远远高于购买国库券得到的报酬。同样,有人将资金投向食品行业,他们也同样是根据风险与报酬同增这一假设来进行决策的。风险与报酬同增假设实际上暗含着另外一项假设,即风险可计量。因为如果风险无法计量,财务管理人员不知道哪项投资风险大、哪项投资风险小,风险与报酬同增假设也就无从谈起。

  五、理性理财假设

  理性理财假设是指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都是理性的理财人员,他们的理财行为是理性的,他们会在众多的方案中选择最有利的方案。在实际工作中,财务管理人员分为两类:理性的和盲目的。但不管是理性的还是盲目的理财人员,他们都认为自己是理性的,都认为自己作出的决策是正确的,否则他们就不会作出这样的决策。尽管我们承认存在一部分盲目的理财人员,但从财务管理研究来看,只能假设所有的理财行为都是理性的,因为盲目的理财行为是没有规律的,而没有规律的东西无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理性理财的第一个表现就是理财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即企业的理财活动都有一定的目标。当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理财环境中,人们对理性理财行为的看法是不同的。例如,在过去计划经济的年代里,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执行国家下达的总产值指标, 企业领导人职位、职工个人利益,均视产值指标的完成情况而定,这时的理财决策无疑是为了实现产值的最大化。今天看来,这种行为不是理性的,因为它造成了只讲产值不讲效益、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抓生产不抓销售、只重投入不重挖潜等种种对企业长期健康发展有害的理财行为。但是,在当时人们认为这种理财行为是正确的,是理性的。可见理性理财假设的理性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具体理财环境而言的。无论事后证明这种理财行为正确与否,其行为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都是理性的。理性理财的第二个表现是理财人员会在众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即表现为财务管理人员要通过比较、判断、分析等手段,从若干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有利于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最佳方案。理性理财的第三个表现是当理财人员发现正在执行的方案是错误的方案时,会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以便使损失降至最低。

建立财务管理假设应考虑的因素[2]

  1.财务管理假设的含义与内容应该服从于财务的本质。财务的本质是财务的内部联系和财务的内在矛盾构成,是财务的比较深刻的一贯的和稳定的方面。只有认识财务的本质,我们才能从整体上把握财务的性能和发展方向,认识财务规律,自觉地运用这些规律搞好财务管理工作。有什么样的财务本质就决定有什么样的财务管理假设。财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本金的投入与收益活动并形成特定的经济关系,形成财务管理假设为资金增值假设,财务管理目标就是货币资金假设。财务本质是社会生产中的劳动投入与产出比例关系的优化所决定的劳动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表现为社会生产的价值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所决定的价值分配,才产生了通过价值分配活动实现社会生产的价值投入与产出比例关系的优化为目标的财务管理。所以,社会生产中的价值投入与产出比例关系的优化又是通过财务主体有理性的选择实现的。

  2.财务管理假设应该和其他有关财务概念相区分。财务管理假设实际上就是市场经济环境对财务管理所提出的客观规定性,是决定财务运行的基本条件和制约条件。它是财务管理的基本前提,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诸如财务管理目标、财务惯例、财务原则、财务理念等概念均与财务管理假设有一定的联系,但其内容有所不同。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通过财务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财务惯例是人们在长期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习惯做法;财务原则是对财务工作的一些行为规范,体现不同财务主体所产生的主观意志;财务理念是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的一些看法和想法。因此,有些学者提出的财务管理假设不太准确,或者说有些财务管理假设没有和相关的财务概念相区分。比如说,王化成提出的资金增值假设,他认为通过财务管理人员的合理营运,企业资金的价值可以不断增加。实际上这是一个财务管理的目标问题,财务人员对企业的资金进行规划和控制应该达到的一个目的,而不能认为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假设。

  另外,许多学者提出的持续经营假设,认为持续经营假设是企业财务主体经营活动的一个时间状态,通过持续经营才会产生一系列的财务管理方法和原则,同时还可以引申出财务分期假设。不科学的,在财务会计中,为了使企业的记账连续,同时为了计算盈亏才出现的会计分期假设。财务管理通过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财务数据对企业的财务进行预测、决策、计划的一系列管理活动。而且财务管理所营运的主要是企业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相关信息,企业的持续经营或者会计分期与企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关系,仅局限在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方面。

  3.财务管理假设应考虑财务管理环境因素。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外部条件。

  财务管理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企业财务决策更多的是适应他们的要求和变化。财务管理假设所依据的理财环境就应有一个合理的预期状况,比如,财务活动处于一个开放的变化不定的理财环境,而在这个变化不定的理财环境中,资金的投放、筹集的资金市场是健全有效的。

财务管理假设的界定[3]

  在研究财务管理假设时出现了财务假设、财务管理假设、财务管理基本假设等不同提法,这些不同的提法有时所指含义相同,有时则不完全相同。采用财务假设的提法有欠准确(王庆成,1999),对采用财务管理假设还是财务管理基本假设的提法仍未统一。葛家澍教授在研究会计假设时认为,假设包括基本假设、基本假定和假定三个层次(葛家澍、刘峰,1999)。基本假设是由市场经济和商品 经济环境所决定,它的主观估计成份最少,属于不言自明的规律性知识;基本假定有助于会计处理,它属于人们通常所说的会计原则的内容;假定主要是针对具体业务处理方法而设立的假设条件,属于会计估计范围。葛教授的研究成果也适用于财务管理假设。

  因此,财务管理假设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的财务管理假设包括财务管理基本假设、财务管理基本假定和财务管理假定三个层次;狭义的财务管理假设指的是财务管理基本假设,财务管理的基本假定是指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假定应指在财务估计、财务管理方法使用的假设条件。采用狭义财务管理假设的概念更加合适。财务管理假设应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独立性、包容性、系统性、动态性(陈兴述,2002)和贡献性、排中性(王棣华,2003)等特性。

财务管理假设的作用[4]

  支持财务管理假设起点论的学者认为,财务管理假设作为财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是指作为财务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是该学科理论体系赖以推理、论证的最本源性的抽象范畴,财务管理假设不仅是财务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对财务理论体系的构成具有决定作用的理论前提。

  财务管理假设作为财务理论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作用不能忽视,但假设不是随意的猜想,它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判断而提出的合乎逻辑的假定,并经过不断实践得到验证,在反复验证中探索出科学的奥秘和正确的理论。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夸大财务管理假设的作用。财务管理假设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抽象范畴,但它并不能对其他所有的抽象范畴进行推理。所以,将财务管理假设作为财务理论研究的起点不能构成一个逻辑严密、内容完整的财务理论体系。

  我们应正确评价财务管理假设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学者认为:

  • 建立财务管理假设理论是建立和完善财务理论体系的先决条件
  • 建立财务管理假设理论是改进财务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迫切要求;
  • 建立财务管理假设理论是繁荣财务理论研究、促进财务管理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

  王棣华先生认为,财务假设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认识,并认真地表述出来,这对于完善财务理论、更好地理解财务概念会有一定帮助。

财务管理假设的逻辑框架[5]

  构建一种科学的理论结构,研究者不仅要回答这一理论结构由哪几部分或哪些要素组成,而且要回答各个组成部分或要素之间所存在的合乎逻辑的内在联系,以使理论结构保持内在的严密性。财务管理假设体系是一个统一的系统,每个假设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如下图所示:

财务管理假设的逻辑框架

  财务主体假设是财务管理假设体系存在的重要前提。若没有财务主体的存在,就没有接收和输出资金与信息的主体,就无法有效地组织财务活动、形成健全的财务关系。同时,财务主体假设也是财务管理假设体系的核心,因为所有财务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财务主体展开的,假设体系中的所有具体假设也都是以财务主体假设为核心的。

  持续经营假设是在财务主体假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关于主体经营方面的假设,它也是财务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只有持续经营的财务主体才能顺利开展理财活动。

  财务分期假设是在持续经营假设上更进一步提出的关于财务主体的假设,以便于财务主体分析、控制财务活动,并分期向外部传递和接收财务信息

  有效资金市场假设是财务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资金市场接收财务主体的资金并提供资金增值的环境,最后增值的资金又返回至财务主体,如此循环,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而有效资金市场假设包含的资金流通假设和资金增值假设也是相互制约、互为前提的。只有资金流通了,才能实现增值;只有资金实现了增值,才能促使资金流通。

  财务信息可靠假设为财务主体提供了在做出决策时所需要信息的可靠性保障。

  财务可控假设是在前述所有假设都成立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对财务管理活动的总体假设,是框架中最上层的假设。

参考文献

  1. 肖妍,佟如意.财务管理假设理论研究[J]. 集团经济研究,2006,(01)
  2. 郭凌云.浅论财务管理假设[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05)
  3. 郭收库.对财务管理假设体系的构建研究[J].会计之友,2006,(01)
  4. 佟如意.财务管理假设理论研究[J].财会月刊:会计版,2005,(10)
  5. 李双.财务管理假设理论研究[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06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Dan,Vulture,Hjkwr,Yixi,鲈鱼,泡芙小姐,连晓雾,方小莉.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财务管理假设"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