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莫里斯·阿莱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莫里斯·阿莱(Maurice Allais)
放大
莫里斯·阿莱(Maurice Allais)
莫里斯·阿莱(Maurice Allais,1911年5月31日生)

在市场理论及资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对一般均衡理论重新做了系统阐述,从而获得198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目录

莫里斯·阿莱的生平

  莫里斯·阿莱毕生致力于市场经济的潜心研究和经济学的教学工作。他在巴黎第十大学金融分析中心从事研究工作直至1980年退休。退休后,他一直坚持经济学的教学工作。198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他虽已77岁,但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仍在巴黎国家高级矿业学院讲授《金融行情分析基础理论》。

  阿莱1911年5月31日生于法国巴黎。1931年他进了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学院。1933年,阿莱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学院。进入巴黎国家高级矿业学院学习工程学,并于1937年在国家矿产与采矿部开始了他的工程师的生涯。

  在学生时代,莫里斯·阿莱经历了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和接踵而来的大萧条时期。出于对1929年大危机造成社会大灾难的愤怒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热情,他立志为市场经济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并为此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由于具有工程学的背景,阿莱自学了经济学,并把数学的严密性引进到当时几乎没有定量分析的法国经济学派中。

  大学毕业后,莫里斯·阿莱当上了矿业工程师。他决定发挥自己所学之专长,先从矿业角度搞微观经济分析,然后逐步扩大自己的经济研究领域。1943年,莫里斯·阿莱出版了第一部经济学名著《微观经济学研究》(两卷),初步展示了他杰出的研究才能。

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
历届获得者
1969拉格纳·弗里希
(Ragnar Frisch)
简·丁伯根
(Jan Tinbergen)
1970保罗·萨缪尔森
(Paul A. Samuelson)
1971西蒙·库兹涅茨
(Simon Kuznets)
1972约翰·希克斯
(John R. Hicks)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
(Kenneth J. Arrow)
1973华西里·列昂惕夫
(Wassily Leontief)
1974弗里德里克·哈耶克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纲纳·缪达尔
(Gunnar Myrdal)
1975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
(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
佳林·库普曼斯
(Tjalling C. Koopmans)
1976米尔顿·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1977戈特哈德·贝蒂·俄林
(Bertil Ohlin)
詹姆斯·爱德华·米德
(James E. Meade)
1978赫伯特·西蒙
(Herbert A. Simon)
1979威廉·阿瑟·刘易斯
(Sir Arthur Lewis)
西奥多·舒尔茨
(Theodore W. Schultz)
1980劳伦斯·罗·克莱因
(Lawrence R. Klein)
1981詹姆斯·托宾
(James Tobin)
1982乔治·斯蒂格勒
(George J. Stigler)
1983罗拉尔·德布鲁
(Gerard Debreu)
1984理查德·约翰·斯通
(Richard Stone)
1985弗兰科·莫迪利安尼
(Franco Modigliani)
1986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
(James M. Buchanan Jr.)
1987罗伯特·索洛
(Robert M. Solow)
1988莫里斯·阿莱斯
(Maurice Allais)
1989特里夫·哈维默
(Trygve Haavelmo)
1990默顿·米勒
(Merton H. Miller)
哈里·马科维茨
(Harry M. Markowitz)
威廉·夏普
(William F. Sharpe)
1991罗纳德·科斯
(Ronald H. Coase)
1992加里·贝克尔
(Gary S. Becker)
1993道格拉斯·诺斯
(Douglass C. North)
罗伯特·福格尔
(Robert W. Fogel)
1994约翰·福布斯·纳什
(John F. Nash Jr.)
约翰·海萨尼
(John C. Harsanyi)
莱因哈德·泽尔腾
(Reinhard Selten)
1995小罗伯特·卢卡斯
(Robert E. Lucas Jr.)
1996詹姆斯·莫里斯
(James A. Mirrlees)
威廉·维克瑞
(William Vickrey)
1997罗伯特·默顿
(Robert C. Merton)
迈伦·斯科尔斯
(Myron S. Scholes)
1998阿马蒂亚·森
(Amartya Sen )
1999罗伯特·蒙代尔
(Robert A. Mundell)
2000詹姆斯·赫克曼
(James J. Heckman)
丹尼尔·麦克法登
(Daniel L. McFadden)
2001乔治·阿克尔洛夫
(George A. Akerlof )
迈克尔·斯宾塞
(A. Michael Spence )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Joseph E. Stiglitz)
2002丹尼尔·卡纳曼
(Daniel Kahneman)
弗农·史密斯
(Vernon L. Smith)
2003克莱夫·格兰杰
(Clive W.J. Granger)
罗伯特·恩格尔
(Robert F. Engle III)
2004芬恩·基德兰德
(Finn E. Kydland)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Edward C. Prescott)
2005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
(Thomas Crombie Schelling)
罗伯特·约翰·奥曼
(Robert John Aumann)
2006埃德蒙德·菲尔普斯
(Edmund Phelps)
2007埃里克·马斯金
(Eric S. Maskin)
罗杰·迈尔森
(Roger B. Myerson)
里奥尼德·赫维茨
(Leonid Hurwicz)
2008保罗·克鲁格曼
(Paul R. Krugman)
2009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Elinor Ostrom)
奥利弗·威廉姆森
(Oliver E. Williamson)
2010彼得·戴蒙德
(Peter A. Diamond)
戴尔·莫特森
(Dale T. Mortensen)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
(Christopher A. Pissarides)
[编辑]

  1944年,莫里斯·阿莱才33岁,便成了巴黎国家高级矿业学院矿业经济分析的著名教授,并担任法国经济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尔后,莫里斯·阿莱在学术界的地位蒸蒸日上,担任的职务越来越多且越重要:1946年任巴黎国家高级矿业学院院长和法国全国科学研究中心经济分析中心主任;1947年任巴黎大学统计研究所理论经济学教授;1954年任法国全国科学研究中心主管研究工作的主任;1958——1959年任弗吉尼亚大学经济学客座教授;1967年到1970年,他是瑞士日内瓦国际问题研究生院的教授;自1970年后,他担任了巴黎大学克莱芒——朱格拉高级货币分析研究室主任。

  阿莱曾服兵役一年。退伍以后,1940年7月他回到南特仍然做矿业机关的负责人。1943年1月至1948年4月,他成为巴黎的矿业文献和统计局局长。

莫里斯·阿莱的主要贡献

  莫里斯·阿莱毕生致力于市场经济的潜心研究和经济学的教学工作。他在巴黎第十大学金融分析中心从事研究工作直至1980年退休。退休后,他一直坚持经济学的教学工作。198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他虽已77岁,但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仍在巴黎国家高级矿业学院讲授《金融行情分析基础理论》。

  阿莱“因为市场理论和最大效率理论方面”对经济学所作出的贡献,获得198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阿莱是第一个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法国学者。他提出了许多市场经济模型,重新系统地阐述了一般均衡理论最大效益理论。阿莱认为,从瓦尔拉的一般均衡模型德布鲁的一般均衡模型均假定一个所有物品都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换的市场,而且市场价格对所有市场参加者都是共同的、给定的,然后通过唯一的一轮交易作一次性移动,经济从不均衡状态过渡到均衡状态。这些假定都是不现实的,他称之为“单市场经济模型”。针对这些缺陷,他提出:“多市场经济模型”,它假定导向均衡的交换以不同的价格连续发生,并且在任何给定时点上,不同经营者作用的价格不必是同一的,在“可分配剩余”的驱动下,每一次交易都趋近均衡。阿莱的“多市场经济模型”较之于“单市场经济模型”更接近现实,更一般化,即涵蕴了存在竞争和不存在竞争的所有可能的市场形态,而且能如同描述西方国家经济那样,描述东方国家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而且其描述是动态的。由于阿莱把私人分散的、自由寻求和实现剩余看作是实现最大效率状态的基本的途径,因此在政策主张上极力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

  经济学,尤其是作基础理论的微观经济学,按马歇尔的定义,应该解释人们的经济行为。但在经典的理论中,却无法说明如下的现象:为什么人们会不辞辛苦,跑到一家僻远的小杂铺店里,在一件价码很小的货物上为省几块钱而锱铢必争,但对距离同样远的一家超市提供的金额相同的几元钱的打折却无动于衷?为什么人们在买保险时,会买价格较贵的小额保险,而不太愿买价格较便宜的大额保单?为什么在股市上,投资者会对短线的利好消息反应过度,从而导致股价的过度敏感?

  这一系列现象都涉及人们的基本行为,尤其是面临风险时人们决策的基本行为。传统的经济学基于冯·诺伊曼摩根斯坦1944年的理论,认为人们在面临风险时是追求期望效用极大化的。这常被用来解释人们在股市上对不同股票或不同投资机会的选择。

  但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阿莱就通过一系列可控实验,提出了著名的“阿莱悖论”,对期望效用理论构成了挑战。

警示于世界金融市场

  阿莱把世界金融体系的发展说成是“发疯”,他认为现在的世界经济已成为赌场,在这个赌场中,世界外汇市场每天成交2万亿美元,但真正与生产相关的不到3%,另外的97%则与投机活动有关。而造就这种“虚拟性”金融资产的无限膨胀,是金融市场的畸形发展,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出现和它的市场作用引致的。其中金融期货起了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1848年,由82位商人发起组建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世界上第一家商品期货交易所。世界金融期货的出现则比商品期货晚了100多年。1972年5月,美国国际货币市场首先推出了外汇期货,此后,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等金融期货品种相继问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世界金融市场上每天只有1000多亿美元的交易量,到今天则猛增了10多倍,自然是金融期货的魔力使然。金融期货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本来是旨在通过套期保值而减少外汇及金融风险,但由于它们与现货市场的密切关系及其特殊的游戏规则,结果成为投机者利用风险,操纵市场,从而获取超额利润的杠杆和工具。这种游戏规则使那些不是把它们作为套期保值、对冲风险的手段,而是用于套取暴利的投机者能够轻易垄断市场,能够通过保证金杠杆巨额持仓,从而左右大市升落,使市场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市场监管的复杂性和难度无限增大。此外,包括远期交易、掉期交易衍生工具交易在内的期货交易,在资产负债表中是无从体现的,其交易并不影响机构本身的资产负债结构,却在银行账户上不断进行价值重估,创造虚拟资本,从而形成一种金融泡沫大起大落的恶性循环。当然这种游戏规则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它确立了投机者的合法性,到头来投机者们代表着市场,代表着国际资金,市场管理者理所当然要给予他们以天然的“自由度”。

  1993年年底,阿莱在“费加罗报”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他批评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欧洲共同体关于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政策。例如,他尖锐地批评在世界银行、欧洲共同体研究中使用的所谓“乡村/城市——北方/南方模型”(runs)的经济模型。阿莱指出了世界银行方法论的基本错误。他指出,runs模型和基于这个模型的研究,在科学上是不合格的。他在结论中说:“世界银行关于世界经济收获很大的预测,是为给政治政策施加影响。伪科学的面具,只能愚弄幼稚无知的人。根据这样的结论做出代表世界千百万人民意见的决策,岂不是可笑。世界银行的报告,使人迷惑不解,它只为头脑简单的教条主义和无控制的自由贸易思想所欢迎”。

  巨额的国际资本流动容易造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泡沫,使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对成员国经济发展进行指导和提供咨询的专业能力受到考验。在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一些国家盲目开放资本账户。由于国内资本的相对短缺和金融管制、利率水平较高,一些外资尤其是一些投机性短期资本蜂拥而至。另一方面,由于国外利率低,银行、企业便大量借入外资,甚至是短期资本,然后投入房地产、股票市场,引起房地产和股票价格暴涨,形成虚假繁荣虚假繁荣的结果是严重误导一国的财政货币政策,也严重误导了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决策,为危机埋下祸根。因而,IMF的改革势在必行。

  鉴于IMF改革势在必行,一些国家的政府首脑财经官员、金融专家纷纷发表自己对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看法或抛出自己的改革方案。其中阿莱的方案包括7个要点:完全放弃浮动汇率制,代之以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实行可确保国际收支平衡的汇率制;禁止货币竞相贬值的做法;在国际上完全放弃以美元为货币、汇兑货币和储备货币的记账单位;将wto和IMF合并为一个组织,成立地区性组织;禁止各大银行为了自己的利益在外汇、股票和衍生产品方面从事投机活动;通过适当的指数化在国际上逐步实行共同的记账单位。

莫里斯·阿莱获得的荣誉

  除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外,阿莱还获得过许多重要奖励。

莫里斯·阿莱的主要著作

  • 《市场规律研究》(1947年)
  • 《经济与利息》(1947年)
  • 《个体经济学说研究》(1943年)
  • 《欧洲一体化:通向富裕之路》(1959年)
  • 《资本税与货币改革》(1977年)
  • 《预期效用假设与阿莱悖论:关于不确定性条件下合理决策的讲座及阿莱的答辩》(1979年)(与O·哈根合著)等名著
  • 《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965年)
  • 《增长与通货膨胀》(1969年)
  • 一般经济均衡理论与最大效益:当前的困境与新的展望》(1971年)
  • 《健忘与兴趣》(1972年)
  • 《市场经济的货币条件》(1987年)等。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3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莫里斯·阿莱"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60.247.101.* 在 2010年10月14日 16:13 发表

莫里斯·阿莱斯 应为『阿莱』,因为法语 Allais 中的 s 不发音。

文中的『他回到南茨』应为『南特』Nantes,s 不发音。

法语里单词结尾的 s 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发音。请译者注意。

回复评论
60.247.101.* 在 2010年10月14日 16:15 发表

因为译者对法语的无知,以及懒于查找背景资料, 错漏之处不胜枚举。

如果译者就在我面前,我一定毫不犹豫地扔一堆烂柿子。

回复评论
Dan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0月15日 10:28 发表

60.247.101.* 在 2010年10月14日 16:15 发表

因为译者对法语的无知,以及懒于查找背景资料, 错漏之处不胜枚举。

如果译者就在我面前,我一定毫不犹豫地扔一堆烂柿子。

感谢您的指正,MBA智库百科是大家可以参与编辑和修改的百科,条目内容是众多网友参与贡献的结果,可能由于翻译原因造成了一定的差异,MBA智库百科邀请您一起参与修改编辑,把更好的知识分享给更多的人。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