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职能中心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职能中心论

  职能中心论是指基于职能分工的传统的管理体制,又称为等级制组织。它是以命令控制为主要特征,按照纵向职能为主、横向协调为辅的原则建立的,在职能管理体制内部,重视中心任务部门的工作和完整的预算体系的建立,强化人事管理和具体经营的职责。从早期的直线式、职能式、直线职能式、到事业部式、矩阵式、立体多维式,尽管组织形态各有不同,但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均属于等级制组织,是以职能为中心建立起来的组织形态。

职能中心论的兴起与发展[1]

  职能中心论源于18世纪亚当·斯密(Smith)的“劳动分工原理”。亚当·斯密在他的传世之作《国民则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指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分工出效率”原理,他认为,分工之所以出效率或者说分工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分工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熟练程度。第二,分工使生产劳动者节省了因经常变换工作或变换生产活动中的不同操作而损失的时间。第三,分工促使大量有利于节省劳动的机器问世,从而使一个人能干许多人的活。将分工原理首先应用于管理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弗里德里克·泰勒亨利·法约尔。以研究科学管理理论为主的泰罗在组织理论上提出三点:设计计划部门,实行“职能制”,实行“例外原则”。泰罗主要倡导对工作流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制造工作被分为设计、加工、装配和测试四种活动泰罗开创了运用知识来研究“工作流程”的先河。法约尔对分工理论做出进一步的补充,他认为“劳动分工小只适应于技术工作,而且毫小例外地适应于所有涉及或多或少的一批人或要求几种类型的能力的工作。其结果是职能化和权利的分散。”法约尔在组织结构方面主张采取金字塔型的等级及设置参谋机构,法约尔最大的贡献是给管理本身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他认为管理应包含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职能,可见法约尔提出了“管理分工”,为现代管理过程学派打下了理论基础。韦伯主张权威结构理论,并依据权威关系来描述组织活动。

  进一步探究分工原理在管理中应用的本质,我们不难发现管理分工的本质是分权,而分权的直接后果就是出现了层级制管理模式。分工理论巨大的价值在企业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斯密之后,尤其是到了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初,生产的分工和专业化的增进变得越来越明显,使得人们将分工与专业化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和近代经济史的主要特征。美国两位汽车业的先驱巨星亨利·福特,艾尔弗雷德·斯隆紧随其后进一步发展了分工理论。亨利·福特把劳动分工理论应用到汽车制造业上,开创了汽车装配线生产系统的“工艺分工”的先河,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通用公司艾尔弗雷德·斯隆则把劳动分工理论用到了管理上,主张建立事业部制结构,开创了“权力分工”的先河,促进了企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中迅速扩张。

职能中心论的缺陷

  1、组织关注的中心可能被导向上级管理者而非顾客

  2、对于横向流程没有统一的控制,缺乏协调。

  3、组织对外的接触点不比一处,导致组织对外行为的不统一。

  4、职能部门界限导致一些无效工作的存在,许多仟务仅仅是为了满足公司自己内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黄解宇; 岳澎.《从“职能中心论”到“流程中心论”:管理科学的时代变迁》[J].未来与发展.2011年02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职能中心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