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组织结构设计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组织机构设计)

组织结构设计(Organization Structure Design)

目录

什么是组织结构设计

  所谓组织结构设计,是指建立或改造一个组织的过程,即对组织活动和组织结构的设计和再设计,是把任务、流程、权力和责任进行有效的组合和协调的活动。

组织结构设计基本内容

  职能设计

  职能设计是指企业经营职能管理职能的设计。企业作为一个经营单位,要根据其战略任务设计经营、管理职能。如果企业的有些职能不合理,那就需要进行调整,对其弱化或取消。

  框架设计

  框架设计是企业组织设计的主要部分,运用较多。其内容简单来说就是纵向的分层次、横向的分部门。

  协调设计

  协调设计是指协调方式的设计。框架设计主要研究分工,有分工就必须要有协作。协调方式的设计就是研究分工的各个层次、各个部门之间如何进行合理的协调、联系、配合,以保证其高效率的配合,发挥管理系统的整体效应。

  规范设计

  规范设计就是管理规范的设计。管理规范就是企业的规章制度,它是管理的规范和准则。结构本身设计最后要落实并体现为规章制度。管理规范保证了各个层次、部门和岗位,按照统一的要求和标准进行配合和行动。

  人员设计

  人员设计就是管理人员的设计。企业结构本身设计和规范设计,都要以管理者为依托,并由管理者来执行。因此,按照组织设计的要求,必须进行人员设计,配备相应数量和质量的人员。

  激励设计

  激励设计就是设计激励制度,对管理人员进行激励,其中包括正激励负激励。正激励包括工资福利等,负激励包括各种约束机制,也就是所谓的奖惩制度。激励制度既有利于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也有利于防止一些不正当和不规范的行为

组织结构设计的作用

  ·合理配置企业各类资源;

  ·支撑战略、目标的实现;

  ·市场导向,满足客户需要;

  ·为企业高效运营奠定基础。

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

  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它是企业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前提。组织设计虽然是一项操作性较强的工作,但它是在企业组织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1、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的对比分析

  组织理论又被称作为广义的组织理论或大组织理论,它包括了组织运行的全部问题,如组织运行的环境、目标、结构、技术、规模、权力、沟通等,都属于其研究对象。组织设计理论则被称作为狭义的组织理论或小组织理论,它主要研究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而把环境、战略、技术、规模、人员等问题作为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影响因素来加以研究。由此可见,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在外延上是不同的,从逻辑上说,组织理论应该包括组织设计理论。

  2、组织设计理论的分类

  组织设计理论又被分为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和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主要研究组织的体制(权、责结构)、机构(部门划分的形式和结构)和规章(管理行为规范)。古典组织学派在这一方面,已经做过大量研究。而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除了包含上述基本内容之外,还加进了人的因素,加进了组织结构设计,以及组织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诸如协调、信息控制、绩效管理、激励制度、人员配备培训等。现代组织设计理论,无疑地属于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但是在动态组织设计理论中,静态设计理论所研究的内容仍然占有主导的地位,依然是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动态组织设计理论是静态组织设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包容关系。

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长期的企业组织变革的实践活动中,西方管理学家曾提出过一些组织设计基本原则,如管理学家厄威克曾比较系统地归纳了古典管理学派泰罗法约尔马克斯·韦伯等人的观点,提出了8条指导原则:目标原则、相符原则、职责原则、组织阶层原则、管理幅度原则、专业化原则、协调原则和明确性原则;美国管理学家孔茨等人,在继承古典管理学派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组织工作的l5条基本原则:目标一致原则、效率原则、管理幅度原则、分级原则、授权原则、职责的绝对性原则、职权和职责对等原则、统一指挥原则、职权等级原则、分工原则、职能明确性原则、检查职务与业务部门分设原则、平衡原则、灵活性原则和便于领导原则。我国企业在组织结构的变革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相应地提出了一些设计原则,现可以归纳如下:

  1.任务与目标原则

  企业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实现企业的战略任务经营目标服务的。这是一条最基本的原则。组织结构的全部设计工作必须以此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即企业任务、目标同组织结构之间是目的同手段的关系;衡量组织结构设计的优劣,要以是否有利于实现企业任务、目标作为最终的标准。从这一原则出发,当企业的任务、目标发生重大变化时,例如,从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时,组织结构必须作相应的调整和变革,以适应任务、目标变化的需要。又如,进行企业机构改革,必须明确要从任务和目标的要求出发,该增则增,该减则减,避免单纯地把精简机构作为改革的目的。

  2.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

  现代企业的管理,工作量大,专业性强,分别设置不同的专业部门,有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各专业部门只有加强协作与配合,才能保证各项专业管理的顺利开展,达到组织的整体目标。贯彻这一原则,在组织设计中要十分重视横向协调问题。主要的措施有:

  (1)实行系统管理,把职能性质相近或工作关系密切的部门归类,成立各个管理子系统,分别由各副总经理(副厂长、部长等)负责管辖。

  (2)设立一些必要的委员会及会议来实现协调。

(3)创造协调的环境,提高管理人员的全局观念,增加相互间的共同语

  3.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由于受个人精力、知识、经验条件的限制,一名领导人能够有效领导的直属下级人数是有一定限度的。有效管理幅度不是一个固定值,它受职务的性质、人员的素质、职能机构健全与否等条件的影响。这一原则要求在进行组织设计时,领导人的管理幅度控制在一定水平,以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由于管理幅度的大小同管理层次的多少呈反比例关系,这一原则要求在确定企业的管理层次时,必须考虑到有效管理幅度的制约。因此,有效管理幅度也是决定企业管理层次的一个基本因素。

  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组织设计时,既要有必要的权力集中,又要有必要的权力分散,两者不可偏废。集权是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它有利于保证企业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有利于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分配和使用。而分权是调动下级积极性、主动性的必要组织条件。合理分权有利于基层根据实际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决策,也有利于上层领导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抓重大问题。因此,集权与分权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统一。没有绝对的集权,也没有绝对的分权。企业在确定内部上下级管理权力分工时,主要应考虑的因素有: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生产技术特点,各项专业工作的性质,各单位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要求等。

  5.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原则要求组织设计时,既要保证组织在外部环境和企业任务发生变化时,能够继续有序地正常运转;同时又要保证组织在运转过程中,能够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变更,组织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适应性。为此,需要在组织中建立明确的指挥系统、责权关系及规章制度;同时又要求选用一些具有较好适应性的组织形式和措施,使组织在变动的环境中,具有一种内在的自动调节机制。

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

  企业内部的部门是承担某种职能模块的载体,按一定的原则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便表现为组织结构。

  1.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

  (1)企业环境。企业面临的环境特点,对组织结构中职权的划分和组织结构的稳定有较大的影响。如果企业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就要求在划分权力时给中下层管理人员较多的经营决策权和随机处理权,以增强企业对环境变动的适应能力。如果企业面临的环境是稳定的、可把握的,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不太显著,则可以把管理权较多地集中在企业领导手里,设计比较稳定的组织结构,实行程序化、规模化管理。

  (2)企业规模。一般而言,企业规模小,管理工作量小,为管理服务的组织结构也相应简单;企业规模大,管理工作量大,需要设置的管理机构多,各机构间的关系也相对复杂。可以说,组织结构的规模和复杂性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相应增长的。

  (3)企业战略目标。企业战略目标与组织结构之间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有什么样的企业战略目标就有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同时企业的组织结构又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政策产生很大的影响。企业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和调整时,只有对本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其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才能正确选择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征。

  (4)信息沟通。信息沟通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组织结构功能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获得信息、能否获得足够的信息以及能否及时地利用信息。

  总之,组织结构设计必须认真研究上述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并与之保持相互衔接和相互协调,究竟主要应考虑哪个因素,应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而定。一个较大的企业,其整体性的结构模式和局部性的结构模式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在整体上是事业部制的结构,在某个事业部内则可以采用职能制的结构。因此,不应该把不同的结构模式截然对立起来。

  2.根据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

  3.为各个部门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机构设置。

  4.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

  5.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

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1]

  组织结构是企业存在发展的形式,组织结构合不合理,对企业有非常大的影响。而影响企业组织结构的因素有很多,一般地认为有企业环境、企业战略、企业的技术、人员的素质、企业的规模和企业生命周期等等。因为要考虑的因素过多,难免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会出现混乱,失去重心。这个重心是指应该更多考虑的因素,而那些不重要的因素就要弱化甚至省略。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分类,分析其内在联系,以及对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程度,以至找到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的主线。作者提出了一个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组织结构设计模型,如图1.

  

  在这个模型中,把组织结构设计的一般权变因素分为三类: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内部资源、企业战略。除了原有的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战略外,将企业的技术、人员的素质、企业规模和企业生命周期归并到企业内部资源。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通过分析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内部资源和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得出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资源共同决定企业战略。其次,分析企业战略对组织结构的影响,以及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资源对组织结构的影响。通过上述两步分析得出一个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组织结构设计模型。

  企业外部环境、内部资源和战略关系分析

  传统的战略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对战略的决定作用上,是从环境到企业战略的单向线性思维模式。因而在传统的战略分析框架中,企业环境是决定企业战略的主导力量。环境的特点,决定着企业的战略以及企业要进入的行业。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这种由环境到战略的单向线性思维模式,在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中相当流行。例如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波士顿矩阵,以及后来安索夫的增长向量分析模型等都是以既有的产业为研究出发点,其发展战略是在业已结构化的产业内为企业寻求生存与发展空间。这种战略分析模式忽略了企业的战略选择能力,是在行业范围内进行的“微观环境分析”。到20世纪80年代以波特为代表的产业组织的思维模式即竞争战略竞争优势理论对企业战略分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理论基于产业选择这一出发点,强调竞争战略必须首先分析有吸引力的行业及其周围环境,而后制定与选择企业竞争战略,使企业尽量避免栖身于无吸引力的行业,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外在环境,企业能否获得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的战略定位,及其价值链上的活动。

  虽然波特的理论是企业在制定战略时有了选择环境的权利,但由于这种理论先天对于企业内部资源能力的忽略,仅仅适用于相对静态的竞争环境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企业竞争环境的日益动态化,企业战略分析思维模式逐步开始转型,即以产业组织的战略分析思维模式向以资源为基础的战略分析思维模式的转变。理查德·鲁梅特Richard Rumelt)在1982年的实证研究中发现:“最重要的超额利润源泉是企业内部资源所具有的特殊性,而非产业间的相互关系。”1984年,随着伯格·沃纳菲尔特Birger Wernerfelt)《企业资源基础论》一文的发表,标志着企业能力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以资源为基础的竞争优势理论阶段,它在本质上是对乔·贝恩结构-行为-绩效(SCP)结构主义和对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的反叛与矫正。

  资源基础分析理论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伦敦商学院哈默尔Hamel)和密西根大学普拉哈拉德Prahalad),他们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它应该成为公司战略的焦点,企业只有把自己看作是核心能力核心产品市场导向这样的层次结构时,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持久的领先地位。

  不过由于对企业核心能力的测量还缺乏统一的标准与有效的测量分析工具,所以尽管核心能力理论目前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但在企业中运行还有一定的难度。但资源基础分析理论却使企业在制定竞争战略时有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传统的战略分析思维模式资源能力分析模式各有优缺点,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因而,把两种思维模式整合起来是很有必要的。这个整合模式的提出,意味着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既要考虑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又要考虑企业内部资源能力的约束和企业的核心能力,即顺应环境的变化,把握机会,避开风险,又能避开企业的弱项,发挥企业的长处。如上图2。

  企业战略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分析

  对于战略和组织结构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最早也是最著名的是美国的钱德勒A.D.Chandler)在1962年发表的《战略与结构》一书,书中根据他对美国70多家大企业的调查研究,对环境、战略和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结构跟随战略”的观点。研究证明了战略决定结构的观点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战略对组织结构的影响,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单一经营战略多种经营战略

  从企业经营领域的宽窄来分,企业经营战略可区分为单一经营战略及多种经营战略。对于不同的经营领域要求不同的组织结构。

  单一经营战略由于企业自身的特点,企业的经营范围只局限于某一行业或某一行业内的某种产品。与这种战略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是通常的集权职能制。一方面是由于经营的产品品种单一,管理比较简单;另一方面实行集权职能制,比实行事业部制及矩阵等结构形式,更有利于减少管理人员,降低成本

  多种经营战略 即企业经营领域发展到行业内的多类产品或跨行业经营。这又可细分为多种情况,分别要求不同的组织结构与之相适应。

  第一种,副产品型多种经营。企业在生产主要产品时,为了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等原因,还同时生产经营某些副产品,而这些副产品已超出了本行业的范围。这类企业看上去已成为多种经营但经营重心仍是原来的主业,副产品的生产经营不过是附属性的。所以它所采用的组织结构同单一经营很相似,也是相当集权的职能制。不同的是企业对副产品的生产经营,应当有单独的经济核算,以便体现副产品生产经营对公司的经济效益。

  第二种,相关型多种经营。又称为横向一体化。这或者是为了发挥同类技术特长横向地扩大生产经营范围。这类企业的经营重心通常属于下游产业范围。如最终产品加工装配、批发、零售等。实行这种战略的企业,宜采用分权的事业部制。当然分权并不是彻底的。在公司一级仍有颇为庞大的行政队伍,许多诸如市场营销、研究开发等工作,可能仍由公司一级的职能部门来负责进行。

  第三种,非相关性多种经营。又称多角化经营。企业进行多角化经营的目的是分散经营风险,保持均衡的投资利润率。对于这类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应实行较为彻底的分权,实行母公司制,即总公司对各经营部门只起一个持股公司的作用,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总公司一级的行政机构十分精干。从事各项生产经营职能的部门都放在子公司进行。以保证子公司有足够的独立性,根据本行业的特点来从事经营管理。特大型的公司,由于下属公司的数目太多,不可能由总公司一一直接管理,也可以对一组子公司设置联合经理,其作用相当于这些子公司的董事会,由其来履行总公司对子公司的人事、财务决策

  第四种,相连型多种经营。又称纵向一体化。这是指在生产技术上有一定联系的纵向的跨行业多种经营。这类企业,各经营领域之间的联系,比起多角化经营来说较为紧密,但又不如相关型多种经营。因此,其组织结构的特征,是介于相关型多种经营同多角化经营之间,采用混合型组织结构。这类企业的经营部门往往受到总公司较多的制约;有些经营部门比较独立,实行母公司制;还有些经营部门,可联合为一组,设立联合的管理机构。

  不同的战略中心

  美国的德鲁克在《管理—任务·责任·实务》一书中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整个企业组织结构如同是一幢建筑物,各项管理职能如同建筑的各种构件和砖瓦材料,而关键性的职能,就好比是建筑物中负荷量最大的那部分构件。因此,任何一家卓有成效的公司,其关键职能总是设置于企业组织结构的中心地位。而关键性职能是由企业经营战略的中心所决定的。不同的战略中心,就会有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与之相适应。常见的大致有质量型、开发型、营销型、生产型等结构类型,它们根据不同的战略中心的要求,分别把有关的管理职能置于组织结构的中心地位。

  不过,有些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并没有突出某项职能,而是并列的结构。有两种可能,企业的发展战略还没有明确;二是组织结构设计的缺陷,没有把关键性职能放在组织结构的中心地位。

  保守型战略和风险型战略和分析型战略

  美国的迈尔斯Raymonde Miles)和斯诺Charles Snow),根据对既定产品或经营项目如何进行竞争的方式和态度,将经营战略区分为保守型战略、风险型战略及分析型战略三大类。它们也要求不同的组织结构与之相适应。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战略对组织结构的影响,但并非战略决定了组织结构的全部,它只是决定了组织结构设计的主线,还要考虑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资源直接对组织结构的影响。例如,企业的规模对企业战略的制定有影响,但它也会直接组织结构产生,这里企业的规模主要是指职工人数,虽然企业规模在战略中有所反映,但职工人数对于组织结构幅度、部门数量、管理层次的设计还是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图1中,除了从战略到组织结构的一条主线外,从企业内部资源和企业外部环境到企业组织结构还有两条虚线,它们表明了这两类权变因素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根据著名的2/8原理,80%的结果往往是20%的原因造成的,因此,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对于权变因素的考虑应该有所侧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参考文献

  1. 王敬、汪克夷.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分析《商业时代》 2006年第12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7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Zfj3000,Dan,鲈鱼,泡芙小姐,Yixi,HEHE林,Lin,Botehcm,Tracy,陈cc.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组织结构设计"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