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资风险管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筹资风险管理(Financing risk management)
目录 |
什么是筹资风险管理[1]
筹资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融资活动中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融资来源结构、币种结构、期限结构等各种不确定因素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筹资风险管理的必要性[2]
企业筹资的动机主要有三类:扩张筹资动机、偿债筹资动机、混合筹资动机。筹资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企业经济效益差,抗风险的能力弱,严重的会导致“资不抵债”企业无偿债能力,则贷不到款。即使贷到款,经济效益差,还债困难,因此风险也越大。
(二)投资决策带来的风险如企业对未来投资项目(方案)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失真、滞后以及决策者能力低,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等,在这种情况下所做出的投资决策风险必然很大。
(三)项目投产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企业在供产销过程中,如遇到经济不景气,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等,使得银行利息支付发生变数,可能减轻企业的负担,但也可能给企业造成很大的还款压力。筹资风险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具有客观性。企业的整个财务系统客观存在,因此其风险存在也是客观的。
2.具有系统性。财务风险体现在各种财务关系上,是财务系统各种矛盾的整体反映。
3.具有不确定性。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有多种可能性,事先是不能肯定的。
4.具有损失性。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直接给企业造成损失。
5. 具有收益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改善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6.具有促进性。财务风险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管理,增强竞争力,提高资金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
影响筹资风险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1.资本结构比例的影响。资本结构是指企业的各种长期资金筹资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就是指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各占多大比例。在企业经营收益( 又称息税前净收益)发生变动时,不同的债务比率会引起净资产收益率成倍数地变化,这种倍率作用称为财务杠杆作用。即当企业的经营收益大于债务利息时,提高债务资本( 即借入长期资金)比例,会成倍放大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反之,当企业的经营收益小于债务利息时,提高债务资本比例会成倍缩小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甚至丧失偿债能力,从而引发筹资风险。
2.预期收益不确定性的影响。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主要取决于投资风险的存在。由于竞争激烈,市场形势复杂多变,企业的投资效益就有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产生了筹资风险。
3.企业筹资条件不充分的影响。企业筹资的一个基本条件是企业必须在资信程度、获利水平、偿债能力、资金周转状况、未来发展趋势诸方面达到一定标准,否则,企业突破条件限制,仓促上阵,资金使用效果不好,从而引发筹资风险。
另外,外汇汇率变动,资本成本的高低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和管理者的态度等都可影响企业的筹资风险。
对于筹资风险的衡量主要是利用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财务杠杆的程度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复合杠杆利益的程度通常用复合杠杆系数来衡量。
筹资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3]
筹资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可分为筹资风险识别、筹资风险衡量和筹资风险控制三个阶段。
1.筹资风险识别
(1)筹资风险识别的含义。筹资风险识别是指企业在筹资发生之前,对筹资活动中尚未发生的潜在的各种风险的类型及风险可能产生的原因进行的判断和分析。筹资风险的识别是筹资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运用系统的科学的方法来识别各种风险,有助于企业管理人员弄清楚可能发生的风险性质,以便进一步衡量和加以控制风险。因此,筹资风险的识别是企业筹资风险管理的第一步。
(2)筹资风险识别的方法。风险识别是一种技术方法,又是一种艺术。根据企业不同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识别方法,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①调查分析法。调查分析法也有多种,通常采用菲尔特法即专家问卷法。采用问卷方法,企业可以借助社会力量,对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详细调查分析,直接获得一些专家的意见,从而得到关于筹资风险的判断。这种方法又称为标准调查法,因为问卷具有统一的格式。②报表分析法。报表分析法是通过对企业报表资料,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等表上反映出来的数据资料来分析识别风险,主要是分析各种比率的变动,如资产负债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利润率等。③流程图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是将企业内部生产流程和涉及的供销运输的外部流程以图表的形式来分析筹资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过程,从而识别各环节潜藏的风险。这是一种动态分析方法,有助于发现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中风险的动态分布状况,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④环境分析法。环境分析法是指对企业筹资的外部环境条件,如企业筹资的国际国内政治形势、企业筹资的法律环境、产业政策状况、物价指数变动趋势、货币政策、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和利率状况等进行分析,从而识别这些环境条件的变化可能给筹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风险。
2.筹资风险衡量
筹资风险衡量就是对风险度的大小进行计量,是筹资风险管理的第二步。企业管理人员了解到了各种筹资方式的风险类型及产生的原因后,就要衡量其风险含量有多大,将会对企业产生多大的影响,以便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其衡量方法主要是通过概率论数学方法测算风险产生的概率和风险产生的概率分布。
3.筹资风险控制
筹资风险控制是指企业针对不同性质、类型、不同风险含量的筹资风险,通过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力图在损失发生之前消除隐患,将筹资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主要的控制技术有:回避凤险、减轻风险、转移风险、分散风险和自留风险等。
(1)筹资风险回避。筹资风险回避是指企业在以别和衡量了严重风险损失的存在或有可能发生之后,主动放弃和拒绝实施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筹资方案或计划。在考虑到严重风险存在情况下,主动放弃筹资计划或方案,显然是消除风险的最彻底办法。但是,任何经济活动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例关系,所以,风险回避有时也使企业丧失机会。
(2)筹资风险减轻。筹资风险减轻是指在筹资项目风险损失发生之前,采取种种措施以预防风险的发生,以及在损失发生之后,采取种种措施减轻损失的程度。在企业经营风险管理中,预防风险发生应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风险管理过程中,损失发生之后的减轻措施只是一种补救措施。
(3)筹资风险转移。筹资风险转移是指筹资企业通过某种方式将筹资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风险转移是一种控制筹资风险的重要要方法,主要包括保险转移和财务型转移。①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是将筹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即将企业投资的资产向保险公司投保,一旦发生风险损失则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②财务型转移。财务型转移是利用合同条款将筹资风险转移给出资人或投资人,即通过变更、修正、增加、承诺合同条款,将由各种原因产生的赔偿责任等损失后果从合同的一方转移给另一方。当然,这种转移要立足于法律上的合法性和清晰性。财务型转移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如下几种:一是通过契约或合同将某方的财务责任转移给另一方承担,如融资租赁中可能出现有关损失。二是通过担保转移,即企业筹资中,由于出资方要求担保,担保后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将筹资风险转移给了担保人,此外,如发行殴票、债券,进行套期交易等等也是财务型转移方法。
(4)筹资风险分散。筹资风险分散是指在筹资总规模确定的情况下,应尽量在筹资偿还期限上、筹资方式上等方面进行结构优化组合,以分散筹资风险。
(5)筹资风险自留。筹资风险自留是指企业以自己的财力来承担、补偿可能产生的风险损失。筹资风险自留包括两种方式:一是承担莽资风险,二是自保筹资风险。两者的区别是:自保风险需要建立一套止式的实施计划和提取风险损失准备金,而承担风险无需建立损失准备金,当发生损失时,直接将损失摊入经营成本。显然,这仲直接摊入成本只能是较小的损失规模,而损失较大,在财号上无法—次摊成成本时,只能以预提的方式,每年从企业税后利润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风险损失准备金或自补流动资金,以增强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
筹资风险管理的要点[3]
筹资风险管理,旨在根据风险管理目际和宗旨,在科学的风险分析基础上制定出处置风险的总体方案,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其一般性的管理要点有:
1.强化筹资的可行性研究
筹资是为了投资,所以,筹资前必须加强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投资项目是否可行,直接关系到筹资能否安全收回,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在投资项目确定后,则要制定若干套筹资方案,科学、充分地论证各方案的成本率、风险和效益,选择出一套最佳的方案予以实施。只有经过科学充分的筹资可行性研究和决策,才能尽量地避免筹资的盲目性,减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2.对于大额筹资要注意分散风险
筹资规模大,相应地偿债压力也大,企业应注意将偿债风险分散化,在筹资渠道和方式上、在筹资期限结构上应优化组合,避免债务风险过于集中而带来危机。
3.灵活地采取多种筹资方式
对于企业来讲,应根据特定的条件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或筹资方式组合。例如,如果企业的负债率并不高,而股本结构已大,则应适当多考虑银行贷款筹资或发行债券筹资,而一味地采用增资配股方式筹资则股票单股盈率可能下降,影响企业的市场形象而带来市场风险;反之,如果企业过分地高负债经营,过分地追求财务杠率,就很容易给企业带来债务危机而破产的风险。
4.建立筹资风险的保障制度
企业管理者首先要在思想意识上重视风险,形成风险观念。其次,要建立筹资风险保障制度,使得风险管理制度化,其中最关键的,一是对于可转移的筹资风险要通过保险或财务型非保险手段转移;二是要设立专门的风险损失准备金。风险损失准备金可按年或按季按一定比例从税后利润中或公积金中提存,或者从每年的税后利润中或公积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自有流动资金,增强企业资金实力,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筹资风险管理的原则[4]
要研究企业筹资风险的生成与发展,企业有必要建立预警评价系统,即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经营目标出发,对企业筹资活动进行分析,从企业筹资活动状态及其结果评价筹资风险的存在及其强弱,同时根据对筹资风险的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筹资风险的管理对策。具体评价筹资风险的标准及筹资风险防范的原则有:
(1)规模适度原则。企业在筹资过程中,无论通过何种渠道、采用何种方式筹资,都应预先确定资金的需要量,使筹资量与需要量相互平衡,降低筹资风险,既不能超过生产经营的需要而过量筹集资金,造成筹资过剩而降低筹资效益,又不能筹资不足,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和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以“需”定“筹”,筹资规模必须依据和符合企业的需要,应按企业最低必要资金需要量进行资金的筹集。
(2)效益性原则。效益性原则亦叫成本节约原则。企业在选择资金来源,决定筹资时机、筹资规模和筹资结构时,必须在筹资风险、资金成本和投资报酬之间进行综合权衡。资金成本是企业为取得资金的使用权而付出的代价,包括资金筹集费和资金使用费。资金使用费包括借款利息、债券利息、支付给股东的股利等。资金筹集费包括股票与债券的发行费用、借款的手续费等。不同的资金的来源、不同的筹资时机、不同的筹资规模和不同的筹资结构会产生不同的筹资风险、资金成本和投资报酬;企业应根据不同的资金需要和筹资政策,综合考虑筹资风险、资金成本和其他约束条件,并将资金筹集和资金的投向结合起来考虑,力求以最低的筹资风险和资金成本获得最大的投资效益。
(3)筹资期限的适当性原则。筹资期限包括付息的期限和还本的期限。企业在筹资时,应根据投资项目、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划和企业的还债率确定适当的筹资期限。筹资期限不是越长越好,也不是越短越好,而要根据需要和可能的结合从经济合理和风险防范的原则来考虑。
(4)结构合理原则。筹资结构主要包括资金的来源结构、资金的期限结构等。企业在筹资时,必须使企业的筹资结构合理,既要防止负债过多而增加财务风险,增加偿债压力,又要防止因没有充分利用负债经营而使主权资本的收益水平降低。
(5)时机得当原则。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必须按照投资机会来把握筹资时机,从投资计划或时间安排上,确定合理的筹资计划与筹资时机,以避免因取得资金过早而造成投资前的闲置,或者取得资金的相对滞后而影响投资时机。
(6)负责率和还债率的合理性原则。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占全部资产的比率;还债率是指企业还债数额占企业全部收入的比率。企业的负债率和还债率过高,会造成企业信用危机,支付利息过多,以致亏损和破产。但负债率和还债率过低,企业不能利用有利的资金条件迅速发展自己,丧失发展机遇,削弱自身的实力,也要为其付出应有的代价。
(7)提高企业竞争力原则。通过筹资如能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就会减少企业收益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筹资风险;反之,如不能达到这一效果,就会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企业竞争能力下降,筹资风险就会出现。也就是说,财务风险的防范在正常情形下不能采取回避策略,一走了之,这种风险策略虽然简单安全,但却是毫无意义的,不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所希望的。
筹资风险管理方法[5]
筹资风险管理的方法除了一般的常规风险管理的方法外,还有以下几种方法:
1.财务杠杆系数衡量法
衡量债务筹资风险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财务杠杆系数衡量法。
财务杠杆主要反映息税前利润与普通股每股收益之间的关系,用于衡量息税前利润变动对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的影响程度。
财务杠杆作用的大小可通过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是指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
利用财务杠杆系数的大小来判断其筹资风险的大小。杠杆系数越大表明企业偿债压力越大,从而筹资风险也越大;相反,财务杠杆系数越小,则筹资风险越小。
2.指标分析法
指标分析法通常有单一指标分析和综合指标分析两种。单一指标分析或称单变量分析,如采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支付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应收账款周转率、投资收益率等财务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在分析时应注意与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如果偏离同业水平较大,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过低,资产负债率过高,一般意味着企业存在偿付风险。
综合指标分析又称多变量分析,就是利用多重财务指标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
3.概率分析法
在通常情况下,债务筹资风险也可以通过计算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的期望值及其标准差来衡量,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企业对经营业务进行预测的数据来分析各种情况可能出现的概率和可能获得的利润额及利润率;
(2)计算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的期望值与标准差;
(3)根据标准差来确定企业的债务筹资风险程度。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的标准差主要反映的是债务筹资风险程度,而企业息税前全部资金利润率的标准差仅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程度。
筹资风险管理实际应用[5]
1.筹资风险管理责任制
企业要真正达到控制筹资风险的目的,就要切实从自身情况出发建立相应的企业筹资风险管理责任制度,在可能的情况下,企业要在财务部门下设立筹资风险管理小组。该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分析企业债务的结构,编制债务现金流量表;分析债务筹资风险的来源,拟定风险的管理策略,建立债务筹资风险管理体系;收集资本市场的资料,分析市场走势。
2.筹资风险预警分析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筹资品种的市场价格、利率、汇率的波动日益加剧,企业不得不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因此,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
3.规避与转移筹资风险
·重新安排支付现金流量;
·尽量降低筹资费用(注册费、委托金融机构的代办费、手续费等);尽量降低筹资的代理成本;
·尽量利用筹资的税收优惠。
4.处理筹资风险
·止血:实行豁免部分债务、将部分债务转化为主权资本、降低债息率、债务展期等债务重组计划;
·输血:争取外界支持;
·换血:企业资产重组;
·造血: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培育企业的竞争能力,使企业尽快渡过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