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现实主义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现实主义(Realism)

目录

什么是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一般认为现实主义关心现实和实际。现实主义在博雅人文范畴中有很多意思,特别是在绘画、文学和哲学中。它还可以用于国际关系

  在艺术上,现实主义指对自然或当代生活做出准确的描绘和体现。现实主义摒弃理想化的想像,而主张细密观察事物的外表,据实摹写,它包含了不同文明中的许多艺术思潮。现实主义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术语之一,它一般在两种意义上被人们使用。一是广义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二是狭义的现实主义,是一个历史性概念,特指发生在十九世纪起源于法国的现实主义运动。

现实主义的历史沿革

  作为文学的一个专门术语,现实主义最早出现在18世纪德国的剧作家席勒的理论著作中。但是,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的名称则首先出现于法国文坛。法语中的Realism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Realistas(现实,实际)。现实主义名称的出现和这种文艺思潮的存在根本就是两回事。

  R·韦勒克的《文学研究中现实主义的概念》一文,追溯了现实主义术语在欧美各国的发生史。这个概念在文学领域的具体运用是1826年。在法国,法国小说家商弗洛利(Champfleury,1820--1889)用现实主义当作表现艺术新样式的名词,他于1850年在《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一文中,初次用这个术语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标志。这个术语的流行与画家库尔贝和小说家尚弗勒利的积极应用有关。1855年,库尔贝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引起一场大辩论,文艺史上称为“现实主义大论战”。就在这次论战中,他创办了一种定期刊物,命名为《现实主义》。1857年,库尔贝的热心支持者商弗洛利又把他的文集定名为《现实主义者》,捍卫现实主义信条。同时其友人迪朗蒂又推出文学评论杂志《现实主义》,虽然昙花一现只出了六期,但其文风具论战性因而产生广泛了影响。从此在欧洲文坛上正式树立起一面现实主义的旗帜,这一术语也就在法国流行起来了。

  众所周知,巴尔扎克(1799--1850)是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最深刻含义上的作家,他的《人间喜剧》乃是深刻的规范化的现实主义文学。但是,巴尔扎克正如这一流派的伙伴们司汤达,狄更斯、萨克雷以及果戈理一样,都不曾用"现实主义"这一名词来标明他们的新型的文学流派。而在俄国,首先使用这个术语的是文艺理论家皮萨列夫(见其《现实主义者》),不过那已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事了。

  被20世纪的现代主义先锋派视为保守的现实主义,在19世纪诞生之时也具有挑战文学成规的前卫品格。迪朗蒂曾明确地说:“这个可怕的术语‘现实主义’是它所代表的流派的颠覆者。说‘现实主义’派是荒谬的,因为现实主义表示关于个人性的坦率而完美的表达。成规、模仿以及任何流派正是它所反对的东西。”

  准确地说,现实主义挑战的是浪漫主义的艺术成规,卫姆塞特(通译为维姆萨特)和布鲁克斯在《西洋文学批评史》中就把现实主义理解为十九世纪中叶的一种逆动,它抵制“不现实的各种事物”。迪朗蒂和尚弗勒利继承了30年代普朗什抵制浪漫主义的思想,尖锐地攻击雨果、缪塞、维尼等浪漫派作家,指责他们“无视自己的时代,企图从往昔的岁月里掘出僵尸,再给它们穿上历史的俗艳服装。”现实主义者则拒绝这种诗的谎言。因此现实主义是作为浪漫主义的对立面和论辩敌手出现的,它本源地含有反对幻想和伪饰崇尚真实的意义。历史地看,现实主义发端于与浪漫主义的论争,最终在与现代主义的论战中逐渐丧失了主流话语的位置。

现实主义的产生

  社会制度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建立了代表金融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1832年英国议会通过改革选举制度的法案,工业资产阶级参加了政权。这两个事件标志着资产阶级在欧洲范围内的胜利。欧洲各国在英、法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下,陆续于40年代末经历了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过渡。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文学,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社会心理

  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剧变,使人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不同程度的发展,使人们头脑中物质利益观念不断加强,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尺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人在挣脱封建束缚从而获得一定的人身自由后,又在物质财富面前丧失精神的、心理的以及人格的自由。在热衷于创造物质财富并依赖于物质财富的生存环境中,人对人的压迫与剥削以新的形态表现出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恶化。

  现实告诉人们,启蒙主义者所宣示的“价值”,和浪漫主义者所追求的“理想”并未实现,人们需要以一种新的冷静的眼光重新看待现实并思考自己的命运,寻求改善自己生存处境的方法。于是,追求客观冷静分析解剖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随之形成。反映在作家创作上,就是他们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通过对社会现实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展示在物质与金钱挤压下的人的各种心态,并倡导社会改良。反映在读者方面,这样的文学也刚好满足了特定社会条件下读者的审美心理,从而受到欢迎。写实性和批判性很强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由此应运而生。

  科学影响

  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孔德的实证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分析和批判,以及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如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学说、进化论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一些现实主义作家的思想和创作,使他们积极探求新的观察和表现现实的方法。尤其是自然科学的成就打开了人们的视野,鼓舞人们以新的角度和方法,去寻找社会问题的产生根源和解决方案。许多作家以研究者姿态出现,试图以科学家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和推理的方法研究社会,解剖其中的奥秘。不少作家将动物学、生理学、解剖学等最新自然科学成果用之于文学创作,将自己看作社会的研究家、解剖家、记录员等。所有这些,都强化了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客观与写实因素。

  艺术渊源

  欧洲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与古罗马。但18世纪英国小说、法国启蒙运动文学和俄国讽刺文学等,则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在艺术方法上的直接先驱。从反映现实的基本方法上说,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颇不相同的,但现实主义也借鉴了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经验,如历史题材处理上的风俗画风格、心理描写上的某些技巧、描摹大自然时的细致入微等。

现实主义的理论涵义

  现实主义经过泰纳、恩格斯、别林斯基直至20世纪卢卡契等理论家的发展,及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福楼拜、托尔斯泰等伟大作家的文学实践而达到高潮。现实主义理论日趋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话语成规。它包括以下层面的涵义:

  第一,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这是现实主义术语的最根本的意义。达米安·格兰特用“应合”理论解释现实主义的客观性成规,他称应合为一种文学的认真心理,“如果文学忽视或贬低外在现实,希翼仅从恣意驰骋的想象汲取营养,并仅为想象而存在,这个认真心理就要提出抗议。”这强调的是文学对现实的忠诚和责任。R·韦勒克从现实主义反对浪漫主义的文学史背景来诠释这层涵义:“它排斥虚无缥缈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这个意义上,企望真实地呈现社会生存的本真样态。作为浪漫主义的论辩敌手,作为社会边缘贫困小人物的代言,现实主义理论强调披露真实,戳穿伪饰现状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现实主义抵制作为布尔乔亚知识分子话语形态的浪漫主义,转而追求客观性,为那些堕入贫困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发声。显然具有素朴的人间情怀和人道精神。

  现实主义“客观再现当代社会现实”的理论涵义在卢卡契的论述里得到了最深入的阐释。这位现实主义最忠诚的信仰者和最后的辩护师撰写了大量论著,总结现实主义艺术经验,回应现实主义在20世纪遭受的挑战:《现实主义历史》(1939)、《巴尔扎克,司汤达和左拉》(1945)、《伟大的俄国现实主义者》(1946)、《欧洲现实主义研究》(1948)、《当代现实主义的意义》(1958)等等。首先、他从认识论的高度重新阐释了现实主义客观性的涵义:“艺术的任务是对现实整体进行忠实和真实的描写。”卢卡契提出了对现实进行整体描写的现实主义艺术要求,所谓整体描写就是反映社会-历史的总体性,追求文学描写的广度,从整体的各个方面掌握社会生活;向深处突进探索隐藏在现象背面的本质因素,发现事物内在的整体关系。其次,卢卡契并没有把现实主义的客观性理解为排除任何主观因素的纯客观性,他不是把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视为一面静止的镜子。卢卡契肯定了主观认识的重要性,强调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统一。卢卡契两面作战,一面为现实主义的纯洁而与自然主义战斗,把福楼拜和左拉那种缺乏整体性的琐碎客观性排除出现实主义阵营;另一面又要回应现代主义的挑战,批评普鲁斯特、乔伊斯和其他现代派作家,认为他们使所有内容和所有形式都解体了。因此,现代主义达不到对现实整体的真实反映。

  第二,广为人知的典型理论。典型论构成现实主义理论的一项核心内容,概括而言,典型论欲求解决的即是文学人物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问题。黑格尔和谢林为典型论的流播奠定了美学基础,黑格尔认为性格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一个性格之所以引人兴趣是它的完整性,而完整性则“是由于所代表的力量的普遍性与个别人物的特殊性融会在一起,在这种统一中变成本身统一的自己。”据韦勒克的历史追溯,典型术语的最初使用者是谢林,意指一种象神话一样具有巨大普遍性的人物。浪漫派首先广泛使用这个概念,典型概念从浪漫主义转移到现实主义,与巴尔扎克和泰纳的转用相关。在《人间喜剧》的序言里,巴尔扎克自称为社会典型的研究者,泰纳则频繁使用此术语讨论社会阶层人物的性格,逐渐演变成现实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概念。典型也是别林斯基论俄国小说时常用工具,他甚至认为:“典型性是创造的基本法则之一,没有它就没有创造……必须使人物一方面成为一个特殊世界人们的代表,同时还是一个完整的、个别的人。”果戈理笔下的科瓦辽夫少校不是一个科瓦辽夫少校,而是科瓦辽夫少校们,即使是描写挑水人也不是仅仅写某一个人,而是要借一个人写出一切挑水的人。这就是别林斯基所说的典型的本质。鲁迅的《阿Q正传》发表后让许多人不安,总以为写的是自己,独特的这一个阿Q拥有了巨大的共性,甚至成为国民性的代名词。现实主义把这种个性和共性的完美结合的文学形象称为典型形象。

  第三,历史性的要求。在韦勒克看来,历史性是现实主义理论中比较可行的一个准则,他援引奥尔巴赫对《红与黑》的评述说明这一点:“主人公‘植根于一个政治、社会、经济的总体现实中,这个现实是具体的,同时又是不断发展的’”。韦勒克的看法是对的,现实主义确有历史性的维度。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信中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把人物置身于一个政治、社会、经济的具体的总体现实中刻画才能达到“充分的现实主义”的高度。而且,这个具体的总体现实还是不断发展的,就象卢卡契所阐述的现实主义要塑造那些生动的辩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本质转化为现象并在现象中显示自己;它还塑造着这过程的那个侧面,即现象在过程运动时揭示着自己的本质。另一方面,这些个别的因素不仅包含着辩证的运动,互相转化,而且彼此间不断相互影响;它们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的诸因素。真正的艺术从而总是通过塑造这些因素的运动、发展、展开来表述人类生活的整体的。”简单地说,现实主义的历史性维度即是要求真实摹写复杂的社会关系,并且反映出复杂的社会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现实主义的历史性要求,实质上是以社会分析为核心,即以摹写人的社会经验和社会本身的结构为艺术原则。而且现实主义竭力通过人的现实矛盾去揭示人与社会的辩证法则,现实主义确认,对社会现实观察得越仔细研究得越深入,对事件及细节的相互关系和矛盾运动理解得越透彻,就越能获得真实的力量。

  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潮既是历史的继承,又是现实的创新。它总汇了十八世纪以前的文学经验,补充了文艺复兴时代现实主义历史具体性之不足,摆脱了古典主义的理性原则,克服了启蒙时代现实主义的说教成份和浪漫主义的主观性。它又从文艺复兴文学中接受了性格描绘的具体性从古典主义和启蒙时代文学中接受了社会分析因素,从浪漫主义中汲取了一些激情,但它逐渐丧失了前代文学中特有的乐观主义,却沾染了无法摆脱的悲观主义。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仿佛是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现实主义特点的有机结合,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它能从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从人与环境的多种关系中去描写人,特别是它在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再现社会生活的真实,直接分析社会的经济关系,对现实作出尖锐的揭露和批判方面,又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世界文学史上,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了欧洲资产阶级文学艺术发展的最高峰。

现实主义的创作特点

  现实主义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包含了各种现实主义者理论和观点借以产生发展的一套假定的研究范式。现实主义首先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哲学传统和世界观。现实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是建立在它对道德进步和人类能力的悲观主义认识基础上的。现实主义者把历史看作是循环的而不是进步的,他们对于人类是否有能力克服反复出现的冲突,建立持久的合作与和平深表怀疑。现实主义世界观更多看到的是人类本性中的恶,以及人类经验中周而复始的悲剧。现实主义的这些哲学观点在修昔底德、霍布斯马基雅维利的著作中就有了强烈的反映。在20世纪,莱因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Niebuhr)则是这类现实主义的一个典型代表,尽管现实主义的哲学基础在赫伯特·巴特菲尔德(HerbertButterfield)、马丁·怀特(MartinWight)和汉斯·摩根索的著作中才得到了明显的表现。

  一般说来,现实主义作品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细节的真实性。

  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观众如入其境。瓦萨拉的《画家的生活》曾叙述了一些有趣的艺术史轶事:孔雀啄食贝那左尼画得太逼真的樱桃;乔托的老师用刷子驱赶乔托在一幅人物肖像上增添的苍蝇。这种现实主义概念雄霸人类艺术史近两千年,至今仍保留在日常生活中。

  二是形象的典型性。

  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可以说,典型化是现实主义的核心,是区别于自然主义的标志。生活现象是纷纭复杂的,如实记录生活,不过是照相师的手艺;现实主义则要求作者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人物与事件,经过个性化和概括化的艺术加工,创造出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环境。正如恩格斯说的,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

  作者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别地说出来。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解释说:“现实主义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这同恩格斯所说的"除了细节上的真实之外,现实主义还要求如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定义基本一致。

  如果我们不把现实主义简单地理解为各种真正艺术所固有的现实性,而是理解为单独具有一整套性格描写的原则和艺术方法的话,那么,在西欧来说,现实主义的形成,一般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从文艺复兴的现实主义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批判现实主义,其中又有十八世纪启蒙时代的现实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以描写人物生动的丰富的感情,欲望和感受而著称它表现出人类的崇高,人物性格的完整,纯洁,而且富有诗意。但在分析社会关系方面又不及启蒙时代的现实主义。后者具有更多的社会性和分析性,强调创作要有明确的社会目的及思想教育作用。

现实主义的知名作家

  司汤达

  司汤达(或译作“斯丹达尔”),原名亨利·贝尔,是19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不到六十年,并且在文学上的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包括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散文和游记。他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被誉为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代表著作为《红与黑》(1830年)、《巴马修道院》(1839年)。

  巴尔扎克

  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是巴尔扎克。他早年创作浪漫主义小说失败,三十年代开始创作以“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为分类,创作了150多部小说作品,包括上千个人物的社会百科全书式的小说《人间喜剧》。这部现实主义文学巨作,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描写中,以客观、冷静和精确的笔法,反映了法国贵族的没落和资产者的崛起。小说中的人物性格鲜明,是一个个典型的“社会人”形象。在时代和经济剧烈的变化中,社会对人产生的影响,成为人性和生活变化的主要原因,贵族的没落和资产者的发迹,金钱的罪恶,人性的扭曲,都在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中完成。

  福楼拜

  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19世纪中叶,法国伟大的小说家,莫泊桑曾拜他为师。于1821年12月12日出生在卢昂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家庭。其作品反映了1848-1871年间法国的时代风貌,揭露了丑恶鄙俗的资产阶级社会。 从小生活在医院环境,培养了福楼拜的实验主义倾向,使他注意对事物进行缜密观察,而与宗教格格不入。他与青年哲学家普瓦特万很早就结成了亲密的友谊,普瓦特万的悲观主义思想和唯美主义观点对福楼拜有相当影响。福楼拜思想上还有着斯宾诺莎无神论思想的明显影响。

  他在上中学时就热心阅读浪漫主义作品,并从事文学习作。这些作品表现了“恶魔式的利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式的狂热,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短篇小说《狂人回忆》(1838年)写他对一位音乐出版商妻子的炽热感情,这位出版商的妻子就是《情感教育》中阿尔努夫人的原型。福楼拜同时也是杰出的文体家,他的“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和精雕细刻的艺术风格,在法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1857年)、《萨朗波》(1862年)、《情感教育》(1869年)、《圣安东尼的诱惑》(1874年)、《布瓦尔和佩库歇》(1879年)和短篇小说集《三故事》(1877年)等,对19世纪末及至20世纪文学,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自然主义文学的鼻祖”、“西方现代小说的奠基者”。

  莫泊桑

  法国最后一位现实主义小说大师莫泊桑,写过六部长篇小说,但却以短篇小说著称于世,其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他的长篇小说《一生》写主人公贵族女子约娜,一生对丈夫和儿子两代人先后失望的悲惨生活,表现了由于主人公缺乏对社会道德的认识,最后希望破灭的悲剧。《漂亮朋友》则以杜洛瓦对社会道德风气的认识,凭借漂亮的外表,由一个小职员跻身上流社会的故事。表现了在道德腐化堕落的社会里,小人物不择手段向上流社会钻营,成为显贵的现实。

  萨克雷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英国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代表作家。萨克雷的创作是从讽刺小说开始的,在《名家们的小说》、《加哈甘少校历险记》等小说中,初步显示了他的讽刺才能,在后来的《势利小人集》中,他采用新闻报道、民间故事和寓言的方式,塑造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势利小人形象。

  盖斯凯尔夫人

  与萨克雷同期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代表作家。盖斯凯尔夫人最著名的小说是《玛丽·巴顿》,这部小说主要描写工人和资产者之间的矛盾斗争,作者以宗教化解了两者之间的矛盾。

  艾略特

  乔治·艾略特的小说《亚当·比德》、《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和《米德尔马契》,都以婚姻为主题,表现主人公在婚姻生活中的痛苦选择。

  夏洛蒂

  英国最著名的现实主义女作家是勃朗特姐妹中的夏洛蒂,她一生创作了四部小说,《教师》、《简·爱》、《谢利》和《维莱特》。其中《简·爱》成为经典名作,这部小说一反以往爱情小说对俊男美女的描写,而是以一个并不漂亮的瘦小女子简·爱为主人公,描写她自强不屈的爱情、事业和人生道路。简·爱以巨大的人格魅力,吸引了同样具有叛逆性格的罗彻斯特,在爱情战胜了美丽优雅的英格拉姆小姐。这部小说最突出的贡献,是塑造了一个坚强、自尊,具有强烈自我人格和反抗精神的现代女性形象。这意味着,女性在男权社会和旧道德观念的束缚下,开始走上自我独立的道路。

  狄更斯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是狄更斯,他一生共创作了十四部长篇小说作品,其创作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的主要作品有《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和《老古玩店》。这些小说继承了欧洲小说的游记传统,以幽默讽刺的手法,揭露了社会机构的虚伪和腐败本质。在这些小说里,孤苦的儿童形象被塑造出来。作者对他们进行了深切的同情,这是对小说人物形象的一个新的发现。

  狄更斯中期的小说代表作品有《游美札记》,《董贝父子》和《大卫·科波菲尔》,以及《圣诞故事集》,这些小说对人的庸俗势利,冷漠无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大卫·科波菲尔》带有自传性质,写主人公的辛酸成长史。狄更斯早五十年代后创作了广泛反映现实生活的《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和《远大前程》。《荒凉山庄》和《小杜丽》对以司法制度为主的社会不公正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小说的描写内容中,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相关条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amyHuang,Tracy.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现实主义"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