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钻石理论模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
钻石模型又称钻石理论、菱形理论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目录 |
“钻石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波特的钻石模型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四个因素:
- 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
- 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
-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
- 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
波特认为,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如下图)。
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
波特将生产要素划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是指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工人、资金等,高级生产要素则是指现代通讯、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研究机构等。波特认为,初级生产要素重要性越来越低,因为对它的需求在减少,而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全球的市场网络来取得(当然初级生产因素对农业和以天然产品为主的产业还是非常重要的)。高级生产要素对获得竞争优势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性。高级生产要素需要先在人力和资本上大量和持续地投资,而作为培养高级生产要素的研究所和教育计划,本身就需要高级的人才。高等级生产要素很难从外部获得,必须自己来投资创造。
从另一个角度,生产要素被分为一般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高级专业人才、专业研究机构、专用的软、硬件设施等被归入专业生产要素。越是精致的产业越需要专业生产要素,而拥有专业生产要素的企业也会产生更加精致的竞争优势。
一个国家如果想通过生产要素建立起产业强大而又持久的优势,就必须发展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这两类生产要素的可获得性与精致程度也决定了竞争优势的质量。如果国家把竞争优势建立在初级与一般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它通常是不稳定的。
波特同时指出:在实际竞争中,丰富的资源或廉价的成本因素往往造成没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人工短缺、资源不足、地理气候条件恶劣等不利因素,反而会形成一股刺激产业创新的压力,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持久升级。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其实可以从不利的生产要素中形成。
根据推测,资源丰富和劳动力便宜的国家应该发展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但是这类产业对大幅度提高国民收入不会有大的突破,同时仅仅依赖初级生产要素是无法获得全球竞争力的。
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不同之处在与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国内市场的客户需求,这是国外竞争对手所不及的,因此波特认为全球性的竞争并没有减少国内市场的重要性。
波特指出,本地客户的本质非常重要,特别是内行而挑剔的客户。假如本地客户对产品、服务的要求或挑剔程度在国际间数一数二,就会激发出该国企业的竞争优势,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能满足最难缠的顾客,其它的客户要求就不在话下。如日本消费者在汽车消费上的挑剔是全球出名的,欧洲严格的环保要求也使许多欧洲公司的汽车环保性能、节能性能全球一流。美国人大大咧咧的消费作风惯坏了汽车工业,致使美国汽车工业在石油危机的打击面前久久缓不过神来。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预期性需求。如果本地的顾客需求领先于其他国家,这也可以成为本地企业的一种优势,因为先进的产品需要前卫的需求来支持。德国高速公路没有限速,当地汽车工业就非常卖力地满足驾驶人对高速的狂热追求,而超过200公里乃至300公里的时速在其他国家毫无实际意义。有时国家政策会影响预期性需求,如汽车的环保和安全法规、节能法规、税费政策等。
对形成国家竞争优势而言,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与优势产业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波特的研究提醒人们注意“产业集群”这种现象,就是一个优势产业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一定是同国内相关强势产业一同崛起。以德国印刷机行业为例,德国印刷机雄霸全球,离不开德国造纸业、油墨业、制版业、机械制造业的强势。美国、德国、日本汽车工业的竞争优势也离不开钢铁、机械、化工、零部件等行业的支持。有的经济学家指出,发展中国家往往采用集中资源配置,优先发展某一产业的政策,孤军深入的结果就是牺牲了其他行业,钟爱的产业也无法一枝独秀。
本国供应商是产业创新和升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也是它最大的优点所在,因为产业要形成竞争优势,就不能缺少世界一流的供应商,也不能缺少上下游产业的密切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有竞争力的本国产业通常会带动相关产业的竞争力。
波特指出,即使下游产业不在国际上竞争,但只要上游供应商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对整个产业的影响仍然是正面的。
波特指出,推进企业走向国际化竞争的动力很重要。这种动力可能来自国际需求的拉力,也可能来自本地竞争者的压力或市场的推力。创造与持续产业竞争优势的最大关联因素是国内市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波特认为,这一点与许多传统的观念相矛盾,例如一般认为,国内竞争太激烈,资源会过度消耗,妨碍规模经济的建立;最佳的国内市场状态是有两到三家企业独大,用规模经济和外商抗衡,并促进内部运作的效率化;还有的观念认为,国际型产业并不需要国内市场的对手。波特指出,在其研究的十个国家中,强有力的国内竞争对手普遍存在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在国际竞争中,成功的产业必然先经过国内市场的搏斗,迫使其进行改进和创新,海外市场则是竞争力的延伸。而在政府的保护和补贴下,放眼国内没有竞争对手的“超级明星企业”通常并不具有国际竞争能力。
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可以影响四大要素发生变化。波特指出,对企业发展而言,形成机会的可能情况大致有几种:基础科技的发明创造;传统技术出现断层;外因导致生产成本突然提高(如石油危机);金融市场或汇率的重大变化;市场需求的剧增;政府的重大决策;战争。机会其实是双向的,它往往在新的竞争者获得优势的同时,使原有的竞争者优势丧失,只有能满足新需求的厂商才能有发展“机遇”。
波特指出,从事产业竞争的是企业,而非政府,竞争优势的创造最终必然要反映到企业上。即使拥有最优秀的公务员,也无从决定应该发展哪项产业,以及如何达到最适当的竞争优势。政府能做的只是提供企业所需要的资源,创造产业发展的环境。
政府只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成为扩大钻石体系的力量,政府可以创造新的机会和压力,政府直接投入的应该是企业无法行动的领域,也就是外部成本,如发展基础设施、开放资本渠道、培养信息整合能力等。
从政府对四大要素的影响看,政府对需求的影响主要是政府采购,但是政府采购必须有严格的标准,扮演挑剔型的顾客(在美国,汽车安全法规就是从政府采购开始的);采购程序要有利于竞争和创新。在形成产业集群方面,政府并不能无中生有,但是可以强化它。政府在产业发展中最重要的角色莫过于保证国内市场处于活泼的竞争状态,制定竞争规范,避免托拉斯状态。
波特认为,保护会延缓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使企业停留在缺乏竞争的状态。
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1]
以海门叠石桥家纺产业集群为例
一、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的背景 海门市家纺产业主要分布在三星、德胜、天补、三和、海门等乡镇,依托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形成。地处海门、通州两市交界处的叠石桥,当地群众素有从事家纺品生产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后,叠石桥家纺业发展驶人了快车道,家纺的品种款式由小到多,生产企业由弱到强,经营规模由小到大,生产设备由落后到先进,辐射面由狭到宽,形成了生产规模化、分工社会化、设备智能化、产品系列化和营销国际化的格局。海门市政府先后投人10亿多元,对市场经过六次扩建、改造,目前叠石桥已形成绣品城、家纺城、商贸城、名品广场等四大经营区域,拥有5000多个摊位和2000多个精品门店,营业面积达到30多万平方米,日人流量3万人次,并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物流中心、研发中心、信息中心和餐饮娱乐业等。在叠石桥市场的带动下,从事家纺产业的人员覆盖周边三个县市10多个乡镇,人数20多万,生产的产品包括被套、被罩、床单、窗帘、被子、凉席、帐子等,不但畅销全国,还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叠石桥家纺市场实现成交额巧0亿元,成为全国同类行业中规模最大、品种最全、交易额最高、市场前景最为看好的市场。
二、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对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分析。
1.要素条件。波特认为,生产要素可以被归纳为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以及基础设施五类,这些生产要素一般是混合出现的,但每个产业对其依赖程度又随产业性质而定。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的生产要素表现在以下方面:
(1)资本资源。叠石桥家纺市场强大的吸引力和产业的集聚效应吸引了全球家纺企业来到海门发展。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企业群体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成为中国最大、全球前三的家纺产品集散地。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所在的三星镇,建起了2.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园区建成三年来,已有进区企业194家,总投人35亿元,其中产值超千万元企业有103家,超亿元企业有10家。浙江、上海、广东等地资金以及美、欧、非、亚等大洲20多个国家外资纷纷涌人,争抢发展先机。在该市海门、三和、天补、德胜等紧邻叠石桥家纺市场的乡镇,外资同样纷至沓来,推动海门2005年总体利用外资列苏中、苏北地区第一,超过了太仓、宜兴等苏南老牌吸引外资强市。
(2)基础设施。为打造一流市场,海门市大力实施叠石桥家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该市先后投人近亿元对市场的配套设施进行建设和完善,扩建停车场4000多平方米,不断优化市场配套功能,有效地提升了市场的配套服务功能。目前,餐饮、娱乐、休闲一条街基本形成;金融服务、产品研发、机械维修、纺配纺机贸易、彩印包装、中介服务、信息咨询、法律援助、商贸流通等各类配套服务业较为完善。大市场需要大物流。该市投资2亿元建起占地面积200亩的物流园区,有53条营运线路,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和地区,并经附近的机场、港口码头可远运至南非、罗马尼亚、阿根廷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该物流中心货物运输量超200万件,总价值70亿元,同时实现出口供货额巧亿元。已搭建成的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信息中心,将人员、商品、资金等信息交流畅通到每一个细节,随时可以提供各类信息咨询,每间商铺均有闭路电视、宽带和电话等,代表了未来市场发展的最新理念。
2.需求状况。市场内为适应不同需要的消费者,绣品产品高、中、低档应有尽有,交易方式灵活,现金现货、订单皆可。精品城内,内地著名品牌云集,有“心愿”、“天发”、“银炯”、“凯帝”、“美罗”、“迪尼诗”、“巨丰”、“凯盛”等20多个内地著名品牌。该市场已在内地200多个城市建立了稳固的销售网站,每年至少有300多万条床罩、900多万条被套畅销内地各大、中城市;同时,产品还远销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罗马尼亚、匈牙利、南非、智利、阿根廷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市场还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镇上有三百多人走出国门,注册和创办了二百多家境外公司和企业。现在绣品城日人流量已达到三万人次,全年营业额超过30亿元,是全国最大的绣品专业市场。一直稳坐全国绣品专业市场“老大”。
3.相关、支持性产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叠石桥家纺业进人了鼎盛发展时期。目前,叠石桥已成为全国家纺系列产品的生产基地、销售场所和物流中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生产规模化。仅叠石桥所在的三星镇就有家纺工业企业150家,个体加工户3078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0家,亿元企业3家,加上周围的乡镇家纺工业企业,总量超千家。分工社会化。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已形成专业分工,即使生产加工,一户也只做其中一道工序。设备智能化。枕套、床罩等家纺产品起初靠手绣,后来在缝纫机上绣。90年代起普遍用电动绣花机绣。目前已向电脑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叠石桥家纺产业已拥有电脑绣花机8000多台、电脑多针绮缝机3000多台、工业缝纫机25000多台、喷胶棉生产线35条、其他相关设备2800多台,设备总价值20多亿元。产品系列化。起初,叠石桥的家纺业主要生产枕套和电视机套等家用电器套。后来又开发了床罩、窗帘、云丝被、沙发座垫、靠背等。现在其家纺产品,不仅品种多,而且质量高,有200多个品种,能适应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消费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随着海门家纺业的不断做大做强,商机不断扩大,家纺产业链也不断拉长,形成了一个以家纺主导产业为中心,集纺织、研发、加工、机械、包装和销售为一体的有特色的产业链。如今,小到一根针、一束线,大到几十万的家纺生产机械,叠石桥都有专门的生产厂家。家纺生产需求量最大的是布料及填充物,由此,天龙印染、金雪化工等企业应运而生。
4.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竟争。海门市不断推进家纺生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进,从传统的缝纫机到今天高速绮绣一体机、智能化电脑绣花机、电脑多针绪缝机等现代化设备普及。设备的更新改造和科技进步,大大促进了海门家纺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提档升级。海门还大力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不断增强企业的品牌意识,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影响力。截至目前,累计注册商标200多件,60家企业通过了1以刃000质量体系认证和15014000环境体系认证,获各类商标名牌产品巧个。此外,海门家纺的蓬勃发展,吸引了“鳄鱼”、“金利来”、“老爷车”、“华伦天奴”、“红豆”、“恒源祥”、“波司登”等国内外驰名品牌加盟。激烈的产业竞争,促使海门家纺产品始终保持着与国际同步的设计品味。现在,海门每天都有100种新品完成设计,1000多个家纺品种能适应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已有200多个产品获国家专利。目前,市场绣品也由家庭生产的“无牌式”绣品逐步发展成有60多种品牌的系列产品。然而,绝大部分产品仍默默无闻。但是叠石桥绣品城经济增长点,还是要靠品牌带动的销售量来实现,以将原来隐蔽在叠石城绣品城内的那种分散的无形资产“有形化”,让它与现有的显性销售网络相结合,形成有形资源、无形资源最佳组合,最终形成“ 叠石桥”品牌,向品牌要效益。 5.机会。机会的重要性在于它可能打断事物的发展进程,使原来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竞争优势无效,而落后国家的企业如果能顺应局势变化,利用新机会获得新一轮竞争优势。随着中国加人W联),海门家纺产业的前景更加广阔,同时跨人全球市场,如何把握市场先机获得竞争优势,已成为当地政府和企业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
6.政府角色。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因而它不能靠政府的行政干预而形成,但政府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对产业集群加以正确引导。海门家纺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产业政策的倾斜和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叠石桥绣品城每间面积一米二的摊位,一年租金为4000元人民币,精品房一间(面积20至30平方米),一年租金为20万元人民币。当地对于海内外客户前往投资、经营无不欢迎,经营户可获所得税第一年免征、第二年减征;工商管理费第一年免交、第二年减半;房租半年免收以及无偿为经营户在市场有线广播、电子显示幕上进行广告宣传等优惠政策。此外,对海外投资者,实际投资额满一百万美元的企业,奖励投资者四百平方米土地用于别墅建设;实际投资额满二百万美元的企业,奖励投资者别墅一套;实际投资额满三百万美元的企业,奖励投资者叠石桥中心地带营业用房一间;实际投资额满四百万美元的企业,优先安排一块商业用地供投资者开发。
7.产业规划。三星镇党委和镇政府依托“绣品城”不断开拓进取,终于走出了一条集体工业和家庭工业“一业两化,比翼齐飞”的新路子。近年来,海门叠石桥绣品城在三星镇党委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场带动战略,按照“城”(绣品城)、“街”(农民街)、“区”(工贸区)、“带”(绣品经济带)为一体的总体规划,努力工作,以形成绣品城、商贸城、托运城三城鼎立,互为依托的大市场格局。投资900多万元,建造了6080平方米的绣品城、精品楼、名品广场;投资1050万元,建造了占地17亩的托运城,下设26个托运站,能快捷地把三星绣品托运到全国各大中城市。
三、美好前景
随着中国家纺产品与W丁工)成员自由贸易的发展,叠石桥家纺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预计将在2010年前把叠石桥建设成为中国家纺产业的研究发展中心。数量实现大规模扩张。计划到2010年,叠石桥市场交易量达到500亿元,叠石桥区域交易量达到800亿元,家纺生产企业数量达到3000家,从业人员数量达到50万人,国际贸易额达200亿元,形成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比翼齐飞的格局。质量实现大幅度提升。2010年,叠石桥家纺业要形成全国驰名商标3一5个,全国名品8一10个,创造出国际品牌。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达到100家,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2一3家。配套实现全方位完善。外部条件日渐成熟。宁启高速通车、苏通大桥建成,沪崇苏通道、崇海大桥和沪通铁路以及宁启高速叠石桥互通陆续开工建设,叠石桥与全国各地的交通更加便捷。内部环境也更加优越,建设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三期工程和家纺国际物流中心,使叠石桥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好、服务质量最优的家纺产品集散地。
- ↑ 张剑, 阎岩.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以海门叠石桥家纺产业集群为例[J].经济师.2007,(11).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Vulture,Hero,神州治道 ,Angle Roh,山林,沙漠之鹰,Wwdz,苦行者,sky,Kane0135,18°@鷺島,Cabbage,Zfj3000,Dan,Jingzi,Hhl1016,鲈鱼,Yixi,Tears~,泡芙小姐,HEHE林,连晓雾,Gaoshan2013,方小莉,杜展,Lin.评论(共22条)
感谢Jingzi为百科注入了新知识
这一理论中 分析国家竞争优势的时 是先说明这个国家本身已经拥有的先决条件 然后再从这些之中 展望未来? 还是说每一个因素都是需要自己加入建议?
To peggylu
這是我的作法,可以給你借鏡
國家產業發展迅速,一訂有具備的先決條件,你可以從中先取得有利發展的條件
每個因素都有可能是影響產業發展的關鍵,把現有條件佐以未來趨勢做分析
這樣就能出現結論,此時後再加入建議是最好剛好的
不错,尤其是旁边的那个咨询工具里列的那些,更有帮助
同意
謝謝喔!我覺得這裡是個好地方!!!
me too
好,对研究城市及区域战略有帮助,地方政府要做的事是消化理解之,用好这个理论,落实办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