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新金融霸权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新金融霸权

  新金融霸权主要指的就是中心国的铸币税特权,以及借助铸币税进行的国际剥削。

美国新金融霸权的表现形式[1]

  美国的金融霸权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而逐步建立起来;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国金融霸权开始衰落。为恢复昔日的辉煌和金融霸权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美国通过调整对外、对内经济政策,对外争取日本的支持,对内实施一系列的金融改革,使其恢复了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金融霸权的实力;同时,由于1991年苏联的解体,9o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在客观国际环境上助长了美国金融霸权。内外因素配合,使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重新登上了世界新金融霸权的“霸主”宝座。

  美国新金融霸权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国金融霸权在表现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相同之处就是想方设法维持美元国际货币体系的特权地位,以获得数额巨大的“铸币利差”,无偿占有他国财富。下面重点分析美国新金融霸权新的表现形式。

  (一)在国际汇率安排中体现美元霸权

  1976年《牙买加协定》签订后,各成员国拥有自由地选择汇率安排的权利,以美、德、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选择了浮动汇率制度,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采用“钉住”美元等单一货币的汇率安排。这样的汇率安排有利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有利于美元霸权,而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则是很不利的。美国等发达国家采用单独浮动汇率制度,它们凭借在经济发展以及金融外汇市场的发育与运作等方面的相对优势,使汇率制度安排同其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相契合,收到很多好处。而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金融市场的基础薄弱,且缺乏一套相对完整成熟的市场运行监督机制,实行“钉住”汇率制度,意味着汇率制度的弹性降低,往往会加大国内经济运行和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失衡现象,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均衡发展,这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暴露得非常明显。由此可见,以浮动汇率为主要特征的牙买加体系,仅仅解决了部分发达国家的货币对美元的过度依赖问题。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其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制于美元汇率变动,被迫承受巨大的外汇风险

  当今的国际汇率安排符合美国利益,美国有足够的力量和经验来控制引导汇率向于己有利的方向波动,美国从汇率波动中获取的利益远大于损失。以亚洲金融危机为例,美国从亚洲金融危机的汇率波动中至少获得了两种好处:一方面,美国获得了一个得以廉价收购亚洲资产的绝好机会。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用于收购亚洲资产的资金高达上万亿美元,占国际收购的80%以上。这些资产涉及一些美国垂涎已久的金融房地产制造业、贸易公司等行业。若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前,收购这些资产至少要花3—5万亿美元。收购的资产如此廉价,主要是因为在金融危机中亚洲诸国(地区)货币急剧贬值,其资产大大缩水,而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公司财务危机又使得这些公司的拍卖价值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美国有了一个迫使亚洲国家对美国开放本国市场的绝好机会。这二者还只是官方利益。至于私人资本,如索罗斯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捞取了多少不义之财,恐怕就难以计算了。

  (二)干预别国的金融内政,转移国内矛盾,实现利己的目的

  这主要通过制定不合理的协议,施加军事、政治压力,或实行经济制裁等方式,控制或影响别国的汇率水平,推行利己的货币政策。从下面两个例子,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美国干预别国金融主权金融霸权行为。

  1、20世纪80年代迫使日元升值。每当美国经济贸易出了问题,就迫使与其经贸关系密切的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升值,凡是按美国指挥棒转的,几乎都被拉下水,不但出口锐减,而且还导致整个经济衰退,造成严重后果,台湾曾经是这样,日本更是如此。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的“双高”(高利率和高汇率)政策不仅带来巨额财政赤字,而且还带来了巨额贸易赤字。“1985—1986年美国的外贸逆差分别为1485亿美元和1697亿美元,其中对日贸易逆差从498亿美元上升到585亿美元,占美外贸逆差的三分之一。”日本同欧盟诸多国家(地区)的外贸盈余也大幅增加。从而使日本成了“众矢之的”。为了“敲打日本”,1985年9月22日在美国的主使下,美、英、法、日、西德等西方五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召开会议,并通过《广场协议》,其目的实际上是要抑制日货出口狂潮,促使日元升值,纠正美元的过高价位,以实现使西方主要国家贸易收支平衡恰当的汇率水平。“广场协议”签订以后,日元被迫升值,“1985年9月日元对美元比率为240:1,1987年12月为120:1,即在两年多时间里日元兑美元升值近一倍,在此后不足10年的时间内,日元对美元升值了4倍多。”②随着日元汇率急剧上升,日本出口锐减,导致整个日本经济形势恶化。为了摆脱经济困境,日本采取了不恰当的财政、金融政策,致使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产生经济泡沫,而经济泡沫一破灭,使日本经济在整个90年代停滞不前,其代价是相当大的。

  2、2003年以来,迫使人民币升值,是美国推行新金融霸权主义的又一例证。近年来,美国的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250—270万工人失业),对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2002年美中贸易逆差1031亿美元)。所有这些,在美国人看来,都与人民币汇率被中国方面“有意”调低,因而刺激中国产品出口有关。而人民币的低价汇率是因为中国实行“钉住美元汇率”政策,搭上了美元贬值的“便车”。因此,美国人认为,要重振美国经济,降低失业率,改善中美贸易状况,人民币汇率不能再“钉住”美元,人民币汇率应由市场来决定其浮动,人民币价位必须调高升值!这就是美国的强盗逻辑!当中国不听从美国的指挥棒时,美国就对来自中国大陆的进口商品加收高额的附加税,同时还实行配额制,以报复中国拒绝人民币升值。这是彻头彻尾的金融霸权主义的表现。

  实际上美国外贸逆差剧增的原因不在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本身,而是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外直接投资过大、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长、以及美元贬值的J曲线效应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美国应该看到,在对华贸易逆差增加的同时,对日、欧、墨西哥等国的贸易逆差也在扩大。

  (三)利用军事霸权,发动战争,为金融霸权服务

  1999年启动的欧元对美元的特权地位构成的威胁远远大于当初马克的挑战。在欧元启动前夕以及启动之初,不少国家曾纷纷表示要调整本国的外汇储备结构——减少美元、增加欧元。但是,由美国主导的“北约”通过对南联盟的轰炸,动摇了国际社会对欧元的乐观预期,最终使美元度过了经受挑战的最危险时刻,并且保持着对欧元的强势。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科索沃危机是美国给欧元布下的陷阱,在危机的“帮助”下,美国股市一路凯歌,而欧元疲态尽现,美元无疑取得了与欧元较量第一个回合的胜利。这充分说明了军事霸权是金融霸权的基础,金融霸权为军事霸权提供实力支持的本质。

  (四)利用美国经济强势地位,使更多的国家走向“美元化”

  “美元化”是指美元逐渐取代了本国的货币,可归纳为事实美元化、过程美元化和政策美元化。“美元化作为一种事实,是指美元在世界各地已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种过程,是指美元在美国境外的货币金融活动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政策,是指一国或一经济体的政府让美元逐步取代自己的货币并最终自动放弃货币或金融主权的行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受债务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拉美国家发生了恶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连年居高不下,导致人们对本国货币失去信心,为了减少损失和日常交易的方便,人们大量使用美元,与此同时,这些国家又逐步放宽了对外货币(主要是美元)存款的限制,从而出现美元替代本币的大规模美元化现象。

  根据IMF的统计,近年来,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及转轨经济国家中,外币(主要是美元)存款占本国广义货币的比重一直很高,而且呈上升之势。在1995年,阿塞拜疆、玻利维亚、柬埔寨、克罗地亚、秘鲁都超过50%。个别小国或经济体,如巴拿巴、波多黎各和利比里亚,已不再有自己的货币,美元成为其法定货币。特别是1999年以来,美元化问题不断被拉美各国提到议事日程。1999年1月阿根廷总统梅内姆宣布阿政府将认真考虑实行经济美元化;萨尔瓦多和尼瓜拉瓜等国政府也公开表示将积极考虑让其经济美元化。在墨西哥,美元化虽然遭到政府反对,但却已得到工商界的欢迎。而厄瓜多尔则在2000年初开始正式推行美元化,到2000年9月,除还保留少量硬币“新苏克雷”外,原货币苏克雷正式退出流通。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美元化是拉美、尤其是一些中美洲国家的历史潮流。

参考文献

  1. 邱丹阳,张铁强.论美国新金融霸权及我国的因应策略[J].南方金融.2004,7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新金融霸权"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