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9个条目

政务新闻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政务新闻[1]

  政务新闻本质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传播,政务新闻的根本任务就是为了通过新闻传播党政的政策、方针和路线。政务新闻作为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其它报道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要发挥宣传主渠道功能,主导社会舆论的正确方向,传达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中国好声音,还要在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密切党群关系等方面承担重要使命

大数据下政务新闻表达方式的转变[1]

  (一)从精确新闻数据新闻的转变

  身处“大数据时代”,我们变得更喜欢通过数字和数学来解释各种事物。数据新闻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它与精确新闻(强调新闻报道中调查和数据)和计算机辅助新闻报道(重视新闻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功能、数据收集与分析作用)有着一脉相承的发展联系。

  数据新闻,简而言之就是以图表、数据为主,文字为辅的一种新闻呈现形式。新闻人在数据的统计、分析与挖掘的基础上,通过从数据中发现新闻线索,或通过大量数据来表现新闻主题的广度与深度,通过形象化、艺术化的方式和可视化技术,将经过过滤和加工处理的数据融会贯通并加以呈现。

  1、从重细节到重宏观解释

  传统以文字为主的新闻叙事擅长"见微知著"和以小见大,更重视捕捉细节和微观表达。当然也不乏对中、宏观社会现象的报道,但因为政务新闻本身一些局限使得中观、宏观叙事的能力不足。而以大数据为驱动的数据新闻正好拥有宏观解释力,正好弥补了传统政务新闻报道的不足。

  2、从重文字描述到重数图呈现

  呈现形式上,数据新闻不再像以往一样采用传统新闻报道中以文字描述为主的表现方式,数据新闻更注重通过数据和图表的使用来呈现新闻。传统上习惯于“以文言物”,文字作为新闻的中心和主体,而数图只是一种辅助和材料。而在数据新闻中,数据和图表变成新闻主体和叙事语言受到重视,通过清晰的逻辑,呈现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

  (二)从单一发布新闻向公众参与转变

  一方面,受众的需求得到了重视和回应。大数据的结构化和可实时性让政务媒体认识、找到并理解和洞察受众的需求成为现实,也让媒体认识到应该正确理解自身和受众的地位,开始实现从单一发布新闻转向以受众为关注点.重视公众参与的转变,力图与受众建立起默契的关系。通过数据可视化,政务新闻的表达方式在技术上和内容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创新。传统政务新闻以文字表达为主的语言模式被颠覆,丰富多元的信息图表和动画视频成为主角,文字只能退居辅助说明的功能性角色。广大受众在阅读新闻时借助那些互动性强的图表,增加了更多参与的可能,拓展了新闻阅读带来的愉悦。

  另一方面,网络移动客户端的兴起使新闻参与成为现实。“报纸传统的与读者的单向关系正在被人手一部移动设备、随时产生新闻的新形式所取代。”这一判断,来自曾为英国《卫报>效力15年后跳槽至美国社交网站推特担任数据编辑的西蒙·罗杰斯。政务新闻把庞杂的数据通过“显而易见”、丰富多元的可视化方式展现出来,通过挖掘分析来建构数据的意义,让每个人都可以独立去理解数据,运用数据进行个性化地再加工。目前世界范围内很多数据新闻案例都有为数不少的用户已经参与到新闻报道过程中。

  (三)从传统媒介向新媒体的转变

  开放与互动是互联网的本质,基于这种互动性,互联网的其他特点才得以展开,不少政务媒体运营了自己的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官方微视、官方网站等平台。通过互联网所提供的大数据资源,媒介平台能够实现与受众的实时互动,通过深度洞察目标受众来进行各种新举措的尝试。对于政务媒体而言,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媒介的“发声"方式。大数据为媒体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平台去发声,而且通过大数据资源的互动性,媒体能够倾听受众的需求,而这其中往往就蕴含着政务媒体从前很难发掘到的东西。身处大数据时代的媒体受众不仅是现实意义上的自然人,更是互联网所营造的数字生活空间里的生活者。每一个个体都能成为信息裂变的节点,每一个个体都承担多重身份,既是信息接收者消费者,同时也是信息创造者和传播者。尤其是在社会化媒体越来越普遍的今天,他们掌握越来越多的主动权,已经不再是能够被轻易操纵和蒙蔽的对象。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发声的信息传声筒,通过视频、图片、文字、声音,每个人都成为信息生产和传播过程中的节点。新媒介代替传统媒介成为移动互联大数据时代新兴的特殊与民沟通的渠道,不仅为受众服务,让政府倾听民情民意,让民众给政府献上良策,还让政府了解到民众的需求和关注点,从而满足民众。

传统政务新闻传播的短板[2]

  (一)传播时效延迟

  大部分政务新闻报道都普遍存在着更新不及时的明显问题。由于现存大部分传统媒体都有固定的播出和出版时间的限制,信息传播时效很容易受到发表时间和接收设备的限制和影响,造成信息传播的客观延迟,政务信息无法第一时间得到及时传播。同时,在传播的过程中,有的下级出于自利性的考虑,在给上级传送信息的时候存在隐瞒不利信息的现象,导致政府相关领导无法准确及时地获取相关信息,做出正确有效的决策。这些都会对政务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造成一定影响。

  (二)传播方式限制

  现如今,我国的政务新闻报道大多采取的是垂直式传播方式,即自上而下的传播,这主要与我国四级式〔中央→省→地市→县)垂直管理的特殊政治管理方式相关。而也正是在这样的科层化体制之下,政府和传统媒体就存在着一种“职责同构”的关系。所以对于政务新闻报道的传播方式而言,也就必须毫无疑问地采取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来进行,下达和通知成了主要的传播方式。如此一来,群众的参与度就被大大降低,在接受相关政治信息之时,永远处在一个较为被动的附属地位。

  (三)传播透明度较低

  虽然我国政府采用的是公开形式来传播政务新闻报道,而实质上真正公开的还是比较少的,公众大多是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很少主动参与到传播过程中去,这也是导致政务新闻报道透明度低的一大原因。有时候,甚至还会因为这种较低的透明度而引起不必要的民众恐慌,滋生一些谣言,对社会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所以政务新闻报道传播透明度低,公众就会越来越不信任政府,也就会大大降低政府的公信力。

  (四)传播反馈通道闭塞

  在政府所发布的政务新闻报道中,大部分新闻报道还是会得到受众关注,并且对其提出问题或者评价的也大有人在,但是,这些问题或评价通常情况下是无法及时得到回复或者说得不到详实回复的,这是互动与反馈通道闭塞的一种明显表现。而在现如今这个网络时代,政府部门想要通过某种技巧来掩盖事实真相,已经难以奏效,一旦政府部门针对某一事件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让受众知道了事实的真相,那么受众对于政务新闻报道的信任程度就会大大降低,并且由此导致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

提升政务新闻传播效果的策略[2]

  (一)内容上助力传播能力

  一方面,作为政务新闻作者,在进行信息选择时,一定要从民众的角度出发。虽然政务新闻报道不难写,不过要想将其写得很出彩,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也就要求我们政务新闻记者要站到社会民众角度来观察和分析新闻事件,从普通事件中看到民众最关心的一些问题,再通过自己的报道来感受到不一样的政务新闻,去品味政务新闻报道的乐趣、多彩与清新;另一方面,作为政府部门,也需要提升相关信息的透明公开程度,这有利于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这就要求政府和主流的新闻媒体不仅要及时地发布新闻信息,还要对网络上的新型信息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尤其是面对一些突发性事件,政府要具备快捷的信息搜集以及准确的判断能力,快速地对公众的质疑作出回应,及时的缓和事态、化解矛盾,从而有效地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增强政务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

  (二)加强新闻信息时效性

  对新闻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新”,而时效性得以保障又是“新”的前提所在。所以,要想政务新闻报道传播效果得到提升,就必须要加强新闻信息的时效性。“新鲜”是政务新闻报道在传播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这—点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的表现更为明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所发挥的作用其实同等重要。尤其是在当前这一新媒体时代背景之下,传播速度快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在新闻传播方面的压力,如果政府针对某一重大事件无法做出及时反映,不仅容易产生由公众舆论所造成的“倒逼模式”,甚至还有可能产生“塔西陀效应”,公众再也不相信政府说的话。所以,政务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中,每一个公众既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接受者。政府一定要抓住新媒体高速传播的优势,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出来发声,通过政务微信或者微博平台来辟谣,并澄清事实真相,积极的和公众进行互动,更多的了解公众所关注的热点以及公众接受信息的心理,有效地提升政务新闻传播的效果。

  (三)互动功能引公众参与

  公众的参与是政治新闻传播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当前这个以“快餐文化”为主要特点的新媒体时代,尤其要重视公众对新闻事件的参与度。在传统政治传播中,政府占据了主体性地位,牢牢地掌握了媒介所有权,强调对公众的单向宣传和灌输。但是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政府要想加强自身的公信力,就必须要转变自己的理念,放下架子,走“群众路线”,少说空话和套话,尽量避免宣讲式通知的使用,善于运用网络语言,联合网络大V的意见领袖,开展各种各样的线下活动,以增强和公众之间的互动沟通。而在线上,对公众的意见和质疑,也要做出及时回复和解释。

  (四)新媒体丰富传播渠道

  新媒体环境之下,政府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式来丰富自己的传播渠道,通过开通政务微信、政务微博来建立传播平台,以提升政治传播的前瞻性和敏感性,更加广泛的去挖掘或者引领相关议题,不失时机地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与此同时,还需要强化自我议程的设置,不能够一味被网友或者外来新闻提出的议题所牵制。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1.0 1.1 黄志斌,林响.大数据语境下政务新闻表达的三个转变[J].东南传播,2015:106-108.
  2. 2.0 2.1 余音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提升政务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J]. 新闻传播, 2017(2X):2.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amyHuang.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政务新闻"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