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小托马斯·沃森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小T.J.华森)
小托马斯·沃特森(Thomas Watson Jr.)
放大
小托马斯·沃特森(Thomas Watson Jr.)

小托马斯·沃森(Thomas Watson Jr.,1914-1993):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开拓者,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资本家。

目录

小托马斯·沃森简介

  小托马斯·约翰·沃森(Thomas J. Watson Jr)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开拓者。1914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代顿市。1937年毕业于美国布朗大学。毕业后进入在航空领域任职,二战时(1942年)到美国空军服役,1946年作为推销员进入IBM,1952年担任IBM总裁。1956年担任IBM董事长,1971年因病辞去董事长职务。后来成为美国驻前苏联大使,直到1980年。

  小沃森领导IBM公司进入计算机时代并进一步将其发展为商界巨擘。他由此被《财富》杂志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资本家”。

  Thomas Watson, Jr. was born on January 14, 1914 just before his father was summarily dismissed from his job at NCR. Then came two daughters, Jane and Helen, before the youngest child, Arthur Kittredge Watson, was born.

Both sons were immersed in IBM from a very early age; Tom Watson, Jr. was later to say that IBM was always on his mind. He was taken on plant inspections — his first memory of such a visit (to the Dayton, Ohio factory) was at the age of five — business tours to Europe and he made appearances at the Hundred Per Cent Club even before he was old enough to attend school.

影响世界进程的100位管理大师
1.亚当·斯密
(Adam Smith,1723-1790)
2.罗伯特·欧文
(Robert Owen,1771-1858)
3.查尔斯·巴贝奇
(Charles Babbage,1792-1871)
4.弗雷德里克·W·泰勒
(Frederick W. Taylor,1856-1915)
5.卡尔·巴思
(Carl G. Barth,1860-1939)
6.亨利·甘特
(Henry L. Gantt,1861-1919)
7.弗兰克·吉尔布雷斯
(Frank B. Gilbreth,1868-1924)
8.莉莲·吉尔布雷斯
(Lillian Moller Gilbreth,1878-1972)
9.哈林顿·埃默森
(Harrington Emerson,1853-1931)
10.莫里斯·库克
(Morris Cooke,1872-1960)
11.亨利·法约尔
(Henry Fayol,1841-1925)
12.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1864-1920)
13.林德尔·厄威克
(Lyndall F. Urwick,1891-1984)
14.卢瑟·古利克
(Luther H. Gulick,1892-1993)
15.玛丽·帕克·福莱特
(Mary Parker Follett,1868-l933)
16.雨果·孟斯特伯格
(Hugo Munsterberg,1863-l9l6)
17.乔治·埃尔顿·梅奥
(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
18.弗里茨·罗特利斯伯格
(Fritz J. Roethlisberger,1898-1974)
19.赫伯特·西蒙
(Herbert A. Simon)
20.亚伯拉罕·马斯洛
(Abraham Maslow,1908-l970)
21.克莱顿·阿尔德佛
(Clayton Alderfer)
22.戴维·麦克利兰
(David McClelland)
23.道格拉斯·麦克雷戈
(Douglas McGregor,1906-1964年)
24.约翰·莫尔斯
(John Morse)
25.威廉·奥奇
(William G. Ouchi)
26.克瑞斯·阿吉里斯
(Chris Argyris)
27.库尔特·勒温
(Kurt Lewin,1890 - 1947)
28.利兰·布雷德福
(Leland Bradfurd)
29.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
(B. F. Skinner)
30.阿尔伯特·班杜拉
(Albert Bandura)
31.莱曼·波特
(Lyman Porter)
32.维克托·弗鲁姆
(Victor H. Vroom)
33.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Frederick Herzberg)
34.斯塔西·亚当斯
(J. Stacy. Adams)
35.哈罗德·凯利
(Harold H. Kelley)
36.哈罗德·孔茨
(Harold koontz,1908-1984)
37.切斯特·巴纳德
(Chester Barnard,1886-1961)
38.斯坦利·西肖尔
(Stanley E. Seashore)
39.罗伯特·坦南鲍姆
(Robert Tannenbaum)
40.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小组
41.伦西斯·利克特
(Rensis Likert)(密执安研究)
42.罗伯特·布莱克
(Robert R. Blake)
43.弗雷德·菲德勒
(Fred E. Fiedler)
44.罗伯特·豪斯
(Robert J House)
45.保罗·赫塞
(Paul Hersey)
46.理查德·约翰逊
(Richard A. Johnson)
47.弗里蒙特·卡斯特
(Fremont E. Kast)
48.詹姆斯·罗森茨韦克
(James E. Rosenzweig)
49.詹姆斯·格黑尔·米勒
(James Grier Miller)
50.梅萨·罗维奇
(M. Mesarovie)
51.彼得·德鲁克
(Peter Drucker)
52.欧内斯特·戴尔
(Ernest Dale)
53.威廉·纽曼
(William Newman)
54.艾尔弗雷德·P·斯隆
(Alfred P.Sloan)
55.保罗·劳伦斯
(Paul R. Lawrence)
56.弗雷德·卢桑斯
(Fred Luthars)
57.琼·伍德沃德
(英国,Joan Woodward)
58.亨利·明茨伯格
(Henry Mintzberg)
59.埃尔伍德·斯潘塞·伯法
(Elwood Spencer Buffa)
60.W·爱德华兹·戴明
(W. Edwards Deming)
61.约瑟夫·朱兰
(Joseph Juran)
62.戴尔·卡耐基
(Dale Carnegie)
63.詹姆士·钱皮
(James Champy)
64.马文·鲍尔
(Marvin Bower)
65.大前研一
(Kenichi Ohmae)
66.汤姆·彼得斯
(Tom Peters)
67.布鲁斯·亨德森
(Bruce Henderson)
68.亨利·福特
(Henry Ford)
69.小托马斯·沃森
(Thomas Watson Jr.)
70.戴维·帕卡德
(David Packard)
71.盛田昭夫
(Akito Morita)
72.松下幸之助
(Konosuke Matsushita)
73.罗伯特·汤赛德
(Robert Townsend)
74.哈罗德·杰宁
(Harold Geneen)
75.伊戈尔·安索夫
(Igor Ansoff)
76.迈克尔·波特
(Michael Porter)
77.加里·哈默尔
(Gary Hamel)
78.理查德·帕斯卡尔
(RiChard Pascale)
79.罗莎贝斯·莫斯·坎特
(Rosabeth Moss kanter)
80.查尔斯·汉迪
(Charles Handy)
81.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
(Alfred Chandler)
82.苏曼特拉·戈沙尔
(Sumantra Ghoshal)
83.彼得·圣吉
(Peter Senge)
84.吉尔特·霍夫斯塔德
(Geert Hofstede)
85.冯斯·琼潘纳斯
(Fons Trompenaars)
86.艾德佳·沙因
(Edgar Schein)
87.埃里奥特·杰奎斯
(Elliott Jaques)
88.阿尔文·托夫勒
(Alvin Toffler)
89.约翰·奈斯比特
(John Naisitt)
90.玛丽·帕克·福列特
(Mary Parker Follett)
91.沃伦·本尼斯
(Warren Bennis)
92.劳伦斯·彼得
(Laurence Peter)
93.西奥多·莱维特
(Theodore Levitt)
94.菲利普·科特勒
(Philip Kotler)
95.杰伊·洛希
(Jay W. Lorsch)
96.爱德华·劳勒
(Edward Lawler)
97.沃伦·施密特
(Warren H. Schmidt)
98.简·莫顿
(Jane S. Mouton)
99.特伦斯·米切尔
(Terence R. Mitchell)
100.肯尼斯·布兰查德
(Kenneth Blanchard)
[编辑]

  At home his father's discipline was erratic and often harsh. Around the time he was thirteen, Tom, Jr. began to suffer from recurring depression. These continued for six years and, in his autobiography, he claimed that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s of later times) his behavior then would have been seen as a symptom of clinical depression.

  Talking to a reporter in 1974, Watson, Jr. described his relationship with his father; "My father and I had terrible fights … He seemed like a blanket that covered everything. I really wanted to beat him but also make him proud of me". But this relationship was not all negative as Tom himself admitted in the same interview; "I really enjoyed the ten years (working) with him". In his own book (Father Son & Co.), on the very first page, he gives his own comment of the force that drove him; "I was so intimately entwined with my father. I had a compelling desire, maybe out of honor for the old gentleman, maybe out of sheer cussedness, to prove to the world that I could excel in the same way that he did."

  Watson Jr. attended the Hun School of Princeton in Princeton, New Jersey.[1]

  He claimed in his autobiography that as a child he had a "strange defect in his vision" that made written words appear to fall off the page when he tried to read them. As a result Watson struggled in school, and he acknowledged that Brown University reluctantly admitted him as a favor to his father. He obtained a business degree in 1937.[1]

  After graduating Watson became a salesman for IBM, but he had little interest in the job. The critical turning point in Watson's life was his service as a pilot in the Army Air Force during World War II. Both brothers, Tom and "Dick" (Arthur) Watson, served in the forces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Arthur (dropping out of Yale) as a Major in Ordnance and Tom, Jr. as a pilot, a Lieutenant Colonel chauffeuring top brass around the USSR. Tom, Jr. later admitted to journalists that the one career he really would have liked to follow was that of an airline pilot. Piloting came easily to him and for the first time he had confidence in his abilities. Toward the end of his service Watson worked for Maj. Gen. Follett Bradley, who suggested that he should try to follow his father at IBM. Watson regularly flew Bradley, the director of lend-lease programs to the Soviet Union, to Moscow during the war. On these trips he learned Russian, which would later serve him well as the American Ambassador to the Soviet Union.

  Watson returned to IBM at the beginning of 1946. He was promoted to be a Vice President just six months later and was promoted to the board just four months after that. Continuing to make record progress, he became Executive Vice-President in 1949.

小托马斯·沃森的商业和管理思想

  小沃森出生于1914年,小汤姆的名字终生都跟随着他,即使他成了年近80岁的老头,仍然被叫做小汤姆。由于从小顽皮捣蛋,被人称作“可怕的汤米”。12岁那年他买了一瓶黄鼠狼臭腺。当全校全体集合时,他手持臭腺瓶,跑向主通风管道。整个楼层臭气熏天。他创造了自己学校生活中最辉煌成功的一刻。结果被迫暂时休学。这家伙居然用了六年,换了三所学校才将高中念完。上大学,也完全是有钱有势的双亲在布郎大学校长身上施加了压力。

  小沃森对父亲所经营的IBM没什么好印象。小时候参观工厂,最深刻的就是浓烈的烟雾、噪音以及刺鼻的金属味。1937年,小沃森前往IBM销售学校,熬了两年坚持到学业结束。小沃森成了正式销售员。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飞行和泡妞上。他的风流韵事在公司内沸沸扬扬。但他有股倔劲:“我不能让IBM支配我的生活。”

  二战爆发使使小沃森有了解脱的机会,他加入了国民警卫队。他依然胆大包天,一次志愿担任飞行观察员,穿过敌人炮火飞向缅甸。结果起了浓雾,他们什么也看不见。从高度计来看,他们应该已经撞山坠毁了。军队生涯,使他摆脱了父亲的阴影,有了自信心。他终于拿起电话,告诉父亲,他将回到IBM。这当然是老沃森盼望了多年的心愿。他当起推销员,得到了极其轻松的华尔街业务区,结果到1月2日,就完成了全年的销售额度。

  老沃森很怀疑那些以真空管和电子零配件装成的庞然大物,丑陋又难过,而且由很多吱轧作响的机械构成,听起来象满满一屋子的人在织布一样。他甚至断言:“世界市场对计算机的需求大约只有5部。”父子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有一次,他在机场跑道上和父亲发生冲突,最后大声说:“你能永远不离开我吗?”

  小沃森成为IBM第二号人物后,当即对研究机构进行革新。在公司发展方向上实施了带根本性的改革。1950年5月,任命麦克道尔为实验室负责人,大量招聘电子技术方面的人才。而“国防计算机”的研制正是小沃森率领IBM进入电子技术的一次冒险,是公司发展方向的彻底革命。1951年,IBM开始决定开发商用电脑,聘请冯·诺依曼担任公司的科学顾问,1952年12月研制出IBM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也是通常意义上的电脑,它叫IBM 701。

  1952年大选前夕之夜,兰德将一台Univac电脑提供给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预测结果。电脑作出了艾森豪威尔以微弱优势获胜的预测。那一次,Univac大出风头,被称为“无与伦比的电子大脑”。当然,受刺激最大的还是小沃森。

  1953年4月,IBM纽约总部终于迎来辉煌,150位全美最出色的科学家和商界领袖参加IBM-701国际计算机的盛大典礼。1956年,4年一度的大选降临,电视上再也见不到Univac电脑,而尽是IBM的标志。此时,IBM已经占领了约70%的市场,美国本土只留下以雷明顿·兰德公司为首的7家公司,新闻传媒戏称美国电脑业是“IBM和七个小矮人”。

  1956年5月,老沃森正式将IBM的权力之柄移交给小沃森。父与子握手的镜子出现在《纽约时报》上,代表着两个时代的过渡。这时IBM已是美国排名第37位的大公司。小沃森说:“他肯定已认识到死神正向他逼近,这也许是他决定下台的唯一原由。”6月,老沃森因病去世。1956年底,小沃森召开高层经理会议,制定了著名的威廉斯堡计划,使公司脱胎换骨。

  有一次,小汤姆让一位决策失误使公司损失1000万美元的经理去他的办公室。这人畏畏缩缩进来,小汤姆问:“你知道我为什么叫你来吗?”这人回答:“我想是要开除我。”小汤姆十分惊讶:“开除你?当然不是,我刚刚花了1000万美元让你学习。”然后他安慰这位经理,而且鼓励他继续冒险。

  1961年,公司年收入达20亿美元之巨。股票价值比5年前增了4倍。当时全美共有 6000台电脑在运转,IBM就占了4000部。人们开始把IBM公司称作“蓝色巨人”(Big Blue)。小沃森升为主席兼董事长,开始指挥生产声名卓著的“IBM 360系统。”著名的《幸福》杂志称为“超级冒险”,在整个电脑的体系结构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使“兼容”成为推动电脑产业革命最响亮的口号。到1966 年底,已有8000台电脑出厂,使IBM年收入超过40亿美元,税前存利润高达10亿美元。一场历时5年的“赌注”50亿美元的超级毫赌见出了分晓。

  1969年1月17日,IBM遭遇反垄断法,开始卷入旷日持久的诉讼案之中。这一年也是美国经济衰退期,IBM的年增长率迅速下滑。小沃森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1971年底,小沃森因心肌梗塞住院。出院两个月后,他告诉董事会准备退休。1972年6月,他正式提出辞呈。小沃森卸下重担后,拖着虚弱的身体远航新西兰岛。但丝毫没有改变他恶劣的心情,使得相处30多年的妻子奥利夫都忍无可忍,提出了离婚的威胁。小沃森这时才回过神来,又拿出一个绝望少年的手段,重新追求奥利夫。

  1993年12月31日,小沃森因中风并发症去世,享年79岁。他最具价值的遗产可以归结为几个字:“IBM就是服务”。

小托马斯·沃森人生的八个重要准则

  小托马斯·沃森在谈到人生的成长过程时说,由于进 IBM 工作,爸爸给我写的信多起来。这些信我一直保留着。其中有一封我特别喜欢的是 1936 年 12 月写的。他整天想的都是道德规范,几乎没有一封信不充满了说教。下面的信是鼓励我完成剩下的功课,顺利毕业。父亲教我的人生行为准则,我至今仍然感到有教益:永远记住生活并不像许多人曾经经历过的那么复杂,你越成熟,就越会意识到成功和幸福取决于不多的几件事上。我以前总是不喜欢听这些说教,但是今天,我感到这些话是多么有教益啊!下面我用商业的说法将人生重要的行为准则描述如下:

  1.要有资产,不要负债

  2.要有远见,不要有保守的思想。

  3.要无私,不要贪财。

  4.要有爱心,不要平庸的伙伴。

  5.要品行端正,不要不拘小节。

  6.要有好的仪表,不要不关心别人。

  7.要真挚的友谊,不要虚伪的朋友。

  8.要自尊与矜持。

  要点:

  天分就像是一块未经研磨的钻石,只有经过不断的精心加工,它才会光芒四射。一个人有天分,既是得天独厚,也意味着责任。光有天分是不够的,还要有愿望,愿意通过勤奋和努力让天赋有所造化。谁缺乏这样的愿望,便是辜负了自己的才能。

小托马斯·沃森语录

  • 父亲清楚的表示,倘若我想掌握更大的权力,就必须在每一个问题上继续和他争论下去。我抱怨他的态度太粗暴,他大声呵斥到:“我已经没有许多时间来跟你罗嗦,那是我教你工作的惟一办法。”看来这就是他培养,锻炼我、造就我的一套办法。
  • 当我还是个不谙世事、学习成绩相当糟糕的孩子时,父亲给我的是爱和鼓励;当我成了一名推销员时,他给我以不遗余力的帮助;但是当我行将执掌拥有成千上万职工的企业大权时,他却迫使我在每一个重大问题上和他争论,使我了解他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 父亲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来影响我,熏陶我,使我的言谈举止带上一副绅士的派头。他认为这是待人接物的最重要的技巧。

小托马斯·沃森的主要著作

  • 《小沃森自传》
  • 《一个企业和它的信条》

参考文献

  1. 1.0 1.1 Lieut. T. J. Watson Jr. Weds Olive Cawley In the Post Chapel at Fort McClellan. The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16, 1941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2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小托马斯·沃森"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125.125.46.* 在 2010年5月30日 14:14 发表

最后两段怎么自相矛盾啊?79就死了怎么80多还能开宝马?

回复评论
Dan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5月31日 10:13 发表

125.125.46.* 在 2010年5月30日 14:14 发表

最后两段怎么自相矛盾啊?79就死了怎么80多还能开宝马?

谢谢您的指正,现已订正~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