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物流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城市物流(Urban Logistics)
目录 |
城市物流是以城市为主体,围绕城市的需求所发生的物流活动。城市物流相对于国际物流、区域物流而言,城市物流的范围比较小。
1.城市主体的一元性
城市物流的主要特点,是城市主体的一元化,所有的城市都有统一的政府行政组织,城市行政组织可以统筹和管理物流,因此,城市物流有非常强的可控性。
2.城市物流以短程物流为主
受城市范围的制约,城市物流的短程性非常突出,再大的城市,城市的最大直径无非在百多公里,城市中心物流密度最大的部位,还要远远低于这个数字。因此,城市物流有非常明显的短程物流特征和短程物流派生的特征。
3.城市物流是高密集型物流
国际物流、区域物流的始发点和最终目的地基本都是城市,因此在广泛区域运作的物流,最后都归结到城市之中,这是造成城市物流高密度的重要原因。另外,城市本身的产业高密度及人口高密度也带来了高密度的物流需求。
4.城市物流存在着严重的人、物混流现象
城市的物流平台,不仅支持物流,而且支持人流,虽然现代化城市已经开始建立单独的人流平台,但是,人流和物流混杂的现象还是非常严重。同时,城市的物流系统存在于城市的人居环境之中,物流环境与人居环境也是混杂在一起的。
人、物混流和环境混杂现象带来三个直接的后果:一是影响效率。人和物的实体流动共同使用一个平台,争夺物流资源,而物流资源缺乏专用性,因此效率不高。二是容易出现混乱。后果之一是容易造成交通混乱和交通阻塞。尤其当物流影响了城市中人的流动,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扰乱正常的城市秩序。三是恶化生存环境。人需要良好的生存环境,而物流又是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重要源头,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这种矛盾的结果又经常是物流破坏了人居环境。
5.配送物流是城市重要的特征物流
由于物流的最终用户,例如,企业、商店、个人等都集中在城市,所以,配送这种物流形态和服务方式主要集中在城市,也成了支持城市运行的、有特点的物流形态。
6.精益化是城市物流的运行模式
城市是一个国家经济水平最高的地区,有进行精益化运作的需求和条件。更重要的是,城市交通条件的制约和生态的脆弱性,不允许进行粗放的物流活动。因此,低噪音、低排放、小吨位、封闭型的物流车辆是城市物流的主要工具,执行的是准时、准确的物流方式。这种精益的运作,是城市物流的重要特点。
现在人们经常提到现代物流,经济学界对物流也有很多说法,称物流为“黑暗大陆”、“未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三利润源泉”等,有“冰山学说”之说。这些都说明物流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点,是企业利润新的增长点,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剂良药,是企业迅速发展的催化剂。各种资料都反映不同行业,其物流费用都不同程度地占到商品价格的45%-75%,由此可以想一想,发展现代物流的空间非常大,有巨大的潜力可挖,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发展现代物流迫在眉睫。
现代物流的形式、种类有不同的划分,而总体上可以说,大致以企业物流、城市物流及国家、国际间物流几种形式存在,其业务也是相互交叉、渗透的,尤其是企业物流与城市物流更是关系密切,相符相称。在这里我主要想就企业、区域、城市物流的现代化推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谈一下。
- (1)城市物流与区域经济紧密相关
现在人们谈的比较多的主要是企业现代物流以及服务于社会的第三方物流,而单独对城市物流、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谈的比较少;同时由于我国物流技术、管理水平发展的速度较国外发展速度慢些,只是近几年才觉醒,认识到实施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性,首先东南沿海城市的企业认识、发展了现代物流,从物流管理中取得了巨大的效益,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激发了企业的活力,而西部、北方城市的企业由于地域、经济发展速度的差距,企业的物流管理大部分停留在过去粗放型的物资供应、储存、运输、中转、装卸等单一的流程操作管理上,没有对现代物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更不要说城市物流、区域经济的考虑。东西部经济的差距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就是文化意识的差距,他们是一种现代、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在经济发展中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与实际应用的体现。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差距、劣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可能就是优势,国外、东南沿海成功的经验,加快西部的成功,我们可以起点更高,规划更好。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向西部的倾斜,新疆特殊的经济与战略地位突现出来,同时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与战略地位的不协调、矛盾性越发明显。整体上对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愿望与实际状况的巨大差距给政府、企业提出了严峻的要求,迫切需要发展经济,而经济的发展首当其冲的应该合理地、快速地发展现代物流。物流需要企业、社会去做,为了发展一窝蜂的都去做,可能就不能充分发挥现代物流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难以达到社会利润的最大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边际收益没有达到最优,即利润最大化。作为国有大型企业、政府应该站在更高的位置,以战略、发展的眼光,从整体全局的角度看待物流,既要看到其紧迫性,又要认识到其重要性、合理性,做什么非一蹴而就,需要做综合、全面的分析,整体规划,建立城市物流的观念,认识到城市的兴起和城市区域经济的形成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产物,是生产力空间存在的重要形式,也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以及各经济部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中表现。也就是说,城市经济的形成是城市物流存在的条件,而城市物流又是促进城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他们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 (2)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待城市物流合理化
城市物流是以城市为依托的区域物流,他必须服从于区域经济的需要。作为政府机构应该认识到管理城市就是管理企业,也可以说,城市物流是企业物流的一种转化、升级,城市物流不仅包括生产领域、流通领域,而且还包括消费领域,它涉及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规模或流量要比企业物流大得多。因此,政府部门应该站在全局、整体的角度,确立城市物流中心与城市商流中心的整体规划思想,真正的以城市为依托,组织经济区统一的商品流通;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调整供需关系,建立经济合理的供货关系;充分发挥城市对货物的集散和蓄水池作用,促进区域物流合理化等等。这就是,良好的城市物流系统可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化。欲使城市物流合理化,就应从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出发,重点解决好区域物流合理化、城市与城市之间和市内物流合理化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以城市物流中心为核心建立区域物流中心网络。单个的物流中心只能在局部范围内起作用,其效益也是有限的,对于经济区域或者大范围来讲,只有多个物流中心的合理布局,形成网络,才有可能合理组织物流,城市之间或城市与周围农村的物流合理化才有了条件。物流中心网络体系就是多个物流中心合理布局、合理分工、合理衔接的结果,同时也是情报信息网络。
其次,建立城市之间的物流直达到货。这就应根据时间、运输距离、批量、地点等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线路、运输工具、流程等,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储存保管费用、装卸搬运费、中转费等物流费用,加快物流速度。
最后,实现市内物流联合发送。这就要从整个城市物流合理化出发,打破部门、行业、企业间的门户局限,对物流管理改革,以适应城市经济的发展,实行形式不同的联合发送,如货物集中发送联合、按路线集中货物发送、代行交货联合、联合接受订货、联合配套型等,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费用、充分利用运输设备、缓解交通拥挤、提高输送服务水平。当然,要做到、做好这些需要政府部门具有较好的宏观调控能力,真正协调好各部门,积极投入,有效运作。
同时,城市物流合理化就应使货物流向的合理化、物流各环节的合理化,以及从物流管理组织方面,如物流机构设置合理化等。货物流向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物流效率和效益。因此,货物流向合理化问题就是从货物的运动时间、运动路径、运动费用三个方面来考虑合理化,即货物的流向要按照最短的时间、最短的路径和最省的费用运动。这就要注意货物是从产区到销区,而不能出现倒流现象,即从销区到产区;同时,货物要适销对路,货畅其流;并且,货物应近产近销,调运路线最短。合理调整物流环节,从城市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益出发,分析研究城市物流环节的合理化,推进物流系统的一体化,打破行业界限,实现货物及时、准确、高效率、低费用地从供给者运送到需求者。为了适应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以城市为中心合理组织物流的需要,就应改变以部门和行业来设置物流机构的状况,在大中城市建立统一的物流组织管理机构、统一规划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或储运网点,实行社会化经营。
目前,我国城市物流面临着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城市经济的高速增长对城市物流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的挑战。以市场经济充分发展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反映在物流领域,表现为商品的大进大出和快进快出。然而,在我国,由于长期重生产轻流通,在流通中又重商流轻物流,使我国物流尤其是城市物流存在着明显的不协调状况,成为城市经济以及整个社会经济效益提高的一大障碍。其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城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落后、陈旧,运输能力与货运量的增长很不适应,严重影响了物流效率。同时,由于商品采购、调拨不合理,造成了迂回、倒流和交叉运输,增加了流通环节,增大了物流费用,加剧了城市运输紧张度,浪费了国家的运力。
(2)城市内部运输工具缺乏统一组织管理,重复运输、单程运输引起交通混乱,车辆拥挤现象比较严重;而且还加剧了噪音等社会公害。
(3)城市物流管理体制的"条块分割",把物流的连续过程人为地分割,并归属不同部门所有,影响了城市物流的合理化、效率化等。
(1)尽快制定我国宏观物流政策,以指导物流活动的顺利进行。我国城市物流明显存在着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滞后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传统体制下重生产轻流通,忽略了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没有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宏观物流政策指导物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流通作用日益加强,客观上要求改变以往不重视物流的作法。首先对我国城市物流的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此前提下,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及发展趋势,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切实可行的宏观物流政策,以推进城市物流现代化的进程。
(2)在确立城市发展战略与制定城市规划时,加强城市物流的研究。为了保证城市经济协调运行,发挥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多功能作用,必须既有一定弹性的战略性的发展规划,又有战术性的布局规划。同时,城市的总体规划又必须落实在各项工程规划。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布局规划,为城市各项工程设施的规划提供了依据,准备了条件;程规划工作为完善城市布局、保证城市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但是,过去我国城市规划忽视了物流,没有把相应的城市交通系统、城市道路系统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在工程规划上给予应有的考虑并富于预见性。
(3)设立市政府应设立物流主管部门。改变城市物流无人管理的历史和现状。可在现有交通主管部门的基础上扩大和延伸其职能,把全市的交通运输、仓储保管、装卸搬运、加工包装、配送服务的能力统筹统管起来。政府对本市的这些物流设施资源,不但要心中有数,而且能够制定政策法规,控制其运作,规划其发展,使其为城市物流的总体优化服务。
(4)城市必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即专业物流产业。物流产业属于第三产业中新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物流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不但反映了城市物流的有序化,也反映了该城市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流通过程的高效化。市政府有关部门应在产业政策、税收、金融、城市规划、人力资源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大力扶植城市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外物流产业必将大举进入我国,占领我国的物流市场,如果现在还不对稚嫩的物流产业大力扶持,将无法面对国外物流业的强有力挑战。
(5)普及物流知识,培训物流人才。就世界范围而言,物流发展到今天,其价值的仓造已经形成一大产业;其知识体系已构成一门学科;其专业人才正日益成为物流企业家、物流专家和物流学者。然而,在我国这一切的发展距离国际水平的差距还很大,其中,物流知识的普及和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二项重要使命。因为没有知识,没有人才一切都谈不上。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凡有条件的大中专院校均应开设物流专业,培训不同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同时要普及物流知识,扫除“物流盲”。二十一世纪的企业家和政府官员都不能是物流知识等于零的“物流盲”。
(6)实行货物分流,合理确定城市道路功能,提高物流速度。道路交通在城市各项活动中,特别是在物流活动中起着先行的作用,没有一个高效益的城市道路系统,就不会有高效益的城市经济发展。我国城市道路面积小、空间容量不足、路网不成系统、干道功能不清,造成交通十分拥挤,交通事故增多,行车速度下降。以现代经济发展战略为着眼点,要改变城市物流中存在的交通拥挤诸问题,关键是要合理地确定道路的功能,实行货物的快慢分流、人车分流。城市快速干道具有车速快、通行能力大、运行安全的特点,是一种现代化、高效益的城市道路。从发展看,大城市应规划和建设城市快速道路系统,并与城市对外交通(主要是指城市间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衔接,形成快速畅通的城市交通走廊,加速货物流通。
(7)整顿城市仓储设施,建立城市物流中心,开展物流配送业务。我国城市仓储设施,分散于各个企业和专业公司,忙闲不均,且仅仅执行原始的保管货物的职能,结果是综合利用率水平较低。这种状况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格格不入。对此有必要首先整顿现有的城市仓储设施,把分散于各个企业、各个专业公司的保管仓库改造成为现代化的流通仓库。为了实现仓库功能的转变,必须加速与仓库流通管理相应的仓储设施现代化建设,包括建立出入仓库装卸输送系统、商品分拣系统和仓储保管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各个方位现有货物流量的调查以及对未来货物流量水平的预测,按照城市物流中心布局的原则和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建立我国的城市物流中心。迅速推行物流配送业务,使货物以及时、准确、高效、低费的优势服务从供给者输送到需求者。
(8)统一管理货运车辆,建立联合发送体系,推进城市物流合理化、效率化。市内输送的主要工具是载重汽车,目前我国城市企业都有自营车辆,无效空车运行率很高。为了提高交通工具利用效率,实现输送合理化,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对货运车辆进行统一管理,这是实现城市运输合理化的前提;
②借鉴国外联合发送的经验和方法,组建我国城市联合发送体系,对于城市物流合理化有重要意义;
③建立大城市公共货运汽车中转站,负责承担物流中心的输送业务,以便组织双程运输,合理使用车辆;
④各物流企业应结合物流配送中心合理设置网点,实现运输网络化,使城市物流渠道流畅。
(9)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加快城市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实现城市物流合理化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城市物流基础设施明显落后,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协调。物流设施陈旧和技术落后的重要原因是资金严重不足,社会投资不够。解决问题的办法应当是广开财源,多渠道集资,发挥国家、地方、企业多方面的积极性;
①把物流设施建设列入国家预算,由中央财政拨款。但仅此途径是不够的;
②对市内项目采取发行股票的办法来筹集资金。
③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来集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