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产业融合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产业融合(Industry Convergence)

目录

什么是产业融合[1]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可分为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三类。

产业融合产生的效应[2]

  产业融合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发展趋势来进行讨论,当前,产业融合已是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融合是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所产生的效应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促进了传统产业创新,进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由于产业融合容易发生在高技术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产业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在客观上提高了消费者的需求层次,取代了某些传统技术、产品或服务,造成这些产业市场需求逐渐萎缩,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下降;同时产业融合催生出的新技术融合更多的传统产业部门,改变着传统产业生产服务方式,促使其产品与服务结构的升级。

  促使市场结构企业竞争合作关系的变动中不断趋于合理化。现行的市场结构理论认为,有限的市场容量和各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动向结合在一起,就会造成生产的集中和企业数目的减少。而在产业融合以后,市场结构会发生更复杂的变化。产业融合能够通过建立与实现产业、企业组织之间新的联系而改变竞争范围,促进更大范围的竞争。产业融合使市场垄断竞争向完全竞争转变,经济效率大幅度提高。

  有助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产业融合与产业竞争力的发展过程具有内在的动态一致性。技术融合提供了产业融合的可能性,企业把融合过程推进到各个运作层面,从而把产业融合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不同产业内企业间的横向一体化加速了产业融合进程,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同时,产业融合对企业一体化战略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产业融合中企业竞争合作关系发生变革,融合产业内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企业创新与灵活性被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在这场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创新能力弱、灵活性差的企业会以更快的速度被淘汰出局。

  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融合能够提高区域之间的贸易效应和竞争效应,加速区域之间资源的流动与重组。产业融合将打破传统企业之间和行业之间的界限,特别是地区之间的界限,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业务重组,发展新的业务,这将会加速区域之间资源的流动和重组,产生贸易效应和竞争效应。产业融合将促进企业网络的发展,提高区域之间的联系水平。产业融合带来企业网络组织的发展将成为区域联系的主体,有助于打破区域之间的壁垒,增强区域之间的联系。产业融合扩大了区域中心的扩散效应,有助于改善区域的空间二元结构。

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分析[3]

  产业问的关联性和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从当今世界产业融合的实践看.推动产业融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技术创新是产业融合的内在驱动力。

  技术创新开发出了替代性或关联性的技术、工艺和产品,然后通过渗透扩散融合到其他产业之中,从而改变了原有产业产品或服务的技术路线,因而改变了原有产业的生产成本函数,从而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动力;同时。技术创新改变了市场的需求特征,给原有产业的产品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从而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市场的空间。重大技术创新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扩散导致了技术融合,技术融合使不同产业形成了共同的技术基础,并使不同产业问的边界趋于模糊,最终促使产业融合现象产生。比如,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人们获得文字、图像、声音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和空间及其成本。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产业的融合以及企业局域网和宽域网的发展,各产业在顾客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方面大力普及在线信息处理系统,使顾客可以在即时即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产品、服务,致使产业间的界限趋于模糊。产业融合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浪潮,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各个领域发生的技术创新,以及将各种创新技术进行整合的催化剂和粘合剂——通讯与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完善。作为新兴主导产业信息产业,近几年来以每年30% 的速度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技术融合已渗透到各产业,导致了产业的大融合。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则是当今产业融合发展的催化剂,在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基础上产生的产业融合是“对传统产业体系的根本性改变,是新产业革命的历史性标志”,成为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2.竞争合作的压力和对范围经济的追求是产业融合的企业动因。

  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不断谋求发展扩张,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和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当技术发展到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满足需求的手段后,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谋求长期的竞争优势便在竞争中产生合作,在合作中产生某些创新而实现某种程度的融合。利润最大化,成本最低化是企业的不懈追求。产业融合化发展,可以突破产业间的条块分割,加强产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减少产业间的进入壁垒,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率和竞争力,最终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间日益密切的竞争合作关系和企业对利润及持续竞争优势的不懈追求是产业融合浪潮兴起的重要原因。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是指扩大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种类会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其反映了产品或服务种类的数量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其最根本的内容是以较低的成本提供更多的产品或服务种类为基础的,范围经济意味着对多种产品进行共同生产相对于单独生产所表现出来的经济,一般是指由于生产多种产品而对有关要素共同使用所生产的成本节约。假定分别生产两种产品A、B的成本为c(A)与c(B),而当两种产品联合生产时,其总成本为c(A、B),则联合生产带来的范围经济可表示为:C(A、B)<C(A)+C(B)。不同产业中的企业为追求范围经济而进行多元化经营、多产品经营,通过技术融合创新改变了其成本结构,降低了其生产成本,通过业务融合形成差异化产品和服务,通过引导顾客消费习惯和消费内容实现市场融合,最终促使产业融合化。¨

  3.跨国公司的发展成为产业融合的巨大推动力。

  一般说来,只有超巨型的国际直接投资,才能形成并支持跨国生产经营的实力与能力。因此,每一个跨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就是国际金融资本的融合、产业融合的发展史。跨国公司根据经济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国际一体化经营中使产业划分转化为产业融合,正在将传统认为的“国家生产”产品变为“公司生产”产品。可以说,跨国公司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载体。

  4.放松管制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外部条件。

  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着进入壁垒,这使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着各自的边界,美国学者施蒂格勒认为,进入壁垒是新企业比旧企业多承担的成本,各国政府的经济性管制是形成不同产业进入壁垒的主要原因。管制的放松导致其他相关产业的业务加入到本产业的竞争中,从而逐渐走向产业融合。为了让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中更有竞争力,产品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一些发达国家放松管制和改革规制,取消和部分取消对被规制产业的各种价格、进人、投资、服务等方面的限制,为产业融合创造了比较宽松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值得说明的是,技术进步加上放松管制并不一定就导致融合。产业的技术进步大多发生在本产业内部,而不是发生在产业边界,产生了被学术界称为“死尸融合”的现象。“死尸融合”迫使实业界对企业传统经营观念进行了创新,提出了企业重组(BT)、业务流程重组(BPR)、虚拟企业管理模式,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促进产业融合开始直接进行管理创新的实践。通过将管理创新、技术进步、放松管制结合起来,使产业融合变为现实。正是美国政府放松了对电信业的经济性管制,使得电信业、有线电视业之间的产业边界模糊,导致了产业融合现象的出现。

产业融合的演进方式[3]

  世纪之交的国际经济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产业之间的渗透融合日益清晰地向人们展现出未来21世纪的发展趋势。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内,产业融合以不同的方式演进,最终将促成整个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合理化,并构架出融合型的产业新体系。产业创新研究的权威弗里曼(1997)认为产业创新过程包括技术和技能创新、产品和流程创新、管理和市场创新等阶段。根据弗里曼对产业创新阶段的研究,陆国庆(2001)认为产业的融合和创新经过了技术融合、产品与业务融合、市场融合的阶段,最后完成产业融合的整个过程。并且这几个阶段前后相互衔接,也可能是同步相互促进的。

  产业融合的主要方式有三种:

  一是高新技术的渗透融合。

  即高新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向其它产业渗透、融合,并形成新的产业。如生物芯片、纳米电子、三网融合(即计算机、通讯和媒体的融合);信息技术产业以及农业高新技术化、生物和信息技术对传统工业的改造(比如机械仿生、光机电一体化、机械电子)、电子商务、网络型金融机构等。又如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后信息和生物技术对传统工业的渗透融合,产生了诸如机械电子、航空电子、生物电子等新型产业。还如电子网络技术向传统商业、运输业渗透而产生的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等新型产业;高新技术向汽车制造业的渗透将产生光机电一体化的新产业等等。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不断渗透,成为提升和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有利于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水平,加速了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主要体现在:促进传统产业的高附加值化,促进传统产业推出新品种和新的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装备现代化。据分析,近年来1T产业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率超过35% ,1999年IT使全美国制造业劳动生产力增长了6.4% 。目前,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中,使制造业的产品和生产过程,以至管理方式发生了深刻、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

  二是产业间的延伸融合。

  即通过产业间的互补和延伸,实现产业间的融合, 往往发生在高科技产业的产业链自然延伸的部分。这类融合通过赋予原有产业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强的竞争力,形成融合型的产业新体系。这种融合更多地表现为服务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延伸和渗透,如第三产业中相关的服务业正加速向第二产业的生产前期研究、生产中期设计和生产后期的信息反馈过程展开全方位的渗透,金融、法律、管理、培训、研发、设计、客户服务、技术创新、贮存、运输、批发广告等服务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和作用日趋加大,相互之间融合成不分彼此的新型产业体系。如现代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工业中服务比例上升、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等。

  三是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

  重组融合主要发生在具有紧密联系的产业或同一产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是指原本各自独立的产品或服务在同一标准元件束或集合下通过重组完全结为一体的整合过程。通过重组型融合而产生的产品或服务往往是不同于原有产品或服务的新型产品或服务。例如,第一产业内部的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等子产业之间,可以生物技术融合为基础,通过生物链重新整合,形成生态农业等新型产业形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重组融合更多地表现为以信息技术为纽带的、产业链的上下游产业的重组融合,融合后生产的新产品表现出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如模糊智能洗衣机、绿色家电的出现就是重组融合的重要成果。

产业融合的效应分析[3]

  产业发展遵循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即追求利润最大化,成本最低化。产业融合是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1.创新性优化效应:

  产业融合促进了传统产业创新,进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由于产业融合容易发生在高技术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产业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在客观上提高了消费者的需求层次,取代了某些传统技术、产品或服务,造成这些产业市场需求逐渐萎缩,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下降;同时产业融合催生出的新技术融合更多的传统产业部门,改变着传统产业的生产与服务方式,促使其产品与服务结构的升级。产品与服务的不断更新换代转而又带动需求结构升级,从而拉动产业结构升级。由于产业融合使得产业之间的边界模糊化,两个或多个产业之间形成了共同的技术和市场基础,使得某些产业容易改变结构的布局,敏捷地从一个产业过渡到另一产业,实现产业创新和发展。由于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广泛关联以及这些产业具有较高的产业成长性,产业融合造成的边界模糊和消失可以使其他产业转换到高新技术产业中,并经过产业融合和产业创新的连锁反映,使得一国的产业结构得以转换和升级。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化发展使一些传统产业部门由资本与劳动密集向信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相继融人传统产业部门,深刻地改变了传统产业的产业属性。传统农业部门与工业技术、信息技术的融合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生产力水平。促进了农业工业化农业信息化发展,同时也为网络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信息技术革命进人产业化阶段的最大标志是,信息产业及其与传统产业间的融合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群。信息技术革命成果的产业化是信息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结果,是产业融合的基础条件,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之一。随着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过渡,信息业与服务业也开始融合并形成一系列新兴的信息服务行业。服务业内部信息含量较高的部门得到较快发展,在服务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进而推动整个服务业向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2.竞争性结构效应:

  产业融合促使市场结构在企业竞争合作关系的变动中不断趋于合理化。现行的市场结构理论认为,有限的市场容量和各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动向结合在一起,就会造成生产的集中和企业数目的减少。而在产业融合以后,市场结构会发生更复杂的变化。产业融合能够通过建立与实现产业、企业组织之间新的联系而改变竞争范围,促进更大范围的竞争。在产业融合过程中,来自其他产业的企业也会加入进来,竞争会进一步激化。在产业融合之前,属于同一产业的企业群在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处于竞争关系,从产业的严密定义看,超出产业之外就不能称为竞争关系。但是在产业融合过程中,原先有固定化业务边界与市场边界的产业部门相互交叉与渗透,使产业之间由原先非竞争关系转变为竞争关系。而且在此过程中还有大量来自其他产业的新参与者,使竞争程度进一步加剧。竞争激化的过程中,必然有企业倒闭和企业吸收合并等悲剧发生。在产业融合中,由于网络外部性等原因,也可能会出现某种形式的垄断。但与传统垄断相比,也已发生了变化。其中,一个较明显的例子,就是信息基础设施的融合。尽管TCP/IP协议与电话网中声音通信的线路交换技术截然不同,但Intemet和电话通信的基础设施却同样使用物理电线和电缆。而且,随着声音和电视信号被数字化,同一网络设施可同时处理Intemet、电话和电视数据。从这个角度讲,随着电信基础设施的融合,竞争趋于激烈,语音、视频和Intemet服务的价格可能会更低。但另一方面,产业融合也为企业提供了扩大规模,扩展事业范围,大大促进了新产品、新服务的开发等。产业融合新参与者进入和开辟新市场,增强了竞争性和新市场结构的塑造,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就业增加和人力资本发展等。在产业融合中发生的一系列企业合并、并购等活动塑造了新的市场结构,新市场活动反映了价值链的一个实质性变化,从简单的信息传输变成为内容的生产和包装,或提供在线服务和交易。自由化和竞争使得信息服务的传输和发送已成为日常用品,并且将其转化为低边际成本、高容量的商业活动,从而改变了当前的市场结构。¨

  传统市场结构理论认为,有限的市场容量和各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动向结合在一起,就会造成生产的集中和企业数目的减少。而在产业融合以后,市场结构会发生更深刻的变化。各产业间市场边界的消失以及政府管制的放松会导致市场结构产生两种互逆效应:一方面,某一产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使该产业内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并不断有新进入者参与到竞争中来,从而大大降低融合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另一方面,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与综合化趋势促使企业生产由大规模、标准化逐步向小批量、多品种过渡,规模经济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被范围经济所取代,在技术融合与业务融合的基础上,推动企业间的横向购并混合购并,导致竞争性企业数量减少,从而提高产业的市场集中度。

  总之,产业融合使市场从垄断竞争向完全竞争转变。经济效率大幅度提高。这种情况在信息产品行业和产品差异性小的市场表现得最为明显。事实上,只有在产业融合后,允许跨越时空的连续交易的信息技术到来之后,某种类型的市场才接近经济学家对效率的界定。地域更广、时间更受限制的市场更少受到垄断的困扰。市场的高效率是建立在信息的效率之上的。

  3.组织性结构效应:

  产业融合不仅导致了企业组织之间产权结构的重大调整,而且引发了企业组织内部结构的创新。产业融合对市场行为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企业的组织调整策略层面上。企业购并开始从纵向购并向横向购并或混合购并演变,而技术融合的加快是企业从简单购并向复杂购并转变的主要动因之一。在交易成本的共同作用下,企业组织结构开始由纵向一体化逐渐向横向一体化、混合一体化、虚拟一体化转变。从西方经济学角度来讲,企业进行纵向一体化是组织通过权衡,认为公司内部交易成本大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的结果。而横向一体化注重与外部组织的合作与共存,与外界的交易是非纯粹的市场交易。但在产业融合的情况下,要求企业有以最短的时间进入一个相关或非相关的业务市场,进行横跨行业专业经营的能力。企业为了达到快速响应,往往通过企业间的横向联合,去把握稍纵即逝的市场时机。而且技术融合使得企业不同的业务可以在同一运作平台上开展,它们相互之间可以相互互补,通过协作发挥出更大的效应。所以此时的横向一体化是企业自身资源和外部资源充分利用以便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通过抓住最核心的东西,进行更大范围的业务整合,从而有利于企业整体利益的实现和竞争优势的形成。产业融合下,横向一体化成为企业外部组织结构重组的主要形式。

  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是一种等级分明。层次繁多复杂,容易滋生官僚主义金字塔型结构,无法适应灵活多变的现代信息经济社会。现代社会经济形态已步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互动的二元结构形态,虚拟企业将成为未来企业经营的主流模式之一。虚拟企业是基于产业融合发展中催生的一种新型的企业合作形态,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成为产业融合得以拓展的重要微观组织基础。虚拟企业是运用互联网技术,联合多个企业的知识和能力,实现资源动态整合,共同创造某项产品和服务的过程,是一种网络式的价值创造共同体。虚拟企业打破了传统企业金字塔式的纵向管理模式,实行扁平化的横向管理。虚拟企业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加快了企业资源整合速度,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响应市场能力,新技术和产品被不断的推陈出新,从而不断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和综合性需求,达到速度经济效应。产业融合所导致的产业组织创新,要求产业组织理论做出变革以适应产业组织调整的发展趋势。从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内容上来看,由于产业融合涉及到跨产业的企业行为与关系,局限于产业内企业间竞争合作关系的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与方法(如SCP范式),已经无法适应产业融合问题的深人研究,因而需要提出新的产业组织分析框架。产业融合后,现行的产业管制政策由于不同产业间企业竞争合作关系的复杂化而逐渐失去原有的效力,产业组织政策将从严格的市场准人向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转变。

  4.竞争性能力效应:

  产业融合有助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产业之间的竞争其实也就是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竞争。没有哪个国家能在所有的环节都具有竞争优势,因此,在附加值最高、发展前景最好的环节具有竞争力的国家或地区在产业间的竞争中就会占据优势地位,并在产业的未来发展中长期拥有竞争优势,产业融合使原本分立的产业价值链部分或全部实现了融合,新的价值链环节融合了两个或多个产业的价值,与原产业相比,融合型产业不仅具有更高的附加值与更大的利润空间,而且为消费者创造了更多、更方便、价值更高的产品或服务,代表了需求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的竞争力自然就会随着需求趋势向消费主流的转变而逐渐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增强使相关企业群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稀缺资源、雄厚的资本积累以及较大的发展空间,为产业的技术研发活动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和市场条件。产业技术研发能力的不断提高转而又积极地推动了技术融合的发展,从而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内在驱动力。因此,产业融合与产业竞争力的发展过程具有内在的动态一致性。技术融合提供了产业融合的可能性,企业把融合过程推进到各个运作层面,从而把产业融合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不同产业内企业间的横向一体化加速了产业融合进程,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同时,产业融合对企业一体化战略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产业融合中企业竞争合作关系发生变革,融合产业内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企业创新与灵活性被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在这场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创新能力弱、灵活性差的企业会以更快的速度被淘汰出局。

  5.消费性能力效应:

  产业融合有助于消费提升。产业融合带来的经济效应对提升消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产业融合催生了许多新产品和新服务,满足了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后对更高层次消费品的需求。“供给创造自身需求”定律告诉我们,产品最终需求会随着产业融合而不断得到提升。

  (2)产业融合促进了更多参与者进入和开辟市场,增强了市场的竞争性和新市场结构的塑造。同时,从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问整合所导致的成本(包括规模化生产成本,企业组织治理成本和交易成本)节约,使大批企业极大地增值了其价值,这最终会通过收人的增长和价格的下降促进消费。

  (3)产业融合需要造就一大批复合型高级人才。人才的培养和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显著的双重经济效应,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层次之后促进经济良性循环的助推器。人力资本投资本身是一个有良好劳动力市场前景的高级人才生产过程,本身可以带动就业增加和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人力资本“消费”作为一种经济运行的最终拉动力量,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能极大地带动生产增长。

  6.区域效应:

  产业融合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的空间经济主体之间为了生产、消费、贸易等利益的获取,产生市场一体化的过程,包括从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到经济政策统一逐步演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状态与过程、手段与目的的统一。产业融合打破了传统产业的技术边界、业务边界、市场边界、运作边界,同时也会对打破区域边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起到重要作用。

  其作用具体表现为:(1)产业融合的发展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多样化、复杂化。(2)产业融合提高区域之间的贸易效应和竞争效应,加速区域之间资源的流动与重组。产业融合将打破传统企业之间和行业之间的界限,特别是地区之间的界限,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业务重组,发展新的业务,这将会加速区域之间资源的流动和重组,产生贸易效应和竞争效应。(3)产业融合将促进企业网络的发展,提高区域之间的联系水平。产业融合带来企业网络组织的发展将成为区域联系的主体,有助于打破区域之间的壁垒,增强区域之间的联系。(4)产业融合扩大了区域中心的极化和扩散效应,有助于改善区域的空间二元结构。(5)产业融合将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杰.关于锦州工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 徐殿龙.产业融合:区域经济的战略选择.经济参考报,2007-05-18
  3. 3.0 3.1 3.2 陈柳钦.产业融合的发展动因、演进方式及其效应分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4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产业融合"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