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88个条目

海洋生態環境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海洋生態環境(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目錄

什麼是海洋生態環境

  海洋生態環境是指整個海洋 生態系統,加上自然變化(地殼運動、洋流運動、大氣運動)和人類活動影響(船舶航行、油氣開采、大氣污染物散落、江河污染水流入、海洋傾廢、過度捕撈海產、過度開發利用海洋環境空間)。

海洋生態環境的內容

  海洋生態環境系統的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是個動態過程,在沒有外力干擾時相對平衡,自然變化(自然災害)時,雖然會打破這種平衡,但大自然有很強的自我調節能力,被打破的平衡會很快恢復;人類活動造成的影響,主要是海洋環境污染,海洋環境污染態勢一旦形成,則很難逆轉,所以它是海洋生態環境系統頭號敵人。全世界6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大約60km的範圍內。如像海洋生態旅游景區一般被界定為:以海岸帶、海島、遠海和深海等海洋空間區域為依托,具有鮮明生態特征,註重親近自然、保護自然,具有一定景觀和界域的旅游地域系統。海洋生態環境是海洋生物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生態環境的任何改變都有可能導致生態系統和生物資源的變化,海水的有機統一性及其流動交換等物理、化學、生物、地質的有機聯繫,使海洋的整體性和組成要素之間密切相關,任何海域某一要素的變化(包括自然的和人為的),都不可能僅僅局限在產生的具體地點上,都有可能對鄰近海域或者其他要素產生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和作用。生物依賴於環境,環境影響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當外界環境變化量超過生物群落的忍受限度,就要直接影響生態系統的良性迴圈,從而造成生態系統的破壞。海洋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資源基地,海洋資源存儲巨大,是海洋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我國海域遼闊,海岸線漫長,海洋環境多樣,各種海洋資源包括海洋生物資源、礦產資源能量資源、生態資源和港口旅游資源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依靠豐富的海洋資源,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海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海洋環境和海洋生態也遭到了嚴重破壞,海洋環境保護任務繁重而迫切。

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

  更合理的生態環境建設理念和政策應為“防治兼顧、以防為主”。對海洋生態環境建設來說,由於海洋綜合治理情況的複雜性,有效治理的技術手段尚未成熟,“以防為主”更顯必須;同時,由於海洋環境污染的流動性和海洋生態改善的共用性,跨區聯合防治更顯必要。

  • 廢水排放工程 

  廢水排放工程會使潮間帶和局部水域底質、水質嚴重惡化。受有機污染影響,使底棲生物在局部水域種類組成簡單、生物量高、耐污種類逐漸減少,而耐污種卻大量繁衍,生物多樣性指數下降。排污口附近細菌總數和大腸桿菌數大大增加。局部水域污染, 導致懸浮物增加, 水質變差, 水質透明度下降,光照減少,水生植物大量減少,使魚類產卵場、索餌場遭受破壞。氮、磷的大量排放,使水域嚴重富營養化,引發赤潮頻頻發生。赤潮周而複始的發生形成惡性迴圈時,將會破壞海區生態系統的平衡,造成原有生態系統生產力低下,從而對生態環境和漁業生產產生難以彌補的後果。

  • 海洋航運資源開發 

  海洋航運資源開發中的航道治理工程對海洋生態環境影響分建設期和營運期。建設期污染物主要是疏浚、拋泥作業和船舶油污水排放。營運期污染物為航行船舶的含油污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疏浚、拋泥作業產生的棄土懸沙及其溶出物,使得局部水域懸浮物濃度增加,水體透明度下降,抑制浮游植物繁殖生長,導致水域初級生產力下降,從而導致水域食物鏈的變化。疏浚、就地取沙、拋泥作業和導堤建設,使底棲生物賴以生存的棲息地遭受破壞,導致底棲生物量下降。航道工程實施會改變魚、蝦、蟹類洄游路線和漁場位置,也會對某些水生珍稀動物的棲息地帶來一些影響。

  • 海上油氣開采 

  海上油氣開采使海水中石油烴和懸浮物含量增加。浮游植物對油非常敏感,會因油 的毒性及溶解氧缺少和光照減少而受到抑制或死亡;泥屑和水基泥漿對浮性魚卵和仔魚有一定的傷害;長期的累積效應,會使局部魚類的種群結構發生變化。

  • 海洋漁業養殖 

  池塘養殖中的餌料由於直接溶入或經生物排泄出無機營養鹽類碳、氮、磷,*用於魚、蝦養殖和育苗生產的消毒物也會污染水體。網箱養殖中,殘餌及魚類代謝物使養殖區水體中懸浮物、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碳、氮、磷含量增加。殘餌、魚類代謝物中的非溶解部分會沉積在養殖區海底,增加有機碳含量和底質耗氧量,降低底質氧化還原能力,釋放硫化氫、甲烷,增加氮、磷、重金屬等含量,導致底棲生物種類組成和數量分佈發生變化。貝類養殖中,貝類排泄物(假糞)沉積於海底,會導致底質環境質量下降,從而威脅底棲生物。

  • 海洋空間資源的開發利用 

  灘塗濕地豐富的藻類和有機碎屑支持無脊椎動物的生長繁衍,從而支持漁業的發展;濕地紅樹林有重要護岸作用,併為漁業提供養殖和育苗環境。而圍海築壩、添海造地等行為破壞了灘塗濕地的生態環境,圍墾造成洄游通道阻隔,導致洄游性魚類遷移路線改變或被破壞。由於濕地被圍,如今已遭受破壞;圍墾使入海徑流量減少,引發河口下游生物種群生存棲息環境變化,導致水域生態系統變化。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寒曦,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海洋生態環境"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