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得性無助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
目錄[隱藏] |
習得性無助是指人或動物接連不斷地受到挫折,在情感、認知和行為上表現出消極的特殊的心理狀態。
在現實生活中,那些長期經歷失敗的兒童,久病纏身的患者,無依無靠的老人。他們身上常常會出現 “習得性無助”的特征:當一個人發現無論他如何努力,無論他乾什麼,都以失敗而告終時,他就會覺得自己控制不了整個局面,於是,他的精神支柱就會瓦解。鬥志也隨之喪失。最終就會放棄所有努力,真的陷入絕望。
因“習得性無助”而產生的絕望、抑鬱和意志消沉,是許多心理和行為問題產生的根源,而且不在少數。
馬丁·塞利格曼 Martin Seligman和史蒂文·梅爾 Steven Maier在上世紀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早期進行了形成該理論基礎的首次實驗。
塞利格曼和梅爾合作進行電擊狗的實驗,以觀察狗的反應。
實驗分A/B兩組,A組的狗對接受的電擊無法控制、無法預測(實驗人員隨機,無規律的實施電擊),B組狗在一定程度上有控制權(如對狗狗進行有規律的電擊或給狗設置逃脫的條件躲避電擊)。
之後,狗狗被放置於一個籠子里,中間由一道低矮的障礙物隔開(下麵都稱為“雙分電擊籠”);籠子的一邊通電,另一邊不通電,只要跳過中間障礙物就可以免受電擊(Cherry, 2017)。當研究者打開電閘時,有意思的情景出現了:A組的狗(實驗中無規律電擊並無處可逃的狗)根本不嘗試跨過障礙物到安全的另一邊去。
為了進一步探究該現象,塞利格曼和梅爾又進行了一項新實驗,將若幹個新狗狗分為三組:
第一組:繫上鏈子一段時間,不進行電擊;
第二組:繫上鏈子後進行電擊,但狗狗可以通過鼻子按壓面板而避免遭到電擊;
第三組:繫上鏈子後進行電擊,但狗狗無法躲避電擊。
一旦這三組狗狗完成上述初步實驗,將這三組狗狗依次放在雙分電擊籠中。第一組和第二組的狗狗很快就明白自己只要跳過障礙物就可以避免電擊;但幾乎所有來自第三組的狗狗從頭到尾未試圖跨越障礙物。這些狗狗基於之前的經驗意識到自己根本無法躲避電擊的折磨,於是放棄嘗試(Seligman & Groves, 1970)。
這些結果在狗狗身上得到確認後,塞利格曼和梅爾又對小鼠進行了相似的實驗。
正如對狗狗所做的一樣,研究者將一批小鼠分為三組進行訓練;一組小鼠接受電擊但可躲避電擊,一組小鼠接受電擊但無法躲避電擊,一組小鼠不接受電擊。“可躲避電擊”組小鼠可通過按壓籠子上的杠桿避免電擊,“無法躲避電擊”組小鼠可按壓杠桿但仍遭到電擊(Seligman & Beagley, 1975)。之後,三組小鼠依次被放在另一個籠子里,接受電擊。籠子里有一個杠桿,當小鼠按壓時就可躲避電擊。
結果再一次證明瞭上述電擊狗實驗的結論:在初步試驗中“無法躲避電擊”組小鼠在後來的實驗中從不試圖躲避電擊,而其他兩組的小鼠大部分成功躲避電擊。那些從不試圖躲避電擊的小鼠表現出的行為屬於典型的習得性無助:即使眼前有潛在逃脫惡劣情境或痛苦的方式,它們也視若無睹。
大象也會出現習得性無助現象。當訓練師在大象年幼時就對其進行訓練,用一根繩子將幼年大象的一條腿拴在一個桿子上。大象在開始數小時甚至數天內試圖掙扎掙斷繩子,但最終發現無力掙脫時放棄掙扎,乖乖地待在自己狹小的活動範圍里(Wu, 2009)。但當大象長大之後,已經有足夠的力量掙斷繩子,但長大後的大象卻從未嘗試過。一旦大象在幼年時期習得自己的掙扎努力是無用的,就不再試圖去掙斷繩子了。
人的表現
1975 年塞里格曼(Seligman) 用人當受試者,結果使人也產生了習得性無助。實驗是在大學生身上進行的,他們把學生分為三組: 讓第一組學生聽一種噪音,這組學生無論如何也不能使噪音停止。第二組學生也聽這種噪音,不過他們通過努力可以使噪音停止。第三組是對照,不給受試者聽噪音。
當受試者在各自的條件下進行一段實驗之後,即令受試者進行另外一種實驗: 實驗裝置是一隻 "手指穿梭箱",當受試者把手指放在穿梭箱的一側時,就會聽到一種強烈的噪音,放在另一側時,就聽不到這種噪音。實驗結果表明,在原來的實驗中,能通過努力使噪音停止的受試者,以及未聽噪音的對照組受試者,他們在 "穿梭箱" 的實驗中,學會了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邊,使噪音停止,而第一組受試者,也就是說在原來的實驗中無論怎樣努力,不能使噪音停止的受試者,他們的手指仍然停留在原處,聽任刺耳的噪音響下去,卻不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邊。
為了證明 "習得性無助" 對以後的學習有消極影響,塞里格曼又做了另外一項實驗: 他要求學生把下列的字母排列成字,比如 ISOEN,DERRO,可以排成 NOISE 和 ORDER。學生要想完成這一任務,必須掌握 34251 這種排列的規律。實驗結果表明,原來實驗中產生了無助感的受試者,很難完成這一任務。隨後的很多實驗也證明瞭這種習得性無助在人身上也會發生。
在對人類的觀察實驗中,心理學家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
細心觀察,我們會發現:正如實驗中那條絕望的狗一樣,如果一個人總是在一項工作上失敗。他就會在這項工作上放棄努力。甚至還會因此對自身產生懷疑,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無法救藥。
而事實上,此時此刻的我們並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中,這種心理讓人們自設樊籬,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自身不可改變的因素,放棄繼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破罐子破摔,比如,認為學習成績差是因為自己智力不好,失戀是因為自己本身就令人討厭等。
所以要想讓自己遠離絕望,我們必須學會客觀理性地為我們的成功和失敗找到正確的歸因。
學業不良狀態的長期積澱
"習得性無助"而產生的絕望、抑鬱、意志消沉心靈偏差現象,正是許多心理和行為問題產生的根源。學生在學業不良狀態的長期積澱導致了非智力品質的弱化,初中時,一部分學生曾經努力過,也曾經灑過汗水,但無論怎麼努力,仍然常常失敗,很少甚至沒有體驗到成功的歡樂。一次次的失敗,促使他們對此做出了不正確的歸因。認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強,智力低下,不是學習的材料,因而主動地放棄了努力,舉起了白旗。也有另一部分學生同樣努力過,也曾經取得過自認為可以的成績,但是往往不如他人,因而很少得到班主任老師的表揚,長期被忽視,便逐漸喪失了自尊心,變得破罐子破摔起來。這便形成了"習得性無助"的學生群體。無助感與失尊感均是"習"得的,不是天生的,是經過無數次的重覆、無數次的打擊以後慢慢養成的一種消極心理現象。在厭學群體中,此類學生占了很大的比重。
不恰當的評價方式
絕大多數兒童入學時是積極向上和充滿熱情的,他們對新奇事物充滿興趣,對一切活動都願意去嘗試。只是有些兒童發現自己或同伴在不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常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嘲笑時,便產生了焦慮情緒,對於探求事物和參加活動產生了恐懼心理。如果有人監督自己便顯得焦慮不安和信心不足,完成任務就格外困難。經歷了一系列失敗後,他們開始相信自身缺少取得成功的能力,不願意為完成任務而付出認真的努力,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維持他們在老師和同學們眼中的所謂“自尊”和“身份”上。"習得性無助"是一漸變過程,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不恰當的評價方式,強化了這一趨勢。
不正確的歸因
"習得性無助"現象產生的主要根源在於一個人的歸因方式。當學生認為造成他學業、心理問題的因素,是內在的、穩定的、不可控制的時候,就容易感到內疚、沮喪和自卑,認為無論盡多大努力,都將難以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從而降低學習動機,不願做嘗試性努力,得過且過的心靈偏差。
評論(共145條)
與跳騷實驗完全不同,無論是形式與啟示
特別是年輕人犯錯是難免的,不犯錯的人的戰鬥力值得懷疑
說的好
找到正確的原因,就會找到失敗的根源,徹底解決了失敗,成功就離你不遠了。所以,不要讓思維的枷鎖禁錮了你前行的腳步,有問題不怕,就怕不能正確的解決。
人和狗都是高等的動物,行為有類似的地方的。
這個習得性原理真是有趣,動物和人都相仿,心理的健康和強大對人的觀念和思維有非常大的影響,當然也與人的生存和工作環境有密切關係,就像那隻實驗狗一樣,這個原理對我們有很好的啟示,思路決定出路!
大部分人是先入為主
面對習得性無助的問題要怎麼解決呢? 怎樣才能發現面前的問題究竟是跳得過去還是跳不過去的障礙呢? 面對挫折,究竟是否能解決,還是需要對自身的能力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可是這種自我認知是很難的。或者需要寄希望於不斷的嘗試,可是能夠屢敗屢戰、越挫越勇的人又有多少呢?
知道這個道理讓我心裡一驚,因為想到了小孩子的教育,之後又想到了希望先生也知道這個道理而可以避免我們日常生活中對待孩子的方法,再之後發現每個人的觀點其實有很大的不同,可以略見回覆者的性格特點,呵呵,其實我也是其中之一了,有趣,勾起了我常來看看話題評論的興趣,好!
這個比喻顯然有些牽強,在我看來,那隻狗並非是絕望,而是習慣了電擊帶來的痛苦。 所以,如果是心志脆弱的人,為了避免電擊帶來的痛苦,他會順應電擊者的意思,試著把痛苦最小化;而另一些人則有可能對電擊者進行生理反抗,直到他覺得不可能反抗成功,那麼這個人不是毀了自己,就是毀了在他心目中的世界。所以人與狗最大區別在於,狗不會發動獨立戰爭……
能夠對於世界很理性的思索和進行處理的,來源於以往正確處理問題和得到正確回饋的自信和基於對未來的確定。如果之前的行為一直是被否定的,不被肯定的,陷入這種習得性無助思維也是逃避困境的一種方法。 因此,當周圍有人陷入這種困境時,我們可以熱情的伸出援手,拉他一把。或者,他人或者自己的人生便完全改變。
多鼓勵自己和他人,使自己和他人都能明白一個道理,雖然離開自己,地球照樣轉,但是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每個人也是有差異的,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
與跳騷實驗完全不同,無論是形式與啟示
幾乎一個道理好不
因為人也是動物的一種。
1、積極歸因:(六大歸因:能力、努力、任務難度、運氣、身心狀態、其他)積極歸因到努力中。 2、提高效能、增強自信。 3、恰當評價,提供動力。 向金屬鈦學習,不管形狀怎麼改變,都能輕鬆還原。 惟有百折不回,方能千般妙用。
說得很好啊,人要是有鈦那樣的屬性就是逆天了啊,還是得有一好友能夠直言不諱才行
營造一個積極的環境,以及外來的干預--引導、鼓勵、支持
分析得太準確了,之前是信心滿滿,在一行業上連續幾次讓我失敗,確實讓我形成心理上的條件反射了,過後也錯過了幾次機會讓我不敢去嘗試。怕再次失敗,受不起打擊,信心跟意志力都給磨沒了,看來我已經形成了病態,我需要努力從裡面走出來!希望成功!
生活中有些人總是把你看得很失敗,如果你也這麼認為,那你真的已經患上習得性無助了!振作起來baby!You can do it!
我就經常感覺到這樣,但是我還是想辦法把它剋服呢!關鍵是我們遭遇了無助,進而習慣了它,該怎樣突破啊?而且這個無助不只是存在管理的,還有很多方面啊。這個理論好,頂上去!
別人怎樣看你,隨她去,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了還怎麼辦。我就在創業呢,家裡人是最先的,看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是一個稿子沒成,就質問你成麽
在試試,我現在總結了一點,開始的時候你就準備失敗,這種思維很有用的,準備失敗的心理,同時考慮成功的要素,兩下來,你指定行,我在試驗中。自由策劃人安雅
在管理上要給員工小小的肯定做起
應用管理和營銷挺好的,當工具理論使用,可以考慮,不錯
好友之言不諱人有私心啊,我找人干預的時候,有時是隨機的呢。很長時間我在心理上很困難,就解決心理問題,就是對外干預方面,找人聊,可能還是不認識的人,自由策劃人安雅1986578345q
說的好啊。掌握狀況是付出代價的,很慘的,但是也得碰!
知道這個道理讓我心裡一驚,因為想到了小孩子的教育,之後又想到了希望先生也知道這個道理而可以避免我們日常生活中對待孩子的方法,再之後發現每個人的觀點其實有很大的不同,可以略見回覆者的性格特點,呵呵,其實我也是其中之一了,有趣,勾起了我常來看看話題評論的興趣,好!
哎,因為人對痛有得時候是癮,痛得很過癮,
對動物的一些實驗,來說明XXXX什麼道理。這是完全不科學的!!!!! 而且針對這個結論用來對比的兩組狗狗完全沒有可比性啊。
多瞭解失敗的案例,對決策失敗保持客觀認識.
很有道理。因為一直收到失敗,總覺得自己數學很爛,一看到數學,就覺得不能考通過。其實,努力後發現也能得到優,但還是覺得自己數學不好。這種“習得性的無助”心態,必須要改變!要客觀的看待自己,最好能更加自信!
不管是你得了可得性無助還是意志消沉認為自己走進了死衚衕的人。我相信只要你意志堅強,有不服輸的鬥志。我還是相信改變一切的是人;倡造一切的也是人;最終就會達到人定勝天的目的。
養成以不同角度去判斷自己做過的,正在做的和即將要做的事情,時刻保持反省的心態。心態好了,就沒什麼缺少信心的問題。做起事情來受外界影響就少了。
人受環境的影響是很大的,我們很多時候是在複製別人的成功的經驗,卻不知道有時候別人的經驗是不適合自己的,一次次失敗以後就會陷入習得性無助,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只有知道自己的優點,從自己擅長的入手,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每個成年人做事都有成功與否和失敗,但失敗便不可怕只要自己有清醒的思維多去吸取分析如何會失敗的原因不受習得性無助而困惑,要堅持多學習、增強自身意志、絕不向困難低頭,才能發揮出自己的正能量,就會排斥習得性無助。
諾曼的書 <設計心理學>中有提到。在改善產品設計理念和營銷理念方面有不小的意義,詳情可參閱該書或者向我提問。總之一切一切的知識在商人眼中都是想轉換成利益的不管是直接利益還是間接李毅。
這個比喻顯然有些牽強,在我看來,那隻狗並非是絕望,而是習慣了電擊帶來的痛苦。 所以,如果是心志脆弱的人,為了避免電擊帶來的痛苦,他會順應電擊者的意思,試著把痛苦最小化;而另一些人則有可能對電擊者進行生理反抗,直到他覺得不可能反抗成功,那麼這個人不是毀了自己,就是毀了在他心目中的世界。所以人與狗最大區別在於,狗不會發動獨立戰爭……
錯了,那個不是比喻,而是真正做過的實驗。如果你想說實驗中的狗是習慣電擊帶來的痛苦才不跳出來,那可以這麼實驗:對狗實施頻繁電擊,但不試圖阻攔它的閃避動作,也就是不會使它的嘗試行為迅速失敗,之後再將其放入可放電的籠子實施電擊,看其能否跳出籠子。
習得性無助也是抑鬱症產生的部分原因和表現。
我也曾經是這樣!怎麼改變呢?
我也曾經是這樣!怎麼改變呢?
遇到任何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只是你是否願意丟下你的尊嚴和麵子,是否會為你的承諾而去努力。說到底就是人的惰性。
遇到任何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只是你是否願意丟下你的尊嚴和麵子,是否會為你的承諾而去努力。說到底就是人的惰性。
把你玩手機玩電腦的時間,睡懶覺吹牛逼的習慣改正了,你就不會這麼覺得。 問題的根本不是怎麼改變,是你是否願意去改變。
把你玩手機玩電腦的時間,睡懶覺吹牛逼的習慣改正了,你就不會這麼覺得。 問題的根本不是怎麼改變,是你是否願意去改變。
很有道理
思想的病毒,很多都是家長老師及親友灌輸的。
習得性無助和消極歸因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兩者互為因果,相互影響,所以如果不想被習得性無助困住,就要跳出消極歸因,找到積極歸因,說白了就是不要對自己太嚴苛,放過自己,接納自己
有些人 沒有試過 就說 這不行 那不行,,其實就是自己不行 但是從來不承認 還質疑別人不行
說的沒錯
習得性無助來源於自己的努力沒有好的方法,或者說做任何事情沒找到好的出路,用單一的方式死迴圈,最終導致各個環節都不盡人意,
端正心態,調整心態,透過現象去探索本質。積極就是在你認清問題的本質後仍然選擇主動出擊,迎難而上。
可以先做一些簡單的事情,這些事情的成功可以慢慢提升信心,然後再挑戰更難的事情!
形成心理上的條件反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