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影響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外部影響(Externality/External Effects)
目錄[隱藏] |
所謂外部影響,是指在市場經濟中,生產者或消費者在自己的活動中產生了一種有利影響或不利影響,這種有利影響帶來的利益(或者說收益)或有害影響帶來的損失(或者說成本)都不是消費者和生產者本人所獲得或承擔的。
⑴外部經濟
某個人從其活動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小於該活動所帶來的社會利益,這種性質的外部影響被稱為外部經濟。
①生產的外部經濟
當一個生產者採取的經濟行動對他人產生了有利的影響,而自己卻不能從中得到報酬時,便產生了生產的外部經濟。
②消費的外部經濟
當一個消費者採取的行動對他人產生了有利的影響,而自己卻不能從中得到補償時,便產生了消費的外部經濟。
某個人的一項經濟活動會給社會上其他成員帶來危害,但他自己卻並不為此而支付足夠抵償這種危害的成本。此時,這個人為其活動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就小於該活動所造成的社會成本,這種性質的外部影響被稱為“外部不經濟”。
①生產的外部不經濟
當一個生產者採取的行動使他人付出了代價而又未給他人以補償時,便產生了生產的外部不經濟。
②消費的外部不經濟
當一個消費者採取的行動使他人付出了代價而又未給他人以補償時,便產生了消費的外部不經濟。
⑴外部影響獨立於市場機制之外。這是最重要的一個特征;
⑵外部影響產生於決策範圍之外而具有伴隨性;
⑶外部影響與受損者之間具有某種關聯性;
⑷外部影響具有某種強制性;
⑸外部影響不可能完全消除。
⑴行政措施:管制與指導;
⑵經濟措施:稅收與補貼;
⑶法律措施:制定規則與信息結構;
1、使用稅收和補貼
對外部不經濟的企業徵稅,其數額等於造成的損失;對外部經濟的企業予以補貼。
2、使用企業合併
將相互影響並產生外部經濟與外部不經濟的企業進行合併,使外部影響消失。
3、使用財產權的辦法
如產權是明確的且能得到保障,則有些外部影響可能不會發生。
評論(共3條)
關於外部影響的解釋,可否給一個什麼是有利影響的例子?(positive externality)
Goods with positive externalities include education (believed to increase societal productivity and well-being; but controversial, as these benefits may be internalized), public health initiatives (which may reduce the health risks and costs for third parties for such things as transmittable diseases) and law enforcement.
關於外部影響的解釋,可否給一個什麼是有利影響的例子?(positive extern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