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績效考核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一個企業的成功或失敗,業績增長或下降,除了不可抗拒的因素之外,人是決定性的因素,事在人為。人的積極性如何調動?是每位企業領導最關心的問題,而績效考核正是與人(員工)的積極性關係最密切的工作。企業制定的業績考核標準是否合理,管理層對績效考核實施、控制是否公平、準確,會直接影響一線銷售人員的積極性;而銷售人員的積極性和表現,又會對企業的效益產生直接而又重大的影響。所以企業的決策者、管理者必須把握好績效考核互動性的特征,運用理性的科學方法,進行績效考核。
企業考核的主要標準,一般是銷售量。目標銷售量的制定是否正確、合理 ?這是首先要碰到的問題。是按人口、人均消費、人均收入?還是按去年的銷量加上平均增長率?比如按照人均消費來定目標銷量,那麼人口統計數是否準確?該區域人口是否大量外出?是否有大量外來流動人口?
第二個問題,是按簡單的目標銷量考核,還是制定綜合考評標準?
第三個問題,最後考核是按事先標準,還是按事後標準?
其實每種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和不完善的一面,企業要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制定儘可能科學、準確、公平、合理的績效考核標準。
“3∶7” 績效考核法:即綜合考核占30%,銷量考核占70%。綜合考核包括:公司規範、運作方法、市場占有率、銷售增長率等,按事先客觀標準基層考核評估占70%,領導事後評估事30%。銷量考核,按事先標準考核占70%,根據事後考核調整占30%。事後調整包括:因特殊事件影響銷量、客觀困難、含水銷量、公司產品或政策影響等。
績效考核的結果一般是通過獎金多少來體現,最好是將激勵與績效考核結果結合使用。雖然通過了30%的綜合考評,又通過兩個30%的事後評估調整,既可以激勵銷量,又可以避免一些不合理的偶然因素,儘量體現了多勞多得。儘管如此,還會有一些勞苦功高,有才華的人,雖然付出了很多,但是因市場屬於開發期、衰退期或目標銷量制定的不合理,使之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從而有失公正影響了工作積極性。如果在績效獎金之外再設一些如:增長獎、開拓獎、網路建設獎、市場秩序獎等單項獎。
績效的考核和評估,一般來說是硬性的指標,只看結果不管過程 。科學的績效考核應該是重視過程式控制制,只有好的過程才能產生好結果,因為結果往往是不易改變的,而過程是否正確、得當,則可以既時改進。筆者的體會是“程式評得失,成敗論英雄”。根據“3∶7”考核原理,在30%的綜合考核中,應該建立階段性的實施報告,便於領導及時監控、指導。比如:一個促銷方案、一個階段的工作計劃、總結、一個時期的政策執行情況、對區域網路的調整等,思路是否正確方法是否得當,上一級主管或以及時給予指導、糾偏。儘管市場是千變萬幻的,但也有其規律性,已形成規範的若按程式操作就會減小失誤,所以過程實施、程式執行是否到位,應該作為績效考核的一個主要內容之一。還有,30%的事後評估調整也很重要,有些業務員確實付出了努力,因事先標準的失誤或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硬性指標不能完成,應給予合理的調整。
“3∶7”績效考核法的實施,與其它方法一樣關鍵在於中層幹部的意識和素質,還需要有一批基層督察人員(專職或兼職),要做好整個銷售目標實施過程中的監控、調整和準確、客觀的記錄。“3∶7”績效考核法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企業,僅供參考、討論。其核心的內容在於:互動性和合理性。
績效考核是否得當、合理、公平、公正,會直接影響銷售人員的積極性。
行為品質= 態度 + 知識 + 技能
(願否) (懂否) (能否)
態度是決定行為結果的關鍵因素,銷售人員的積極性對企業的效益會產生直接而又重大的影響。所以企業的決策、管理者必須把握好績效考核互動性的特征,運用理性的科學方法,進行績效考核。
我也很贊同以上的考核辦法,但我有一個問題,以上的方案是在於很理想的狀態下的,如果每家公司都願意付出這麼大的成本的話,是當然沒問題啦,如果是一些實力一般的,老闆想當然的不希望用這麼高的成本去運營。所以,這也制約了小企業的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