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五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黑色星期五是指美國聖誕節大採購,一般是從感恩節之後開始的。感恩節是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因此它的第二天,也就是11月的第四個星期五也就是美國人大採購的第一天。在這一天,美國的商場都會推出大量的打折和優惠活動,以在年底進行最後一次大規模的促銷。因為美國的商場一般以紅筆記錄赤字,以黑筆記錄盈利,而感恩節後的這個星期五人們瘋狂的搶購使得商場利潤大增,因此被商家們稱作黑色星期五。商家期望通過以這一天開始的聖誕大採購為這一年獲得最多的盈利。
關於“黑色星期五”的由來有多種說法,其中一種就是指黑壓壓的一片人在感恩節後的星期五去商場排長隊購物。較普遍的一種認為看法是,由於這一天是感恩節 (11月第四個星期四)後開業的第一天,之後就是美國傳統而盛大的聖誕節,人們通常由此開始聖誕節大採購,很多商店都會顧客盈門從而有大額進帳。而傳統上用不同顏色的墨水來記賬,紅色表示虧損即赤字,黑色表示盈利。所以把這個星期五叫做黑色星期五,用以表示這一天期待會有盈利。
因為商店的打折活動一般都在感恩節結束的午夜(即周五零點)開始,感恩節的次日開始,想買便宜貨的人必須摸著黑衝到商場排隊買便宜貨,這也可以視為是“黑色星期五”的一個來歷。這種行為有個非常形象的說法,叫Early Bird(早起的鳥兒)。
每年11月和12月本就是美國的傳統購物旺季,“黑色星期五”更是美國人一年中購物最瘋狂的日子。而商店的員工則使用黑色星期五這一名字來自嘲,表示這一天會忙得要死。而一些抗議消費至上主義的團體也特意選擇這一天為不消費日。
在黑色星期五這天,絕大多數商店都會清晨五、六點鐘就開門,有的甚至更早。商家更會採取提前在感恩節幾天前的報紙上刊登廣告,發放優惠券,對商品大幅降價等措施來吸引顧客。很多消費者把這一天看作准備聖誕禮物或買到便宜貨的黃金時刻,由於降價商品數量有限,很多熱門商店(如沃爾瑪)門前在前一天晚上就會排起長隊。而商店開門的一刻也偶爾會由於過於擁擠爭搶而釀成踩踏事件。
由於各商家要到最後一刻才公佈自己的降價商品清單,並把這看作商業秘密,而網路上往往在幾個星期前就出現了從各個渠道搞到的降價信息,從而引發了一些法律糾紛。
黑色星期五,也是美國非官方的聖誕購物季的啟動日。據預測,2013年黑色星期五銷售額將達到136億美元,同比小幅增長3.9%,增速低於去年的5.9%,另外也遠遠低於網路星期一的預測增速。
儘管“黑色星期五”購物熱火朝天,但這種火熱似乎卻折射出另一種意義的蕭條。有評論稱,“黑色星期五”的火熱正是因為很多人平時都不敢花錢買東西,都等著感恩節之後的開啟降價折扣商品的“購物季”再出手。
一些商家(如Toys Rus與Best Buy)為了避免黑色帶來的負面意義與聯想,通常會採用“綠色星期五”的叫法,這裡的綠色指的是美元鈔票的顏色。
本來作為美國的購物狂歡節,“黑色星期五”離國內消費者相距甚遠。然而,美國四大百貨公司都宣佈支持支付寶海外直郵,讓四大百貨公司一秒鐘都變成了“淘寶”。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2014年11月28日,英國迎來一年一度的“黑色星期五”,年末假日購物季也正式拉開序幕,大量顧客當天凌晨就衝進英國各大超市和購物中心。各地商店的監控錄像顯示,幾近瘋狂的顧客在搶購商品的過程中你爭我奪,場面混亂,甚至出現了毆打和踩踏事件。倫敦警察廳表示,警方至少在倫敦的四家購物中心附近部署了警力,以維持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