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商利潤率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零售商利潤率指零售商從批發商採購產品,然後在銷售給顧客的這一過程中所實現利潤率。該指標測算的是零售商盈利的百分比。
零售商利潤率的計算[1]
式中RMP_以百分比表示的零售商利潤;
Sp——銷售給顧客的價格;
Pp——從批發商採購的價格。
假定一家零售商以5美元的零售價格銷售化妝用品,從批發商採購的價格為2.50美元。計算零售商利潤率是一種簡單的練習,如下所示:
零售商利潤率的啟發[1]
零售商利潤率是一項關鍵的定位要素。該指標反映出零售商在吸引目標客戶過程中所採用的策略。如果零售商選擇採取高價定位,那麼它很有可能試圖獲得更高的利潤額。然而,更高的利潤通常並不是和數量大的銷量聯繫在一起的。反過來,雖然較低的利潤率可能意味著公司將採取更為有力的攻勢刺激需求,但是,還是給利潤率帶來了不利的影響。除非銷量持續保持高位,那麼低價零售商通常會面臨負回報率,尤其是在銷售不暢的周期內。關於利潤,也有相對較為複雜的多種策略可供選擇,包括零售商是否捨棄全國或全球知名品牌而致力於經營自有品牌。越來越多的情形表明,自有品牌能使零售商提高利潤率,和非自有品牌、全國性品牌相比,甚至更容易核算公司自己生產和製造的成本。對諸如沃爾瑪的公司來說,自有品牌可能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策略。如果這類公司沒有從國際大品牌獲得他們想得到的特許銷售權,那麼採用自有品牌策略就尤其有效。知曉度不高的小型零售商之所以要倚靠銷售非自有品牌,這完全是因為它不具備足夠的資金渠道,無法開發自己的產品線。還有一種方式就是零售商納人多種策略,將其融為一體。這對某些零售商來說,可能是一種成功的途徑。沃爾瑪和來自法國的家樂福就是這麼乾的。儘管我們已經分析了確定零售商利潤率的基本方法,但直接影響最終零售利潤率的變數還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