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性收入模式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隱性收入模式、隱性收入商業模式、隱性模式
目錄 |
隱性收入模式是擯棄了一家企業單純依靠產品或服務銷售產生收入的這一邏輯,相反,其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於第三方,由第三方產生的收入可以彌補那些為消費者提供抵償或者免費產品服務所產生的成本。
“隱性收入”模式在被大量的運用於報紙/雜誌廣告、視頻播放網站、搜索引擎及網路社區,通過廣告的展示、點擊、註冊等行為,由廣告主與媒介/渠道進行結算。
1.產品規模:由於廣告的投放需要在大量的人群中進行曝光,所以用戶基數是隱性模式是否可以正常推進的核心要素,只有在相關行業中有了一定的用戶基數,才會有廣告主願意投放廣告,大部分互聯網公司都是在前期積累了大量人氣後,慢慢通過廣告植入的形式收回成本,比如滴滴快車的優惠券等,微博廣告等;
2.產品活躍度:通過廣告在用戶群中的展示,點擊、查看等,留下線索的行為是廣告主最希望看到的,如果僅僅在用戶面前做了展示而無具體的業務成交,平臺是無法長久與廣告主建立關係的,尤其是在有大量渠道商可供選擇的情況下,低轉化率會嚴重造成廣告主的流失從而降低營收,真實數據的展示在低於預期的情況下很難吸引廣告主進行廣告投放;
3.產品和廣告的關聯度:如果在一個母嬰類APP上投放男裝的廣告,基本是不會有成單轉化,所以我們在視頻網站、新聞媒體APP、社群中都會通過主動標記愛好、被動收取用戶數據的形式來對不同的用戶進行分類,這樣在廣告投放時就更能與廣告題材想匹配,所以如果是一個平臺類產品,建議在初期就通過標簽的形式對用戶進行標記處理。
- Facebook的收入來源[1]
Facebook這些公司的它的主要的收入來源,其實他不是問用戶收費的,他們的收入來源都是來自於商家和廣告主。Facebook的收入來源當中,98%其實都是來自於這種廣告收入,都是來自於商家給予的收入來源,這就是隱性收入來源背後的價值。通過大數據的分析或者標簽的分析,我們對用戶的定位更加精準,所以我們在推送給用戶的信息流的過程當中,可以做到讓用戶可以成為真正的有效的有價值的受眾。
比如500塊錢雙人飛雲南3日游,還住四星級酒店。有很多人就是因為便宜的定價,就報了這個名。但是我們用正常的商業邏輯去思考一下,500元雙人游,連單純的機票都不夠。這個旅行社到底靠什麼賺錢呢?所以在背後旅行社獲取收入的來源,可能不單純從用戶也就是游客身上獲得。他獲得收入的來源就是游客,你到了當地以後,你可能參觀某些景點,還有更重要的,你到一些商家去購物,導游或者旅游公司通過收取人頭費,或者通過交易抽成的方式去彌補他之前對於用戶的消費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