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威斯計劃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道威斯計劃(Dawes Plan)
目錄 |
道威斯計劃是指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協約國處置德國賠款的計劃。1923年12月,以美國銀行家道威斯為首的專家委員會,赴德調查,研究德國賠款問題。
由於德國財力枯竭,加上戰勝國爭奪德國賠款的矛盾,德國按《凡爾賽和約》(巴黎和會)支付賠款問題成為20年代資本主義國際經濟與政治中難以解決的糾紛 。根據英國提議,協約國賠款委員會於1923年11月增設兩個專門委員會,一個研究平衡德國預算和穩定德國金融之方法 ,一個調查德國資本外流情況並設計引回的方法。兩個專門委員會以美國銀行家C.G.道威斯為主席 。12 月由法、比 、意、英 、美5國代表組成的國際專家委員會赴德調查 ,研究德國賠款問題。1924年4月9日道威斯擬定一項解決賠款問題的計劃,史稱道威斯計劃。該計劃經同年7月16日~8月16日之倫敦會議 (英、法、意、日、比、希、葡、羅、南、美參加)討論並通過,同年9月1日生效。該計劃企圖用恢復德國經濟的辦法來保證德國償付賠款。主要內容是:由協約國監督改組德意志銀行,實行貨幣改革,並由協約國貸款 8億金馬克(摺合1.9 億美元)以穩定其幣制,在賠款總數尚未最後確定的情況下,規定德國賠款年度限額,即由第一年(1924~1925) 10 億金馬克開始,逐年增加,到第五年 ( 1928 ~1929 )增至年付25億金馬克;德國支付賠款的財源來自關稅、煙酒糖專賣稅、鐵路收入及工商企業稅;發行110 億金馬克鐵路公債、50億金馬克工業公債;德國的金融外匯、鐵路運營以及稅捐征收事務受國際監管。德國以法、比兩國從魯爾撤軍作為接受賠款計劃的條件 。1924年8月16日,計劃被雙方接受。
道威斯計劃的執行,對20年代後半期德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1924~1929年德國支付賠款110億金馬克,獲得外國各種貸款約210億金馬克。1928年德國聲稱財政瀕於破產,無力執行該計劃。1930年為揚格計劃所取代。
道威斯計劃實施後,以美國為主的大批外國資本源源不斷流入德國。1924~1929年,德國共得到外國貸款及投資326億馬克,其中美國資本占70%。貸款90%以上落到德國各大公司及企業中,貸款利息較高,毛率達6.5%~10%。賠款方面,道威斯計劃減少賠款總額,在1924/1925年度至1928/1929年度5個年度的賠款額由開始年度的10億馬克遞增到最後年度的25億馬克,具體可隨年度繁榮指數予以調整。實際情況是,在1928年9月以前,道威斯計劃生效的4年裡,德國支付的現金和實物僅相當於他們從國外所借款項的一半,隨後賠款基本上停止支付,後來連債務都拒付。
計劃實施後,德國資金奇缺的問題得到解決,加上從美國得到大量物質裝備和技術幫助,其經濟趨於穩定和恢複發展;法、英等收到一些賠款;同期,美國經濟逐步高漲繁榮,為歐洲提供資本的同時也擴大了進口,使歐洲經濟整體趨於穩定。
“道威斯計劃”實際上結束了由法國及其由它控制的賠委會在德國賠款問題上的支配作用,確立了以美國為主的多國支配機制;其次,為美國私人資本流入德國和有效地從其他協約國收回戰債創造了條件。再次,“道威斯計劃”的實施是法國外交的一次失敗,而美國則顯示了它在歐洲事務中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實際“能力”。同時也表明瞭美國參與歐洲事務的獨特性和欲望。最後,“道威斯計劃”事實上從經濟上扶持了德國。它對戰後德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