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進口替代貿易戰略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進口替代貿易戰略

  進口替代貿易戰略是一種內向型戰略,世界銀行的定義是指“對工業和貿易的獎勵制度有偏向,重視內銷的生產,輕視出口的生產”。而理論界一個比較一般的定義是,以國內生產的同類產品取代進口品,其內涵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強調本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加強經濟自力更生能力。

  第二,在進口關鍵技術和設備的同時,努力提高產品的本國化比率,節約外匯和實現外部經濟平衡。

  第三,運用本幣高估幼稚產業保護實現替代。

  第四,對本國市場實行不同程度的保護。

  進口替代貿易戰略實際是發展中國家實現工業化和經濟騰飛的一項重要戰略,尤其是在經濟發展的初期,應用價值較大,新興工業化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發展基本都使用了這一發展戰略

進口替代貿易戰略的雙向性[1]

  伴隨著以資源導向貿易戰略的失敗,許多發展中國家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探索新的國際貿易模式。鑒於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工業製成品交易條件不斷惡化的現實,多數發展中國家紛紛採取高關稅、配額等保護政策,將本國市場與世界市場隔離,以此來限制發達國家工業產品大量流入本國市場。然後,通過國內生產來代替這部分進口市場,以此來實現本國、本地區的經濟自立。這種試圖依靠高關稅、配額等保護政策手段的限制,來實現本國(地區)的“內向的”國際貿易戰略又叫進口替代貿易戰略。

  自20世紀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絕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都相繼採用了進口替代貿易戰略。得益於這種發展戰略的成功,許多發展中國家開始從殖民地經濟結構中擺脫出來,實現了初步的工業化。

  最早採用進口替代貿易戰略的菲律賓,藉助於國內豐富的資源和給予外國企業國民待遇,工業化比率迅速提高。20世紀50年代中期菲律賓工業化率尚只有8%,而60年代初期則升至17%。國民經濟長期依賴於橡膠、錫等自然資源出口的馬來西亞,通過以紡織、電子機械為中心的進口替代,奠定了大規模工業化發展的基礎。為了驗證進口替代貿易戰略對工業發展的貢獻程度,錢納里藉助於投入產出表對工業增長進行了數量分解。根據錢納里的研究,1960年發展中國家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度,最終需要生產為22%,中間需要生產為28%。進口替代生產為50%,後者的貢獻程度遠遠超過前二者,顯示出相當高的貢獻度。

  不僅是發展中國家,工業化時代以來的經濟強國或多或少都曾實行過進口替代,進口替代甚至是產業革命的促成者。在19世紀初期,英國的棉紡織工業遠遠落後於印度和中國,為了鼓勵國內棉紡織工業的發展,英國禁止從東方進口棉紡織品,以便能夠用本國生產棉紡織品來替代進口。正是在這樣繁榮起來的棉紡織業生產中發生了“產業革命”,從而使整個人類進入了工業化時代,也使英國成了很長時期中的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當今世界的三個經濟上最強的國家——美國、德國和日本,也無一不靠進口替代而致富。 文章來源:淘金者論文範文中心

  進口替代貿易戰略的實施,極大地加快了從殖民地中解放出來的發展中國家工業化的進程,並且奠定了發展中國家開始走向工業化的基礎。但是,這種發展戰略在市場經濟不發達,經濟結構單一,工業發展水平極度低下條件下,通過對市場進行入為的干預和政府強有力的保護來阻斷國內、國際市場的聯繫,有助於避免國內幼稚產業過早地面臨國外跨國企業的競爭,促使本國幼稚產業儘快地成長。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經濟化的進步,進口替代國際貿易戰略的局限性日益明顯。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國際收支不斷惡化、外匯不足。

  在實施進口替代貿易戰略時,各國普遍過高地評價本國貨幣的匯率,這樣就使得產業部門積極擴大進口,而不太願意出口。不僅如此,人為地過高評價本國的貨幣使得初級產品部門與工業製成品的交易條件進一步惡化,從而阻礙初級產品行業的良性發展,進而帶來出口潛力的低下。工業部門的進口偏向和傳統出口部門潛在力的低下,使得實施進口替代的發展中國家普遍地存在著國際收入不斷惡化、外匯收入不足的現象。

  第二,實施進口替代的產業由於受國內市場制約,往往難以充分享受規模經濟效果。

  發展中國家大部分人口在農村,人均收入水平低,城鄉之間、地域之間的收入水平差距較大,因此國內市場規模本身比較小。在國內市場尚未飽和時,通過滿足國內市場的需要可以較快地擴大規模。但由於國內市場本來就很小,國內市場的需要將很快達到飽和狀態,這樣進口替代的機會就將會枯竭,以後的增長將取決於國內需要和經濟成長率的大小。由於難以充分享受規模的經濟效果,進口替代產業的發展往往停留在進口替代水平上,很難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出口產業。

  第三,產業結構急劇地向勞動節約、資本集中型過渡,從而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

  對工業的高度保護和補貼實際上是在鼓勵使用資本、限制使用勞動,從而產生了資本替代勞動,導致國內產業吸收過量的資本而吸收少量的勞動。這種政策導向的結果很快耗盡了發展中國家的資金,同時出現就業嚴重不足的問題。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張鴻.關於中國對外貿易戰略調整的思考.國際貿易,2005年9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fj3000,Yixi,鲈鱼,方小莉,y桑,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進口替代貿易戰略"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