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跨組織合作互動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跨组织合作)

目錄

什麼是跨組織合作互動

  跨組織合作互動是指組織在某種環境下,與其他組織之間的持續交易、互動與聯繫,跨組織合作互動的動因來自於合作方對其合作伙伴的信心,即合作方能夠在互惠互補的過程中獲得利益,而不是通過投機來獲利。一些合法組織在交換中,本著一致或互補的目的,依靠契約合同社會關係連接到一起,而且合作的持續進行往往是基於合作組織對於未來的收益預期之上的。

跨組織合作互動中知識獲取的障礙[1]

  1、知識隱藏行為的投機性。知識隱藏行為是企業在與其他組織合作時,為降低自身知識流失和競爭優勢削弱的風險,將核心知識有意保留甚至隱藏以防外部合作組織獲得的投機行為。

  即使在管理實踐中組織不斷致力於知識共用和轉移,在許多情況下一些組織為了儘可能規避知識流失風險帶來的損失,仍不願意自己的知識被其他組織獲取。通過深入企業內部調研與員工訪談發現,知識隱藏現象普遍存在。

  由於彼此之間不信任或者出於投機主義,跨組織層而企業之間的知識隱藏行為,一方而希望能夠共用和轉移合作伙伴的市場計劃、技術性信息,另一方而卻不願意公開自己的知識,防止被其他組織獲取利用。知識來源方的知識隱藏行為不僅破壞了合作者之間的信任,阻礙對方獲取知識,而且打擊跨組織合作深入合作和創新的積極性。

  2、知識域的差異性。每種類型的組織承載著不同的

  知識與專業技術,它們在特定的技術領域內保持一定的知識域。以汽車製造系統製造商供應商為例,涉及部件結構、功能、核心技術設計、生產質量管理以及製造的知識形成了製造商的知識域,涉及整車流水線設計、各部件之間的結構性和功能性協調等全局性知識形成了供應商的知識。當不同組織建立合作時,各自知識域之間就會形成知識邊界。

  合作創新往往發生在專業化組織之間的邊界上。在組織間合作的過程中,打破彼此的知識壁泉才能實現知識獲取和轉移,這是組織合作創新的前提和基礎,在不同組織合作形成的網路中,知識獲取被視為企業跨越組織間知識邊界獲取對方私有知識的過程。

  知識資產具有高度緘默、分散和綁定個人的特征,即便在組織內部獲取知識都是困難的,由於知識來源方和接收方之間的知識重疊較少,造成組織間合作獲取知識遠比組織內部要困難得多。特別是基於專有技術和知識的組織,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遇到更多的困難,因為知識來源者和接受者更傾向於擁有截然不同的組織框架、研究方法和編碼方案,其成員往往擅長從事開發組織內部特有的語言,彼此能夠流暢地學習與交流,卻難以瞭解吸收其他組織的相關知識。不同組織知識客觀屬性不同,帶來的知識獲取阻力無法規避,企業要想跨組織獲取合作方的知識,需要剋服由於來源方和接收方各自知識域的差異所造成的障礙。

  3、知識的粘滯性。知識粘滯性是指在知識轉移到知識接收方的指定環境中,並且能夠達成預訓一效果所需要多付出的代價。知識的粘滯性主要被學者用以探討技術方而知識在流動過程中需要剋服的難度。

參考文獻

  1. 於旭;宋超.《跨組織合作中知識獲取障礙與應對策略研究》[J].理論與探索.2015.0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跨組織合作互動"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