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供給調控機制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貨幣供給調控機制是指中央銀行在對巨集觀經濟的調控中,具有明確的最終目標(如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平衡、降低失業率、穩定物價等),採取有效的政策工具(如公開市場業務、再貼現、存款準備金率等),選擇具體的調控形式(或者中間目標,即聯繫最終目標和政策工具之間的金融目標,如貨幣供給量、生產率水平等),運用合適的調控形式(如通過金融市場、計劃手段、法律手段等),以及諸部分密切聯繫和相互作用而組成一個完整的調控運行機制。
貨幣供給調控機制是一個以信用創造理論為基礎、與中央銀行體制的存在有密切聯繫、由內在諸因素有機聯繫和相互作用的複雜綜合體。可以按以下三個層次加以剖析:
1、調控主體:一是中央銀行,這裡稱之為發動主體;二是商業銀行,稱之為放大主體;三是非銀行經濟部門,稱之為目標主體。我們可以用圖表示如下:
2、基本因素:貨幣供給量調控機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個:一是基礎貨幣;二是貨幣乘數;三是貨幣供給量。基礎貨幣是貨幣供給量的前提條件,整個貨幣供給量是基礎貨幣與又稱貨幣乘數的乘積。
3、若幹金融變數:影響貨幣供給調控模式的若幹金融變數具體指現金漏損率、法定存款比率、超額準備金比率、定期存款比率、財政性存款比率等,這些因素共同作用於倍數放大效應。以上諸金融變數中,直接受制於中央銀行行為的是法定存款比率;直接受制於商業銀行行為的是超額準備比率;直接受制於非銀行經濟部門行為的是現金漏損率、定期存款比率和財政性存款比率等。
以上貨幣供給調控機制的組成,只是從靜態角度作抽象考察,如果從各變數主體行為的經濟背景和動態分析,實際運行過程要複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