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儲蓄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被迫儲蓄是指在消費品的產品結構或產品質量與消費者需求嚴重脫節的情形下,消費者被迫“儲幣待購” ,延緩自己的消費支出。由於被迫儲蓄相對應的實物是不符合需求的庫存或滯銷產品,在生產資料生產部門它並沒有實物投資品作為保障,銀行如果不加考慮就把這部分儲蓄轉化為投資,很可能造成投資膨脹的局面,導致基本建設戰線的拉長,投資品的短缺,影響整個投資的效率。
被迫儲蓄的原因[1]
被迫儲蓄假說認為消費者和企業由於以下兩個原因,被迫持有貨幣。
第一,持有金融資產的其他選擇方式非常之少;
費爾德斯坦和哈(1991)估計了中國物價水平受抑制的程度,表明貨幣的收入流通速度下降是由於居民的非自願的儲蓄。他們得出結論:就居民持有的貨幣超過交易的名義價值這一層意義來說,中國存在貨幣過剩。因此,也就存在著抑制型通貨膨脹和被迫儲蓄。被迫儲蓄假說沒有回答被迫儲蓄和人們對未來的通貨膨脹的預期之間的關係。值得一提的一個觀測事實是,1989年後的市場疲軟時期及1997年後出現的買方市場時期,商品的供給相對過剩,價格也相對其他年份便宜,居民的需求仍舊不旺,居民儲蓄在這些時期仍然持續上升。
- ↑ 趙東.超額貨幣成因及影響研究[J].財經研究,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