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速度指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行走速度指數(Walking speed index)是市民步行速度代表一個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或經濟發展指數 。市民步行速度可以作為一個經濟指標,這可能是認同度最高的一個非學院派經濟指標了。在沒有機械和畜力的原始時代,人的行走速度指標幾乎和現在社會的國民經濟景氣指數一樣重要。而現在市民步行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平原地區城市的市民步行速度要快於高原地區城市市民的步行速度,而由於歷史原因,我們的祖先總是把經濟發達的中心城市建在平坦的三角洲地區。同時,一個城市市民的步行速度也代表了政府城市管理的水平,最起碼可以看出道路是否平整。如果一個城市的失業率很高,無所事事的失業者在街上漫無目的行走的速度肯定要比匆忙的商務人士目的性很強的行走速度慢得多,所以市民行走速度似乎也關聯著整個城市乃至國家的經濟景氣程度。
步行速度的測試指標是:行人在鬧市區單位時間內步行60英尺的速度。在一份2007-2012年左右的調查報告里,中國兩岸三地的人們步行速度的排序是:香港排在第14位,臺灣省排在第18位,中國內地排在第24位。[1]
美國心理學教授羅伯特·列文在他的《不同國家與地區生活節奏的比較》的調查報告中專門對世界各地的市民行走速度進行了考察。報告對全球31個國家和地區展開調查,人們步行速度最快的前 10個國家依次為:愛爾蘭、荷蘭、瑞士、英國、德國、美國、日本、法國、肯亞、義大利。列文教授的報告認為,經濟發達程度和市民步行速度之間存在相關關係,在步行速度前十位國家中,有9個是發達國家。至於其中的肯亞,你看一下他們在奧運會中長跑項目上拿到了多少枚金牌,就能明白這個國家能進入前十名的原因了。[2]
其實步行速度調查的作者列文教授並不完全迷信速度,在他的《時間地圖》中他就對中國人的慢條斯理給予了很高評價,“中國人是最善於等待適當時機的大師。他們認為,等待本身就為時機的到來創造了機會。等待多久呢?需要多久就多久。如果人為縮短這段醞釀的時間,那就像隨便處理一座大廈的基礎一樣愚蠢。”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平原地區城市的市民步行速度要快於高原地區城市市民的步行速度,而由於歷史原因,我們的祖先總是把經濟發達的中心城市建立在平坦的三角洲地區。同時一個城市市民的步行速度也代表了政府城市管理的水平,最起碼可以看出道路是否平整。如果一個城市的失業率很高,無所事事的失業者在街上漫無目的行走的速度肯定要比匆忙的商務人士目的性很強的行走速度慢得多,所以市民行走速度似乎也關聯著整個城市乃至國家的經濟景氣程度。
此外,步行速度還是工作效率的一種體現。日本著名人力資源顧問福田永曾在某本書里講過一個故事:某公司欲從兩位市場營銷人員中選拔出一位主管。這兩位候選人旗鼓相當、難分高下。最後老闆採用的方法是用電話把兩位候選人叫到辦公室,用其所花費的時間來評判誰更合適這個職位。結果:一位用了80秒,另一位則用了110秒。於是,老闆決定讓用了80秒的那一位擔任主管——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輸家比贏家有時只差30秒。
- ↑ 楊濱.6大民間經濟指數更易懂 看CPI不如看女人的裙子.中證網,2012-08
- ↑ 行走速度指數[J]. 新作文:高中作文指南, 2011(11):38-38.
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