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1个条目

行為改造激勵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行為改造激勵理論(Behavior Modification theory)

目錄

什麼是行為改造激勵理論

  行為改造激勵理論是指人的行為是作用於一定環境,企業外部環境對人的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激勵的目的是為了改造和修正人的行為方式.充分認識環境對塑造人的行為的關鍵作用,正確理解、掌握行為改造理論的基本原理,將有助於提高企業管理的水平. 行為改造理論不僅考慮積極行為的引發和保持,更著眼於消極行為的改造轉化。關於這一問題的探討,不同的心理學派提出了不同的理論,從而出現了有以人本主義為基礎的歸因理論,有以行為主義為基礎的強化理論,也有兩者結合的挫折理論等。

行為改造激勵理論的三種理論

  一、歸因理論

  歸因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弗里茨·海德Fritz Heider,1896年2月18日-1988年1月2日)在有關社會認識和人際關係理念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不同的歸因會直接影響人們的工作態度和積極性,進而影響隨之而來的行為和工作績效;對過去成功或失敗的歸因,會影響將來的期望和堅持努力的行為。

  歸因理論的內容:歸因論是說明和推論人們活動的因果關係分析的理論。歸因理論認為失敗的歸因分析和消極行為向積極行為的轉化關係十分密切。顯然,把失敗歸咎於不穩定因素,有利於對前途充滿希望,鼓舞幹勁,在失敗時保持旺盛的熱情和信心,剋服自暴自棄而奮發向上。這就是“氣可鼓而不可泄”的道理。人們用這種理論來理解、預測和控制他們的環境,以及隨這種環境而出現的行為。因此有人把歸因論也叫做認知理論,即通過改變人的自我感覺自我思想認識來達到改變人的行為。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羅斯和澳大利亞的心理學家安德魯斯等人,應用歸因論來改變人的感覺和認識,從而進行強化,最後達到改變行為的目的。

  不同的歸因會直接影響人們的工作態度和積極性,進而影響隨之而來的行為和工作績效;對過去成功或失敗的歸因,會影響將來的期望和堅持努力的行為。一般人可做出四種歸因:一是努力程度;二是能力大小;三是任務難度;四是運氣與機會。

  1.歸因論所研究的基本問題有下列三個方面:

  • 關於人心理活動發生的因果關係,包括內部和外部的原因。
  • 社會推論問題,即根據行為及其結果對行為者的穩定心理特征和素質或個性差異做出合理的推論。
  • 期望與預測,即從一定的過去的行為和其結果預計在某種情況下會產生什麼行為。

  2.歸因論的依據和應用。羅斯安德魯斯等人對此問題作了不少研究,他們對歸因論的依據和應用問題提出下列看法。

  • 歸因論的依據。良好的動機是直接推動人們學習和工作的內在動力,是人們發動和維持其成就活動的一種心理狀態。那麼,如何有效地激發動機?如何在成就活動中堅持不懈?如何在失敗時保持甚至加強成功的期望?對於常常失敗時就自暴自棄的人,能否利用歸因論原則來幫助、改造和矯正他,激發他積極向上的動機和堅持努力的行為,實踐證明,歸因原理在激發成就動機,促進堅持努力的行為方面,對解決上述問題有重要作用。
  • 歸因理論的應用。堅持是成就行為的主要特征,對於前一段行為的因果關係的分析推論,直接影響和決定著以後的行為,成就的獲得有賴於對過去工作是成功或失敗的不同歸因。在這方面心理學家們在實驗的基礎上得出瞭如下幾種看法:

  ①如果學習的人把失敗歸於自己腦子笨和能力低這樣一類穩定的內因,這樣失敗後則不能增強學習者今後努力行為的堅持性。

  ②假如把失敗歸因於自己學習不夠努力這個相對不穩定的內因,則可能增強學習者更加倍努力去學習的行為的堅持性。

  ③如果把失敗歸因於不穩定的偶然的外因(比如在考試複習階段把筆記本丟了,或是有病發燒一周),則學習者不一定會降低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夠堅持努力行為。

  ④假如把失敗歸因於學習任務太重、太難等穩定性的外因,則就很可能會降低學習者的自信心、成就動機和行為的堅持性。

  正是因為基於把失敗歸因於努力與否是與今後能否堅持行為有密切聯繫,所以,羅斯安德魯斯等人認為,把已往的工作或學習的成功與失敗的原因,歸於內、外因中的穩定性因素還是不穩定因素,是影響今後工作和學習的成功期望和堅持努力行為的關鍵。也就是說,如果失敗被認為是由於能力低、任務難等穩定因素所致,就會降低隨後的成功期望,會失去信心,並不再堅持努力行為;反之,如果把失敗的原因歸於自己努力不夠或粗枝大葉等不穩定因素,就會保持甚至增強能取得成功的動機,會進一步增強信心,堅持努力行為。

  總之,運用歸因論原理來增強人們行為的持續性,對取得成就行為有一定作用,特別是對學生和科研人員的作用更為顯著。這實際上說明通過改變人的思想認識可以達到改變人的行為的目的。也進一步證明我們黨長期堅持的政治思想工作為什麼在改造、引導人的行為方面的作用如此之大。並且希望各級領導和管理者在對成功者和失敗者今後行為的引導方面儘可能地把成功失敗的原因歸於不穩定因素。

  二、強化理論

  強化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和行為科學家斯金納等人提出的一種理論。強化理論是以學習的強化原則為基礎的關於理解和修正人的行為的一種學說。所謂強化,從其最基本的形式來講,指的是對一種行為的肯定或否定的後果(報酬或懲罰),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會決定這種行為在今後是否會重覆發生。

  根據強化的性質和目的,可把強化分為正強化負強化。在管理上,正強化就是獎勵那些組織上需要的行為,從而加強這種行為;負強化就是懲罰那些與組織不相容的行為,從而削弱這種行為。正強化的方法包括獎金、對成績的認可、表揚、改善工作環境人際關係、提升、安排擔任挑戰性的工作、給予學習和成長的機會等。負強化的方法包括批評、處分、降級等,有時不給予獎勵或少給獎勵也是一種負強化。

  斯金納認為,通過正強化,員工因原有行為受到鼓勵和肯定而自覺地加強該行為;通過負強化可以使員工感受到物質利益的損失和精神的痛苦,從而自動放棄不良行為。而且他認為,正強化或負強化必須緊隨行為之後才最具效果。

  斯金納通過分析員工按他們的方式行動的原因中發現,在員工的參與和幫助下設置具體的目標,對工作成果迅速進行反饋,對員工的行為改進給予獎勵,甚至當成績還沒有達到目標時,就要設法給予幫助,並對其所做的可取的地方給予獎勵。同時他還發現,讓員工充分瞭解組織的情況,尤其是那些涉及到他們的問題,其本身對員工具有相當大的激勵性。

  按照強化理論,管理者可以通過強化他們認為有利的行為來影響員工。斯金納主張強化的重點應該多採用獎勵等正強化而少採用懲罰等負強化。儘管懲罰措施對於消除不良行為的效果很快,但是它的效果經常只是暫時的,並且可能會導致矛盾衝突、缺勤、或辭職等。同時,還要依照強化對象的不同採用不同的強化措施。因為人們的年齡、性別、職業、學歷、經歷不同,需要就不同,強化方式也應不一樣,如:有的人更重視物質獎勵,有的人更重視精神獎勵,就應區分情況,採用不同的強化措施,以達到有效激勵員工行為的目的。

  三、挫折理論

  挫折具有兩重性,它可以是壞事,也可以是好事。挫折可以使人失望、痛苦;使人消極、頹廢,從此一蹶不振;使人產生粗暴的消極對抗行為,導致矛盾激化,甚至走上絕路。挫折也可以給人以較益,變得比較聰明和成熟;可以使人從錯誤中猛醒,認識錯誤,接受教訓,真正使失敗成為成功之母;可以磨練人的意志,激勵人發奮努力,從逆境中奮起。可見挫折是壞事,但如能正確對待還能變成好事,過於平靜的舒適生活,反而會在挫折發生時手足無措。從這一點說,有挫折比無挫折更能鍛煉人、培養人。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angyi,Dan,Zfj3000,Lweij,Yixi,Mis铭,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行為改造激勵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