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蘋果公司企業文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苹果文化)

偏執創新

  喬布斯將他的舊式戰略真正貫徹於新的數字世界之中,採用的是高度聚焦的產品戰略、嚴格的過程式控制制、突破式的創新和持續的市場營銷。

  重回蘋果後的喬布斯採取的第一步驟就是削減蘋果的產品線,把正在開發的15種產品縮減到4種,而且裁掉一部分人員,節省了營運費用。之後,蘋果遠離那些用低端產品滿足市場份額的要求,也不向公司不能占據領導地位的臨近市場擴張

  第二,發揚蘋果的特色。蘋果素以消費市場作為目標,所以喬布斯要使蘋果成為電腦界的索尼。1998年6月上市的iMac擁有半透明的、果凍般圓潤的藍色機身,迅速成為一種時尚象徵。在之後3年內,它一共售出了500萬台。而如果擺脫掉外形設計的魅力,這款利潤率達到23%的產品的所有配置都與此前一代蘋果電腦如出一轍。

  第三,開拓銷售渠道,讓美國領先的技術產品與服務零售商和經銷商之一的CompUSA成為蘋果在美國全國的專賣商,使Mac機銷量大增。

  第四,調整結盟力量。同宿敵微軟和解,取得微軟對它的1.5億美元投資,並繼續為蘋果機器開發軟體。同時收回了對兼容廠家的技術使用許可,使它們不能再靠蘋果的技術賺錢。

  總之,喬布斯真正的秘密武器是他具有一種敏銳的感覺和能力,能將技術轉化為普通消費者所渴望的東西,並通過各種市場營銷手段刺激消費者成為蘋果“酷玩產品”俱樂部的一員。

  隨著個人電腦業務的嚴峻形勢,喬布斯毅然決定將蘋果從單一的電腦硬體廠商向數字音樂領域多元化出擊,於2001年推出了個人數字音樂播放器iPod。到2005年下半年,蘋果公司已經銷售出去2200萬枚iPod數字音樂播放器。

  在iPod推出後不到一年半,蘋果的iTunes音樂店也於2003年4月開張,通過iTunes音樂店銷售的音樂數量高達5億首。在美國所有的合法音樂下載服務當中,蘋果公司的iTunes音樂下載服務占據了其中的82%。與此同時,蘋果也推出適合Windows個人電腦的iTunes版本,將iPod和iTunes音樂店的潛在市場擴大到整個世界。通過iPod和iTunes音樂店,蘋果改寫了PC、消費電子、音樂這3個產業的游戲規則。

  儘管已經從最初對技術的一無所知變成今天的億萬富翁,但喬布斯做事情的熱情始終未變,他對創新的熱情就如他最喜歡的《全球概覽》停刊前的告別辭所寫: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求知若渴,大智若愚。)

  每當有重要產品即將宣告完成時,蘋果都會退回最本源的思考,並要求將產品推倒重來。以至於有人認為這是一種病態的品質、完美主義控制狂的標誌。波士頓咨詢服務公司共調查了全球各行業的940名高管,其中有25%的人認為蘋果是全球最具創新精神的企業。

 “在蘋果公司,我們遇到任何事情都會問:它對用戶來講是不是很方便?它對用戶來講是不是很棒?每個人都在大談特談‘噢,用戶至上’,但其他人都沒有像我們這樣真正做到這一點。”喬布斯驕傲地說。

推崇精英人才文化

  與對產品和戰略高度聚焦的做法相似,在人才的使用上,喬布斯也極力強調“精”和“簡”。喬布斯曾創立並管理的Pixar公司倡導的是沒有“B團隊”,每個電影都是集合最聰明的漫畫家、作家和技術人員的最佳努力而成。“質量比數量更加重要。”喬布斯表示從若幹年前看到Stephen G. Wozniak為製造第一臺蘋果機而顯示出的超凡工程學技能的那些日子開始,喬布斯就相信由頂尖人才所組成的一個小團隊能夠運轉巨大的輪盤,僅僅是擁有較少的這樣的頂尖團隊就夠了。為此,他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打電話,用於尋找那些他耳聞過的最優秀人員、以及那些他認為對於蘋果各個職位最適合的人選。

  喬布斯還在2000年蘋果的一度停滯期喊出了“Think Different”(另類思考)的廣告語,他希望這個斥資上億美元宣傳的廣告不僅讓消費者重新認識蘋果,更重要的是,喚醒公司內員工的工作激情。

  而喬布斯本人也將一個企業家的能量貢獻於眾多別的CEO認為是自己不需要親自做的事情中,不論是校對合作協議、還是給記者打電話講述一個他認為非常重要的故事,他都會去做。而同時,與很多CEO不同的是,他很少參加華爾街分析家的研討會,傾向於做一些自己的事情。在員工的眼中,喬布斯承擔了很多責任,但在很多富於創造性的層面上他又非常放手而不參與。

  前蘋果產品營銷主管Mike Evangelist離職後在他的博客(www.writersblocklive.com)中透露,喬布斯每一場講演都需要幾個星期的預先準備和上百人的協同工作,經過精確的細節控制和若幹次秘密彩排之後,喬布斯總是以激情四射的演講者面目出現在現場。當喬布斯邀請百事可樂總裁約翰·斯高利加盟蘋果時,他這樣說:“難道你想一輩子都賣汽水,不想有機會改變世界嗎?”

  在這樣的個人化文化指引下,喬布斯以用戶個人化引導產品和服務,以員工個人化來塑造公司文化和創新能力,以自身個人化獲得一種自由和愜意的人生。以曾經由喬布斯掌控的Pixar為例,Pixar最著名的企業文化就是“以下犯上”,娛樂和自由的工作環境,我行我素、稀奇古怪的員工,隨時隨地隨便提出的新主意,都構成了一種職業文化中的高度個人化的元素。“什麼中層、部門、領導,這些詞我們統統沒有,這就是我們獨一無二的地方。”這是Pixar員工的描述。

機遇與挑戰

  現在,正當喬布斯帶領蘋果的版圖越做越大時,波士頓咨詢公司的James Andrew提出質疑:“如果蘋果的產品真的比微軟、或戴爾、或IBM、或惠普的好,那麼為什麼蘋果這家公司這麼小?(想一想,在過去10年,蘋果申請了1300項專利,幾乎是戴爾的1.5倍。)”

  Andrew認為在蘋果的創新和文化中存在一種偏見,即單純對技術革新的絕對信奉。“成為一個真正創新的公司不僅是追趕上最新的創意,或者新產品和新服務,它還包含著要能創造足夠的現金來彌補成本,並回報股東。”

  與此同時,Yankee Group咨詢公司兼Battery Ventures風險投資公司的創始人Howard Anderson對蘋果提出另一個質疑:“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成功創新的要素,即完結(follow-through)。這也是蘋果所缺乏的。” Anderson說,“創新不是經濟增長的關鍵。管理才是。在實踐中,這一點就意味著通過堅固的銷售力、以及與開發者和銷售者協作的戰略、消費者服務的戰略來支撐產品創新。過度依賴創新的公司已經過時。很多時候,管理和執行更加重要。”

  於是,業界的一些評論家開始提出這樣的疑問:iPod貢獻了蘋果的絕大部分利潤,很難想象,如果沒有iPod,蘋果會陷入怎樣的麻煩?

  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創新者的兩難困境》一書作者Clayton M. Christensen在近日表示,因iPod而大獲成功的蘋果將像以前一樣再次衰落。“我擔心蘋果會因iTunes的封閉性而失掉時機,就像當年它拒絕開放Mac系統一樣,結果成就了微軟的霸業。如果它能夠開放iTunes架構並兼容所有的MP3播放器,也許還能夠保持目前的領先地位。”

  質疑歸質疑,但擺在人們面前的現實卻是,隨著喬布斯與迪士尼的這次聯盟,使他終於可以染指媒體內容的生產和發行業務,可以逐步實現他在數位時代跨領域集成的遠大目標。熟悉喬布斯的人也清楚,他是一個極端追求完美的人,長久以來就想組建自己的媒體帝國。

  當然這次聯盟也有諸多風險,喬布斯將在運營蘋果的同時也坐在迪士尼的董事會中,這讓他不得不面臨眾多雷區和衝突,他也必須證明自己能勝任新角色。如果他能將曾經讓蘋果高飛的活力和能量同樣帶給迪士尼,那麼喬布斯便能真正成為這個龐大夢幻王國的真實領袖。

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語錄

  我相信最終是工作在激發人們的能力,有時我希望是我來推動他們,但其實不是,而是工作本身。我的工作是使工作儘可能地顯現美好,並激發出人們的最大潛能。

  有時我分不清“將要怎樣”和“可能怎樣”的區別,也不清楚應該一步到位還是循序漸進。平衡理想和實際是我應該註意的地方。

  工作將是生活中的一大部分,讓自己真正滿意的唯一辦法,是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工作;做有意義的工作的唯一辦法,是熱愛自己的工作。你們如果還沒有發現自己喜歡什麼,那就不斷地去尋找,不要急於做出決定。就像一切要憑著感覺去做的事情一樣,一旦找到了自己喜歡的事,感覺就會告訴你。就像任何一種美妙的東西,歷久彌新。所以說,要不斷地尋找,直到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要半途而廢。

  我憑著好奇心和直覺所乾的這些事情,有許多後來都證明是無價之寶。只有回頭看時,才會發現它們之間的關係。所以,要相信這些點遲早會連接到一起。你們必須信賴某些東西——直覺、歸宿、生命,還有耐力,等等。做這些從來沒有讓我的希望落空過,而且還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

  讓我能夠做出人生重大抉擇的最主要辦法是,記住生命隨時都有可能結束,記住自己隨時都會死去,這是我所知道的防止患得患失的最好方法。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1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sky,Wwdz,Angle Roh,Kane0135,Dan,Zfj3000,Yixi,Mis铭,林晓辰.

評論(共5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蘋果公司企業文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22.210.64.* 在 2011年5月7日 14:30 發表

百度百科也有,不知是誰抄襲誰呀。

回複評論
Yixi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5月9日 10:11 發表

222.210.64.* 在 2011年5月7日 14:30 發表

百度百科也有,不知是誰抄襲誰呀。

您可看兩遍的歷史記錄!!

回複評論
118.74.128.* 在 2011年5月10日 22:07 發表

嗯,是。抄襲的這麼光明正大。。。

回複評論
183.6.80.* 在 2011年5月17日 22:05 發表

看來看去都是這個

回複評論
101.7.240.* 在 2011年10月1日 17:36 發表

百度知道包含的內容更多一點~~~這個網站只做MBA方面的東西,更加專業和具體化一點~~~本來參考文獻就都差不多~~~編輯的結果當然也相近~~~某隻倒不覺得有什麼抄襲問題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