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戰略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股權即所有權,是支配企業的關鍵。因此股權戰略的核心是選擇股權參與度,即國際化經營企業在對外直接投資企業中擁有的股權比例,比例越高,對所投資的公司的控制力越強。
從國際化經營企業角度出發,當然要求對外直接投資採取獨資的形式,牢固控制所投資的公司,維持企業在技術壟斷、經營訣竅、產品質量和商品信譽等方面的優勢,確保對外投資收益最大化。但是依對象國的立場,則希望既要引進外資,又要保護民族經濟,特別要避免國外企業控制本國的經濟命脈,因此通過種種手段竭力將國際企業的經營納入本國經濟發展軌道,並加強控制。如經濟手段方面,對不同股權結構的合資企業規定不同的雇工政策、外匯管制及稅收待遇,誘使國外企業與本國合資;法律手段方面,則規定合資企業中本國投資至少擁有的股份比例,迫使國外企業出售部分股權。
面對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要求本土投資者參股的呼聲日益高漲的局面,國際化經營企業不得不認真考慮自己的股權戰略:一方面確保對所投資的公司的控制權,另一方面也滿足對象國的要求,規避有關政策的限制,儘可能獲得政策優惠,並樹立在對象國的良好形象。
(1)國際企業自身狀況。一是國際企業的戰略目標。如果在對象國的投資項目在國際企業的戰略規劃中占有重要地位,對企業未來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則傾向於獨資方式;如為了進入對象國市場,擴展市場份額或者只是建立一個生產基地,可採取合資方式,以爭取對象國的支持。二是國際企業擁有的競爭優勢和國際營銷經驗。如果具有明顯優勢並且能夠保護這些優勢,國際營銷經驗豐富,則應採取獨資方式或集中控制。反之則合資為好。三是企業對外投資傳統與領導人的偏好。
(2)對象國的投資環境。一是法律因素,如果對象國對外商獨資有嚴格的限制或差別待遇,則可合資。二是有無合適的合作伙伴,其擁有的生產要素資源是否與本企業有較強的互補性,有則合資。
(3)成本與收益分析。即考慮不同股權結構下邊際收益與邊際成本的差額,以決策利潤最大化時對投資企業的股權參與度及是否獨資的問題。
獨資與合資的優缺點是互逆的,即合資的優越性是獨資的不足方面,反之也是。下麵以合資為例分析其利弊。
(1)政治風險、差別待遇與國際企業戰略利益。合資企業常被對象國政府及社會視作當地企業看待,心理和感情上容易被接受和認同,並能夠取得理解、合作和較多優惠,從而有效降低了進入壁壘和國有化風險。但合資雙方往往存在利益衝突,特別是國際企業較註重合資公司的經營活動符合它的戰略利益要求,衝突影響了合資公司的業務開展。而獨資企業則正好相反。
(2)市場適應度與優勢互補。合資可以充分藉助於當地合資方對本國自然條件、社會文化、市場狀況等情況的瞭解,正確制定經營決策,較好地適應對象國的市場要求,同時國際化經營企業一般擁有相對於對象國企業的競爭優勢,如資金、技術、管理、品牌、經營等,從而能實現優勢互補。但是過分合資,可能使國際化經營企業屈服於經營風格的“當地化”壓力,削弱國際化經營企業的競爭優勢;另外,合資各方如何評估投入的資產,特別是無形資產,是一個棘手的難題;而國際化經營企業在合資公司中進行轉移定價也會受到當地合資方的阻撓。
(3)投資壓力與企業管理衝突。合資分解了國際化經營企業的資金負擔,但是合資各方在管理思想、方法、作風等方面的不同,常引起各方在企業管理上的矛盾,降低了經營效率,甚至影響到合資經營的成敗。種種矛盾使合資企業成為世界上最難管理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
(4)經營風險與商業秘密。合資降低了各方的經營風險,但也易使合作方憑藉股權和參與管理獲悉國際化經營企業的技術、管理和商業秘密,如果泄漏,將給國際化經營企業帶來巨大損失。事實上,一旦解除合資關係,當地合資方有可能成為國際化經營企業開拓當地市場的強勁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