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網站:http://www.ucsb.edu/ 英文

目錄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簡介

  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簡稱UCSB,又常譯為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是一所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塔芭芭拉市的公共大學,是加州大學系統十間分校之其中一間。其校園雖較近於戈勒塔市(Goleta),但行政上仍隸屬於戈勒塔市東面的聖塔芭芭拉市。校園可劃分為三個部分:主校園(Main Campus)、史托克校園(Storke Campus)和西校園(West Campus)。校園的三個部份圍繞景島社區(Isla Vista)。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位於洛杉磯以北120英哩、聖塔芭芭拉市Santa Barbara以北10英哩處的一個半島上,兩面環海,緊臨太平洋,美麗迷人的海灘、風景十分的優美。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在這10年以來,為提升力最快的學府之一,時常會在各項的評比中看得到學校的名稱,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師資也是無庸置疑的好,在過去四年,學校中有三位教授榮獲諾貝爾獎物理學、化學獎的殊榮。

  由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與卡普蘭Kaplan教育機構連手推出的卡普蘭Kaplan大學指南的最新之2005年度全美25間最受歡迎的大學的名單中,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是被評選為最受衝浪、滑雪愛好者歡迎的學府,因為其校園有海灘讓學生衝浪,而學校附近有著名的大熊滑雪場。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最讓華人津禁禁樂道的是校長為來自中國臺灣的華人--楊祖佑先生,楊祖佑先生為臺中一中、臺大畢業生,曾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一職及美國工程院院士。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放大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所處的城市聖塔芭芭拉市Santa Barbara,曾是西班牙在加州殖民時期的重要據點,是一個充滿多元文化及文藝氣息的市鎮。尤其是特殊的西班牙式紅瓦白屋及地中海型氣候,這裡的戶外活動十分的刺激,最主要的是占地利之便,因此在水上活動上亦十分興盛,如:游泳、衝浪、釣魚、賞鯨、風帆,均是這裡的熱門活動。若是你怕水的話,在這裡也有像是攀岩、登山、健行、騎馬等活動參加。在較文靜的活動,在聖塔芭芭拉市Santa Barbara也有博物館、花園、歌劇、音樂會、演奏會及各項慶典等活動,讓大家游玩,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UCSB曾經在90年代初期的一項非正式的票選中,榮獲全美大學生的青睞,當選《最好玩的學府》之美稱。

7年5人獲諾貝爾獎(加州大學)

  1990年當田長霖教授從258名候選人脫穎而出,以第一位華人出任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第七任校長時,引起世界學壇轟動。

  1994年6月,當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工程學院前院長、航天系主任楊祖佑教授被加州大學總校長佩特森(Jack Paltason)從150位候選人中選出,擔任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第五任校長時,第二位華裔擔任美國一流大學校長仿佛理所當然,沒什麼大不了,直到楊祖佑主掌下的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在1998年至 2004年的短短7年間,出現了5位教授獲頒諾貝爾獎殊榮的“奇跡”,全世界這才吃了一驚。楊祖佑校長是“伯樂”,能相“千里馬”的能耐開始受到世界矚目。

  專業上,楊祖佑在工程學多個研究領域建樹良多。他在有限元素分析及地震工程方面的貢獻,影響深遠。他目前是美國國家工程研究院及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校长杨祖佑主掌下的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在1998年至2004年的短短7年间,出现了5位教授获颁诺贝尔奖。
放大
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校長楊祖佑主掌下的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在1998年至2004年的短短7年間,出現了5位教授獲頒諾貝爾獎。

  近10年來,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學術成就獲國際殊榮的教授有:1998年獲諾貝爾化學獎的沃爾特科恩(Walter Kohn)教授;2000年獲諾貝爾物理獎的克雷默(Herbert Kroemer)教授和諾貝爾化學獎的黑格(Alan J.Heeger)教授;2004年獲諾貝爾物理獎的戴維格羅斯(David Gross)和諾貝爾經濟獎芬恩基德倫Finn Kydland);2006年獲芬蘭總統千禧年科技獎的中村修二教授。

  他們的成就,讓距離洛杉磯北部160公裡,原本是一所不起眼的偏僻校園,成了吸引美國科學和工程學者嚮往的教育勝地,憧憬著把學校辦好的世界各國大學校長,紛紛前去取經。

千方百計吸引人才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楊祖佑校長(66歲)受訪時說:“千方百計吸引人才,不惜代價留住人才,為教授提供上好的研究環境和團隊,是讓有潛能獲得諾貝爾獎的教授不斷在校園裡冒出的秘訣。”

  他舉在2004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戴維格羅斯教授為例說:“我到普林斯頓大學去把格羅斯教授請來,是認定他在那個領域有很強的能力,很高的水平,並不是衝著他日後會得諾貝爾獎去的。我告訴他,我會為他營造一個更好的研究環境,為他準備一個優秀的研究團隊,讓他更自由地去做研究,能讓他在研究領域更上一層樓。聽了我的話,他就來了。他來做我們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做了7年,終於得了諾貝爾獎。當然,他如果仍在普林斯頓大學的話,也會得獎。不過,來到我們這裡,他受益於我們給他提供的一流而又和諧的研究環境和團隊,而他的成就,當然也讓大學得益。”

  另一位同在2004年獲諾貝爾經濟獎芬恩基德倫,也是楊祖佑從別校請來的,僅僅一年,就獲獎。楊祖佑說:“基德倫做巨集觀經濟研究,研究愛爾蘭和阿根廷的國家經濟政策,很有成就。為了請他,我們特別籌款,設立講座教授,把他請過來。沒有想到僅僅一年,他就獲獎。”

募款建研究大樓輓留好教授

  留住人才

  我們有很多優秀教授,都很瞭解他們專業的行內人水平,他們很有眼光。教授跟我談話、舉薦時,我特別用心聽,把他們的話聽進去。至於不惜代價留住人才,楊祖佑提到發明固態光、勢將成為現代愛迪生的中村修二教授。當日,楊祖佑也是以“提供一支優秀研究團隊”的承諾,把他請來。但是,越有卓越成就的教授,越有流失的危機,為了保住他們,楊祖佑除了要不斷把大學的環境改善得更好,還誓言要“不惜一切代價”。

  2006年9月,楊祖佑陪伴中村修二教授到芬蘭去領取芬蘭總統頒贈的千禧年科技獎歐元100萬元。中村修二教授是個很慷慨的教授,這邊拿了獎,那邊立刻把部分豐厚獎金,捐贈給加拿大的“點燃世界基金”去救助世界上還有三分之一晚上沒有光亮的人。

  不料,才剛回到大學,中村修二教授就告訴楊校長有另外一所大學要把他和他的整個研究團隊挖過去,還要為他建一座研究大樓。楊校長聽了,馬上出去募款,也給中村修二教授建了一座大樓,這樣才把他留下來。

  楊校長說:“來挖角的大學,都是我們平日熟悉的友校,都是學術界的朋友。有教授來說要走,我們絕對不會說‘那你請吧’。我們會不惜一切代價輓留。這樣做,已經成了大學的共識。在我們大學,這些年很少教授離開。”

竭盡所能的教授就是好教授

  談到校內900位教授,不是每一個人都處在巔峰狀態。

  楊校長說:“教授在不同的階段,對大學有不同貢獻,只要他竭盡所能就好。有些教授在某個尖端的研究領域已經到了盡頭,沒有突破,他可以開始做學生的輔導工作,或者協助工業界,教導學生做應用的工作,也能做得很好。每個教授只要在不同的階段、不同時期,在不同的領域發揮所長,都會得到大學支持。”

當校長第一年 和全校900位教授吃了100頓午餐

  楊祖佑校長出任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校長的第一年,沒有出外旅行,他把時間都拿來和教授吃中飯。這一年他和全校900位教授(一個也不漏)分別開了100頓午餐會。

  這一年大學也開始了從加州北部到南部的“介紹講解會”,為大學吸引了高素質的新生,報名人數從1994年的1萬6000人,增加到今年的4萬人。

戰戰兢兢當校長

  對於要怎樣治校,從來沒有當大學校長經驗的楊祖佑說:“當日我是戰戰兢兢到校的。我除了虛心向資深的學長請教,還積極和每一位教授接觸。這一年,我儘量留在校園;每天中午,我都安排和8至10位教授吃飯。這樣的午餐會,那年我吃了100頓。和教授午餐會的談話紀錄,收集了一大摞。教授都有要把大學變成世界級、領導級、研究型大學的心志,大家也非常關註本科生。就這樣,我們有了很簡單而又明確的目標,因為都是大家的意見,實行起來,特別通暢、順利。”

  當時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進行提高新生素質的工作。楊校長說:“在教授的支持下,我帶著妻子崔德林和教授團隊、校友和學生(每次80至100人),從加州北部到南部,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向已經被我們錄取的學生做介紹講解會。優秀的學生是很多大學爭取的對象,他們雖然已經被我們錄取,到時卻不一定來。到他們家門口開介紹講解會,一方面可以讓家長和學生瞭解大學,一方面也可以讓大學瞭解家長和學生的需求。這對我們後來做大學改善工作很有幫助。”

  他說,家長一般關註大學的教學素質、安全、圖書館設備和生活環境;學生則非常重視“平衡”。所謂“平衡”,就是要在學術方面有知識上的滿足、智慧上的挑戰,還要有富於意義、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

  楊校長說:“我們聽了家長和學生的意見,除了在校園大興土木,建造設備完善的宿舍,還加開專為大一新生開辦的‘100位大師講座’,請知名的教授為大一學生演講,讓他們在挑選就讀的院系時,有大師的意見作參考;我們也為本科生提供做研究的機會。這些改進都是逐步推展的。”

當校長至今13年 堅持教書講課、帶學生做研究

  熱愛教學的楊祖佑教授,在普渡大學任教的26年裡,曾獲12次傑出教學獎。1994年出任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校長,仍然堅持每年帶學生做研究,為大學本科生講一門或兩門課,從不間斷。他現在經常為大三學生上結構工程學。

  楊祖佑說:“一天無論有多忙,無論有多少傷腦筋的事情,只要進了課室3分鐘,我就像進入另外一個世界,重新回到當初我選擇這個職業的起點。看到學生熾熱的求知心,還有和他們的對話,最讓我有滿足感。

  “教書的時候,我會把學生的名字記下來,經常叫他們的名字,能讓學生集中精神,也有親切感。下課後,我還會多逗留5到10分鐘,和他們閑話家常,拉近距離。有時高興起來,還會跟他們回宿舍,一起吃晚飯。教書實在給我很大的滿足感;當然,校長也教書,可以讓教授知道教學也是很重要。家長知道校長進課室教書,一般都是特別贊成。”

  無論現代科技有多進步,楊校長認為教育是人與人、面對面知識交流的過程,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取代。他說:

  “在臺大讀書時,有一次在校園碰到一位我很仰慕的教授,他停下來跟我說了幾句話。那個情景,我到現在還忘不了。其實,大學生活留存在我們腦海裡的,是教授的風度、風範,待人處事的態度;他們所講的課程內容,很少人會記得。”

  在美國生活這麼多年,讓楊校長感到收穫最大的是,偶爾在機場或公共場合,突然有一個從前的學生走上前來致謝,告訴他是受了當日他說過的哪幾句話的激勵,才有今天的成就。

  楊校長說:“老實說,當日說過什麼話,我已經忘記,但卻永遠留在學生的腦海。他們把我從前說過的話‘說還給我’,是讓我最有滿足感,受到最大鼓舞的。”

每四五年換領域學習 求知永不言倦

  1940年出生在中國四川重慶的楊祖佑,排行第二,上有哥哥祖慰,下有弟弟祖保、祖怡和妹妹祖愛。

  1945年抗戰勝利,楊家遷至昆明;1949年中國大陸解放,他們一家再遷往中國臺灣。隨著當空軍的父親,楊祖佑的中小學生涯都在中國臺灣南部度過,而且經常換學校;小學三年換了三所,中學六年換了四所。他只在上了中國臺灣大學,才安定下來,四年內完成土木工程學士課程,1962年畢業。

  楊祖佑和兄弟、妹妹都在臺灣省接受大學教育,他和弟弟祖保、妹妹祖愛之後到美國深造。如今祖保是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祖愛則在瑞士日內瓦聯合國工作;哥哥祖慰和弟弟祖怡則在臺灣省工作。

  談起家庭生活,楊祖佑最懷念父親開放式的教育。他說:“我們家兄弟姐妹多,父親總是讓我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且鼓勵居多。”

童年在中國臺灣南部度過

  在中國臺灣南部的童年,楊祖佑記得第一年是小四,在“大湖”這個地方的一所小學上課。他說:“我是學校唯一的大陸人,很快就和同學打成一片。我們一起撿甘蔗、烤番薯,在溪里游泳……我的台語很快就講得跟當地孩子一樣流利,同學的媽媽還問我在家是不是也跟爸媽講臺語。其實不是,爸媽是江蘇鎮江人,我們在家都講鎮江話。”

  到中國臺灣大學讀土木工程是因為當時臺灣省正大興土木,需要土木工程師;到美國康奈爾大學讀博士時轉讀結構工程,1968年畢業。後來到普渡大學教書,則進了航空工程系,改為研究空氣結構力學、材料科學和製造工程。

  楊祖佑說:“每四五年換個領域學新東西,在求知的過程中,我永遠不感覺疲倦。”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JACK,沙漠之鹰,Angle Roh,Vulture,泡芙小姐,林巧玲,Lly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