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印記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組織印記就是組織成立之初或發展過程中特定時期的環境條件通過對組織特征的塑造進而對組織施加的持久影響。
印記(imprinting)的思想最初來源於行為科學領域。
基於對動物行為的細緻觀察研究者發現,動物早期的經歷對它們後來的行為和特征能夠產生重要且持久的影響。生物學和生態學領域的學者們目前普遍認為,印記有兩個主要特征:
第一,印記發生在段特定的時期,這段特定時期被稱為“敏感期”
第二,印記過程產生的效應是持久的,或被認為是不能被忘記的。
組織印記的概念和思想最初來自於社會學家Stinchcombe。
Stinchcombe研究發現,在同一時期成立的同行業組織,具有相似的目標和結構,並且這些具有歷史特定性的目標和結構持續了一個多世紀,。
基於這些發現他指出,組織成立時期特定的社會技術條件能夠形塑組織的結構特征,並且這些特征在組織成立之後長期存在,即組織的結構和類型具有歷史性,這些歷史特性決定了組織現有的一些結構特征,該主張被概括為“(組織)結構印記假說”。
儘管Stinchcombe一開始關註社會技術條件對組織結構的印記效應,但是後續研究已經超越了對印記特征的最初界定,將其擴展為組織成立時期或儘管開始關註社會技術條件對組織結構的印記效應,但是後續研究已經超越了對印記特征的最初界定,將其擴展為組織成立時期或發展過程中特定時期的社會因素、文化因素、技術因素、經濟因素和制度因素對其結構、戰略、能力、績效或生存發展的印記效應。
組織印記內涵的豐富,以及印記理論邊界的不斷擴展,一方面提升了研究者對印記現象的認知,另一方面卻帶來了組織印記概念的模糊性。因此,目前研究者並沒有對組織印記形成統一的認識。
然而,學者們大都保留了印記最初的含義。廣義地講,組織印記就是組織成立之初或發展過程中特定時期的環境條件通過對組織特征的塑造進而對組織施加的持久影響。
由於成立之初的組織面對眾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更易受到環境條件的影響,具有顯著的“敏感期”特性,所以現有組織印記的研究,重點關註組織成立時期的環境條件的印記效應。
Kimberly(1979)形象地指出,就像一個孩子一樣,組織誕生時期所依存的環境,以及起步階段的發展路線或開展的活動,將對其後來的活動產生重要影響。
上述對組織印記的界定,表明組織印記包含三個特性。
第一,組織印記形成於特定的“敏感期。”。敏感期的組織相比其正常狀態具有很強的脆弱性,更易受到環境條件的影響,當組織處於正常狀態時,環境條件則不易產生持久的影響(Marquis,2013)。這些敏感時期包括組織成立之初、公開上市、兼併收購、分拆等特定時期,其中組織成立之時是關鍵的敏感期。
第二,敏感時期的技術、文化、制度以及經濟條件塑造了組織的特征和特定行為。
第三,組織被塑造的特征和行為在其未來發展過程中產生了持久影響(Johnson,2007)。
總體而言,組織呈現敏感期的環境特性反映了組織印記的形成,而持久的影響體現了組織印記的複製及其效應,正是這兩個相互聯繫的過程,保證了組織在未來生存與發展的過程中“印刻”著敏感期(特別是初期環境條件所產生的影響,就像新生兒誕生時身上所帶的胎記一樣,這些胎記將伴隨他們未來的生活。
然而,當認為組織初期環境條件的印記具有持久的影響力時,實際上暗含了有關組織運行的兩個潛在假設,即組織成立時的環境條件能夠影響其基本結構、流程和戰略等特征,以及組織運行具有定的惰性,在成立之後的時期里很難改變已有的結構、流程和戰略等(Bamford、Dean、Mcdougall,1999)。
這兩個潛在假設也是組織印記理論賴以建立的理論預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