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融資風險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籌融資風險[1]
籌融資風險的內容[1]
籌融資風險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籌資數量不當風險。在一定的業務規模下,企業對資金的需要在客觀上也存在一個合理的數量。籌資適量,才會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籌資數量不足,會影響資金正常運動,籌資數量過多,則會加大財務成本(利息及投資者報酬支出),兩者均會降低財務成果。任何企業都希望適量籌資,但由於多種因素影響,其結果偏離“適量”這一目標的可能性總會存在。
(2)籌資時機不當風險。任何企業在籌資時都希望資金及時到位,到位過早會加大財務成本,到位過遲,勢必影響資金正常運作。但由於不同籌集渠道、不同籌集方式的難度、條件限制等因素,總會使企業處於資金不適時到位,從而影響到企業財務成果。
(3)資本結構惡化風險。所謂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全部資金來源中,負債(包括各類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各自占的比重及它們之間的比例關係。最佳資本結構一般表現為:綜合資金成本最低,彈性最大,功能限制最小,財務杠桿利益與財務風險均衡。企業的目標當然是籌資後的資本結構達到最優。但是,由於最優結構的形成,不僅受融資種類的影響,同時也受市場利率、企業投資利潤率的影響。當債務資金利率高於企業投資利潤率時,債務資金比重越大,自有資本利潤率越低;如為相反情況則自有資本利潤率越高。在後一種情況下,擴大資本結構中債務資金比重將是有利的。但這種擴大亦有一定量的界限,超過這一界限,由於債務資金成本提高,就會改變其結構的性質,即由良性結構變為惡性結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借款利率和企業投資利潤率都是不肯定的,或者說都是變動幾率很大的兩個變數。因此,資本結構惡化的幽靈隨時都在陪伴著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