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職業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秘書職業化是現代社會職業分工的必然結果。所謂秘書職業化就是秘書職業行為形成了完善的管理系統,有科學的管理制度保障其運行,職業性獲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1]
秘書職業化的功能[2]
對於秘書職業化的功能或作用,秘書學界的主要觀點如下:
1.秘書職業化是預防秘書腐敗的措施。呂錦如認為,將建立秘書職業化體系作為治理秘書腐敗的基本途徑,要從秘書職業道德體系、教育培訓體系、選拔任用體系、監督制衡體系、社會保障體系五個層面建立與完善,這為秘書職業化的制度建設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楊碩林認為,職業化是防止秘書腐敗的有效途徑,具體從職業化在技能的專業性、服務的適用性、工作的規範性、地位的提高性等方面的表現以及秘書工作內容、工作程式、工作技能、工作環境規範化對秘書腐敗所起的防範和抑製作用兩個方面作了論證。
2.秘書職業化是實現與國際接軌的必然選擇。在這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秘書人才的國際化成為現實,這對秘書人員的國際素質提出了要求。為此,就需要對秘書工作者進行嚴格的、規範的職業化訓練,讓他們學習國際秘書工作經驗,推動中國參與世界發展。
3.秘書職業化是實現工作高效率的必由之路。方國雄對秘書職業化的歷史與發展進行了梳理,認為秘書職業化有利於優化管理系統和提高工作效率。隨著社會經濟和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環境因素更加多元化,社會發展節奏更快,各項實踐活動更具適變和應變活力。在這種情況下,領導者必須具備較強的整體調控能力和敏捷的反應力,這就需要作為參謀助手的秘書人員提供綜合性輔助和服務。可以預見,隨著職業秘書隊伍的壯大,秘書工作職能的強化,秘書人員素質的提高,秘書職業化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秘書職業化的建設[2]
第一,秘書職業技能標準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技能鑒定、資格認定等。鄭崇田對秘書職業技術職稱的等級、標準、申報程式、分級考評、評聘雙軌制、職稱管理和實施等進行了探討。沈蕾、張虹提出的秘書職業化的措施有:規範職業地位,提高社會認識;明確秘書分類;明確秘書等級和資格認證考試;建立適應實際工作的秘書教育體系。
第二,秘書職業化發展的環境建設。蔡璐遙對我國秘書職業化發展的經濟、法律、政策、教育、社會文化等環境做了比較論述,認為我國秘書職業化程度較低,要推進秘書職業化必須註重營造外部環境。劉秋言對秘書職業化發展的不利和有利因素作了總結,提出了秘書職業化發展的應對策略。章玫平對影響我國秘書職業化進程的因素進行了分析,認為影響因素集中在當前的社會文化環境和秘書職業的專業性不完善上面,為此提出了加強宣傳力度、提升社會對秘書職業的認知、完善學科體系、制定相關法律和法規、借鑒國外優秀成果等對策。薛果對秘書職業化實現所需的個體動力和社會動力問題作了探討,認為應從傳統觀念(秘書是官還是職業的較量)、現實環境(名與利的較量)和具體技術操作層面(理論、方法、標準)幾個方面加以完善。
第三,改革秘書教育,推進秘書職業化發展。鐘築、張居玲提出,以職業化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以職業認知為始,職業能力為終,以培養具有相當職業化程度的人才為目標的,既重視職業技能培養又著力於秘書的職業精神、職業行為規範鍛造的人才培養模式。郭建慶提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適銷對路的複合型秘書人才,在秘書教育中註重實務教學、能力教學的改革措施。馮蘭義對職業化秘書教學的教學內容模塊從知識、素質、技能方面進行了設置。吳加才從培養目標制定、課程結構安排、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闡述了本科秘書專業如何適應社會需要進行教育改革的意見。楊靜、郭子輝探索瞭如何按崗位流程構建職業化實訓基地,並對日常課時實訓、學科系統實訓和模擬綜合實訓作了系統設計,提出了有效使用校內實訓基地的基本方法。這些研究者都指出,秘書職業化的發展主要應依托高校的秘書教學,學校要從培養秘書人員的職業化意識開始,然後穩步進行職業能力、職業行為規範和職業精神的培育。
綜上可見,秘書職業化發展的大趨勢是明確的。現在的任務就是如何推進秘書的職業化,我們認為,確實需要一套完整、細緻、可行的職業準入、職業規範、職業培訓、職業鑒定、職業評級、職業保障等制度建設。這需要廣大秘書研究者、秘書從業者和秘書教育工作者以及政府主管部門和教育機構奉獻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