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意解決模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滿意解決模型(Satisficing model)
目錄 |
滿意解決模型是指決策者以熟悉而習慣的方式考查備選方案,而這些方案也並非是窮盡的,一旦找到第一個“足夠好”,而且是足以勝任的解決方法,方案的搜尋工作就結束了,進入操作階段。其模型的實質在於:當面對複雜問題時,決策者的做法是將問題簡化,即個體以簡化的程式進行理性決策。
由於人對信息加工能力及構思和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遠遠不能達到完全理性的要求,個體是在有限理性的範圍內活動,他們不是註重問題的所有複雜方面,而是抽取其中的重要方面,併在此基礎上進行理性決策。
西蒙(H.Simon)認為人類的決策行為是在滿意原則基礎上所進行的有限理性決策。在這種滿意解決模型中,決策者對所面臨的問題只有有限數量的信息,他們所能獲得的問題解決方案或可實施方案的數量是有限的,因此他們也不能確定他們所做出的決策是最好的。但是,決策者所關心的也不是找到最好的方案,他們只需要找到一個足夠好的滿意方案就可以了。有人做了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最佳決策就好比是在一堆針中尋找最尖銳的一根,而滿意決策則是在一堆針中找到一根能夠用來縫東西的針就可以了。由此可以看出,做出滿意決策應該比做出最佳決策更容易,而且更實用的。
滿意解決模型的一個實質性問題就是,當人們面對複雜的問題情境時,總是會首先將問題簡化到一種易於理解的水平上進行解決。這是由於人的認知加工能力的有限性並不能滿足處理最佳決策所需的全部信息的需求。人們在確定決策標準的時候也並不是詳盡的列舉出所有的對決策有影響的因素,而是設定能夠滿足要求的最低標準。人們在擬定備選方案的時候則是從一些熟悉的、顯而易見的、容易得到的備選方案人手,而且當人們找到第一個可接受的方案之後往往就停止搜索新的方案了。這樣看來,在滿意決策中備選方案被考慮的順序會對最終的決策造成很大影響。圖1就顯示了滿意解決模型的決策過程。
如果運用滿意解決模型,將會怎樣對前面提到的選擇辦公地點問題做出決策呢?首先,決策者會確定最簡化的滿意決策標準,即新辦公地點必不可少的一些條件。決策者滿意的標準可能是:位置在市區中最主要的幹道沿線,周圍交通便利(鄰近地鐵站、多條公車線路經過、離機場高速路近);租金不超過每月Y萬元;周圍有商業區、銀行等。接著,決策者會根據手頭信息確定比較容易得到的幾個備選方案。決策者制定出來的備選方案可能是遠洋大廈、東方廣場、國際大廈和商貿中心。然後,決策者將這幾個備選方案與滿意標準進行比較。結果發現,國際大廈是能夠滿足三條滿意標準的選擇。於是,決策者便不再尋找新的選擇了。假設這四個備選方案中無一能夠滿足三條滿意標準,那麼決策者將會去搜索新的方案,再將新的方案與滿意標準進行對照,看是否達到標準。
對於一般個體來說,滿意解決模型的程式是這樣的:一旦確定了決策問題,個體開始確定目標和開發備選方案,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是以明顯的,經過驗證的,距離現實的備選方案為開始,確定了有限的備選方案後,決策者以熟悉而習慣的方式評估備選方案,直到確定一個令人滿意的,第一個“足夠好”的方案,而後決策者就實施這一方案。
滿意決策模型是理性決策程式的簡化,理性決策開發儘可能多的備選方案,並對所有備選方案進行充分徹底的評估,而滿意決策模型在確定選擇那一個時,備選方案被評估的順序非常重要,假設某一個問題有不止一個解決方案,決策者選擇的是第一個可接受的方案。因為決策首先從自己熟悉的,經過驗證的備選方案開始,所以那些最接近於現實的解決方案最有可能被選擇。即決策者在開發備選方案的時候,已確定了可接受的“足夠好”的解決方案。這也就是為什麼決策者在進行決策方案選擇時,會選擇和過去所做的決策沒有太大的差異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