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醫療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民營醫療機構(Private Medical Institutions)
目錄 |
民營醫療機構是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 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舉辦的醫療機構。
民營醫療機構的內容[1]
上個世紀80年代,民營醫院已經在中國醫療行業中出現。但民營醫院真正大規模的發展,是在2001年以後。
由於國家對醫院實行國有管理,公立醫院由當地衛生部門直接管理,而民營醫院的建立必須經當地衛生部門批准。雖然政策沒有限制民營醫院的建立,但衛生部門出於對公立醫院的保護,在審批時對民營醫院卡得很嚴,民營醫院在這樣的環境下,很難得到發展。2001年9月中國開放醫療市場,鼓勵發展民營醫療機構,民營醫院開始在社會上大量出現。
政策支持促其迅猛發展:2000年國家出台對醫院劃分營利性醫療機構與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政策,正式開啟民營醫院的發展路程。2003年,民營醫院的發展進入了最好的時期,由於公立醫院資金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將醫療資金的投入來源盯向了民間資本。許多地方政府改革衛生醫療體制,允許公立醫院通過委托經營、股份合作、股份制等形式,或整體出讓的辦法,引進社會資本,並對民營醫院實行3年免稅制度。政策利好致使民營醫院數量自2008年之後連續3年不斷增加。民營醫院屬於營利性醫療機構,這類醫院的管理體制比較新,運行機制比較活,特別是在用人方面與公立醫院相比有其特有的優勢;由於國家對營利性醫院實行市場調節價,醫院可根據實際服務成本和市場供求情況自主定價。同時具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能夠藉助其管理方面的特色和優勢,大打服務品牌和宣傳攻勢。
劣勢突顯:根據國家的政策,像民營醫院這樣的營利性醫療機構,不僅得不到國家的財政補助,而且還要承擔納稅的義務,為了輓留人才他們還必須支付比較高額和優厚的薪酬福利。因此,這類醫院的競技壓力一般都比較大,如果經營不善或決策失誤將會給醫院的進一步發展帶來極大的不利。由於營利性醫院才剛剛被老百姓所瞭解,所以,“民營醫院就是為了賺錢”或“民營醫院看病要比公立醫院貴”的片面看法在一定時期內仍然存在,這對醫院擴展病源,開拓市場是相當不利的。
民營醫療機構的特點[2]
(1)服務量較低。雖然民營醫療機構在數量上較多,但主要的經營形式表現為診所,且都是較小型的,無論是就床位還是服務人員來說配備的都不多,無法提供更多的服務。
(2)有較突出的社會貢獻。雖然民營醫療機構提供的服務量較少,但是民營醫療機構服務的對象主要是針對一些沒有醫療保障以及醫療保障水平較低的低收入人群,包括流動人口以及農民工等等。民營醫療機構作為低收入人群就醫的一個重要渠道,在社會服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3)較強的專業性。民營醫療機構都有其自己的經營特色,雖然其起步較晚,但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就業務上來看,其突出自己的專科等特色,顯現出其醫療優勢。
民營醫療機構發展中存在的問題[2]
(1)就民營醫療機構的內部來看。首先,民營機構的人員組成整體素質不高,其主要表現形式為個體診所,從業者多是學歷不高、職稱較低的人員,即便是高素質的人才也不願留在民營醫療機構中。其次,盈利心理較重。目前我國大部分民營醫療機構都是屬於盈利性質的,在經營過程中都急於獲得利益,往往由於單純追求經濟利益而導致出現過度醫療、誘導醫療等腐敗行為,嚴重有損於民營醫療機構的聲譽。
(2)就民營醫療機構的外部來看。首先,社會將民營醫療機構自動劃歸為公立醫療機構的補充,潛移默化中就導致兩者出現了不平等的問題,直接致使民營醫療機構在遇到比如說項目審批、科研立項等方面的時候遭到差別對待。其次,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過程,在A4"期間,不僅需要民營醫療機構有自己正確的定位,還需要政府給予一定的支持。但是雖然民營醫療機構也像公立醫療機構一樣行使著自身的義務責任,卻得不到政府給予的補貼。
- ↑ 民營醫療機構概況.深圳新聞網.2013年8月27日
- ↑ 2.0 2.1 閏偉.淺析民營醫療機構發展現況及思考[J].《人力資源管理》.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