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本土偏好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本土偏好(Home Bias)

目錄

什麼是本土偏好

  本土偏好是指投資者傾向於投資在本土而非海外市場的現象。

投資者本土偏好的原因分析

  投資者以全球市場為代價、執著地過分重視其本土市場有一系列的原因。其中一些原因有相當理性的基礎,比如讓外國投資止步的信息障礙和監管限制。但是,最近幾十年的總體全球趨勢一直是減輕這些類型的因素。雖然依然存在一些針對外國投資的重大限制,特別是貨幣風險(它可以規避,但是需要成本),但是這不足以說明本土偏好的全部內容,它仍然在許多國家普遍存在。但是,本土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來源於行為因素。例如,這可能包括熟悉度偏好——優先選擇投資者更耳熟能詳的資產或“股票名稱”,這是因為投資者估出一項可能存在瑕疵的假設,他們認為自己對更親近的事物有某種信息優勢。投資者和分析師傾向於對其本土市場做出相對更為樂觀的經濟增長假設,這也是潛在本土偏好的例子。

  “本土偏好”現象普遍存在。雖然很多投資者都知道“不要把雞蛋放進同一個籃子”,但由於海外潛在的匯率風險以及較為昂貴的交易成本,投資者還是傾向於將大部分資產集中在最熟悉的本地市場。有調查顯示,北美投資者的資產中約有75%為北美證券,而歐洲投資者的組合則有六成為歐洲證券,亞洲投資者的本土偏好情結似乎更加嚴重,亞洲證券在投資組合中所占的比重高達85%。 政府限制資本流動、交易成本、流動性考量、匯率波動、政治風險、信息不足、稅率偏高、語言和文化障礙等,都是投資者不願涉足海外市場的因素,但也有其它因素會對本土偏好產生影響。一項由歐洲學者所作的研究指出,投資者的本土偏好程度與個人特性有關。研究發現,過往投資經驗越豐富以及教育程度較高的投資者,本土偏好程度通常越低,資產分散程度則越高。此外,投資行為學的相關理論認為,過度自信的投資者,容易相信對自己所熟悉的資產類別擁有資訊優勢,因而本土偏好的程度一般較高。[1]

本土偏好的風險和成本

  摩根資產管理認為,投資者應當維持理性態度,儘量剋服本土偏好。原因是過度集中於本土市場,既會錯失機會,也有可能面臨較高風險。以MSCI指數過去10年的歷史表現為例,中國股市只在其中兩年名列榜首,其餘年份則以南韓、印度、日本、東盟等市場表現更加出色。因此,將所有資產都集中在中國股市的投資者,就會錯失不少獲利機會。至於風險方面,A股上證指數過去10年的年率化波幅高達30%,也就是說,雖然A股有機會受惠於中國經濟的增長趨勢,但單一的A股投資仍會令投資者面臨相當高的風險。與之相比,美國股票企業高收益債券新興市場債券和美國綜合債券等資產類別的年率化波幅顯著較低,分別為15%、11%、9%和4%。綜上所述,雖然本土偏好屬於全球普遍存在的現象,但這並非是投資者的最佳策略。投資者應當將視野拓寬到不同地理區域、行業、貨幣及資產類別尋找機會。[1]

  若投資者不合理地偏向於其本土投資市場,則意味著他們不能利用多元化投資的機會進行全球投資。從更具技術性的角度來講,表現出本土偏好的投資者不會站在高效的前沿,反而可能因此遭遇其投資組合帶來的劣等風險調整回報。對於國內投資者而言,可以考慮通過銀行系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產品,在組合中加入美國債券、新興市場債券、高收益企業債券、商品、房地產投資信托等不同資產類別,既能夠分散風險,降低整體組合的波動幅度,同時又能顯著改善組合的風險回報特質。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Gaoshan2013,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本土偏好"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