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新聞特寫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新聞特寫[1]

  新聞特寫亦被稱作新聞素描,是指一種以描寫為主要手法,攝取新聞事實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現力的片斷和場面,形象地再現新聞事件和新聞人物的報道形式。

新聞特寫的特征[1]

  對於新聞特寫,有不同的理解和說法。《新聞學詞典》中表述為:新聞特寫是“再現”新聞事件、人物或物景的形象化報道。以描繪為主要手法,抓住現實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富有特征的事實。形象、突出地加以反映,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富有形象性與感染力。它的特點,簡言之就是“放大”和“再現”。

  新聞特寫要認真選取“鏡頭”,抓住生動的形象。特寫,顧名思義,就是特別寫照,多用於電影或攝影。電影的特寫鏡頭.往往畫面突出,或表現典型人物異常感情的一剎那,或表現典型事件的特殊瞬間。給人以強烈印象。新聞特寫與此相仿,只是用文字代替了鏡頭,它同樣要求嚴格的選材、突出而形象的筆法。

  新聞特寫要精心組織畫面,使畫面產生“立體感”。萊辛在《拉奧孔》中認為.繪畫所選擇的畫面必須是那些最具包孕性的片段,人們通過這一片段對畫面能獲得全面的理解。借鑒這一手法.新聞特寫要善於選擇富於典型特征的片段展現“畫面”具有的典型意義。不要事無巨細,面面俱到,不去寫一般的過程、經驗或效果等。事物發展的關鍵、情節展開的高潮要寫細寫透。新聞特寫的“畫面”既不同於抽象的概念,又不等於具體的事例。如獲獎經濟特寫作品<二連浩特的“手語市場”》(《人民日報》1992年8月12日)。就註重了點面結合的處理。報道張弛有致,勾勒出一幅生動的邊貿畫捲。

  新聞特寫不同於文藝作品中的特寫。它所寫的事實、細節都要絕對真實、準確,不可以虛構,要求作者有敏銳的觀察力、鑒別力。從紛紜繁雜的事實中。攝取稍縱即逝的特寫“鏡頭”。迅速捕捉生動的形象。

  新聞特寫和通訊在寫作上不盡相同。第一,通訊一般要圍繞一個中心寫出幾件事,時間跨度大.橫斷面可以拉開寫幾個不同地區的事情;特寫只集中寫單一的事件、單一的場面。第二,通訊在運用現場活材料的同時。穿插著用概括的“死”材料:特寫一般只能用現場活材料,對錶現主題起重要作用的“死”材料,如概括性背景必須要用,也得變通一下成為新聞人物的話語。近年國內新聞界廣泛採用專稿(專題)的概念,專稿是為彌補消息的不足而誕生的,它將通訊、特寫、專訪等體裁納入其中,採用翔實、生動的方法反映新聞事物,滿足受眾深入瞭解新聞事物的需要

新聞特寫的種類及主要表現手法[1]

  西方新聞界給特寫分為帶有新聞價值的新聞性特寫和不帶絲毫新聞價值的趣味性特寫。我們所稱新聞特寫主要有人物特寫、事件特寫.旅行特寫,側記、花絮、速寫等。

  關於人物特寫。肖像畫是表現人物形象的一種簡潔形式。不論多麼偉大的畫家不能不受平面空間的限制,達·芬奇的傑作“蒙娜麗莎”不是立體的,她不會說笑,不會靦腆地咬住下嘴唇。一個好的作者用筆描繪的人物可以遠遠勝過一個著名畫家在畫布上所描畫的人物。特寫作者可以從不同角度描寫不同的動作。可以抓住人物細微、獨特的性格特征,運用文字的力量,寫出有相當深度的人物特寫,其效果要超過蒙娜麗莎那種永恆不變的微笑。象《劉胡蘭慷慨就義》這篇特寫新聞,就用極省儉的筆墨來”畫眼睛“的。作者抓住劉胡蘭與匪軍短兵相接的幾句對話這個特征性的行為,寥寥幾筆,勾畫出了劉胡蘭的高大形象, 寫得集中凝煉。寫人物特寫。不要流於大而全的俗套,要善於把自己最想告訴讀者的某個人完整的、富有特點的性格通過細節描寫表達出來。

  關於側記。常把動態新聞不能包括的內容表現出來。突出動態新聞的影響或意義,使新聞帶有人情味。同時作為提供重要情況的手段。多採用整體觀察方式、個體觀察角度來揭示矛盾和問題。

  關於花絮,它是一種輕鬆活潑的、抓住某一事件的情緒和氣氛的描述性特寫。作為對新聞報道的補充,花絮新聞註意力不是集中在事件本身上。而是力求捕捉特定場景中的奇特行為。

新聞特寫的創作方法

  新聞特寫的寫作準確要把握其“新”字的屬性和本質,努力在“聞”字上挖潛力,不斷在“特”字上下工夫, 刻苦在“寫”字上做文章,是新聞記者和廣大業餘新聞報道員應努力掌握的最基本的新聞特寫的寫法,也是原則。新聞特寫通常有以下幾種:(1)事件特寫:攝取與再現重大事件的關鍵性場面。(2)場面特寫:新聞事件中精彩場面的再現。(3)人物特寫:再現人物的某種行為,繪聲、繪色,有強烈動感。(4)景物特寫:對於有特殊意義或有價值的罕見景物的描寫。(5)工作特寫:對於某一工作場面的生動再現。(6)雜記性特寫:各種具有特寫價值的新聞現場的生動再現。

  “新”

  新,是新聞的基本屬性,更是新聞特寫的特性和本質。所謂“新”,在新聞特寫上應體現所寫內容是新近發生的故事,也就是新聞時效性強的事件,不是舊聞和陳年老賬。

  “聞”

  聞,就是故事、事件、事情,就是內容。沒有故事,新聞特寫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要有事件的特色。要報道出現場所見所聞的新人新事。新聞特寫要有生動的故事性。講故事,已經成為當下新聞寫作的常用技巧之一。因為受篇幅簡短所限,一篇新聞特寫往往精選一兩個典型故事,用十分精當的語言敘述出來,輔以設置懸念、製造矛盾衝突和抖包袱等故事表現手法,在增加報道趣味性的同時,不斷深化或襯托新聞主題並強化了新聞傳播效果。

  “特”

  寫好新聞特寫,首先要有強烈的現場感。新聞特寫最大的“特”,在於用生動的細節描寫和鮮活的人物對話來再現新聞現場,讓受眾身臨其境,進而達到對報道聚焦的新聞事實感同身受、蘊含的思想觀點在思想上、情感上形成強烈共鳴的傳播效果。記者讓受眾“走進”新聞現場,在強化了新聞特寫現場感的同時,也增強了報道的貼近性。特寫就是要對報道的某些局部作突出的、重點的描繪,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泛泛之筆。從時間上來說,局部化意味著對生活作片段的截取。它不是去展示事件發展的前前後後,而是選取那種最具包孕性的片斷,動中取靜,以靜寫動,讓人們通過一個典型的鏡頭,一個畫面,獲得對其前前後後經過的瞭解。這種片斷,通常是能反映事物特征的片斷或事件發展的高潮部分。從空間上來說,局部化意味著選取那些最有特征、最富表現力的細節。

  “寫”

  新聞特寫由於借鑒了影視手法,將對象鏡頭化,所以能產生很強的可視性,人們常把它稱為“視覺新聞”。通過描繪,讓讀者將文字的內容轉換為可視的畫面。新聞特寫,一定來自新聞現場,記者通過將現場目擊、親身感受形諸於筆,再現大喜大悲的新聞場景,使受眾如臨其境,產生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味覺等感官衝擊和心靈感應,從而獲得鮮明而深刻的印象。寫的現場感,首先是來自記者的現場觀察。一般新聞報道的材料來源,主要是由記者訪問得到的,而特寫的採訪則特別強調記者的現場觀察,強調第一手材料的獲取。沒有現場觀察,記者是無法寫出特寫來的。所以,在不少的特寫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記者觀察活動的存在。

新聞特寫註意事項

  因為特寫這一體裁要求既要再現新聞事實,又要生動形象,所以特寫的敘述性語言要簡潔,形象的描述語言要生動,對所要表達的人或事要合理地安排素材,語言既不能“濃妝艷抹”,也不能過於直白。在寫作中值得註意以下幾個方面。

  抓畫面,就是用生動的形象說話

  寫新聞特寫,首先要能“敘事如畫”,就是要善於挑選有意義而且富於形象的材料,用活生生的形象說話。有些新聞如果用消息的寫法就不能充分地展現現場的活躍氣氛,而用特寫的形式就能把比賽的場面活生生地擺在讀者面前。

  寫反映事件特征和高潮的片斷

  要寫出事件的特色,吸引讀者,還必須緊緊圍繞事件的特征運筆,對那些能反映事件特征的場面或片斷進行突出的描寫,註意不要事無巨細地面面俱到。

  要有富有特征的細節的描寫

  新聞特寫要有聲有色地反映出現場的情景和氣氛,不能靠堆砌形容詞來表現,而應該通過對人物活動的描述來實現。有人的活動,就會有言談舉止,音容笑貌,就會有傳神的細節,生動的鏡頭。把這些細節、鏡頭描述好,就會使特寫顯得有聲有色,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善於判斷,選擇適用體裁

  新聞特寫固然感染力強,能吸引讀者,但並不是任何新聞題材都要用這種體裁來反映。有的題材值得用特寫來表現,而且表現的效果很好,而有的題材沒有感染力和生動的形象,沒有典型的有特色的事件和人物活動的情節,或者新聞價值主要並不體現在外部形象上,就不適於這種體裁了。所以,我們在學習了各種體裁後還要判斷,自己獲得的新聞題材用哪種體裁表現最好,該用消息就寫消息,該用通訊就寫通訊,該用特寫就寫特寫。在這裡需要向小記者們提示的是:小記者們都生活在校園裡,和大記者相比,從新聞時效上肯定相對處於劣勢地位。但從對事物的瞭解和觀察上又有自己的優勢,所以,從觀察中發現新聞,多寫些新聞特寫的文章,肯定會受報社歡迎的,也是會有讀者的。

新聞特寫、側記與速寫的聯繫與區別[1]

  (一)新聞側記、特寫、速寫的聯繫

  新聞側記、特寫、速記三者之間的關係,學術界的觀點莫衷一是。例如,有的學者認為,“新聞側記,又叫特寫,通過細節描寫、側面烘托、環境烘托等多種表達方式報道新聞事實的一個側面,或就某些片段展開描述,以回答受眾關心和感興趣的某些方面的問題。”有的學者則認為,“特寫是區別於消息和通訊的一種新聞體裁,它一般攝取新聞事實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現力的片斷,通過多種表現手法做具有強烈視覺及情感效果的著力刻畫,使其產生立體感,從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現新聞事實、新聞人物和新聞主題。”還有的學者認為,“按形式分,通訊分為一般記事通訊、訪問記(專訪、人物專訪)、小故事、紀實、見聞、特寫、速寫、側記、散記、採訪札記等。”

  第一種觀點將新聞側記等同於特寫,筆者認為,這樣的界定混淆了側記與特寫的概念,不利於新聞工作者對這兩種形式的準確運用。第二種觀點將特寫與消息和通訊區別開來,筆者認為,特寫與消息區別開來是正確的,而將特寫與通訊區別開來,使之成為獨立於通訊之外的一種寫作形式未免畫蛇添足,容易擾亂初學者對通訊的理解。筆者贊同第三種觀點,認為新聞側記、特寫、速記應屬於通訊。所謂通訊,是運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手法,具體、生動、形象地反映新聞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種新聞報道形式。它是記敘文的一種,是報紙、廣播電臺、通訊社常用的文體。根據通訊的概念,再概括新聞側記、特寫、速記的共性,不難看出,新聞側記、特寫、速記應屬於通訊的範疇,屬於通訊中的三種不同的形式。

  (二)新聞側記、特寫、速寫的區別

  在實際應用中,新聞側記與新聞特寫容易造成混淆,新聞特寫與新聞速寫容易發生混淆。如若分清了新聞側記與新聞特寫的區別、新聞特寫與速寫的區別,便不難分辨出新聞側記與新聞速寫的區別。所以,筆者特將新聞側記與新聞特寫、新聞特寫與新聞速寫的區別單獨進行詳細說明,而新聞側記與新聞速寫的區別不再贅述。

  1.新聞側記與新聞特寫

  新聞側記與新聞特寫主要應從寫作的主體、客體方面加以區別:

  可以是當事人對萊一事件進行的記載和報道。從寫作吝體上看,新聞側記可以從方方面面切人,可以從多角度多側面進行較為詳細的描述。例如一場大型的體育競技活動,可以寫比賽,也可以寫賽事的後勤服務,還可以寫整個比賽的籌備過程;而新聞特寫在選材上,是切取生活的一個橫斷面,對事件發展中某一兩個片斷和側面,給以集中突出的描繪。例如一場大型體育競技活動,新聞特寫可能是針對其中某一場比賽單獨展開描寫,而一般不作多側面的較寬泛描述,這就決定了新聞特寫的描寫範圍要窄於新聞側記。

  2.新聞特寫與新聞速寫

  新聞特寫與新聞速寫應主要從寫作的表現手法和文字運用方面加以區別:

  從表現手法上看,新聞速寫是事實過程的壓縮,或事實片斷的簡圖,而新聞特寫則是事實片斷的放大,事實過程的切麵。從文字運用上看,新聞速寫對新聞事物的片斷的勾勒是粗線條的、白描式的,不如新聞特寫細緻、具體;新聞特寫雖然也用白描手法對新聞事物進行描繪,但一接觸到較重要的片斷、場景或事實,就要不惜筆墨,進行潑墨式的細緻刻畫,力求把具體場景、具體情節和細節繪聲繪色地刻畫出來。因此,從生動、具體的程度上看,速寫不如新聞特寫。

  綜上所述,新聞側記、新聞特寫、新聞速寫,都是在新聞寫作中經常運用的寫作形式。為了更好地報道某一事實的一個側面、某一個點或是整體的概況,便經常需要運用到以上三種寫作形式。只有真正瞭解了以上三種寫作形式的區別和聯繫,從理性認知它們之間相通、相聯與相別,才能在新聞寫作中得心應手、游刃有餘,面對不同時地的不同新聞採用不同的新聞體式,同中求變,同種求異、同中求新,使各種新聞體式更好地為新聞工作者所用,更好地服務於新聞事業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郭耀華.新聞特寫芻議[J].新聞世界,2003(8)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陈cc,Tracy.

評論(共3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新聞特寫"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13.252.84.* 在 2017年8月21日 20:52 發表

蛤蛤蛤蛤嗝

回複評論
61.243.119.* 在 2017年9月25日 20:00 發表

很詳細。

回複評論
M id 8b8d981c570ed0ca29f7380352b2c206 (討論 | 貢獻) 在 2020年12月2日 18:22 發表

看了之後還是有點雲里霧裡的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