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新率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成新率法是指對被評估資產,由具有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對資產的實體各主要部位進行技術鑒定,並綜合分析資產的設計、製造、使用、磨損、維護、修理、大修理、改造情況和物理壽命等因素,將評估對象與其全新狀態相比較,考察由於使用磨損和自然損耗對資產的功能、使用效率帶來的影響,判斷被評估資產的成新率,從而估計實體性貶值[1]。
成新率的兩種定義[2]
成新率,一直存在著兩種不同的定義。在《資產評估操作規範意見(試行)》中,將成新率定義為‘成新率是反映評估對象的現行價值與其全新狀態重置價值的比率”。在《資產評估操作規範意見(試行)》頒佈前,教科書及有關文件材料中一般都把成新率定義為:“成新率是指資產新舊程度的比率”。兩種定義表述不同,其內涵也不同。
兩種成新率的定義其涵義是不同的。定義為“資產新舊程度比率”的成新率只考慮資產的新舊程度。這是相對於資產的實體性損耗的,即成新率=1-實體性損耗率,將其應用到基本公式中,就有評估值=重置成本×成新率-功能性貶位-經濟性貶值。我們稱之為定義一。定義為“資產現行價值與重置成本的比率,的成新率是綜合考慮資產的各種貶值因素來確定的。它是相對於資產的各種損耗的,即:成新率=1-綜合損耗率,這一定義與基本公式一致,我們稱之為定義二。
由於成新率存在著兩種定義及不同涵義,因而在理論界存在著認識上的分歧。認同定義一的認為,只有考慮資產的新舊程度,才可量化成新率的計算。認同定義二的認為:成本法的思路是重置成本扣除各項貶值確定評枯值,而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單獨確定,往往比較困難,而將其綜合考慮以年限法來確定成新率,方法簡單易行,是一種合理和科學的選擇。
綜合兩種觀點,筆者認為:成新率的兩種定義都是科學和合理的,從資產評估實踐和成新率的估算理論看,兩種成新率均具有理論和現實意義,無法取捨,也無需取捨,關鍵問題在於正確理解和合理應用。為將這兩種定義的成新率予以區別,我們將定義一的成新率謂之“實體成新率”,將定義二的成新率謂之:綜合成新率”。
成新率法的計算[3]
實體成新率和綜合成新率既有區別,也有聯繫。
其主要區別在於:實體成新率只單純考慮資產的實體,剔除有形損耗後得到的資產新舊程度;綜合成新率不僅考慮資產的實體損耗,還要考慮資產的無形損耗,剔除資產的各種損耗後得到的一種綜合評價。它們之間的聯繫也是密切的,綜合成新率考慮和剔除的是各種影響資產價值的因素,實體成新率只考慮和剔除其中一種因索,即有形損耗的影響。也就是說綜合成新率剔除的因素也包含了實體成新率中剔除的因素,因而綜合成新率≤實體成新率。
對於成新率的計算,一般有三種方法,即觀察法、年限法和修複法。綜合成新率和實體成新率均可用這三種方法計算。
1.觀察法:是指由具有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的評估人員對資產的各主要部分進行技術鑒定,並綜合分析資產的設計使用年限、實際使用狀態、維護修理情況、資產的生產效用、技術進步等情況對資產的功能、使用效率帶來的影響,來判斷被評估資產的成新率的方法。
2.年限法:是以資產的尚可使用年限與其總使用年限的比率來確定成新率的方法。其公式為:
成新率= | 尚可使用年限 |
×100% |
總使用年限 |
或
成新率= | 尚可使用年限 |
×100% |
(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 |
3.修複法:是以修複資產損耗.恢復其原貌和原有全新功能所需要支出的修複費用占該資產的重置成本的比率確定成新率的方法。其公式為:
成新率= | 1-修複費用 |
×100% |
重置成本 |
在上述三種計算成新率的方法中,無論哪一種方法都是既可計算實休成新率,又可計算綜合成新率。
例如,某企業欲出售一臺數控機床,該機床購置於2000年8月5日,經技術人員對該機床的鑒定,確定該機床的成新率為85%,重置成本為300000,則:
該機床的實體性貶值=300000×(1-85%)=4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