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德國海德堡大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德国海德堡大学(University of Heidelberg)
德國海德堡大學(University of Heidelberg)

德國海德堡大學網站:http://www.uni-heidelberg.de/ 英文

目錄

德國海德堡大學簡介

  海德堡大學,全名魯普萊希特-卡爾斯-海德堡大學(Ruprecht-Karls-Universität Heidelberg),是為了紀念兩位辦學名人,魯普萊希特選侯是海德堡大學的創始元勛,巴登的卡爾大公則是海德堡大學的再造恩公。學校位於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的海德堡市。1385年10月23日海德堡獲得了教皇Urban六世建立大學的特許,1386年建校,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建校之初即設有神學、法學、醫學、哲學四大經典科系。直至1890年自然科學系才成為第五個獨立的科系。1969年海德堡大學的科系發展為16個。

  院系構成,如今的魯普萊希特-卡爾斯-海德堡大學擁有12個科系,是一所在人文、社會、自然、生命等科學領域全面發展的綜合性教學與研究機構:1.神學院、2.法學院、3.經濟學與社會學系、4.哲學系、5.新語文學系、6.行為科學及實驗文化科學系、7.數學及信息學系、8.物理學及天文學系、9.化學及地質科學系、10.生命科學系、11.海德堡醫學院、12.曼海姆醫學院。

  主要研究方向

  生物化學、解剖學、生理學、醫學史、社會醫學與勞動醫學、比較病理學、病毒學、普通病理學與病理解剖學、法醫學、藥理學與病理學、衛生學、醫學生物統計學、人類學與人類遺傳學、兒科學、矯形術、兒童外科學、內科學、婦科學、神經外科學、實驗外科學、泌尿學、耳鼻喉科學、眼科學、精神病學、牙科學、應用數學、數學與數理邏輯、物理化學、應用物理化學、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生物化學、藥物化學、藥物技術、天文學、理論天體物理學、應用物理、高能物理、分子遺傳學、植物學、神經生物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與生物電子顯微學、動物學、礦物學與岩石學、地質學與古生物學、德國公法、外國公法、國際法、民法、商法、勞工法、犯罪學與刑法、憲法與行政法、政治學、音樂、哲學史、中世紀史、東亞藝術史、理論經濟學、農村開發、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地理。

德国海德堡大学鸟瞰
放大
德國海德堡大學鳥瞰

大學歷史

  海德堡大學是神聖羅馬帝國時代德語區繼布拉格大學和維也納大學之後建立的第三所大學。初由大公魯普萊希特一世(Ruprecht I)依教皇特許籌建,以為分裂的普法爾茨營造一思想中心,吸納外邦人才,服務於教會及國家。而早期的教授均來自宗教分裂與民族戰爭頻仍地區,尋求平和於海德堡。14世紀彼得教堂成為大學教堂。

  歷任大公均對大學傾註心力,然當其慮及必要時,亦得隨意插手大學自主自治之事務。由此也為諸如人文主義等思潮的到來創造了歷史條件。

宗教改革時期

  儘管馬丁·路德於1518年倡導宗教改革,海德堡大學長時間均未受此影響。直到1556年時才由奧騰里希(Ottheinrich)大公將其轉變為一個新教大學。16世紀後半葉由弗里德里希三世(Friedrich III)將海德堡大學建成了具有卡文主義精神的歐洲科學與文化中心。其卡文主義理念的光芒吸引了全歐眾多教授與學者紛涌而至。在神學院的影響下,1563年出現了著名的海德堡教理問答錄。除卡文主義外,16世紀末出現了後人文主義。

三十年戰爭時期

  這一黃金時期延續至1618年。三十年戰爭使海德堡大學受到重創,教學幾經中斷。1622年舉世聞名的帕勒提那圖書館移往羅馬。戰後大學重建工作又因1693年路易十四(Ludwigs XIV. 法語 Louis XIV.)的軍隊對海德堡的全面毀壞而陷於停滯。海德堡大學因此又關閉多年。

十八世紀

  18世紀的海德堡正如幾乎所有其它大學那樣瀰漫著知識上的中庸主義。一直延續的新教主義色彩因遲來的改革而逐漸喪失。財政上的困境與18世紀末不斷的革命戰爭使海德堡大學再次陷入困境。

十九世紀

  1802年海德堡劃入巴登州,翻開了大學歷史新的一頁。海德堡大學重新組織後,成為國家財政支撐的教研機構。巴登州第一位大公卡爾·弗里德里希的名字被寫入大學基金會的名單,從此,大學的全稱成了“魯普萊希特-卡爾斯-海德堡大學”。

  大學受到新人文主義的影響,同時許多教授和學者也是浪漫主義思潮的追隨者。哲學家黑格爾曾於海德堡執教兩年;施羅塞爾建立了政治史科學的海德堡學派;醫學家馬克西米利安·約瑟夫·馮·切利烏斯更令全歐的患者慕名而至。海德堡的教授們屹立於自由主義的最前沿,許多人還是1848年法蘭克福國民大會的議員。1848革命後,路德維希·霍伊塞爾(Ludwig Häusser)成為自由民族國家主義在德國西南部的代言人。海德堡大學的自然科學在羅伯特·本森, 古斯塔夫·基希霍夫及赫曼·馮·赫姆霍茨等人的共同努力下閃耀著眩目光輝的19世紀,同時也是海德堡以法學聞名於世的時代。

  1886年海德堡大學度過了500年校慶。

二十世紀

  在此期間,海德堡大學成為向世界開放的自由主義大學。這不僅表現在其外國學生的數量上,而且還表現在自20世紀初以來的所謂海德堡精神上:即由馬克思·韋伯及其摯友、神學家恩斯特·特羅爾切連同其他一批年輕學者所倡導的跨學科的對話精神。

魏瑪共和國時期

  魏瑪共和國時期的海德堡大學在大批知名學者如卡爾·亞斯波斯(Karl Jaspers)、古斯塔夫·拉德布魯赫(Gustav Radbruch)、阿爾弗雷德·韋伯Alfred Weber)等人的影響下成為了德國民主精神的橋頭堡。來自美國的捐助幫助海德堡大學建立了新的大學園區,大學獲得了新的精神:弗里德里希·共多夫稱之為獻身於鮮活的時代精神。不過這同樣留下了一個陰影:它導致學生運動如此偏激,以至溫和主義者埃米爾·共伯爾(Emil Gumbel)離開了海德堡大學。海德堡在這一時期的學術形象是由哲學系和法學系來代表的。不過魯道夫·馮·科雷爾(Ludolf von Krehl)也以其全面醫學的理念開創了新的道路。物理學家菲力普·雷納德(Philipp Lenard)作為國家社會主義的支持者也在此影響了多年。

第三帝國時期

  第三帝國的建立導致海德堡大學因政治和種族原因驅逐了一大批教師和學生。許多人流亡於外,兩名教授成為了恐怖主義的直接犧牲品。大學本身的許多人都參與了在大學廣場上發生的1933年德國焚書運動。受到政權追隨者的影響,海德堡大學的“獻身於鮮活的時代精神”不幸變成了“德意志精神”。許多人包括一些教授也加入了這一口號的追隨者的行列。

德国海德堡大学
放大
德國海德堡大學
聯邦共和國時期

  二戰結束時,大學已遭到極大的破壞,亟須註入新的精神理念。在卡爾·亞斯波斯(Karl Jaspers)的帶領下,海德堡大學制定了新的章程,規定大學有義務“服務於真理、公平及人文主義的活的精神”。重建後的大學校園佈局是:自然科學與部分醫學科系位於Neuenheimer Feld的新校區,而人文社會科學院系則仍然保有位於老城的校園。

  這些改革改變了迄今為止的大學結構。大學自成立以來一直由四大院系(神學、法學、哲學、醫學)組成,直至1890年增加了自然科學作為第五個科系。而1969年大學劃分為16個院系。學生數量也持續增加 - 在1986年(600年校慶時)海德堡大學有27.000名在冊大學生。大學生群體是海德堡這個小城令人矚目的一族。

  海德堡擁有眾多外國人口的傳統也在戰後得以保持。儘管人數眾多,海德堡大學一直將教學與研究的統一視為己任。

學潮時期

  德國的學潮影響在海德堡來得頗晚。運動先是圍繞公車票價及大學生參與學校管理。同時海德堡一直明確抵制越戰。在許多會議上還討論了關於政治代表的問題,即學生參與一般政治活動權利的問題。部分教授及州政府、基督教民主聯盟黨的學生組織都大力反對這種權利,而社會主義德國學生聯盟及大部分學生團體則支持這一權利。緊急狀態法與學生權利在許多辯論中成為交織在一起的話題。

九十年代以來

  過去十幾年,海德堡大學通過一系列科研方面的校際交流合作,在醫學、神經生命科學、物理學、數學與信息學、法學與大眾經濟學等學科取得了良好的聲譽。作為第一所德國大學,海德堡大學在海外如埃及、智利與美國馬薩諸塞等地建立了分校,以拓展學校的知名度。

今日現狀

  今天,海德堡大學的構成是: 自然科學、體育科學及大部分醫學科系均坐落在Neuenheimer Feld的新校區,而人文社會科學的院系如法學院及校長辦公室和大學管理樓則位於海德堡的老城區。大學的其它一些機構散落在海德堡的市區及周邊地區。

學校名人

醫學
  • Vincenz Czerny – Chirurg und Krebsforscher (1877–1916)
  • Maximilian Joseph von Chelius – Chirurg
  • Karl Jaspers – Psychiatrist (1909–1913)
  • Ludolf von Krehl – Internist
  • Arthur Kronfeld – Psychiater und Psychotherapeut (1908–1913)
  • Otto Meyerhof – (1908–1912, 1930–1938) Direktor des Kaiser-Wilhelm-, heute Max-Planck-Instituts für Medizinische Forschung, Nobelpreisträger 1922
  • Karin Rieden – Prof. Dr. med. habil., Radiologin und Politikerin
  • Bert Sakmann – (Prof.) Nobelpreis für Medizin 1991
  • Hans Schaefer – (Prof. 1950–1974)
  • Otto Warburg – Nobelpreisträger 1931 (Stud., Prom., Habil.)
  • Viktor Freiherr von Weizsäcker – Neurologe und Psychosomatiker (1908–1941, 1945–1952)
  • José Rizal – Philippinischer Nationalheld und Schriftsteller
自然科學/數學
  • Alexander Porfirjewitsch Borodin – Chemiker und Komponist (stud. 1859–62)
  • Walther Bothe – Physiker (Prof.) Nobelpreis für Physik 1954
  • Robert Bunsen – Chemie (Prof. 1852–1889)
  • Otto Bütschli - Zoologe, Zellforscher (Prof. 1878 -1920)
  • Karl Drais – Erfinder (stud. 1803–1805)
  • Roland Eötvös – Physiker (stud. 1867–1870)
  • Leopold Gmelin – Chemiker (Prof. 1813–1853)
  • Emil Julius Gumbel - Mathematiker (Prof. 1930-1932)
  • Hermann von Helmholtz – Physik (Prof. 1858–1870)
  • Alfred Hettner - Geograph (Prof. 1899-1928)
  • J. Hans D. Jensen – Physiker (Prof.) Nobelpreis für Physik 1963
  • Willi Jäger - Mathematiker (1940-)
  • Gustav Robert Kirchhoff – Physik (Prof. 1854–1875)
  • Albrecht Kossel – Chemiker (Prof. 1901–1927) Nobelpreis für Medizin 1910
  • Richard Kuhn – Chemiker (Prof.) Nobelpreis für Chemie 1938
  • Robert Lauterborn – Hydrobiologe, Zoologe und Botaniker (stud. hab. Prof.)
  • Philipp Lenard – Physiker (Prof. 1907–1938) Nobelpreis für Physik 1905
  • Michael Mästlin – Astronom – (Prof. 1580–1584)
  • Hermann von Meyer – Wirbeltier-Paläontologe
  • Otto Meyerhof – Biochemiker (Prof.) Nobelpreis für Medizin 1922
  • Hermann Quincke – Physiker (Prof. 1875–1907)
  • Georg Wittig – Chemiker (Prof.) Nobelpreis für Chemie 1979
德国海德堡骑士之家
放大
德國海德堡騎士之家
哲學/藝術/人文科學
  • Jan Assmann – Ägyptologe (Prof.)
  • Walter Berschin - Philologe (Prof.)
  • Ernst Blass – expr. Dichter – (stud. jur. 1912/13–15; Prom.)
  • Friedrich Burschell – Schriftsteller – (stud. phil. 1911–1913)
  • Conrad Celtis – Humanist – (stud. 1484–1485)
  • Friedrich Creuzer – Philologe (Prof. 1804–1858)
  • Joseph von Eichendorff (stud. 1807)
  • Johannes Freinsheim - Historiker (Prof. 1656–1660)
  • Jakob Friedrich Fries – Philosoph (Prof. 1806–1816)
  • Hans-Georg Gadamer – Philosoph (Prof. 1949–1968)
  • Georg Gottfried Gervinus – Literaturhistoriker (Prof. 1844–1853)
  • Joseph Goebbels – Reichspropagandaleiter der NSDAP und von Hitler ernannter Reichsminister für Volksaufklärung und Propaganda (stud.; Dr. phil 1921)
  • Karl Ludwig Hampe – Historiker (Prof. 1903–1936)
  •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 Philosoph (Prof. 1816–1818)
  • Karl Jaspers – Philosoph (1913 – 1948)
  • Gottfried Keller – Dichter (stud. 1848–1850)
  • Helmut Kohl – Bundeskanzler (stud. 1951–1956, Dr. phil. 1958)
  • Karl Löwith – Philosoph (Prof. 1952–1973)
  • Philipp Melanchthon – Reformator (stud. 1509–1512)
  • Friedrich Panzer – Germanist (Prof. 1919–1956)
  • Georg Picht - Philosoph, Theologe (Prof. 1960-1972, deutsche Bildungskatastrophe 1964)
  • Jacob Picard – Dichter, Schriftsteller – (stud.jur. vor 1.WK)
  • Heinrich Rickert – Philosoph (Prof. 1916–1936)
  • Thomas Roth – Journalist (stud.)
  • Friedrich Christoph Schlosser – Historiker (Prof. 1817–1861)
  • Friedrich Alfred Schmid-Noerr – Philosoph (Prof. 1910–1918)
  • Joseph Stöckle - Philologe und Schriftsteller (stud. 1870–1871)
  • Heinrich von Treitschke – Historiker (Prof. 1867–1874)
  • Johann Heinrich Voß – Übersetzer (Prof. 1805–1826)
  • Max Weber (1868–1958) – Geschichtsphilosophie, Kultur- und Staatssoziologie
  • Wilhelm Windelband – Philosoph (Prof. 1903–1915)
  • Wilhelm Wundt – Psychologe (Prof. 1864–1874)
法學
  • Johann Kaspar Bluntschli – Jurist (Prof.)
  • Otto von Gierke – Jurist
  • Georg Jellinek – Jurist (Prof. 1891–1911)
  • Carl Joseph Anton Mittermaier (Prof. 1821–1867)
  • Gustav Radbruch – Professor für Strafrecht und Rechtsphilosophie
  • Georg von Siemens – Gründer der Deutschen Bank (stud.)
  • Anton Friedrich Justus Thibaut – Jurist (Prof. 1806–1840)
  • Hanns-Martin Schleyer – Jurist (stud. 1933–1938)
  • Paul Kirchhof – Jurist (Prof. seit 1981)
  • Hans-Christian Ströbele – MdB (Studierender 1960–?))
  • Rezzo Schlauch – MdB und Parlamentarischer Staatssekretär BMWA
社會學
  • Dolf Sternberger – Politologe (Prof. 1960–1989)
神學
  • Joachim Dauer - kath. Theologe (Doz.)
  • Johannes Eck - kath. Theologe (stud.)
  • Johann Amos Comenius – Theologe, Pädagoge – (stud. 1613–1614)
  • Martin Dibelius – ev. Theologe (Prof.)
  • Gerhard von Rad – ev. Theologe (Prof.)
  • Richard Rothe – ev. Theologe (Prof.)
  • Ernst Troeltsch – ev. Theologe (Prof.)
經濟學
  • Johann Heinrich Jung-Stilling – (Prof. 1784–1786)
  • Karl Knies – Nationalökonom (Prof. 1865–1896)
  • Alfred Weber – Nationalökonom (Prof. 1897–1903)
政治家
  • Hans-Christian Ströbele – MdB (Studierender 1960–?)
  • Reinhard Bütikofer – Bundesgeschäftsführer von Bündnis90/DIE GRÜNEN (Studierender um 1975)
  • Bernhard Vogel, rheinland-pfälzischer und thüringischer Ministerpräsident a. D., 1960–1967 Wissenschaftlicher Assistent und Lehrbeauftragter am Institut für Politische Wissenschaft
  • Ute Vogt – SPD-Politikerin (Studierende)
  • Helmut Kohl - Bundeskanzler a.D.
  • Joseph Goebbels - NS-Reichspropagandaminister (Promov. 1921)

學校歷史故事

浪漫精神的凝聚

  600年的時光中,一代代的學生來了又走了,舊日輝煌卻映照在內卡河裡清晰如昨:詩人艾欣道夫最愛在老橋邊的酒館里喝酒吟詩,認為海德堡本身就是浪漫精神的凝聚,由此寫下了關於海德堡最為膾炙人口的詩歌;舒曼1825年步行至此,在這裡找到了音樂靈感,奠定了以後的藝術道路;布倫塔諾和愛爾尼姆在此收集德國民歌,推崇民間傳統和文化,由此掀開了19世紀德國浪漫主義的序幕;德國現代社會學的奠基人韋伯在此攻讀法律,之後又在大學的經濟系任教,著名的“韋伯圈”就是在內卡河邊的韋伯舊居裡飲酒暢談的。

  除此之外,黑格爾、迦達默爾曾任教於此;歌德在這裡愛上了瑪麗安娜,並寫下了《西東詩篇》,又從此地去了魏瑪;荷爾德林3次來此造訪,雅斯貝斯在這裡任教23年。到1979年已有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從這裡走出。

大學生監獄

  海德堡大學里有一座著名的、也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學生監獄,是專門用來處罰犯了過失的學生。凡是有酗酒鬧事、打架鬥毆等行為的學生,都將被罰坐兩天到四星期的監獄。海德堡大學在1712年設立了這個學生監獄。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警察不許進入這個監獄,學生們在坐監獄期間,百無聊賴,於是就把坐牢的日期、原因、牢騷、不滿、感想等寫在或畫在牆面上。很快這個所謂的監獄就成了學生樂園。很多學生還想方設法故意違反校規,爭取到這裡來被“關押”。

  牆上涂著“嘿,我因頑皮而進了監獄!”等天真直率的語言,令人看了捧腹大笑。三樓才是真正的監獄,不過也就四間監房和一間廁所。每間監房內放置著一張鐵床,還有一張桌子和一個板凳。監房四面的牆上和天花板上,無不塗滿了狂放調皮的字畫,五顏六色,幾十年都過去了,可這些字畫仍舊清晰可見。

  學生在監獄的關押不能超過一個月,上課的時候還可以去上課。這個學生監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1914年)才停止使用,現在,它作為海德堡大學榮耀歷史的一部分向游人開放。

  當今風采許多科系享譽世界

  和歐洲許多國家的大學一樣,海德堡大學沒有校園,也沒有校門,一座城市就是一個大學城,大學的各系各科就散落在城市街道的大街小巷裡。

  海德堡大學是一所以理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已由最初的神學、法律、醫學、文學4系,發展到擁有18個學院和5個直屬科研和教學機構。此外還有一所翻譯學院、一所預科學院和三所附屬醫院。

  海德堡大學不少科系享譽世界,是中歐地區第三所大學,歷史僅次於南斯拉夫的布拉格大學和奧地利的維也納大學

  海德堡大學的神學、法學、哲學、醫學課程最悠久,成就了一大批世界知名的哲學家,被譽為世界哲學家的搖籃。

  在海德堡大學所設的各系裡,醫科各系更是享有盛譽,它的癌症治療居世界領導地位。它擁有齊全的現代化設備,較多的著名學者,學生實習機會多,畢業生質量高、工作好。從發達國家到第三世界國家很多有志醫學的青年,都願意投考這所大學的醫科各系。

  翻譯學院被認為是世界上辦得最好的學院之一,設備好,師資水平高,招考嚴格。有大小10多個語種,除設有英、法、俄、西班牙等大語種外,還有波蘭、塞爾維亞、羅馬尼亞、 匈牙利等小語種,就連聯合國也委托海德堡大學訓練即時傳譯員。漢學也是該校的著名學科。

  海德堡大學還擁有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圖書館,藏書260萬冊,其中擁有6000多冊珍貴的手稿和古代印刷本,有極為珍貴的14世紀手本。

大學生之吻

  離學生監獄不遠的地方是一家小咖啡店,同時還經營一種只有這個店才賣的叫作“大學生之吻”的巧克力,商標是正欲接吻的一對男女學生。這家店1863年開張後,曾經是海德堡大學的教授和大學生最愛光顧的地方。

  海德堡修道院的女學生在完成每個學期的學業後,也會在女學監的監護下到這個店來慶祝一番。在這裡她們常會碰到來這裡放鬆消遣的男生,但是,嚴厲的女學監嚴格禁止男女青年之間的調情和交往。

  大學生們的焦慮被做甜點的男廚師看到了。於是,他製作了一塊大學生接吻樣子的巧克力甜餅,他想告訴年輕人,接吻的滋味就是這樣的甜蜜。他把這個巧克力也送給了女學監,雖然女學監接受了“大學生之吻”的巧克力也並沒有放鬆對女學生的控制,但“大學生之吻”以及這個故事卻流傳下來,成為海德堡大學浪漫傳統的一部分。

學術成就舉世公認

  海德堡大學特別重視研究,在科研方面發展很快。最成功的例子是,1985年建成的海德堡科技園,定位為生命科學為核心的國際化園區,目前已經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生物科技研究中心。

  海德堡大學對有傑出貢獻的學者授予榮譽評議員、榮譽市民稱號,並對他們頒發榮譽獎牌。在校史上,最值得一提的是7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

  海德堡史上的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是:

  • 菲力浦·雷納爾德,因提出電子論和陰極輻射現象榮獲190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阿爾布萊希特·考索爾,在蛋白質和核酸研究中取得巨大成果獲1910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 奧托·弗里茨·麥耶豪夫,研究生物反應鏈取得成果,獲1922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 里查·柯恩,研究維他命取得成果,獲1938年諾貝爾化學獎。
  • 瓦爾特·波特,他發展了物理學上的重合方法,發現了電子在光子放射時獲得沖量的方法,和宇宙射線中粒子運動以及核反應時核運動的數據,從而獲得195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漢斯·丹尼爾·傑生,因對原子核核層結構的研究而榮獲196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喬治·維蒂希,因對自然材料再造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獲得1979年諾貝爾化學獎。

寬鬆而嚴謹的學術氛圍

  海德堡大學允許學生自由選課,你可以到其他系去聽自己感興趣的課。如果你對教師講的課不滿意,可以中途離開,教師也不介意。只要有5個學生聽講,教師就可以照常開課了。

  但對於學生的要求,海德堡大學卻絲毫不放鬆,學生只有通過規定學科的考試,才能有資格參加國家考試,才能取得學位。但對學生的平時學習和考試準備,教師不加干涉。

  在海德堡大學,還有一個傳統風氣,師生之間的關係比較平等,教授邀請學生喝咖啡、參加周末聚餐會,是比較平常的。每當某位取得博士學位的教師被其他學校聘為教授時,他的學生們就會用手舉火炬這一傳統方式來向他表示祝賀。

  就是在這一寬鬆而嚴謹的學術氛圍里,海德堡大學依靠著靈山秀水,吸引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學子,造就了許多德意志的驕傲。這其中包括哲學家黑格爾、科學家本生、音樂家舒曼、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以及當今德國總理科爾,都曾在海德堡大學執教或求學過。

德國最古老的法律學院

  海德堡大學法律學院乃是全德國最古老的法律學院,為海德堡大學在1386年創校三大學院之一。

  600多年來有許多當代知名的法學家駐足於此,從事研究與教學。以有法學黃金年代美譽的19世紀和20世紀的學者為例,許多著名的教授都在海德堡擔任教學與從事研究,也留下了他們在這個法律學院的光輝歷史。而這樣堅強的教授陣容,甚至造就了整個19世紀,法律學院學生常常超過整體大學學生半數的現象。如:

  • 最早提倡民法典編撰的學者:尤斯圖斯·蒂博(1772~1840年);
  • 十九世紀中期最重要公法著作的作者:克魯勃(1762~1837年);
  • 最早編撰法國民法教科書的學者:扎恰利亞(1769~1843年);
  • 德國第一次民法典草案的編撰者:溫德沙伊德;
  • 最具代表的法律學授課大師:凡格羅(1808~1870年);
  • 以一般國家學(身份理論)聞名於世的學者:格奧爾格·耶利內克(1851~1911年);
  • 魏瑪憲法著名註釋書作者:吉爾哈德·安舒茨(1867~1948年);
  • 以價值相對主義聞名的法律哲學大師:古斯塔夫·拉德布魯赫(1878~1949年)。

  這樣的教學與研究質量始終未曾中斷過,在20世紀公法如此蓬勃發展的年代,幾個重要的行政法大師,如葉立尼克、F·佛蘭尼與給付行政大師厄斯特·富斯多夫也都執教於此。爾後,卡爾·恩吉施、麥克斯·繆勒等法理論大師亦在此成就其巨著。

  由於過去法學者的努力,也累積出海德堡大學法律學院在德國大學法律學院的聲望與地位。至今,海德堡大學法律學院在德國法學界地位,從申請入學的學生比例可看出,其仍是全德國法律人最心儀的法律學院。在法律學教授的心目中,也是最希望自己子女就讀的法律學院之一。

  校園生活

  海德堡大學以浪漫著稱,是一座浪漫的學術之城。幾百年來,海德堡大學逐漸成長,目前校舍星布全市各地。巴洛克風格的“海大老樓”建於1712年,由美國人民捐資興建的“海大新樓”建於1931年,均位於老城。戰後新建的校舍則大多分佈在內卡河的右岸郊區。

德国海德堡大学夜景
放大
德國海德堡大學夜景

海德堡大學與中國

  海德堡大學同許多中國的大學都有校際交流,例如武漢同濟醫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南開大學等。

  2004年8月4日,清華科技園——海德堡科技園簽約合作儀式在創新大廈舉行。雙方將在信息交流、人員互訪、園區企業技術交流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在海德堡大學,隸屬於東方學和古代文化研究學院的漢學系,是一個年輕的系科。它的古代漢學專業建立於1962年秋冬學期。

  海德堡大學漢學系的首位主任教授為鮑吾

  剛博士,為他贏得廣泛聲譽的著作《中國人的幸福觀》,已經在若幹年前被譯成中文出版。1993年,第三位主任教授瓦格納博士榮獲德國科學協會頒發的萊布尼茨獎金,是獲得這項德國最高學術獎的第一位漢學家,也為海德堡大學漢學贏得了榮譽和財源

  1994年,海德堡大學漢學系又設置了一個關於社會和經濟史方面的非主任教授職位。至此,海德堡大學漢學系已經成為德國為數不多的幾個設有3個教授職位的漢學系之一。建系34年來,海德堡大學漢學系培養了20多名博士和百餘名碩士。

  海德堡大學漢學系目前設有兩個可以授予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專業:古代漢學專業和現代漢學專業。此外,擔任教學工作的還有近20位教師。目前的註冊學生人數在150名左右。

  漢學系有一個常設客座教授席位。迄今為止,已經有來自中國、美國和加拿大的學者們應邀進行過為期1~2個學期的客座講學,其中包括吳小如、劉桂生、熊月之等多位中國教授。

  近年來,北京外國語大學和上海外國語大學每年各派兩位專業教學人員去海德堡大漢學系擔任漢語教師,海德堡大學漢學系則派出學生在兩校學習漢語。

  海德堡大學漢學系與清華大學社會人文科學學院之間則以如下方式進行交流:清華的學者去海德堡作訪問講學,而海德堡的漢學博士生則來清華進行學術研究。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2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德國海德堡大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22.91.75.* 在 2009年2月25日 22:37 發表

挺不錯的!

回複評論
115.214.241.* 在 2010年2月6日 16:54 發表

希望交流更多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