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曼-施瓦茨貨幣供給模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弗里德曼-施瓦茨貨幣供給模型簡介[1]
弗里德曼與施瓦茨於1963年出版了《1867—1960年美國貨幣史》一書,通過對美國近百年貨幣史的實證研究,提出了一種貨幣供給決定模型,分析了各種主客觀因素對貨幣供給的影響。
弗里德曼-施瓦茨貨幣供給模型的推導[2]
根據相關定義有以下公式:貨幣存量(M)=通貨(C)+活期存款(D) 基礎貨幣(H)=通貨(C)+總準備金(R) 總準備金(R)=活期存款法定准備金(Rd)+定期存款法定准備金(Rt)+超額準備金(Re)
根據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的分析,現代社會的貨幣存量大致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貨幣當局的負債,即社會公眾所持有的通貨;另一部分則是銀行的負債,即銀行存款,當中既包括活期存款,也包括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
如設M為貨幣存量,C為公眾所持有的通貨,D為商業銀行的存款,則: M=C+D 在貨幣存量中,只有一部分貨幣可為中央銀行所直接控制,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稱之的高能貨幣,它由兩部分構成:一是社會公眾所持有的通貨;二是商業銀行的準備金(包括庫存現金與存在中央銀行的準備金存款)。
如以H表示高能貨幣,R表示商業銀行的準備金,則: H=C+R 以(M=C+D)除以(H=C+R)。 得 或 如以m代表 則: 式中,m為貨幣乘數。
由上述貨幣供給乘數模型可知,貨幣存量是由三個因素決定的:①高能貨幣幣H;②商業銀行的存款與準備金的比率D/R;③商業銀行的存款與社會公眾持有的通貨的比率D/C。上面的第二、第三兩個因素共同決定了貨幣乘數。在高能貨幣一定的條件下,這兩個因素就決定了貨幣存量。
由此模型可知,決定貨幣供給的經濟主體有三個:一是貨幣當局,它決定高能貨幣H;二是商業銀行,它決定存款對準備金的比率D/R;三是社會公眾,它決定存款對通貨的比率D/C。
根據相關定義有以下公式:貨幣存量(M)=通貨(C)+活期存款(D) 這裡的定義是不是錯了?通貨+活期存款是M1,但是弗里德曼模型裡面是M2